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蕾切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9802发布日期:2019-04-16 22:2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菊蕾切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产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菊蕾切梗装置。



背景技术:

珍珠菊形如珍珠、色似翡翠,广泛种植于河南各地,尤以南阳菊覃地生长的品质为佳,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种,是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张开的时候摘收下来的花蕾,再经干燥加工而成。菊蕾在采摘时常常连着部分梗茎,所以珍珠菊和胎菊在作为成品售卖前还需要将菊梗部分切除掉。

由于珍珠菊/胎菊经过干燥后很容易在过大外力作用下出现破损进而导致品质下降,甚至出现碎裂的现象,所以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利用剪刀对菊梗进行剪除,但是这种方式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目前一个熟练工人的产出仅为10斤/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菊蕾切梗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机械化实现菊蕾除梗作业,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菊蕾切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料筒,料筒内部空间由水平设置的滤网分隔为上、下排列的导料仓和切梗仓,料筒底部安装有切梗电机,切梗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料筒底部并与切梗仓内的切梗叶片连接,切梗叶片贴靠滤网底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料筒底部通过振动弹簧与机架顶部连接,所述切梗电机的输出轴上还设有偏心块,偏心块于切梗仓内设置。

优选的,所述切梗电机的输出轴外部设有外螺纹,切梗套筒内壁设有与切梗电机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切梗套筒顶部轴向开设有与切梗叶片片体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切梗电机输出轴与切梗叶片之间的切梗套筒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切梗叶片呈由至少两片叶片组成的十字形状,所述切梗套筒上的数个第一限位凹槽分别与切梗叶片十字交叉点处的叶片片体滑动间隙配合,切梗套筒外壁设有所述偏心块。

优选的,所述料筒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装配有封口盘,封口盘顶部装配有导料电机,导料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封口盘的中心后与导料叶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料电机的输出轴外部设有外螺纹,导料套筒内壁设有与导料电机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导料套筒底部轴向开设有与导料叶片片体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导料电机的输出轴与导料叶片之间的导料套筒内设有第二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导料叶片由至少两片叶片交叉组成,所述导料套筒上的数个第二限位凹槽分别与导料叶片交叉点处的叶片片体滑动间隙配合,导料叶片底部边沿贴靠滤网顶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料筒顶部外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沿料筒切线延伸设置且出料管与导料仓连通。

优选的,所述料筒底部设有与切梗仓连通的排杂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以珍珠菊除梗为例,首先将珍珠菊导入料筒内,启动切梗电机,切梗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切梗叶片转动,珍珠菊受到滤网的阻挡而留置在导料仓内,然后人工可以轻微搅动珍珠菊,使得珍珠菊发生位移并在位移过程中使得菊梗透过滤网而位于滤网下方,由于切梗叶片贴靠滤网底面,所以切梗叶片配合滤网可以将透出滤网的菊梗切除掉。切除菊梗后的珍珠菊留在滤网上方,切除的菊梗位于滤网下方的切梗仓。

作为优选的方案,最大限度节省人工,本实用新型将料筒通过振动弹簧与机架连接,同时在切梗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偏心块,使得切梗电机在带动切梗叶片转动切梗的同时起到激振功能,进而带动料筒产生晃动,使得料筒导料仓内的珍珠菊发生位移,从而省去人工搅动珍珠菊的作业过程。

作为更优选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对料筒顶部设有封口盘,可以防止珍珠菊在料筒振动时跳出至外界,同时采用导料电机带动导料叶片进行缓慢转动,一方面可以搅动珍珠菊,使得珍珠菊在移动过程中切除菊梗,另一方面可以将珍珠菊不断推向出料管,进而实现出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排杂口对切梗仓内的菊梗进行清除作业。当然,封口盘最好在切梗电机启动之前与料筒敞口装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了防止料筒转动过程中,滤网受到振动产生的位置偏移量和切梗/导料电机以及电机对应连接的叶片所产生的位置偏移量不同步,例如相对水平面偏转了3°,而叶片所在平面相对水平面偏转了2°,这就使得叶片会硬性接触并击打滤网偏移量不同步之部位,导致相应机构的损伤。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切梗叶片与切梗电机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改进:电机的输出轴并不与相应叶片直接连接,而是通过螺纹连接的相应套筒与相应叶片接触,如此,当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会带动相应套筒周向转动,由于相应套筒通过数个周向排列设置并沿套筒轴向延伸的限位凹槽与相应叶片滑动间隙配合(即限位凹槽可以允许叶片沿套筒轴向移动,但是限制叶片沿套筒径向移动),所以套筒的转动会带动叶片进行周向转动。加之相应缓冲弹簧的设置,其会时刻顶触叶片,使得叶片的边沿接触滤网并对菊梗进行剪切/导料作业,而当出现叶片与滤网的位移偏移量不同时,叶片时刻保持与滤网平齐,同时通过沿限位凹槽进行上、下移动来补偿相应的位移偏移量之差,从而防止叶片击打滤网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机械化实现菊蕾除梗作业,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菊蕾切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料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菊蕾切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1和顶部敞口的料筒2,料筒2底部通过振动弹簧3与机架1顶部连接,料筒2内部空间由水平设置的滤网4分隔为上、下排列的导料仓23和切梗仓24,料筒2底部安装有切梗电机5,切梗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料筒2底部并位于切梗仓内,切梗电机输出轴51外部设有外螺纹,切梗套筒52内壁设有与切梗电机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切梗套筒52顶部轴向开设有四个第一限位凹槽53,四个第一限位凹槽53沿切梗套筒52周向排列,切梗叶片56呈由四片叶片组成十字形状,四个第一限位槽53分别与切梗叶片56十字交叉点处的叶片片体滑动间隙配合,切梗电机输出轴51与切梗叶片56之间的切梗套筒52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54。切梗套筒52外壁设有位于切梗仓内的偏心块55,切梗叶片56贴靠滤网底面设置。

所述料筒2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装配有封口盘6,封口盘6顶部装配有导料电机7,导料电机输出轴71穿过封口盘的中心后位于导料仓23内,导料电机输出轴71外部设有外螺纹,导料套筒72内壁设有与导料电机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导料套筒72底部轴向开设有四个第二限位凹槽73,四个第二限位凹槽73沿导料套筒周向等间距设置,导料叶片75由至少四片叶片交叉组成,四片叶片一长三短,且四个第二限位槽73分别与导料叶片75交叉点处的叶片片体滑动间隙配合,导料叶片75底部边沿贴靠滤网4顶面设置,导料电机输出轴71与导料叶片75之间的导料套筒72内设有第二缓冲弹簧74。

所述料筒2顶部外部设有出料管21,出料管21沿料筒2切线延伸设置且出料管与导料仓23连通,料筒2底部设有与切梗仓24连通的排杂口2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以珍珠菊除梗为例,首先将珍珠菊导入料筒内,珍珠菊受到滤网的阻挡而留置在导料仓内,然后将封口盘与料筒顶部敞口封配,启动切梗电机,再启动导料电机,其中切梗电机输出轴转动并带动切梗套筒转筒,同时由于第一缓冲弹簧的存在,使得切梗叶片贴靠滤网并随着切梗套筒转动,由于偏心块和振动弹簧的作用,切梗电机在工作时,会使得料筒产生振动,使得料筒导料仓内的珍珠菊发生位移,且珍珠菊发生位移并在位移过程中使得菊梗透过滤网而位于滤网下方,由于切梗叶片贴靠滤网底面,所以切梗叶片配合滤网可以将透出滤网的菊梗切除掉。切除菊梗后的珍珠菊留在滤网上方,切除的菊梗位于滤网下方的切梗仓。

同时,导料电机带动导料叶片进行缓慢转动,一方面可以搅动珍珠菊,使得珍珠菊在移动过程中切除菊梗,另一方面可以将珍珠菊不断推向出料管,进而实现出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排杂口对切梗仓内的菊梗进行清除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