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仪表盘的侧壁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8296发布日期:2019-11-25 23:2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仪表盘的侧壁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仪表盘的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仪表盘的侧壁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盘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装置。传统的仪表盘一般采用注塑成型。

随着汽车的功能逐渐增多,对车辆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也越来越重要,仪表盘上的显示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注塑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仪表盘上显示所需的精度。因此,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仪表盘通常通过印刷工艺将图案印刷上去,然后在用高压将印刷品压制成3d的造型。但是,压制后的产品周边剩有边角料无法处理。一般的切边工艺通常只能切除直边,斜面由于无法精准定位,在切除时容易移位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实现斜边冲切的侧面冲切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汽车仪表盘的侧壁冲切模具,包括由下往上依次叠放的下模底板、下模固定板、下模托料板、上模托料板、上模固定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设置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冲头上表面与汽车仪表盘外形匹配;所述上模托料板下方设置有上模跳芯,所述上模跳芯下表面与所述下模冲头上表面匹配。

进一步的,下模冲头上部设有与汽车仪表盘外形配合的模芯,所述模芯为中间设有凹面的圆形凸起,模芯壁内壁为斜面,所述模芯周面上设有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跳芯下表面与所述模芯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边缘设有与所述模芯壁配合的环形深槽,所述上模跳芯凹槽内穿设有若干冲针,所述下模冲头上与所述冲针位置对应的设有冲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托料板上设有与所述上模跳芯配合的第一容置孔,所述上模跳芯卡设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托料板上设有与所述下模冲头配合的第二容置孔,所述下模冲头卡设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冲针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模固定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冲针有14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经过高压压制成型的3d产品放置到下模冲头上,与下模冲头上部的模芯配合放置,模具合模后,上模跳芯下压,上模跳芯的环形深槽套设到模芯壁上,环形深槽的外壁将模芯壁外侧的边角料切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将斜面压制在模芯内部进行斜面外缘的切割,不产生移位,减少废品率;(2)同时进行仪表盘表面刻度的冲切,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2是上模跳芯的结构图。

图3是下模冲头的结构图。

如图上标注:1、下模底板,2、下模固定板,3、下模托料板,4、上模托料板,5、上模固定板,6、上模板,7、上模跳芯,8、冲针,9、下模冲头,10、冲孔,11、台阶,12、斜面,13、模芯,14、凹面,15、凹槽,16、环形深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仪表盘的侧壁冲切模具,包括由下往上依次叠放的下模底板1、下模固定板2、下模托料板3、上模托料板4、上模固定板5和上模板6;所述下模固定板2上设置有下模冲头9,所述下模冲头9上表面与汽车仪表盘外形匹配;所述上模托料板4下方设置有上模跳芯7,所述上模跳芯7下表面与所述下模冲头9上表面匹配。

本实施例中,下模冲头9上部设有与汽车仪表盘外形配合的模芯13,所述模芯13为中间设有凹面14的圆形凸起,模芯壁内壁为斜面12,所述模芯13周面上设有台阶11。需要冲切的仪表盘3d模型套设在模芯13上,模型侧壁与模芯13外壁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跳芯7下表面与所述模芯13配合的凹槽15,所述凹槽15边缘设有与所述模芯壁配合的环形深槽16,所述上模跳芯7凹槽内穿设有若干冲针8,所述下模冲头9上与所述冲针8位置对应的设有冲孔10。模具合模时,冲针8穿过仪表盘3d模型插入到冲孔10中,在仪表盘3d模型上切割出刻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托料板4上设有与所述上模跳芯7配合的第一容置孔,所述上面跳芯卡设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托料板3上设有与所述下模冲头9配合的第二容置孔,所述下模冲头卡设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冲针8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模固定板5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冲针有14根,分别对应仪表盘上的刻度。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经过高压压制成型的3d产品放置到下模冲头上,与下模冲头上部的模芯配合放置,模具合模后,上模跳芯下压,上模跳芯的环形深槽套设到模芯壁上,环形深槽的外壁将模芯壁外侧的边角料切除。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1)将斜面压制在模芯内部进行斜面外缘的切割,不产生移位,减少废品率;(2)同时进行仪表盘表面刻度的冲切,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