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116发布日期:2019-03-30 08:2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线路带电作业所使用的工具设备,特别提供了一种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用于220千伏-66千伏输电线路带电部位螺丝紧固或打开腐蚀的螺丝。



背景技术:

输电架空线路的常规缺陷可分为绝缘性能及导线接点连接是否良好等方面,其中导线接点的缺陷影响着设备安全运行、电能输送质量,因此导线接点的缺陷特别重要。传统输电线路处理耐张连扳过热的作业是使用绝缘工具对连扳螺丝进行紧固,从而使两个连扳在连扳螺丝拧紧的情况下连接紧密可靠。但由于转动的力矩小容易导致连扳紧固不紧密,因此耐张连扳过热的缺陷并没有根本解决。如果加大力矩容易导致绝缘杆扭转过度而损坏,增加的力矩并没有作用到连扳螺丝上,因此耐张连扳过热的缺陷也没有根本解决。

因此,研制一种辅助工具,以增加作用在连扳螺丝的扭力,使螺丝紧固到位,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套筒杆加力器,以解决现有方法紧固螺丝不到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绝缘套筒杆加力器,包括:外壳、后端接头、动力齿轮、双层传动齿轮、被动齿轮、前端接头和主轴,其中,后端端头与动力齿轮连接,前端接头与被动齿轮连接,后端接头与前端接头活动嵌套于主轴上,双层传动齿轮包括与动力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和与被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动力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所述被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动力齿轮、被动齿轮和双层传动齿轮限位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优选,所述后端接头包括后端接头本体和连接于后端接头本体后端的第一圆柱腔,所述前端接头包括前端接头本体和连接于前端接头本体后端的第二圆柱腔,所述主轴配合嵌套于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主轴两端均安装有与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配合的转动轴承。

进一步优选,所述主轴的中部固定有第一止推轴承,所述第一止推轴承的两端面分别与动力齿轮和被动齿轮的端面相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止推轴承的两侧间隔设置有限位凸棱,所述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棱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的端部留有缝隙。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的外周分别套设有第二止推轴承和第三止推轴承,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夹设于动力齿轮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三止推轴承夹设于被动齿轮与外壳之间。

进一步优选,所述双层传动齿轮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于外壳内,所述固定轴与主轴平行设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被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动力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进一步优选,所述后端接头与动力齿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前端接头与被动齿轮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的使用方法如下:前端接头与螺丝的拆装工具卡接,后端接头与绝缘杆卡接,通过旋转绝缘杆,将带动动力齿轮旋转,进而带动双层传动齿轮及被动齿轮旋转,此过程中,通过对齿轮盘直径的合理设置,使得作用在螺丝上的扭力提高,达到将螺丝紧固到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被动齿轮与双层传动齿轮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套筒杆加力器,包括:外壳1、后端接头2、动力齿轮3、双层传动齿轮4、被动齿轮5、前端接头6和主轴7,其中,后端端头2与动力齿轮3连接,前端接头6与被动齿轮5连接,后端接头2与前端接头6活动嵌套于主轴7上,双层传动齿轮4包括与动力齿轮3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41和与被动齿轮5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42,所述动力齿轮3的直径小于第一传动齿轮41的直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42的直径,所述被动齿轮5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42的直径,动力齿轮3、被动齿轮5和双层传动齿轮4限位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

该绝缘套筒杆加力器的使用方法如下:前端接头与螺丝的拆装工具卡接,后端接头与绝缘杆卡接,通过旋转绝缘杆,将带动动力齿轮旋转,进而带动双层传动齿轮及被动齿轮旋转,此过程中,通过对齿轮盘直径的合理设置,使得作用在螺丝上的扭力提高,达到将螺丝紧固到位的目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3、图4所示,所述后端接头2包括后端接头本体21和连接于后端接头本体21后端的第一圆柱腔22,所述前端接头6包括前端接头本体61和连接于前端接头本体61后端的第二圆柱腔62,所述主轴7配合嵌套于第一圆柱腔22和第二圆柱腔62内。

为了保证后端接头及前端接头在主轴上灵活转动,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轴7两端均安装有与第一圆柱腔22和第二圆柱腔62配合的转动轴承。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主轴7的中部固定有第一止推轴承71,所述第一止推轴承71的两端面分别与动力齿轮3和被动齿轮5的端面相接。

为了提高主轴与第一圆柱腔及第二圆柱腔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止推轴承71的两侧间隔设置有限位凸棱72,所述第一圆柱腔22和第二圆柱腔62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棱72配合的凹槽。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轴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柱腔22和第二圆柱腔62的端部留有缝隙,或者主轴的两端设置有止推轴承,止推轴承的端面与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的内侧端面抵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圆柱腔22和第二圆柱腔62的外周分别套设有第二止推轴承和第三止推轴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夹设于动力齿轮3与外壳1之间,所述第三止推轴承夹设于被动齿轮5与外壳1之间,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和第三止推轴承进一步提高了动力齿轮和被动齿轮运动的稳定性。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双层传动齿轮4通过固定轴8转动连接于外壳1内,所述固定轴8与主轴7平行设置。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被动齿轮5与第一传动齿轮41的直径相等,所述动力齿轮3与第二传动齿轮42的直径相等。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端接头2与动力齿轮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前端接头6与被动齿轮5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