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681发布日期:2019-10-15 19:1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



背景技术:

线束上用的螺丝组装零部件,因为其使用强度较大,所以组装螺丝的生产工艺要求也是相当高,现目前组装螺丝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手动组装螺丝生产,手动组装螺丝流程:在操作台上将需要螺丝组装的零部件放置好,先将零部件组装好,在使用电动螺丝刀将零部件上的螺丝拧紧,直接使用电动螺丝刀进行拧螺丝,经常会出现螺丝组装缺陷,主要有螺丝组装移位、螺纹损伤和划痕外观缺陷等,这些缺陷减少螺丝的稳固度,降低承载能力,引起零部件裂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包括有气压阀、底座框架与模具板,所述模具板的上表面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有气压阀,所述气压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气压阀的开关,所述模具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上端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且所述安装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底座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接固定模具,所述压接固定模具远离底座框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模具板为一体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座的表面钻通有连通孔,所述局连通孔位于所述气缸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通孔和所述气缸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框架由四根长条所组成的长方形,且和所述模具板平行,而所述连接框架为四根长条平行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框架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圆形与方形所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简洁,功能齐全,组装螺丝精度高,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组装时,连接杆的位置和压接固定模具能够有效的固定零部件,增加稳定性;压接固定模具上的螺丝孔位那个精准的对接零部件的螺丝孔位,使得在使用电动螺丝刀时不易碰触到零部件外观,减少零部件的外观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框架;2、模具板;3、开关;4、气压阀;5、连接框架;6、安装底座;7、气缸;8、连接杆;9、压接固定模具;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螺丝孔位设备,包括有气压阀4、底座框架1与模具板2,所述模具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有气压阀4,所述气压阀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气压阀4的开关3,所述模具板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底座框架1,所述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框架5,所述连接框架5的上端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有安装底座6,所述安装底座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7,且所述安装底座6的下表面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远离底座框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接固定模具9,所述压接固定模具9远离底座框架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模具板2为一体的凹槽10。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组装螺丝精度高,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组装时,连接杆8的位置和压接固定模具9能够有效的固定零部件,增加稳定性;压接固定模具9上的螺丝孔位那个精准的对接零部件的螺丝孔位,使得在使用电动螺丝刀时不易碰触到零部件外观,减少零部件的外观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安装底座6的表面钻通有连通孔,所述局连通孔位于所述气缸7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杆8通过所述连通孔和所述气缸7相连接,所述底座框架1由四根长条所组成的长方形,且和所述模具板2平行,而所述连接框架5为四根长条平行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框架1的表面,所述凹槽10的形状为圆形与方形所组成。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时,将零部件放入模具板2内,启动开关3按钮,利用气压阀4与气缸7的动力作用,将连接杆8下压,带动压接固定模具9一起下压,将零部件固定在模具板2的凹槽10内,在将螺丝放入压接固定模具9的螺丝孔位中,使用电动螺丝刀将孔位中的螺丝拧紧,零部件组装完成后关闭开关3,连接杆8带动压接固定模具9回落到原点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