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4819发布日期:2019-09-13 22:23阅读:1101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把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隐藏式门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地提高。消费者不仅对车辆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外观造型上更倾向于简洁平整。这就需要工程师们在汽车设计的细节处理上更加严苛。

门把手的设计便是车辆细节处理的重要体现,原因有三:其一,门把手一般是车辆侧边造型面的最凸出点,视觉上非常明显,门把手的形式将直接影响车辆侧面外部造型;其二,门把手作为车门开启的控制部件,需满足车门开/闭/密封/等一系列的结构要求,同时还需符合车门开启时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其三,门把手若设计得当,如隐藏式门把手,能够有效降低风阻,进而降低油耗。

目前传统的门把手形式是外凸式门把手,如图1a和图1b所示,把手从门板中外凸出来,用户拉动把手,进而带动拉索结构解锁打开车门。该方案结构稳定,技术成熟,但是对整车风阻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整体造型的美观。

隐藏式门把手是较为前沿的门把手设计理念,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从造型角度讲也更加美观,多用于高端车型或者新能源车型上。

目前,隐藏式门把手按其弹出形式分为旋转式和平移式把手。如下图2a和图2b所示,该隐藏式门把手为旋转式门把手。关闭状态时,如图2a所示,门把手隐藏在车门板中,当用户带车钥匙靠近时,门把手会绕一个固定旋转轴弹出,如图2b所示,用户继续拉动旋转把手,门锁打开车门开启。由于其是单铰链悬臂结构,所以实际运用把手时稳定性较差。而且因为电机要控制整个把手零件,将其推送出车身,所以零件结构较为复杂臃肿,不利于车门其他零件的设计。

图3a和图3b为平移式隐藏式门把手。关闭状态时,如图3a所示,门把手隐藏在车门板中,当用户带车钥匙靠近时,门把手平移弹出,如图3b所示,用户继续拉动把手,车门开启。该方案操作较为简便,客户体验较好,但是,该方案无法实现紧急解锁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门把手,解决现有隐藏式门把手稳定性差、零件结构复杂,无法实现紧急解锁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包括

把手,嵌入安装在门外板内;

盖板,嵌入安装在门外板内,与把手相近;

在初始位置,盖板和把手与门外板齐平;

在开门位置,盖板向门内移动或转动,露出把手槽,移动把手至解锁位置,门解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把手连接臂和本体,把手通过把手连接臂与本体连接,把手连接臂同时连接拉索机构,所述把手连接臂和本体在初始位置被盖板遮挡,门解锁,把手向外拉动,把手连接臂带动拉索机构将门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第一偏压装置,集成在把手连接臂中,把手在第一偏压装置作用下从解锁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盖板向门内移动或转动,或者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第一接触传感器,集成在盖板中,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接收到触碰信号,无线通讯系统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驱动机构驱动盖板向门内移动或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讯系统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接近,驱动机构驱动盖板向门内移动或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第二接触传感器,集成在把手内,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接收到触碰信号,门解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或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机械锁芯,所述机械锁芯嵌入安装在门外板内,在初始位置,被盖板遮挡,在紧急解锁位置,机械锁芯露出供机械钥匙插入机械锁芯以解锁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还包括第二偏压装置,集成在把手中,把手在第二偏压装置的作用下绕第二旋转轴旋转,露出隐藏在把手背面的机械锁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两体式的隐藏式门把手,将准备解锁与解锁的动作分离至把手和盖板两个部件上,从而使零件总成机构设计更简单,空间更紧凑,稳定性更高,成本低,设计自由度更大。

2)电机驱动的盖板向内旋转,而无需向外弹出把手,确保了常用的把手零件结构更精简,长时间使用稳定性高。

3)把手拉伸可以采用平移副机构,相对于旋转副机构,其开门过程中的运行平稳,同时把手拉动的方向和门的运动方向几乎一致,其人机操作性更优,开门过程更加顺畅。

4)实现了紧急开锁功能。

5)兼容性强,可以满足不同配置车型的需求,既可采用电子锁开锁也可机械式开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a揭示了常规外凸式门把手的示例一。

图1b揭示了常规外凸式门把手的示例二。

图2a揭示了旋转式隐藏门把手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b揭示了旋转式隐藏门把手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a揭示了平移式隐藏门把手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揭示了平移式隐藏门把手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爆炸图。

图5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5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盖板向内旋转示意图。

图5c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打开车门示意图。

图5d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紧急解锁示意图。

图6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A-A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6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A-A盖板向内旋转示意图。

图7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C-C紧急解锁示意图。

图8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

图9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B-B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

图9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D-D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盖板、11第一旋转轴;

2把手、21第二旋转轴;

3本体、31把手槽;

4电机;51机械锁芯、52机械钥匙;

6第一接触传感器;7第二接触传感器;

8把手连接臂;9弹簧;1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隐藏门把手可适用于所有需要锁止的开盖机构,如汽车车门、汽车前后盖、中央扶手箱盖等,也可用于其他行业,如门窗、家用电器等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包括:把手,嵌入安装在门外板内;盖板,嵌入安装在门外板内,与把手相近;在初始位置,盖板和把手与门外板完全齐平;在开门位置,盖板向门内移动或转动,露出把手槽,移动把手至解锁位置,门解锁开启。这里的初始位置和开门位置,对应的是指盖板与门外板完全齐平的位置和盖板向门内移动或转动到达的位置。解锁位置是指,把手被拉动或移动到该位置时,能打开门。该解锁方式即可采用电子锁解锁,即控制系统解锁,也可采用机械式解锁,即机械钥匙解锁。

图4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门把手,可适用于汽车门。参考图4并结合图9a、图9b,图4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爆炸图,图9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B-B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图9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D-D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隐藏式门把手的主要结构组成包括:盖板1、第一旋转轴11、把手2、第二旋转轴21、本体3、把手槽31、电机4、机械锁芯51、第一接触传感器6、第二接触传感器7、把手连接臂8、弹簧9和扭簧10。

盖板1和把手2嵌入安装在本体3上,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把手2安装在盖板1的下方相邻近处,相互契合构成一个整体平面,同时盖板1遮挡了把手2内的所有零部件,实现了门把手造型上的隐藏。

如图5a所示,图5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初始位置示意图,在初始位置,盖板1和把手2与门外板基本齐平,盖板1和把手2构成一个基本一致的平面,该平面为圆角平行四边形,即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带有圆角,且完全覆盖门外板的开口位置。

门外板的开口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门外板的开口形状是圆角平行四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梯形、椭圆形或长方形等外观造型。

把手2和盖板1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盖板1是两个对角为圆角的平行四边形,把手2为对应的互补形状以覆盖门外板的开口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2和盖板1可以是其他形状,甚至为不规则形状,只要能相互契合,与门外板完全齐平。在不影响隐藏效果的前提下,把手2和盖板1的相邻处也可以不完全契合。

把手2与盖板1的布置方式也并没有特殊限制,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采用把手2在下,盖板1在上的布置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盖板1在下,把手2在上或盖板1在左,把手2在右等相邻近的布置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为较优实施例,盖板在上,拉手在下,意味着用户是从上往下伸手开门,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本体3固定于车门上,在本体3上设有把手槽31,在初始位置,被盖板1所遮挡而隐藏,在开门位置,随着盖板1向内转动,即向本体3的方向旋转,这时把手槽31露出。电机4用于驱动盖板1绕第一旋转轴11旋转。机械锁芯51可以用于紧急解锁。第一接触传感器6集成在盖板1中,第二接触传感器7集成在把手2内。把手2通过把手连接臂8与本体3连接,把手连接臂8同时连接拉索机构。弹簧9,集成在把手连接臂8中,提供把手2的自动归位功能。扭簧10,集成在把手2中,提供把手2绕第二旋转轴21的扭转功能。

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主要结构组成进行了阐释,接下来结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各个工作位置对隐藏式门把手的结构组成进行更进一步的阐释。

图5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初始位置示意图。图6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A-A初始位置示意图。

如图5a和图6a所示,在初始位置,盖板1和把手2与门外板基本齐平,两者相互契合,构成一个整体平面,实现了门把手造型上的隐藏,外观简洁,造型美观。在一实施例中,把手2的内表面与本体3的距离可以为30mm,盖板1的高度可以为40mm。

图5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盖板向内旋转示意图。图6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A-A盖板向内旋转示意图。

盖板1在两种工作场景中会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门内旋转。

盖板1向内旋转的第一种工作场景。当无线通讯系统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接近时,控制系统会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盖板1向门内旋转,露出本体3上的把手槽31。这里的遥控钥匙信号是指用户携带的遥控钥匙或者智能手机等可集成遥控钥匙功能的通讯器材所发出的信号。

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整车无线通讯系统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接近时,整车控制系统会通过电机4驱动盖板1向门内旋转,露出本体3。

这种场景多用于当用户接近车辆时,当用户接近车辆时,门把手的自动开闭为用户带来迎宾的仪式感,显著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盖板1向内旋转的第二种工作场景。用户可通过触摸盖板1的方式与无线通讯系统建立连接。当集成在盖板1中的第一接触传感器6接收到触碰信号后,会通知无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开始侦测周围是否有遥控钥匙信号,如果无线通讯系统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驱动机构驱动盖板1向门内旋转,露出本体3,如果没有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则没有后续操作。

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触摸盖板1的方式与整车无线通讯系统建立连接。当集成在盖板1中的第一接触传感器6接收到触碰信号后,会通知整车无线通讯系统,整车无线通讯系统开始侦测整车周围是否有遥控钥匙信号,如果整车无线通讯系统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电机2驱动盖板1向门内旋转,露出把手槽31,如果没有探测到遥控钥匙信号,则没有后续操作。

此种场景多运用于副驾驶侧车门和后排车门的开启操作。

如图5b和图6b所示,电机4驱动盖板1向门内旋转或者恢复到初始状态,盖板1绕第一旋转轴11向内或向外旋转。在一实施例中,把手2与旋转到本体3最内侧时的盖板1的最近距离可以为30mm,把手2最高点与本体3底部的距离为52mm,这个尺寸空间基本可以覆盖95%男性的最大手型,用户手伸入把手槽时的体验更为舒适,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盖板1的移动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如盖板1可设计成向内平移的运动方式,盖板1通过四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实现向其他轨迹的向内移动等,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采用定轴式的旋转控制盖板1移动,盖板1绕旋第一旋转轴11向内或向外旋转,其结构紧凑可靠,盖板1旋转时的相位控制也较容易实现。

盖板1的驱动方式也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比如磁力驱动、液压驱动或气动等,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采用电机4驱动盖板1绕第一旋转轴11旋转,结构简单,容错度高,运动匀速不易夹手,在车辆亏电时可以外力推动盖板1实现紧急解锁功能。

图5c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打开车门示意图。

当用户手伸入本体3内时,把手2内的第二接触传感器7感应到人手后即刻通知控制系统解锁门,门通过控制系统解锁。用户继续拉动把手2打开门。

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c所示,当用户手伸入本体3的把手槽31内时,把手2内的第二接触传感器7感应到人手后即刻通知整车控制系统解锁车门,车门通过整车控制系统解锁。用户继续拉动把手2打开车门。

车门关闭后,当整车启动后或一定时间后,盖板1在电机4的驱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图5d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紧急解锁示意图。图7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C-C紧急解锁示意图。

如图5d和图7所示,盖板1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样可以向内旋转。当汽车蓄电池故障或整车亏电等紧急情况时,门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解锁。用户可用力按压盖板1,盖板1在外力的作用下亦可向内旋转,电机4的转子会一同旋转。用户拉出把手2至紧急解锁位置,将把手2拉伸至最大距离并在扭簧10的作用下绕第二旋转轴21向外转动,露出在把手2背面的机械锁芯51,此时通过机械钥匙52解锁机械锁芯51,即可实现车门紧急解锁。紧急解锁位置,是指把手2移动到该位置时,机械锁芯51露出足以供机械钥匙52插入机械锁芯51以解锁车门的空间。

把手2的移动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可通过拆卸把手2,局部旋转把手2等类似操作,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采用平移的方式,用户通过平移拉出把手2,结构更简单,空间需求低,长时间使用更可靠。紧急解锁时,无需拆卸任何零件,造型上不会有多余的缝隙。

机械锁芯51的安装位置也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单独嵌入安装机械锁芯51,同时增加一个盖板覆盖机械锁芯51,紧急解锁时拆卸盖板。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机械锁芯51隐藏在把手2的背面,外观简洁,紧急解锁时,无需拆卸任何零件,造型上不会有多余的缝隙。

图8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图9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B-B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图9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截面D-D把手连接臂截面示意图。

如图8、图9a、图9b所示,把手2通过把手连接臂8与本体3连接,把手连接臂8同时连接拉索机构,把手连接臂8和本体3在初始位置被盖板1遮挡,当门解锁时,把手2往外拉动至解锁位置时,把手连接臂8带动拉索机构,即可通过传统的拉索机构实现常规的车门开启。在一实施例中,把手槽31的长度为120mm,把手2的内表面与把手槽31的距离为30mm。

把手2拉出后,可通过集成在把手连接臂8中的第一偏压装置,在一实施例中,为弹簧9,自行从解锁位置平移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偏压装置提供将把手2恢复至初始位置的偏压力。

第二偏压装置,在一实施例中,为扭簧10,集成在把手2中,可提供把手2绕某一支点旋转的自由度,把手2在第二偏压装置的作用下绕着把手2上设置的第二旋转轴21向内或向外旋转,将把手槽31隐藏或露出。

第二偏压装置,在一实施例中,为扭簧10,扭簧10设在第二旋转轴21的外侧上,使得在紧急解锁时通过把手2沿着第二旋转轴21为支点且远离本体3的方向旋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给机械钥匙52以插入机械锁芯51,同时也可提供了更灵活的把手开启手感。但是如果车门外板造型面有充足空间,即供机械钥匙52插入机械锁芯51以解锁车门的空间足够,把手2仅靠拉动即可提供足够空间给机械钥匙52,则亦可取消扭簧1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可兼容近场通讯解锁,智能手机蓝牙解锁,遥控钥匙解锁,机械式紧急解锁等各种解锁场景,是一种全新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理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两体式的隐藏式门把手,将准备解锁与解锁的动作分离至把手和盖板两个部件上,从而使零件总成机构设计更简单,空间更紧凑,稳定性更高,成本低,设计自由度更大。

2)电机驱动的盖板向内旋转,而无需向外弹出把手,确保了常用的把手零件结构更精简,长时间使用稳定性高。

3)把手拉伸可以采用平移副机构,相对于旋转副机构,其开门过程中的运行平稳,同时把手拉动的方向和门的运动方向几乎一致,其人机操作性更优,开门过程更加顺畅。

4)实现了紧急开锁功能。

5)兼容性强,可以满足不同配置车型的需求,既可采用电子锁开锁也可机械式开锁。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