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224发布日期:2019-11-12 23:5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智能配电房是大厦供电系统的关键部位,需要熟悉配电设备状况、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值班任务必须密切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正常运转,同时配电房地面及设备外表需尽量保持无尘。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108073095A公开了一种配电室用多功能电力智能机器人,包括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移动部分的多功能智能机器人本体自动接受固定部分提供的电能并储存起来,同时测量配电室内各项环境参数并加以控制、自动识别火情并自行灭火、自行拍摄异常视频或图片上传、测量电气设备内部搭接点温度并进行预警、接受红外相机拍摄的电气导体发热情况并提前预警、对人工操作设备过程进行监督、提示和预警、运输手车式断路器、PT小车或其它重物以及与固定部分进行通讯等功能。

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配电房用机器人无法对配电房中漏电隐患进行分析处理,同时由于配电室中为防止粉尘爆炸隐患,对灰尘极其敏感,传统机器人无法对这一隐患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排除,给配电室带来的帮助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能够对配电房进行多方位的实时巡查,同时能够对配电室中漂浮的尘埃和粉尘进行有效吸收,并保持空气清洁,减小安全隐患且有效缩减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与下机体呈一体设置,所述下机体的底部安装有轨轮,且所述轨轮的传动端连接有电机A;所述上机体的顶部安装有全景摄像头,所述上机体的一侧设有对称的喷管,所述喷管一端嵌入设置于上机体中并连通设置有水仓,所述水仓内底壁安装有水泵,且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喷管相连接;所述轨轮的侧面设有红外避障传感器,所述下机体的内部安装有粉尘清洁组件,所述上机体的背面设有锂电池,所述上机体一侧设有控制盒,且所述控制盒与上机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控制盒与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中设置有水泵驱动、单片机、红外对频模块和继电器,且所述单片机任一IO口与红外避障传感器连接,所述全景摄像头串联红外对频模块并与单片机任一IO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全景摄像头包括摄像头A、摄像头B和摄像头C,所述摄像头A设置于上机体顶部的中心位置,且所述摄像头C呈对称安装于摄像头A两侧,所述上机体中间位置向上机体内凹陷呈一个断面,且摄像头B设置于该断面上,通过设置的全景摄像头包括的摄像头A、摄像头B和摄像头C是分隔独立设置的,同时能够配合设置在其内部的电机进行旋转,这样一来,便能够保持采集图像的连续性,防止出现图像盲区,增加了安全监控的稳定性,杜绝隐患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清洁组件由搭板、风机组、进气格栅、过滤网筒和吸附筒构成,且所述进气格栅设置于下机体底壁,并与搭板之间保持平行,所述风机组安装于搭板上,所述过滤网筒一端嵌套固定于风机组顶部,另一端贯穿下机体并通过螺纹连接至吸附筒,所述电机A、水泵驱动和风机组之间并联后串接继电器并接地,且所述电机A、水泵驱动和风机组的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单片机的任意一组IO接口,通过设置的粉尘清洁组件有利于减小配电室中粉尘的漂浮,由于粉尘质量小,大多数为漂浮状,此时利用风机组产生吸力使机器人下方产生吸引力,此时空气发生循环流动,冷空气伴随空气中的粉尘从进气格栅中吸入,并通过过滤网筒进入吸附筒中,减小了空气中漂浮的粉尘,降低粉尘爆炸发生率,提高对配电室的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和电机A均为24V直流马达,且所述风机组和电机A均与锂电池电连接,通过设置的电机A用于轨轮的传动,轨轮行驶于配电室地面上预先安装的轨道上,按照预定的巡视路径对配电室实施监控,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E18-D80NK-N,所述继电器具体为HRS2H-S型号电磁继电器,通过设置的继电器配合单片机分别控制电机A、水泵驱动和风机组的开闭,通过上位机发出对应的指令时,单片机做出相应的动作,将指令通过继电器执行,当水泵驱动启动时水泵工作,利用水管将压力大的水流通过喷管形成极细小的喷雾,且该喷雾范围较小,不容易影响到用电设备,只使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凝固,保持空气的洁净,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与现有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对配电房进行多方位的实时巡查;能够对配电室中漂浮的尘埃和粉尘进行有效吸收,并保持空气清洁,减小安全隐患;有效缩减了人工成本,具体体现为:

优点1:所述全景摄像头包括摄像头A、摄像头B和摄像头C,所述摄像头A设置于上机体顶部的中心位置,且所述摄像头C呈对称安装于摄像头A两侧,所述上机体中间位置向上机体内凹陷呈一个断面,且摄像头B设置于该断面上,通过设置的全景摄像头包括的摄像头A、摄像头B和摄像头C是分隔独立设置的,同时能够配合设置在其内部的电机进行旋转,这样一来,便能够保持采集图像的连续性,防止出现图像盲区,增加了安全监控的稳定性,杜绝隐患发生。

优点2:所述粉尘清洁组件由搭板、风机组、进气格栅、过滤网筒和吸附筒构成,且所述进气格栅设置于下机体底壁,并与搭板之间保持平行,所述风机组安装于搭板上,所述过滤网筒一端嵌套固定于风机组顶部,另一端贯穿下机体并通过螺纹连接至吸附筒,所述电机A、水泵驱动和风机组之间并联后串接继电器并接地,且所述电机A、水泵驱动和风机组的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单片机的任意一组IO接口,通过设置的粉尘清洁组件有利于减小配电室中粉尘的漂浮,由于粉尘质量小,大多数为漂浮状,此时利用风机组产生吸力使机器人下方产生吸引力,此时空气发生循环流动,冷空气伴随空气中的粉尘从进气格栅中吸入,并通过过滤网筒进入吸附筒中,减小了空气中漂浮的粉尘,降低粉尘爆炸发生率,提高对配电室的保护。

优点3:所述风机组和电机A均为24V直流马达,且所述风机组和电机A均与锂电池电连接,通过设置的电机A用于轨轮的传动,轨轮行驶于配电室地面上预先安装的轨道上,按照预定的巡视路径对配电室实施监控,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E18-D80NK-N,所述继电器具体为HRS2H-S型号电磁继电器,通过设置的继电器配合单片机分别控制电机A、水泵驱动和风机组的开闭,通过上位机发出对应的指令时,单片机做出相应的动作,将指令通过继电器执行,当水泵驱动启动时水泵工作,利用水管将压力大的水流通过喷管形成极细小的喷雾,且该喷雾范围较小,不容易影响到用电设备,只使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凝固,保持空气的洁净,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的上、下机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的粉尘清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的单片机模块示意图。

图中所示序号:上机体1、水仓101、水泵102、水泵驱动103、喷管104、下机体2、过滤网筒201、吸附筒202、全景摄像头3、摄像头A301、摄像头B302、摄像头C303、锂电池4、控制盒5、单片机501、红外对频模块502、继电器503、红外避障传感器504、粉尘清洁组件6、搭板601、风机组602、进气格栅603、轨轮7和电机A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如图1-图4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上机体1和下机体2,上机体1与下机体2呈一体设置,下机体2的底部安装有轨轮7,且轨轮7的传动端连接有电机A701;上机体1的顶部安装有全景摄像头3,上机体1的一侧设有对称的喷管104,喷管104一端嵌入设置于上机体1中并连通设置有水仓101,水仓101内底壁安装有水泵102,且水泵102通过管道与喷管104相连接;轨轮7的侧面设有红外避障传感器504,下机体2的内部安装有粉尘清洁组件6,上机体1的背面设有锂电池4,上机体1一侧设有控制盒5,且控制盒5与上机体1通过螺栓连接,控制盒5与锂电池4电性连接,控制盒5中设置有水泵驱动103、单片机501、红外对频模块502和继电器503,且单片机501任一IO口与红外避障传感器504连接,全景摄像头3串联红外对频模块502并与单片机501任一IO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全景摄像头3包括摄像头A301、摄像头B302和摄像头C303,摄像头A301设置于上机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且摄像头C303呈对称安装于摄像头A301两侧,上机体1中间位置向上机体1内凹陷呈一个断面,且摄像头B302设置于该断面上,通过设置的全景摄像头3包括的摄像头A301、摄像头B302和摄像头C303是分隔独立设置的,同时能够配合设置在其内部的电机进行旋转,这样一来,便能够保持采集图像的连续性,防止出现图像盲区,增加了安全监控的稳定性,杜绝隐患发生;粉尘清洁组件6由搭板601、风机组602、进气格栅603、过滤网筒201和吸附筒202构成,且进气格栅603设置于下机体2底壁,并与搭板601之间保持平行,风机组602安装于搭板601上,过滤网筒201一端嵌套固定于风机组602顶部,另一端贯穿下机体2并通过螺纹连接至吸附筒202,电机A701、水泵驱动103和风机组602之间并联后串接继电器503并接地,且电机A701、水泵驱动103和风机组602的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单片机501的任意一组IO接口,通过设置的粉尘清洁组件6有利于减小配电室中粉尘的漂浮,由于粉尘质量小,大多数为漂浮状,此时利用风机组602产生吸力使机器人下方产生吸引力,此时空气发生循环流动,冷空气伴随空气中的粉尘从进气格栅603中吸入,并通过过滤网筒201进入吸附筒202中,减小了空气中漂浮的粉尘,降低粉尘爆炸发生率,提高对配电室的保护;风机组602和电机A701均为24V直流马达,且风机组602和电机A701均与锂电池4电连接,通过设置的电机A701用于轨轮7的传动,轨轮7行驶于配电室地面上预先安装的轨道上,按照预定的巡视路径对配电室实施监控,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单片机501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红外避障传感器504的具体型号为E18-D80NK-N,继电器503具体为HRS2H-S型号电磁继电器,通过设置的继电器503配合单片机501分别控制电机A701、水泵驱动103和风机组602的开闭,通过上位机发出对应的指令时,单片机501做出相应的动作,将指令通过继电器503执行,当水泵驱动103启动时水泵102工作,利用水管将压力大的水流通过喷管104形成极细小的喷雾,且该喷雾范围较小,不容易影响到用电设备,只使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凝固,保持空气的洁净,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该种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上位机选择与红外对频模块502之间进行连接,随后将机器人放置于配电室地面预先安装的轨道上,利用轨轮7与轨道之间的配合对配电室实施周期的巡视监控,摄像头A301、摄像头B302和摄像头C303是分隔独立设置的,同时能够配合设置在其内部的电机进行旋转,对配电室内进行周期无死角的监控,同时将画面信息通过红外对频模块502传输至上位机,与此同时,风机组602产生吸力使机器人下方产生吸引力,此时空气发生循环流动,冷空气伴随空气中的粉尘从进气格栅603中吸入,并通过过滤网筒201进入吸附筒202中,后期可通过吸附筒202将灰尘统一处理,当配电房空气干燥,尘埃较多时,通过单片机501将指令利用继电器503执行,当水泵驱动103启动时水泵102工作,利用水管将压力大的水流通过喷管104形成极细小的喷雾,将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凝固,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利用红外避障传感器504对障碍物进行识别,单片机501发出干预信号使电机A701停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与现有智能配电房用智能机器人相比,能够对配电房进行多方位的实时巡查,同时能够对配电室中漂浮的尘埃和粉尘进行有效吸收,并保持空气清洁,减小安全隐患且有效缩减了人工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