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具及包括这种吸具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2489发布日期:2019-06-05 22:2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吸具及包括这种吸具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具。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吸具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对于片状产品的大量需求,片状产品是指通过至少两个单片的叠合而制成的产品,例如海苔、海带片、豆衣等食品。加工企业通常采用手工方式或借助于简单吸具来完成片状产品的这种叠片工序。

以海苔的加工为例,海苔叠片是指通过两条输送线分别输送单片海苔,吸具将一条输送线上的海苔片拾取,通过刷糖滚筒,在海苔面上刷一层糖浆,然后将该海苔片叠放到另一条输送线的海苔片上,使这两个海苔片合为一体。

由于海苔片上存在透气小孔,糖浆可能通过这些小孔附着在吸具的吸取表面上,使吸取表面粘住海苔片,这导致了在叠片时,海苔片不能够与吸取表面分离,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吸具每隔半小时就要拆下清洗,工作量大,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吸具以及一种包括该吸具的机器人,这种吸具大大降低了被吸取的物件与吸具的吸取表面不能分离的概率,免去了频繁的维护,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减少能耗。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取物件的吸具,所述吸具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包括本体和围绕所述本体的连接凸缘,所述本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物件接触的网孔结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周边边缘与所述隔离板的连接凸缘连接,以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隔离板限界出空气腔室,所述导流板还设置有吸气孔以使经由所述隔离板的网孔结构进入所述空气腔室中的空气通过;以及吸气管道,所述吸气管道与所述导流板连接并且限界出与所述导流板的吸气孔连通的空气通道,以用于使通过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到达吸气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离板的网孔结构为蜂窝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凸起结构以在所述空气腔室中限界出的空气导流槽。所述空气导流槽的空气通过截面的面积优选地大于或等于所述吸气孔的截面的面积。还优选地,所述空气导流槽的宽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具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沿着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隔离板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所述空气腔室中。更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导流板一体成型,或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密封垫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与所述导流板限界出所述空气腔室,所述多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通过所述隔离板的网孔结构的空气到达所述空气腔室。更优选地,在所述多孔板的朝向所述隔离板的表面上开设有使所述多个通孔的空气入口贯通的多个凹槽。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多个通孔在所述多孔板上按纵横阵列排布,并且所述多个凹槽沿纵横方向使所述多个通孔的空气入口贯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气管道包括连接法兰和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的风管接头,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导流板连接并且限界出与所述导流板的吸气孔连通的空气通道,所述风管接头的内部通道与所述连接法兰的空气通道连通,以用于使通过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到达吸气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隔离板的网孔结构的与所述物件接触的表面上涂有食品级特氟龙镀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机械臂以及与所述机械臂连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吸具。

与现有技术中的简单吸具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具具有多个优点,尤其是:

-通过吸具内部的空气导流槽结构节省了流量,因此减少了能耗;

-通过网孔结构减小了被吸取的物件与吸具的吸取表面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被吸取的物件与吸具的吸取表面不能分离的概率;

-通过多孔板来控制流量,避免由于流量过大而使物件被吸坏;

-这种吸具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品(尤其是海苔、海带片、豆衣等片状产品)的加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吸具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吸具的导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吸具的多孔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多孔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吸具的隔离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隔离板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具主要包括吸气管道、导流板4和隔离板6,吸气管道用于与外部的吸气装置(未示出)连接。在所述吸具的使用过程中,在吸气装置的作用下,隔离板6与被吸取的物件直接接触,因此空气经由隔离板6到达导流板4,然后到达与导流板4连通的吸气管道中直至被吸出(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非限制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道包括连接法兰3和与连接法兰3连接的风管接头1,连接法兰3与导流板4连接并且限界出与导流板4的吸气孔42连通的空气通道31,风管接头1的内部通道11与连接法兰3的空气通道31连通,以用于使通过空气通道31的空气进入内部通道11中然后到达吸气装置。注意到,在该实施例中,风管接头1基本连接于连接法兰3的中心位置处并且风管接头1的内部通道11与连接法兰3的空气通道31垂直。但风管接头1与连接法兰3的连接位置并非固定,需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选择。

作为机器人的一部分,所述吸具通常包括与所述吸气管道连接的转接法兰2,转接法兰2用于使所述吸具与所述机器人的机械臂(此处未示出)连接,以例如能够使该机械臂控制所述吸具的位置。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非限制实施例中,连接法兰3的一端与导流板4连接,另一端与转接法兰2连接。但转接法兰2的形状以及与吸气管道的连接位置并非固定,需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选择。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隔离板6包括基本矩形的本体和围绕所述本体朝向导流板4略微凸起的连接凸缘62。连接凸缘62上优选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63(图中示例性示出十二个),以用于与导流板4连接。所述本体具有用于与被吸取的物件接触的网孔结构61。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网孔结构61为蜂窝状结构,即网孔结构61为由多个六边形孔依次排布形成的网孔形式。但这不是限制性,网孔结构61为还可为由多个五边形孔、圆孔等其它类型的孔依次排布形成的网孔形式。这种网孔结构61减小了被吸取的物件与隔离板6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被吸取的物件与隔离板6不能分离的概率。还优选地,由于这种吸具通常用于食品的加工,在隔离板6的网孔结构61的与被吸取的物件接触的表面上涂有食品级特氟龙镀层,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板4的周边边缘41上优选地设置有与隔离板6上的第一连接孔63对应的多个第二连接孔45(图中示例性示出十二个),以使导流板4的周边边缘41与隔离板6的连接凸缘62连接,从而使导流板4与隔离板6限界出空气腔室。在该实施例中,导流板4的吸气孔42设置在导流板4的大致中心位置处以使经由隔离板6的网孔结构61进入所述空气腔室中的空气通过,在导流板4上围绕吸气孔42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46(图中示例性示出四个)以使导流板4与吸气管道连接。但吸气孔42的位置、第三连接孔46的位置和数量并非固定,需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选择。

尤其如图3所示,优选地,导流板4上设置有与导流板4一体成型的凸起结构43以在所述空气腔室中限界出空气导流槽44,通过隔离板6进入所述空气腔室中的空气沿着图4中的箭头方向在空气导流槽44流动直至进入吸气孔42。空气导流槽44的设置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方向遍布所述空气腔室的整个容积并且空气导流槽44的(空气通过)高度通常较小,以起到节省流量的效果。在如图所示的空气导流槽44的实施例中,空气流动方向与导流板4的周边边缘41平行或垂直。但这种空气导流槽44的形式并非限制性的,这种空气导流槽44还可具有例如螺旋形导流槽的形式。为了避免气源流量没有用足的情况,空气导流槽44的空气通过截面的面积(即空气导流槽44的宽度和高度的乘积)设置为等于或略微大于吸气孔42的截面的面积。更优选地,空气导流槽44的宽度保持不变。为了满足最佳的节能效果,空气导流槽44的长度不宜过大,例如在螺旋形导流槽的情况下,覆盖所述空气腔室的整个容积的导流槽的螺旋圈数一般不超过三圈。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吸具还包括密封垫7,所述密封垫7沿着导流板4与隔离板6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所述空气腔室中,以避免进入所述空气腔室中的空气从该连接位置处泄漏。因此,密封垫7是设置在所述空气腔室边缘的基本矩形的环状结构。在设置有密封垫7的情况下,凸起结构43可设置成与密封垫7一体成型以形成单件。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吸具还包括设置在隔离板6与导流板4之间的多孔板5,多孔板5可与隔离板6接触,并且多孔板5与导流板4限界出所述空气腔室。多孔板5上设置有优选地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51以使通过隔离板6的网孔结构61的空气到达所述空气腔室。多孔板5上的通孔51的截面的面积较小,即明显小于网孔结构61的孔的截面的面积,以在保证吸力的同时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避免由于流量过大而使物件被吸坏。

更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多孔板5的朝向隔离板6的表面上开设有使所述多个通孔51的空气入口贯通的多个凹槽52,所述凹槽52例如具有半圆形截面。在如图所示的非限制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多个通孔51在多孔板5上按纵横阵列排布,因此所述多个凹槽52沿纵横方向使所述多个通孔51的空气入口贯通。这能够使经由隔离板6到达多孔板5的空气均匀地进入这些通孔51中,因此使空气流量保持平衡。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