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2949发布日期:2019-09-03 19:26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采样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



背景技术:

干血斑采集卡是干血纸片法(英文全称:driedbloodspot,简称:DBS)中用于采集血液样本的卡片,一般包括用于采集被采集者的血液样本的滤纸片和记录相关信息的记录卡。由于干血斑采集卡具有用血量少,保存简单,易于运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检验中,其方法是使用特殊滤纸采集血样,晾干后制成干血片,在临床检验时根据试验方法的需要切取相应直径(常为3.2mm或6.0mm)的血斑做试验样本,放到样品测试位中,提取样本核酸,然后经过相应的检测操作获得结果。目前常用的切割方法是用打孔器打孔,现有的打孔器可参照申请号为201320802719.8的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打孔器每使用一次后,为了避免打孔机沾染的病毒转移到下一个血斑样品上而影响检测结果,需要用酒精擦拭打孔机,再利用酒精灯烧灼已进行消毒杀菌,操作十分麻烦。申请号为201720258746.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斑自动激光打孔设备,可解决交叉感染的问题,但结构复杂,设备成本和实用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交叉感染、使用时更加方便的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包括手柄、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上钳头的下表面设置有打孔头,打孔头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板组件,所述弹性板组件上设置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垫板,所述垫板上设置有隔离筒,所述隔离筒插入通孔中;所述打孔头上套有可拆卸的隔离套。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板组件为固定设置在上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的弹性板。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板组件包括水平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竖直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下端插入下钳头并与下钳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与下钳头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通过定位销与打孔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上设置有从隔离套上端轴向向下延伸至隔离套中部的立槽,所述立槽的下端连接有沿隔离套周向延伸的横槽,所述打孔头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横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的边缘设置有竖直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在弹性板组件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为尼龙套。

进一步地,所述下钳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层隔离膜,相邻两隔离膜之间压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下方的隔离膜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接收槽。

进一步地,每层隔离膜的一端设置有把手,相邻两隔离膜的把手之间自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一次后,取下隔离套和隔离筒,装上新的隔离套和隔离筒,即可起到隔离的效果,防止样本之间交叉感染,且与现有需要消毒的打孔钳相比,操作更加方便,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隔离套7与打孔头4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包括手柄1、上钳头2和下钳头3,所述上钳头2的下表面设置有打孔头4,打孔头4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板组件,所述弹性板组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打孔头4的正下方,保证操作时打孔头4能够插入通孔,所述弹性板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垫板5,所述垫板5上设置有隔离筒6,所述隔离筒6插入通孔中;所述打孔头4上套有可拆卸的隔离套7。

手柄1、上钳头2和下钳头3的连接方式、尺寸等参照现有技术即可。打孔头4用于对样本进行冲孔,从而将样本血斑分离出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隔离套7和垫板5,不仅可以防止打孔头4和弹性板组件直接与样本接触而沾染病毒,还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隔离套7和隔离筒6来调整取样的大小,获取不同直径的血斑样本。由于隔离套7和垫板5可拆卸,每完成一次取样后,取下旧的隔离套7和垫板5,装上新的隔离套7和垫板5,即可避免交叉感染。隔离套7和垫板5可以是一次性使用的元件,也可以在使用后收集起来,集中消毒后进行再次使用。

本打孔钳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且解决了现有打孔钳消毒操作繁琐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血斑样品的采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板组件包括水平的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下表面设置有竖直的导杆10,所述导杆10的下端插入下钳头3并与下钳头3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9与下钳头3之间设置有弹簧11。通孔设置在支撑板9上,垫板5设置在支撑板9的上表面,使用时,将样品纸板放在垫板5与打孔头4之间,保证样品纸板上的血斑位于通孔的范围内,然后对手柄1施加压力,推动打孔头4向下运动,即可在样品纸板上冲出孔,取得血斑样本。

隔离套7通过定位销12与打孔头4相连,也可以采用螺钉等将隔离套7固定到打孔头4上。

垫板5可直接自然放置在支撑板9上,优选的,所述垫板5的边缘设置有竖直的定位套15,所述定位套15套在弹性板组件的侧面,可以对支撑板9进行全面的隔绝,且保证垫板5安装后的稳定性。

定位套15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等材质,优选的,所述定位套15为尼龙套,垫板5为尼龙板,隔离筒6为尼龙筒,隔离筒6、定位套15与垫板5一体成型,尼龙套具有一定的强度,也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将定位套15套在支撑板9上并保持稳定。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血斑样品采集用打孔钳,包括手柄1、上钳头2和下钳头3,所述上钳头2的下表面设置有打孔头4,打孔头4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板组件,所述弹性板组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打孔头4的正下方,保证操作时打孔头4能够插入通孔,所述弹性板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垫板5,所述垫板5上设置有隔离筒6,所述隔离筒6插入通孔中;所述打孔头4上套有可拆卸的隔离套7。

手柄1、上钳头2和下钳头3的连接方式、尺寸等参照现有技术即可。打孔头4用于对样本进行冲孔,从而将样本血斑分离出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隔离套7和垫板5,不仅可以防止打孔头4和弹性板组件直接与样本接触而沾染病毒,还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隔离套7和隔离筒6来调整取样的大小,获取不同直径的血斑样本。由于隔离套7和垫板5可拆卸,每完成一次取样后,取下旧的隔离套7和垫板5,装上新的隔离套7和垫板5,即可避免交叉感染。隔离套7和垫板5可以是一次性使用的元件,也可以在使用后收集起来,集中消毒后进行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的弹性板组件为固定设置在上钳头2和下钳头3之间的弹性板8,弹性板8可采用弹簧钢等弹性材料,与现有技术一致。

隔离套7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强度高。为了便于拆装隔离套7,所述隔离套7上设置有从隔离套7上端轴向向下延伸至隔离套7中部的立槽20,所述立槽20的下端连接有沿隔离套7周向延伸的横槽13,所述打孔头4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位于横槽13中。安装时,将隔离套7的上端套在打孔头4的下端,旋转隔离套7,使立槽20对准定位柱14,然后向上滑动隔离套7,直到定位柱14到达立槽20的底部,然后旋转隔离套7,使定位柱14进入横槽13即可。拆卸时,按照相反的方式操作即可,十分方便快捷。

垫板5可直接自然放置在弹性板8上,优选的,所述垫板5的边缘设置有竖直的定位套15,所述定位套15套在弹性板组件的侧面,可以对弹性板8进行全面的隔绝,且保证垫板5安装后的稳定性。

定位套15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等材质,优选的,所述定位套15为尼龙套,垫板5为尼龙板,隔离筒6为尼龙筒,隔离筒6、定位套15与垫板5一体成型,尼龙套具有一定的强度,也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将定位套15套在弹性板8上并保持稳定。

为了提高隔离效果,所述下钳头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层隔离膜16,隔离膜16采用一般的塑料膜即可,防止血斑样品直接与下钳头3接触而导致下钳头3沾染病毒,相邻两隔离膜16之间压紧接触。完成一次取样后,血斑样品落在最上层的隔离膜16上,取走血斑样品,然后撕下最上层的隔离膜16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取样。

所述通孔下方的隔离膜16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接收槽17,取样时,血斑样品落在接收槽17中,避免血斑样品滑落到其他地方而受到污染。

为了便于撕下隔离膜16,每层隔离膜16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8,相邻两隔离膜16的把手18之间自然接触。隔离膜16的主体之间采用设备压紧,保证紧密有序地重叠在一起,而把手18部分不压紧,撕下隔离膜16时可以快速找到把手18。最下层的隔离膜16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下钳头3上,以保证隔离膜16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