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2925发布日期:2019-09-13 22:10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智能机器人,通常会在其壳体内设置多个电机,并且智能机器人的底座上设置多个滚轮,每一滚轮对应与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且每一滚轮部分伸出底座设置,并在对应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以带动智能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的内部结构通常也会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底座上,而传统的底座通常为塑料件,结构强度及承载能力较低,若受力位置集中容易损坏,降低了机器人的稳定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旨在解决提高机器人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具有安装区;滚轮,连接于所述安装区,用以驱动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移动;支撑板,安装于所述底盘并与所述安装区对应,用以与所述底盘共同支撑所述滚轮。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上侧,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底盘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的第一固定凸起。优选地,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滚轮轴向上至少一侧的安装板,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支撑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第一过孔可通过紧固件串接。优选地,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板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支撑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的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第三过孔可通过紧固件串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支撑架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呈一体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凸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板搭接于所述支撑筋。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承载强度大于所述底盘的承载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包括一种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该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具有安装区;滚轮,连接于所述安装区,用以驱动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移动;支撑板,安装于所述底盘并与所述安装区对应,用以与所述底盘共同支撑所述滚轮。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通过在底盘的安装区设置支撑板,使得支撑板能和底盘共同支撑滚轮,从而减少了轮组对底盘的作用压强,避免底盘损坏,提高了底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底盘20滚轮30支撑板31第一固定孔11第一固定凸起40安装板41第二固定孔13支撑筋32第一过孔50紧固件60支撑架33第二过孔61第三过孔34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包括:底盘10,所述底盘10具有安装区;滚轮20,连接于所述安装区,用以驱动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移动;支撑板30,安装于所述底盘10并与所述安装区对应,用以与所述底盘10共同支撑所述滚轮20。在本实施例中,底盘10开设有过孔,滚轮20的下端位于所述过孔的外侧,滚轮20的上端位于所述过孔的内侧。滚轮20与底盘10枢接,以使滚轮20滚动带动底盘10移动。支撑板30对应设置于底盘10的安装区,底盘10包括底板,支撑板30可位于底板的上侧,也可位于底板的下侧,还可位于底板的夹层内,只需满足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安装区对应设置即可。支撑板30可呈整块一体成型,也可由多块子板拼接形成。支撑板30可分担部分滚轮20的重力,同时使作用于底盘10的重力更加分散,减少滚轮20对底盘10的集中压强,从而避免底盘10受力集中而损坏。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通过在底盘10的安装区设置支撑板30,使得支撑板30能和底盘10共同支撑滚轮20,从而减少了轮组对底盘10的作用压强,避免底盘10损坏,提高了底盘1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30安装于所述底盘10的上侧,所述滚轮20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0优选搭接于底板的上表面,滚轮20的滚轴与支撑板30连接,从而机器人整体的重力可直接作用于支撑板30,支撑板30再通过与底盘10的搭接将作用力分散至底盘10,实现对底盘10的保护。通过将支撑板30安装于底盘10的上侧,可简化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安装结构,同时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30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1,所述底盘10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31适配的第一固定凸起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凸起11与第一固定孔31的配合可实现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孔31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支撑板3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固定凸起11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一固定孔31的队友,以使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滚轮20轴向上至少一侧的安装板40,所述滚轮2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40,所述安装板4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1,所述支撑板3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1对应的第一过孔32,所述第二固定孔41与第一过孔32可通过紧固件50串接。在本实施例中,滚轮20包括滚轴及轮体,安装板4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滚轮20轴向上的两侧,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板40枢接,以使滚轮20与底盘10的连接更加稳定。第二固定孔41与第一过孔32通过紧固件50串接,可实现安装板40与支撑板30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安装板40、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整体连接。第二固定孔41的数量可为多个并间隔设置,第一过孔32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二固定孔41的对应,以使安装板40与支撑板30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有效提高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0的支撑架60,所述支撑板30开设有第二过孔33,所述支撑架6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33对应的第三过孔61,所述第二过孔33与第三过孔61可通过紧固件50串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60用以供机器人内部的电气元件安装,支撑架60与滚轮20间隔设置,以均衡支撑架60与滚轮20在底盘10各部位的作用力,避免支撑板30与底盘10受力集中,以提高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稳定性。第二过孔33与第三过孔61通过紧固件50串接,以实现支撑架60与支撑板30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支撑架60、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整体连接。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30凸设有定位凸起34,所述支撑架60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34适配的定位孔。定位凸起34与定位孔配合,可实现支撑架60与支撑板30的定位连接,方便对支撑架60与支撑板30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30呈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0呈整块一体成型,可简化支撑板30的加工工序,提高支撑板30的生存效率;同时还能提高支撑板30的整体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一体成型的支撑板30需要开设于过孔对应的让位孔,以使滚轮20伸出底盘10。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底盘10的上表面凸设有支撑筋13,所述支撑板30搭接于所述支撑筋1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筋13沿底盘10的上表面纵横交错设置,支撑板30搭接于支撑筋13,以提高底盘10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30的承载强度大于所述底盘10的承载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0的材料强度大于底盘10的材料强度,支撑板30优选采用钢板,底盘10优选采用塑料,从而通过支撑板30与底盘10的配合,即降低了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整体的生产成本,又能有效提高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整体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一种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该机器人承重底盘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机器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