一种阻尼工程定位支撑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898发布日期:2019-04-13 00:4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工程定位支撑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工程定位支撑臂。



背景技术:

对于常用的医疗领域,为了便于医生的操作,通常需要将各种操作设备的控制面板和显示器转到合适位置,因此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将操作面板和显示器安装在支撑臂上进行转动,但是现有的支撑臂转动方向少,阻尼机构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工程定位支撑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尼工程定位支撑臂,包括主连接座、竖直设置在所述主连接座上的后转轴、尾端与所述后转轴顶部转动连接的水平杆、与所述水平杆头部连接的中转轴、与所述中转轴转动连接的后连接座、尾端与所述后连接座侧面转动连接的上平行杆和下平行杆、侧面与所述上平行杆头部以及下平行杆头部转动连接的前连接座、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前连接座转动连接的前转轴、与所述前转轴转动连接的直角弯头、设置在所述直角弯头前端的前座、与所述前座水平转动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前座转动轴线与所述上平行杆轴线垂直,所述上平行杆与所述下平行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后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平行杆转动连接,即所述液压杆轴线与所述上平行杆轴线交叉。

上述设计中利用上平行杆、下平行杆、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形成平行四杆机构,便于调整支撑臂高度,利用液压杆防止平行四杆机构受重力下沉,前转轴、中转轴、后转轴实现支撑臂水平面内的转动,转动方向多,水平翻转的固定座便于调整固定座倾翻角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转轴、前转轴和中转轴均为中空轴,所述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后连接座和前连接座顶部设有开口,便于在不拆卸支撑臂的前提下穿线,所述开口上设有穿线盖板,所述下平行杆和上平行杆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上平行杆和下平行杆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上平行杆开口宽度大于所述下平行杆整体宽度或所述下平行杆开口宽度大于所述上平行杆整体宽度,所述液压杆位于所述上平行杆和下平行杆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后转轴、前转轴和中转轴均为中空轴,所述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均为中空结构,便于隐藏式穿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平行杆顶面设有沿所述上平行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线槽,所述线槽为通槽,所述线槽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连接座和所述后连接座内部连通,线槽便于将电线和液压杆隔离,防止液压杆压伤电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平行杆上设有盖住所述线槽的槽盖板,穿线隐藏性更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线盖板上设有阻尼块,所述上平行杆和所述下平行杆均设有与所述前连接座和所述后连接座连接的转动螺栓,所述阻尼块侧面与所述转动螺栓侧面贴合,阻尼块既能便于穿线盖板卡接又能为转动螺栓提供阻尼,防止转动螺栓松脱。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螺栓与所述上平行杆之间夹有阻尼垫片,所述转动螺栓与所述下平行杆之间夹有阻尼垫片,所述中转轴、前转轴和后转轴结构相同均包括内筒、设置在所述内筒一端的限位环,所述主连接座的内孔为阶梯孔,所述后转轴的内筒穿过主连接座的小孔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主连接座内的阶梯端面夹有阻尼垫,所述后转轴的内筒与所述水平杆固连;所述中转轴的内筒与所述水平杆固连,所述中转轴伸入所述后连接座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后连接座之间夹有阻尼垫;所述前转轴的内筒一端与所述直角弯头一端固连,所述前转轴的内筒伸入所述前连接座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前连接座之间夹有阻尼垫。所述限位环和阻尼垫为中转轴、前转轴和后转轴施加转动的阻尼,防止支撑臂晃动或误转动。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把手,便于调整整个支撑臂位置。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杆为方管,便于隐藏式穿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上平行杆、下平行杆、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形成平行四杆机构,便于调整支撑臂高度,利用液压杆防止平行四杆机构受重力下沉,前转轴、中转轴、后转轴实现支撑臂水平面内的转动,转动方向多,水平翻转的固定座便于调整固定座倾翻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转轴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平行杆和下平行杆片配合横向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平行杆和下平行杆片头部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1.主连接座,2.后转轴,3.下平行杆,4.水平杆,5.把手,6.固定座,7.前座,8.直角弯头,9.前转轴,10.前连接座,11.阻尼块,12.槽盖板,13.上平行杆,14.线槽,15.液压杆,16.转动螺栓,17.后连接座,18.穿线盖板,19.中转轴,20.限位环,21.阻尼垫,22.内筒,23.阻尼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阻尼工程定位支撑臂,包括主连接座1、竖直设置在所述主连接座1上的后转轴2、尾端与所述后转轴2顶部转动连接的水平杆4、与所述水平杆4头部连接的中转轴19、与所述中转轴19转动连接的后连接座17、尾端与所述后连接座17侧面转动连接的上平行杆13和下平行杆3、侧面与所述上平行杆13头部以及下平行杆3头部转动连接的前连接座10、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前连接座10转动连接的前转轴9、与所述前转轴9转动连接的直角弯头8、设置在所述直角弯头8前端的前座7、与所述前座7水平转动连接的固定座6,所述前座7转动轴线与所述上平行杆13轴线垂直,所述上平行杆13与所述下平行杆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后连接座17上转动连接有液压杆15,所述液压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平行杆13转动连接,即所述液压杆15轴线与所述上平行杆13轴线交叉。

上述设计中利用上平行杆13、下平行杆3、前连接座10和后连接座17形成平行四杆机构,便于调整支撑臂高度,利用液压杆15防止平行四杆机构受重力下沉,前转轴9、中转轴19、后转轴2实现支撑臂水平面内的转动,转动方向多,水平翻转的固定座6便于调整固定座6倾翻角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转轴2、前转轴9和中转轴19均为中空轴,所述前连接座10和后连接座17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后连接座17和前连接座10顶部设有开口,便于在不拆卸支撑臂的前提下穿线,所述开口上设有穿线盖板18,所述下平行杆3和上平行杆13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上平行杆13和下平行杆3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上平行杆13开口宽度大于所述下平行杆3整体宽度或所述下平行杆3开口宽度大于所述上平行杆13整体宽度,所述液压杆15位于所述上平行杆13和下平行杆3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后转轴2、前转轴9和中转轴19均为中空轴,所述前连接座10和后连接座17均为中空结构,便于隐藏式穿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平行杆13顶面设有沿所述上平行杆13长度方向延伸的线槽14,所述线槽14为通槽,所述线槽14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连接座10和所述后连接座17内部连通,线槽14便于将电线和液压杆15隔离,防止液压杆15压伤电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平行杆13上设有盖住所述线槽14的槽盖板12,穿线隐藏性更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线盖板18上设有阻尼块11,所述上平行杆13和所述下平行杆3均设有与所述前连接座10和所述后连接座17连接的转动螺栓16,所述阻尼块11侧面与所述转动螺栓16侧面贴合,阻尼块11既能便于穿线盖板18卡接又能为转动螺栓16提供阻尼,防止转动螺栓16松脱。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螺栓16与所述上平行杆13之间夹有阻尼垫片23,所述转动螺栓16与所述下平行杆3之间夹有阻尼垫片23,所述中转轴19、前转轴9和后转轴2结构相同均包括内筒22、设置在所述内筒22一端的限位环20,所述主连接座1的内孔为阶梯孔,所述后转轴2的内筒22穿过主连接座1的小孔一端设有限位环20,所述限位环20与所述主连接座1内的阶梯端面夹有阻尼垫21,所述后转轴2的内筒22与所述水平杆4固连;所述中转轴19的内筒22与所述水平杆4固连,所述中转轴19伸入所述后连接座17一端设有限位环20,所述限位环20与所述后连接座17之间夹有阻尼垫21;所述前转轴9的内筒22一端与所述直角弯头8一端固连,所述前转轴9的内筒22伸入所述前连接座10一端设有限位环20,所述限位环20与所述前连接座10之间夹有阻尼垫21。所述限位环20和阻尼垫21为中转轴19、前转轴9和后转轴2施加转动的阻尼,防止支撑臂晃动或误转动。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6上设有把手5,便于调整整个支撑臂位置。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杆4为方管,便于隐藏式穿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