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3866发布日期:2019-07-17 05:17阅读:1467来源:国知局
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血袋是采血和输血过程常用的医疗器械,其一般包括封闭式采血针、抗凝全血袋。抗凝全血袋可以是单联,也可以是多联。其中多联血袋中的留样血袋辫子,是为方便在输血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化验分析用的。

根据上述,目前临床在对留样血袋辫子进行化验分析前,医护人员需要借助剪刀将留样血袋辫子剪断,来方便后续对留样血袋辫子内部血液进行取样和分析,而目前现有的医用剪刀,普遍结构简易,只具备基本的剪切作用,当单次剪开留样血袋辫子后,因剪刀的刀口处接触到血液,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而这样一来不仅操作冗杂,增加了医护人员操作的负担,与此同时,也容易发生漏消毒,造成血液交叉情况后,造成后续化验分析失准情况的发生,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包括剪刀本体、上刀座、上压板、上压杆、上夹板、上滑轨、上刀盒、上推板、上刀片、下刀座、下压板、下压杆、下夹板、下滑轨、下刀盒、下推板、下刀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所述的上刀座位于剪刀本体左侧上端,所述的上刀座与剪刀本体焊接相连,所述的上压板位于上刀座内部上端,所述的上压板与上刀座滑动相连,所述的上压杆贯穿上刀座内部上端和上压板内部,所述的上压杆分别与上刀座和上压板滑动相连,所述的上夹板位于上刀座内部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上夹板与上刀座滑动相连,所述的上滑轨位于上刀座后端,所述的上滑轨与上刀座一体相连,所述的上刀盒位于上滑轨内部后端,所述的上刀盒与上滑轨滑动相连,所述的上推板位于上刀盒内部,所述的上推板与上刀盒滑动相连,所述的上刀片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上刀片位于上刀盒内部,所述的上刀片与上刀盒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刀座位于剪刀本体左侧下端,所述的下刀座与剪刀本体焊接相连,所述的下压板位于下刀座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压板与下刀座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压杆贯穿下刀座内部下端和下压板内部,所述的下压杆分别与下刀座和下压板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夹板位于下刀座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下夹板与下刀座滑动相连,所述的下滑轨位于下刀座前端,所述的下滑轨与下刀座一体相连,所述的下刀盒位于下滑轨内部前端,所述的下刀盒与下滑轨滑动相连,所述的下推板位于下刀盒内部,所述的下推板与下刀盒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刀片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下刀片位于下刀盒内部,所述的下刀片与下刀盒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弹簧分别位于上刀座和上压板之间、下刀座和下压板之间,所述的第一弹簧分别与上刀座和上压板焊接相连、下刀座和下压板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数量为两件,所述的第二弹簧分别贯穿上压杆外壁上端和下压杆外壁下端,所述的第二弹簧分别与上压杆和下压杆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三弹簧数量为四件,所述的第三弹簧分别位于上刀座和上夹板之间、下刀座和下夹板之间,所述的第三弹簧分别与上夹板和下夹板焊接相连,所述的第四弹簧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四弹簧分别与上刀盒和上推板之间,下刀盒和下推板之间,所述的第四弹簧分别与上刀盒和上推板焊接相连、下刀盒和下推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剪刀本体前后两端还设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剪刀本体焊接相连,且所述的限位板左侧平行于上压杆和下压杆。

进一步,所述的上刀座内部下端和下刀座内部上端还均设有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为矩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上压杆前端上侧和下压杆前端下侧还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的限位凸台分别与上压杆和下压杆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上刀片下端左右两侧和下刀片上端左右两侧还均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为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当医护人员需要剪开留样血袋辫子,对留样血袋辫子内部血液进行化验分析时,可预先握住剪刀本体,再将剪刀本体左侧上刀座和下刀座之间对准留样血袋辫子所需剪开部位,并按压剪刀本体,即通过剪刀本体的旋转作用,能够实现上刀座带动上刀片和下刀座带动下刀片向留样血袋辫子方向移动,当上刀片和下刀片夹持留样血袋辫子时,即通过上刀片和下刀片的挤压配合效果,即达到对留样血袋辫子的剪开,当剪开后,医护人员首先小幅度的打开剪刀本体,使得上刀片和下刀片取消对留样血袋辫子的夹持,再将上刀片和下刀片移动到利器收纳盒的上方,并再次大幅度的旋转剪刀本体,当上压杆和下压杆向背旋转分别接触到限位板后,即通过限位板的阻挡作用,能够实现上压杆克服第二弹簧的回弹力顺着上刀座内部作由上向下运动,当上压杆向下接触到上夹板之间后,即通过上压杆的推力作用,实现上夹板克服两侧的第三弹簧向外滑动,当上夹板向外滑动后,即脱离卡槽内部,从而实现了上刀片的活动状态,同步,当上压杆向下滑动,实现限位凸台移动到上压板位置,即通过限位凸台的推力作用,从而能够实现上压板克服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作由上向下运动,此时通过上压板的向下,继而能够推动下方的上刀片,从而实现上刀片顺着避让孔作由上向下的运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继而实现上刀片从上刀座内部的滑出,接着上刀片掉落至下方的利器收纳盒内,当上刀片掉落后,因第四弹簧的回弹力作用,同理,即通过限位板的阻挡作用,下压杆克服第二弹簧的回弹力顺着下刀座内部作由下向上运动,当下压杆向上接触到下夹板之间后,即通过下压杆的推力作用,实现下夹板克服两侧的第三弹簧向外滑动,当下夹板向外滑动后,即脱离卡槽内部,从而实现了下刀片的活动状态,同步,当下压杆向上滑动,实现限位凸台移动到下压板位置,即通过限位凸台的推力作用,从而能够实现下压板克服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作由下向上运动,此时通过下压板的向上,继而能够推动上方的下刀片,从而实现下刀片顺着避让孔作由下向上的运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继而实现下刀片从下刀座内部的滑出,接着下刀片掉落至下方的利器收纳盒内,当上刀片和下刀片都掉落后,医护人员可松开剪刀本体,即限位板取消对上压杆和下压杆的压持,在第二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从而实现上压杆和下压杆的复位,因上压杆和下压杆的复位作用,继而实现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复位,同步,因第四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从而实现上推板和下推板推动若干数量的上刀片和下刀片滑动,即上推板向前推动上刀片移动到避让孔上方,下推板向后推动下刀片移动到避让孔下端,因上压杆和下压杆的复位,继而取消对上夹板和下夹板的推动,此时通过第三弹簧的回弹力作用,继而能够实现上夹板和下夹板向内滑动,即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夹持上刀片和下刀片,从而避免了上刀片和下刀片顺着避让孔滑出,确保了后续上刀片和下刀片使用的安全性,该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通过内置巧妙的机械式刀片更换机构,能够在一次剪开留样血袋辫子后,对刀片进行更换,避免了传统剪刀需要每次操作使用后进行消毒的问题,也确保了单次操作的无菌效果,拓展了临床的实用性,最终达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的,同时,上刀盒能够顺着上滑轨向右侧滑出,下刀盒能够顺着下滑轨向右侧滑槽,即方便了上刀盒脱离上刀座,下刀盒脱离下刀座,最终方便后续刀片的装填。

附图说明

图1是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的立体图;

图2是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的主视图;

图3是上刀座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4是下刀座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5是上刀座部位侧向剖视图;

图6是上刀片立体图;

图7是上刀座横向剖视放大图;

图8是上刀片滑出状态图。

剪刀本体1、上刀座2、上压板3、上压杆4、上夹板5、上滑轨6、上刀盒7、上推板8、上刀片9、下刀座10、下压板11、下压杆12、下夹板13、下滑轨14、下刀盒15、下推板16、下刀片17、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19、第三弹簧20、第四弹簧21、限位板101、避让孔201、限位凸台401、卡槽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包括剪刀本体1、上刀座2、上压板3、上压杆4、上夹板5、上滑轨6、上刀盒7、上推板8、上刀片9、下刀座10、下压板11、下压杆12、下夹板13、下滑轨14、下刀盒15、下推板16、下刀片17、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19、第三弹簧20、第四弹簧21,所述的上刀座2位于剪刀本体1左侧上端,所述的上刀座2与剪刀本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上压板3位于上刀座2内部上端,所述的上压板3与上刀座2滑动相连,所述的上压杆4贯穿上刀座2内部上端和上压板3内部,所述的上压杆4分别与上刀座2和上压板3滑动相连,所述的上夹板5位于上刀座2内部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上夹板5与上刀座2滑动相连,所述的上滑轨6位于上刀座2后端,所述的上滑轨6与上刀座2一体相连,所述的上刀盒7位于上滑轨6内部后端,所述的上刀盒7与上滑轨6滑动相连,所述的上推板8位于上刀盒7内部,所述的上推板8与上刀盒7滑动相连,所述的上刀片9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上刀片9位于上刀盒7内部,所述的上刀片9与上刀盒7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刀座10位于剪刀本体1左侧下端,所述的下刀座10与剪刀本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下压板11位于下刀座10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压板11与下刀座10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压杆12贯穿下刀座10内部下端和下压板11内部,所述的下压杆12分别与下刀座10和下压板11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夹板13位于下刀座10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下夹板13与下刀座10滑动相连,所述的下滑轨14位于下刀座10前端,所述的下滑轨14与下刀座10一体相连,所述的下刀盒15位于下滑轨14内部前端,所述的下刀盒15与下滑轨14滑动相连,所述的下推板16位于下刀盒15内部,所述的下推板16与下刀盒15滑动相连,所述的下刀片17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下刀片17位于下刀盒15内部,所述的下刀片17与下刀盒15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18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弹簧18分别位于上刀座2和上压板3之间、下刀座10和下压板11之间,所述的第一弹簧18分别与上刀座2和上压板3焊接相连、下刀座10和下压板11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19数量为两件,所述的第二弹簧19分别贯穿上压杆4外壁上端和下压杆12外壁下端,所述的第二弹簧19分别与上压杆14和下压杆19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三弹簧20数量为四件,所述的第三弹簧20分别位于上刀座2和上夹板5之间、下刀座10和下夹板13之间,所述的第三弹簧20分别与上夹板5和下夹板13焊接相连,所述的第四弹簧21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四弹簧21分别与上刀盒7和上推板8之间,下刀盒15和下推板16之间,所述的第四弹簧21分别与上刀盒7和上推板8焊接相连、下刀盒15和下推板16焊接相连,所述的剪刀本体1前后两端还设有限位板101,所述的限位板101与剪刀本体1焊接相连,且所述的限位板101左侧平行于上压杆4和下压杆12,所述的上刀座2内部下端和下刀座10内部上端还均设有避让孔201,所述的避让孔201为矩形通孔,所述的上压杆3前端上侧和下压杆12前端下侧还设有限位凸台401,所述的限位凸台401分别与上压杆4和下压杆12一体相连,所述的上刀片9下端左右两侧和下刀片17上端左右两侧还均设有卡槽901,所述的卡槽901为凹槽。

该输血科用血袋辫子无菌剪切器,当医护人员需要剪开留样血袋辫子,对留样血袋辫子内部血液进行化验分析时,可预先握住剪刀本体1,再将剪刀本体1左侧上刀座2和下刀座10之间对准留样血袋辫子所需剪开部位,并按压剪刀本体1,即通过剪刀本体1的旋转作用,能够实现上刀座2带动上刀片9和下刀座10带动下刀片17向留样血袋辫子方向移动,当上刀片9和下刀片17夹持留样血袋辫子时,即通过上刀片9和下刀片17的挤压配合效果,即达到对留样血袋辫子的剪开,当剪开后,医护人员首先小幅度的打开剪刀本体1,使得上刀片9和下刀片17取消对留样血袋辫子的夹持,再将上刀片9和下刀片17移动到利器收纳盒的上方,并再次大幅度的旋转剪刀本体1,当上压杆4和下压杆12向背旋转分别接触到限位板101后,即通过限位板101的阻挡作用,能够实现上压杆4克服第二弹簧19的回弹力顺着上刀座2内部作由上向下运动,当上压杆4向下接触到上夹板5之间后,即通过上压杆4的推力作用,实现上夹板5克服两侧的第三弹簧20向外滑动,当上夹板5向外滑动后,即脱离卡槽901内部,从而实现了上刀片9的活动状态,同步,当上压杆4向下滑动,实现限位凸台401移动到上压板3位置,即通过限位凸台401的推力作用,从而能够实现上压板3克服第一弹簧18的回弹力作由上向下运动,此时通过上压板3的向下,继而能够推动下方的上刀片9,从而实现上刀片9顺着避让孔201作由上向下的运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继而实现上刀片9从上刀座2内部的滑出,接着上刀片9掉落至下方的利器收纳盒内,当上刀片9掉落后,因第四弹簧21的回弹力作用,同理,即通过限位板101的阻挡作用,下压杆12克服第二弹簧19的回弹力顺着下刀座10内部作由下向上运动,当下压杆12向上接触到下夹板13之间后,即通过下压杆12的推力作用,实现下夹板13克服两侧的第三弹簧20向外滑动,当下夹板13向外滑动后,即脱离卡槽901内部,从而实现了下刀片17的活动状态,同步,当下压杆12向上滑动,实现限位凸台401移动到下压板11位置,即通过限位凸台401的推力作用,从而能够实现下压板11克服第一弹簧18的回弹力作由下向上运动,此时通过下压板11的向上,继而能够推动上方的下刀片17,从而实现下刀片17顺着避让孔201作由下向上的运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继而实现下刀片17从下刀座10内部的滑出,接着下刀片17掉落至下方的利器收纳盒内,当上刀片9和下刀片17都掉落后,医护人员可松开剪刀本体1,即限位板101取消对上压杆4和下压杆12的压持,在第二弹簧19的回弹力作用下,从而实现上压杆4和下压杆12的复位,因上压杆4和下压杆12的复位作用,继而实现上压板4和下压板11的复位,同步,因第四弹簧21的回弹力作用,从而实现上推板8和下推板16推动若干数量的上刀片9和下刀片17滑动,即上推板8向前推动上刀片9移动到避让孔201上方,下推板16向后推动下刀片17移动到避让孔201下端,因上压杆4和下压杆12的复位,继而取消对上夹板5和下夹板13的推动,此时通过第三弹簧20的回弹力作用,继而能够实现上夹板5和下夹板13向内滑动,即上夹板5和下夹板13分别夹持上刀片9和下刀片17,从而避免了上刀片9和下刀片17顺着避让孔201滑出,确保了后续上刀片9和下刀片17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上刀盒7能够顺着上滑轨6向右侧滑出,下刀盒15能够顺着下滑轨14向右侧滑槽901,即方便了上刀盒7脱离上刀座2,下刀盒15脱离下刀座10,最终方便后续刀片的装填。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