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位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定位稳定性能的对位平台。
背景技术:
对位平台是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设备,在各行各业中提高了零件加工的要求和精度,且其良好的性能能够有效的缩短加工的时间及避免人为因素的加工误差。
然而现有的对位平台,不便于整体高度的升降,从而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且在工作时对位平台稳定性不佳,进而容易导致对零件加工的误差,导致成品后的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对位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稳定性能的对位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对位平台,不便于整体高度的升降,从而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且在工作时对位平台稳定性不佳,进而容易导致对零件加工的误差,导致成品后的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定位稳定性能的对位平台,包括底座、锯齿和对位平台本体,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上固定有齿轮,并且转轴的末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锯齿的底部设置于底座的内部,且锯齿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面,所述对位平台本体位于操作台面的上方,且操作台面与对位平台本体通过安装杆相互连接,所述操作台面的底部设置有套杆,且套杆位于套筒的内部,并且套筒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顶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支撑杆的顶部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杆的底部位于底座的外侧,所述支撑杆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的一端,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位于底座的外侧,且限位杆上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并且第二弹性元件位于底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齿轮与锯齿为啮合连接,且锯齿与底座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设置有4个,且安装杆与操作台面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和套杆均设置有4个,且套杆设计为“T”字型结构,并且套筒和套杆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4个,且支撑杆通过凹槽和第一弹性元件与底座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设计为“土”字型结构,且限位杆的一端与限位槽为卡合连接,并且限位杆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底座构成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定位稳定性能的对位平台,便于对位平台本体的升降,同时能够提升对位平台本体的稳定性;
1、由于现有的对位平台本体,不便于整体高度的升降,导致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为齿轮与锯齿为啮合连接,从而使得齿轮转动时,齿轮能够带动锯齿进行升降,从而保证了对位平台本体能够进行升降,进而使得对位平台本体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2、由于现有的对位平台本体,在工作时对位平台本体稳定性不佳,容易导致对零件加工的误差,导致成品后的质量下降,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有4个支撑杆,且支撑杆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了对位平台本体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进而提升了对位平台本体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杆能够在限位杆的作用下固定在底座的内部,从而不会妨碍底座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转轴;3、齿轮;4、伺服电机;5、锯齿;6、操作台面;7、对位平台本体;8、安装杆;9、套筒;10、套杆;11、凹槽;12、支撑杆;13、第一弹性元件;14、限位槽;15、限位杆;16、第二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定位稳定性能的对位平台,包括底座1、转轴2、齿轮3、伺服电机4、锯齿5、操作台面6、对位平台本体7、安装杆8、套筒9、套杆10、凹槽11、支撑杆12、第一弹性元件13、限位槽14、限位杆15和第二弹性元件16,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转轴2,且转轴2上固定有齿轮3,并且转轴2的末端连接有伺服电机4,锯齿5的底部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且锯齿5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面6,对位平台本体7位于操作台面6的上方,且操作台面6与对位平台本体7通过安装杆8相互连接,操作台面6的底部设置有套杆10,且套杆10位于套筒9的内部,并且套筒9固定于底座1的上端面,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1,且凹槽11的顶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3与支撑杆12的顶部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杆12的底部位于底座1的外侧,支撑杆12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15的一端,限位杆15的另一端位于底座1的外侧,且限位杆15上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16,并且第二弹性元件16位于底座1的内部;
齿轮3与锯齿5为啮合连接,且锯齿5与底座1构成滑动结构,由于伺服电机4能够进行正反转,从而伺服电机4能够通过转轴2带动齿轮3进行正反转,进而保证了锯齿5能够在底座1内部开设的槽进行升降;
安装杆8设置有4个,且安装杆8与操作台面6为螺纹连接,保证了对位平台本体7能够通过安装杆8设置在操作台面6上,同时方便了对位平台本体7的拆卸和安装;
套筒9和套杆10均设置有4个,且套杆10设计为“T”字型结构,并且套筒9和套杆10构成滑动结构,保证了套杆10能够在套筒9内部开设的槽进行移动,同时保证了操作台面6进行升降时的稳定性;
支撑杆12设置有4个,且支撑杆12通过凹槽11和第一弹性元件13与底座1构成伸缩结构,保证了支撑杆12能够与地面接触,从而避免了底座1的移动,进而提升了底座1上对位平台本体7的稳定性;
限位杆15设计为“土”字型结构,且限位杆15的一端与限位槽14为卡合连接,并且限位杆15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6与底座1构成伸缩结构,保证了限位杆15能够将支撑杆12固定在凹槽11的内部,从而方便了底座1的移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定位稳定性能的对位平台时,根据图1-3,当施工人员的身高较高时,操作对位平台本体7不舒服时,此时即可启动型号为CLRG-506的伺服电机4,接着伺服电机4通过转轴2带动齿轮3进行顺时针转动,由于齿轮3与锯齿5为啮合连接,因此齿轮3带动锯齿5向上运动,同时锯齿5带动操作台面6进行上升,从而操作台面6带动对位平台本体7上升,同时套杆10的底部在套筒9的内部向上运动,当施工人员的身高较低时,操作对位平台本体7不舒服时,此时控制伺服电机4逆时针转动即可;
根据图1和图4,当需要使用对位平台本体7对零件进行加工时,需要保证对位平台本体7的稳定性,此时即可拉动限位杆15,且限位杆15上的第二弹性元件16被压缩,同时限位杆15与支撑杆12上的限位槽14分离,从而支撑杆12被第一弹性元件13产生的弹力带动下,在凹槽11的内部向下运动,直至支撑杆12与地面接触,此时底座1即可被固定住,从而避免了底座1在使用时出现晃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