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6367发布日期:2020-01-31 19:1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譬如在家具主体或建筑物墙壁等第1对象可旋转地安装门扇等第2对象用的铰链装置,尤其涉及可调节第2对象相对第1对象的位置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后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铰链装置具备固定于家具主体的第1铰链主体、固定于门扇的第2铰链主体、以及将这些第1和第2铰链主体可旋动地连结起来的连杆机构。上述第1铰链主体具有固定于家具主体的基体部件、以及可于左右方向作位置调节地安装于该基体部件的主铰链部件。该主铰链部件介于上述连杆机构连结于上述第2铰链主体。

为了作上述位置调节,在上述主铰链部件与上述基体部件中一方的部件形成内螺纹部,而在另一方部件形成在家具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孔,该收容孔的两侧缘部供作卡合部使用。调节螺钉与上述内螺纹部螺接。调节螺钉,具有穿过上述收容孔的头部,同时还有配置于上述头部的轴线方向两端的口径大于上述头部的第1、第2夹持部。上述第1、第2夹持部夹持着上述卡合部。藉由转动调节螺钉,介于一对夹持部与卡合部的卡合,主铰链部件相对基体部件在左右方向位移,继而使得门扇相对家具主体在左右方向的位置被调节。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开平10-2381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专利31398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2的铰链装置中,因反复开闭门扇时所产生的冲击,有时调节螺钉意外被迫旋动,门扇从业已相对家具主体调节好的期望位置脱开。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于第1对象的第1铰链主体、安装于第2对象的第2铰链主体、以及将上述第2铰链主体可旋动地连结于上述第1铰链主体的连结机构;上述第1铰链主体具有安装于上述第1对象的基体部件、介于上述上述连结机构连结于上述第2铰链主体的主铰链部件、和相对上述基体部件对上述主铰链部件作位置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上述位置调节机构具有相对上述基体部件对上述主铰链部件在给定方向作位置调节的第1位置调节部;该第1位置调节部具有在上述主铰链部件与上述基体部件之中一方的部件所形成的内螺纹部、在另一方部件所形成的卡合部和调节螺钉;上述调节螺钉,具有与上述内螺纹部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部、和横切过上述卡合部的头部,同时还具有在上述头部两端配置的口径大于上述头部的第1、第2夹持部;上述第1、第2夹持部相互面对的面供作一对卡合面使用,上述卡合部插入这一对卡合面之间;上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具有树脂制抑制旋动部件;该抑制旋动部件被禁止相对上述基体部件及上述主铰链部件绕在上述给定方向延伸的轴线旋动,同时,具有被上述一对卡合面所夹而与上述一对卡合面摩擦配合的摩擦卡合部。

根据上述结构,因抑制旋动部件的摩擦卡合部与调节螺钉的一对卡合面摩擦配合,故能抑制调节螺钉意外旋动,能维持主铰链部件相对基体部件调节好的在给定方向的位置,继而能将第2对象相对第1对象的给定方向的位置维持在调节好的期望位置。

优选,上述抑制旋动部件的上述摩擦卡合部的自然状态下的厚度大于上述调节螺钉的上述一对卡合面之间间隔,上述摩擦卡合部以被弹性压缩状态被夹于上述调节螺钉的一对卡止面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确实地使摩擦卡合部与一对卡合面摩擦配合。

优选,上述调节螺钉具备螺钉主体和垫圈,在上述螺钉主体沿上述给定方向依次具有上述外螺纹部、上述头部、垫圈装设部,上述垫圈装设于上述垫圈装设部,藉由在垫圈装设部的顶端部所形成的铆接部,上述垫圈被固定,上述外螺纹部的上述头部侧的端部供作上述第1夹持部使用,上述垫圈供作上述第2夹持部使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用垫圈,能容易地获得摩擦卡合部的弹性压缩状态。

优选,在上述在上述主铰链部件与上述基体部件之中另一方部件形成收容孔,位于该收容孔两侧的一对侧缘部分别供作上述卡合部使用;在上述收容孔,有上述调节螺钉的上述头部挿人,同时,上述抑制旋动部件的摩擦卡合部被收容。根据上述结构,藉由一对卡合部,能进行稳定的位置调节。

优选,上述摩擦卡合部具有穿孔,上述调节螺钉的上述头部穿过该穿孔。根据上述结构,能使摩擦卡合部在头部周围维系良好平衡地与一对卡合面摩擦配合。

优选,上述抑制旋动部件具有与上述摩擦卡合部相连且处在上述基体部件与上述主铰链部件之间的第1介装部;在该第1介装部形成有露出窗,处于上述摩擦卡合部的两侧;介于该露出窗,上述主铰链部件与上述基体部件之中上述另一方部件的上述卡合部和上述调节螺钉的上述第1夹持部的卡合面抵接。依据上述结构,能通过第1介装部确实地避免基体部件与主铰链部件抵碰。

优选,上述内螺纹部形成于上述主铰链部件,朝向上述基体部件突出;上述收容孔及上述卡合部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件;上述抑制旋动部件的上述第1介装部具有上述给定方向的两端开口的收容腔,上述内螺纹部和从该内螺纹部突出的上述外螺纹部的端部被收容于该收容腔;上述摩擦卡合部以横切上述收容腔的一端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上述露出窗形成于上述一端侧开口的周缘与上述摩擦卡合部之间。依据上述结构,能禁止主铰链部件的内螺纹部抵接基体部件。

优选,上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具有相对上述基体部件在与上述给定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对上述主铰链部件作位置调节的第2位置调节部;上述第2位置调节部具有在上述主铰链部件形成的支撑孔、在上述基体部件形成且在上述另一方向相互离开的一对凸轮承接部、和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具有可旋动地嵌入上述支撑孔的操作部、与上述一对凸轮承接部配合的凸轮部;上述抑制旋动部件还具有与上述第1介装部成一体且自上述第1介装部在上述另一方向离开的第2介装部;该第2介装部在上述主铰链部件与上述基体部件之间装设且具有摩擦收容孔,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操作部压入该摩擦收容孔。依据上述结构,用于在另一方向作位置调节的偏心凸轮之止转也能以旋动抑制部件承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调节螺钉意外旋动,能维持主铰链部件的相对基体部件调节好的给定方向的位置,继而能将第2对象相对第1对象的给定方向的位置维持于调节好的期望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对装配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家具之一部分以门扇闭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4是对上述铰链装置以门扇开状态表示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5是图3所示上述铰链装置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a线剖视图。

图7是上述铰链装置要部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要部从图7的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仅对上述铰链装置的中间部件加以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对上述铰链装置的中间部件、偏心凸轮以及调节螺钉加以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对上述中间部件的卡合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12是上述铰链装置的抑制旋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上述抑制旋动部件从与图12相反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14是上述抑制旋动部件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中a-a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4中b-b线剖视图。

图17是分解表示上述铰链装置要部组装前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要部的立体图。

图19是该铰链装置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该铰链装置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中a-a线剖视图。

图22是图20中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家具藉由将家具主体1(筺体;第1对象)和门扇2(第2对象)介于铰链装置3可旋转连结起来而构成。在以下说明中,为容易理解,将家具主体1的进深方向定为前后方向d1(第1方向),进一步而规定左右方向d3(第3方向;给定方向)和上下方向d2(第2方向)。

铰链装置3具备安装于家具主体1的侧板内面的第1铰链主体4、安装于门扇2的第2铰链主体6。第2铰链主体6具有插槽部6a、和从该插槽部6a的周缘向上下方向d2探出的固定凸缘部6b。如图3所示,在门扇2闭状态,门扇2的侧缘部的朝向家具主体1的面形成有凹部2a。插槽部6a收容于该凹部2a,固定凸缘部6b用木螺钉固定于门扇2。

如图2和图3所示,第1铰链主体4具有底垫10、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该底垫10的中间部件20、和可作位置调节地安装于该中间部件20的主铰链部件30。藉由底垫10和中间部件20构成了基体部件5。

底垫10具有藉由木螺钉固定于家具主体1的侧板内面的固定板部11、和设于该固定板部的上下方向d2的中央且在前后方向d1延伸的隆起部12。在隆起部12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合凹部12a,在后端部形成有卡合凸部12b。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12可相对固定板部11在上下方向d2作位置调节。

中间部件20,在前后方向d1呈细长状形成,具有顶板部21和其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2,横截面成u形。该中间部件20以覆盖底垫10的隆起部12的方式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简言之,在中间部件20的一对侧壁部22的前端部安装有在上下方向d2延伸的卡合销23a,该卡合销23a与底垫10的隆起部12的卡合凹部12a卡合。在中间部件20的后端部安装有在上下方向d2延伸的支撑销23b,卡合部件24被可旋动地支撑于该支撑销23b,同时,给该卡合部件24施加旋动力的受扭弹簧25缠绕于该支撑销23b。该卡合部件24的卡合凹部24a以受扭弹簧25的力而与隆起部12的卡合凸部12b卡合。

主铰链部件30,在前后方向d1呈细长状形成,具有顶板部31和其两侧的一对侧壁部32,横截面成u形。该主铰链部件30以覆盖中间部件20方式安装,且可藉由后述位置调节机构m作位置调节。

第1铰链主体4的主铰链部件30和第2铰链主体6,藉由连杆机构50(连结机构)以上下方向d2延伸的旋动轴线为中心可旋动地连结。连杆机构50具有2个连杆51、52。一方的连杆51的一端介于轴销53而可旋动地连结于主铰链部件30的前端部,另一端则介于轴销54而可旋动地连结于第2铰链主体6的插槽6a。另一方的连杆52的一端介于轴销55而可旋动地连结于主铰链部件30的前端部,另一端则介于轴销56而可旋动地连结于第2铰链主体6的插槽6a。轴销53~56于上下方向d2延伸。

在图3所示门扇2的闭状态,第1铰链主体4的主铰链部件30的前端部和连杆机构50收容于第2铰链主体6的插槽部6a,门扇2与家具主体1的前端面接近。门扇2打开时,绕上下方向d2延伸的旋动轴线旋动。藉由连杆机构50的作用,该旋动轴线伴随着门扇2打开动作而朝自家具主体1离开的方向移动。在图4所示门扇2的全开状态,主铰链部件30的前端部和连杆机构50的大部分处于第2铰链主体6的插槽部6a之外。

受扭弹簧57缠绕于上述轴销55,该受扭弹簧57的一端抵接于主铰链部件30的顶板部31的前端部,另一端抵接于连杆51中在轴销53附近安装的承销58。据此,当门扇2处于自闭位置达至给定打开角度的范围内时,受扭弹簧57将门扇2朝闭方向弹压。

上述调节机构m具有相对基体部件20对主铰链部件30在左右方向d3作位置调节的第1位置调节部m1、和相对基体部件20对主铰链部件30在前后方向d1作位置调节的第2位置调节部m2。以下主要参照图2、图5~图10来说明位置调节机构m。

在上下方向d2延伸的滑动轴35穿过一对侧壁部32而被支撑于主铰链部件30的后端部。另一方面,在中间部件20的后端部的一对侧壁部2形成有在前后方向d1延伸的导孔26,上述滑动轴35可沿前后方向d1滑动地插入该导孔26。导孔26的左右方向d3的尺寸大致与滑动轴35的孔径相同。因此,主铰链部件30的后端部可相对中间部件20在前后方向d1移动,可以滑动轴35为中心在左右方向d3旋动。

先说明第2位置调节部m2。第2位置调节部m2具有在主铰链部件30的顶板部31的后端部形成的圆形支撑孔36、在中间部件20的顶板部21的后端部形成且在前后方向d1相互离开的一对凸轮承接部27、和偏心凸轮60。偏心凸轮60的操作部61可旋动地嵌入支撑孔36,凸轮部62与一对凸轮承接部27卡合。操作部61,其轴线在左右方向d3延伸,其外端形成有工具插槽61a。藉由旋动操作部61,则可相对中间部件20在前后方向d1对主铰链部件30作位置调节。

接着说明第1位置调节部m1。第1位置调节部m1具有形成于主铰链部件30的顶板部31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且朝中间部件20突出的圆筒形状内螺纹部37、在中间部件20的顶板部21的前端部形成的收容孔28、和调节螺钉70。

上述收容孔28在前后方向d1延伸,其前端开放。收容孔28的两侧缘部供作一对卡合部29使用。如图11所示,在各卡合部29的两面的前后方向d1的中央部形成有隆起部29a,这些隆起部29a的缘部供作后述的抵接部29b使用。

如图5和图6所示,调节螺钉70由螺钉主体71和垫圈77构成。螺钉主体71,沿于左右方向d3延伸的轴线从其外端朝内端,依次具有外螺纹部72、口径小于该外螺纹部72的头部73、口径比该头部73还小的垫圈装设部74和铆接部75。在螺钉主体71的外端面形成有工具插槽71a。

在垫圈装设部74装设垫圈77。垫圈77被头部73与垫圈装设部74之间的环状台阶和铆接部75所夹,被不可相对螺钉主体71旋转地支撑着。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调节螺钉70的外螺纹部72的内端部76(头部73侧的端部)供作第1夹持部使用,垫圈77供作第2夹持部使用。这些内端部76和垫圈77为比头部73大的大口径。如图11所示,外螺纹部72的内端部76与垫圈77相互面对之面由与调节螺钉70的轴线正交的环状平坦面构成,供作卡合面76a、77a使用。

调节螺钉70的外螺纹部72与主铰链部件30的内螺纹部37螺纹配合,其内端部76从内螺纹部37朝中间部件20突出。调节螺钉70的头部73穿过中间部件20的收容孔28。外螺纹部72的内端部76和垫圈77夹着在收容孔28两侧形成的卡合部29。卡合面76a、77a之间距离基本等于卡合部29两面的抵接部29a间的距离,据此,卡合面76a、77a基本与抵接部29b相接。

旋转上述调节螺钉70时,调节螺钉70相对主铰链部件30在左右方向d3进退。由于调节螺钉70的卡合面76a、77a与中间部件20的卡合部29卡合,所以随着上述调节螺钉70进退,主铰链部件30以滑动轴35为中心在左右方向d3旋动。这样,主铰链部件30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d3被作位置调节,继而,门扇2在左右方向被作位置调节。须指出,主铰链部件30的伴随左右方向位置调节的旋动范围最大约4°。

位置调节机构m还具备树脂制抑制旋动部件80。如图12~图16所示,旋动抑制部件80呈在前后方向d1为细长的板形状,一体地具有:在前端部形成的第1介装部81、在后端部形成的第2介装部82、衔接第1介装部81和第2介装部82两者的架接部83、与第1介装部81的中间部件20侧相连的摩擦卡合部85。

第1介装部81、第2介装部82和架接部83,处在中间部件20的顶板部21与主铰链部件30的顶板部31之间,与主铰链部件30的一对侧壁部32抵接,据此,可禁止抑制旋动部件80相对中间部件20和主铰链部件30旋动。

第1介装部81具有截面为圆形的收容腔81a,该收容腔81a的左右方向d3的两端开口。如图5、图6所示,在收容腔81a收容有主铰链部件30的内螺纹部37、从该内螺纹部37突出的调节螺钉70的外螺纹部72的内端部76。

上述摩擦卡合部85为在前后方向d1延长的长方形,其两面构成与在左右方向d3延伸的收容腔81a的轴线正交的平坦面。摩擦卡合部85,具有大致与中间部件20的收容孔28相等的宽度,插入该收容孔28而可在前后方向d1作位移。据此,可允许主铰链部件30相对中间部件20在前后方向d1作位置调节。摩擦卡合部85横切过上述收容腔81a的中间部件20侧的开口。由于摩擦卡合部85的宽度小于收容腔81a的开口口径,所以在摩擦卡合部83的上下方向d2的两侧形成了露出窗86。在该露出窗86,有中间部件20的卡合部29的主铰链部件30侧的面露出,该面的抵接部39b与调节螺钉70的卡合面76a抵接。

在摩擦卡合部85形成有与收容腔81a同轴的穿孔85a。该穿孔85a是小于收容腔81a的小口径,口径大致与调节螺钉70的头部73相同。在摩擦卡合部85的中间部件20侧的面形成有圆弧形状的一对凸部85b,一对凸部85b夹着穿孔85a,在前后方向d1相脱离。

在抑制旋动部件80的第2介装部82形成有摩擦收容孔82a。该摩擦收容孔82a的口径为比偏心凸轮60的操作部61小一些的小口径。在第2介装部82的中间部件20侧的面形成有将摩擦收容孔82a包围的环状鼓出部82b。

关于构成了上述结构的中间部件20、主铰链部件30、偏心凸轮60、调节螺钉70以及抑制旋动部件80的组装工序,主要参照图17来说明。组装前,在调节螺钉70的垫圈装设部74的顶端形成口径与垫圈装设部74相同的铆接预定部75’。

在抑制旋动部件80的第1介装部81的收容腔81a收容主铰链部件30的内螺纹部37、和与该内螺纹部37螺纹配合的调节螺钉70的外螺纹部72,调节螺钉70的头部73穿过摩擦卡合部85的穿孔85a,偏心凸轮60的操作部61压入第2介装部82的摩擦收容孔82a。

中间部件20沿着旋动抑制部件80配置,在一对凸轮承接部27间配置偏心凸轮60的凸轮部62,抑制旋动部件80的摩擦卡合部85插入收容孔28。

上述状态下,在调节螺钉70的垫圈装设部74装设垫圈77,将铆接预定部75’铆死。在铆接工序,垫圈77被头部73与垫圈装设部74交界处的环状台阶73x所卡止。上述台阶73x与外螺纹部72的内端部的卡合面76a的间隔d相当于垫圈77的卡合面77a与外螺纹部72的内端部76的卡合面76a的间隔,且基本与卡合部29的抵接部29b间的间隔一致。

抑制旋动部件80的摩擦卡合部85的厚度t(自然状态下收容腔81a侧的平坦面到凸部83b的顶面的尺寸)大于上述间隔d。因此,在上述铆接工序,摩擦卡合部85在卡合面76a、77a间被弹性压缩形变。其结果,摩擦卡合部85的两面带着按压力与卡合面76a、77a相接。故,调节螺钉70一边承受摩擦卡合部85的摩擦阻力一边被旋动操作,位置调节后被禁止随意旋动。其结果,主铰链部件30乃至门扇2能稳定地维持调节好的左右方向d3上的位置。须指出,本实施方式中,摩擦卡合部85的除凸部85b而外的两面间的厚度也稍大于上述间隔l。

由于偏心凸轮60被压入抑制旋动部件80的摩擦收容孔82a,所以与摩擦收容孔82a的内周面之间有摩擦作用。再者,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抑制旋动部件80的第2介装部82的厚度(自然状态下包括鼓出部82b的第2介装部82的厚度)大于因滑动轴35插入导孔26所确定的凸轮部62与主铰链部件30的顶板部31之间的间隔,所以该第2介装部82被弹性压缩,在该第2介装部82与凸轮部62之间也有摩擦作用。其结果,偏心凸轮60一边承受第2介装部82的摩擦阻力一边被旋动操作,位置调节后被禁止随意旋动。故,主铰链部件30乃至门扇2能稳定地维持调节好的前后方向d1上的位置。

藉由第1介装部81和第2介装部82,在左右方向d3定位之际,能确实避免中间部件20与主铰链部件30抵碰。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螺纹部37收容于第1介装部81的收容腔81a,能确实避免内螺纹部37的顶端抵碰中间部件20,故不妨碍藉偏心凸轮60作前后方向d1上的位置调节。

以下参照图18~图22描述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以下实施方式中凡与已述方式重复的结构,皆于附图标相同标号,不再赘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中间部件20形成有朝底垫(没图示)侧突出的内螺纹部127。在于主铰链部件30的顶板部31形成的凹部135形成有前后方向d1延伸的收容孔138,在该收容孔138的上下方向d2的两侧配置有卡合部139。

抑制旋动部件80,为前后方向d1延伸的板形状,第1介装部81与第2介装部82形成台阶而一体相连。在第1介装部81的主铰链部件30侧的面,摩擦卡合部85朝主铰链部件30突出而形成。摩擦卡合部85,呈在前后方向d1为细长的长圆形状,收容于主铰链部件30的收容孔138。摩擦卡合部85的穿孔85a也为长圆形状。在摩擦卡合部85的于上下方向d2相面对的二处形成有凸部85b。在第1介装部81,有露出窗86邻接于摩擦卡合部85而形成在摩擦卡合部85的上下方向d2上的两侧。

调节螺钉70的螺钉主体71,依自中间部件20至主铰链部件30之顺序,依次具有外螺纹部72、头部73、垫圈装设部74和铆接部75。外螺纹部72与中间部件20的内螺纹部127螺纹配合,头部73穿过抑制旋动部件80的摩擦卡合部85的穿孔85a。垫圈77收容于主铰链部件30的凹部135内,与卡合部139的外面抵接。外螺纹部72的外端部76(第1夹持部)介于露出窗86而与卡合部139的内面(中间部件20侧的面)抵接。

由于调节螺钉70的头部73插入摩擦卡合部85的呈长圆形的穿孔85a,所以调节螺钉70可相对抑制旋动部件80以及主铰链部件30在前后方向d1作相对位移,据此,允许主铰链部件30相对中间部件20在前后方向d1作位置调节。

第2实施方式中旋动抑制部件80、主铰链部件30以及中间部件20的组装工序、抑制旋动部件80的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的一样,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者,在不脱离其构思范围内可以有种种改变。作为将第1铰链主体和第2铰链主体连结起来的连结机构,不光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也可使用所有类型的连杆机构,也可由1根连结轴构成。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体部件5系由可相对底垫10和底垫10自由拆装的中间部件20构成,但是也可使用固定于第1对象的一体式基体部件。调节螺钉,也可不用垫圈而是一体具有2个大口径夹持部。卡合部,也可非图11所示特殊形状,而为平板形状。此时,调节螺钉与一对夹持部的卡合面之间稍有晃动。

产业上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将家具主体或建筑物墙壁等与门扇连结起来的铰链装置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