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家具的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2749发布日期:2020-09-04 16:4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家具的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家具的挡板。

对于常见的例如具有转动机构的挡板,家具能够不只是部分地打开,以便例如取出更经常需要的物品。挡板必须始终完全地保持打开或者一再地重新被打开和关闭。恰恰在为家具所提供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对于使用者而言可能通常难以完全地打开挡板。在较高的柜子中,同样也并不是始终能够使用其它例如将挡板向上折叠的机构。一些机构、例如推拉挡板或者具有转动/推拉机械装置的挡板或者不能完全地打开或者通常具有附加地需要准确地调节的复杂的机械装置。

由专利文献de2831128a1已知一种具有门的单件家具,门由一排相同地设计的镶板构成,镶板能够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中,镶板在关闭位置中相互共面并且在打开位置中相互平行并且折叠在家具的一侧上。镶板借助平行四边形连接系统相互连接,平行四边形连接系统使镶板借助单独的控制装置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中。镶板在单件家具的上部和下部的导引装置中滑动并且翻折至家具的一侧上,由此能够触及单件家具的内容物。连接系统在此在镶板的上侧和下侧上在视觉上是可见的并且无法完全地打开单件家具。

专利文献de3619775a1描述了一种推拉门柜子,在推拉门柜子中,除了固定的前门外还设置有能够从前面移动的前门。在门的关闭位置中,门在柜子的前侧上首先是平齐的,然而能够通过首先从前面拉出并且接着侧向地推移可移动的前门在同时移动经过固定的前门的情况下打开柜子。门借助滚子可移动地支承在布置在柜体的上方和下方的区域中的轨道中。门打开机构的机械装置在此是相对耗费的并且同样能够在门的上侧和下侧上被看到。在此也无法完全地打开柜子。

在专利文献de202005007214u1中描述了一种具有至少两个门元件的柜子,门元件在关闭的状态中位于平面中并且彼此可移动地布置在至少一个导轨中。在此,在至少一个门元件上布置有相互间隔的固持元件,固持元件这样相互连接和构造,使得在门元件的打开过程期间,在门元件在导轨中移动时,该门元件被迫地平行于导轨偏转至另一个门元件的后面并且能够在另一个门元件后面推移。如所有经典的推拉门那样,柜子无法完全地打开。

由专利文献us2002163284a1已知一种贮藏结构,贮藏结构具有内部的存放屉格和用于触及存放屉格的开口滑动板以及可偏转的板,用于覆盖开口或者使开口敞开。偏转板能够在覆盖开口的第一区段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偏转。当偏转板位于其关闭位置中时,滑动板能够在关闭开口的位于第一区段旁边的第二区段的关闭位置和与偏转板重叠地布置的中间打开位置之间推移,从而实现通过第二区段触及屉格。滑动板在中间打开位置中能够与偏转板共同偏转至完全打开的位置中,从而使得既能够触及开口的第一区段也能够触及开口的第二区段。供滑动板能推移地支承在其中的型材在此可见地布置在偏转板的上侧和下侧上。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设计一种用于家具、柜子、架子等的具有内侧导引装置的挡板,其中,家具的挡板能够部分地或者完全地打开并且不具有现有技术的弊端。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在此规定,距离转动轴线最远的第一挡板部件与距离转动轴线最近的第二挡板部件借助内侧导引装置的布置在第一挡板部件和第二挡板部件的内侧上的至少两个导引器件协同工作,其中,移出机构与所述第一挡板部件协同工作,其中,所述移出机构能够从静止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挡板能够借助所述移出机构移动至平行的平面中,其中,所述第一挡板部件能够随后借助所述导引器件被推移至所述第二挡板部件的上方,并且其中,所述移出机构和导引器件至少局部在遮盖件的可朝向家具主体的内侧上与所述遮盖件相连并且能够被所述遮盖件遮盖。

所述挡板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挡板能够在不将挡板翻开的情况下在中部打开家具。由此可以将例如比其他物品更常用的物品放置在家具中部,其中,所述家具可以保持半打开或者仅打开一半并且接着重新关闭。所述家具还可以在挡板约减小一半的情况下打开,这实现了在为家具提供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完全地打开。这恰恰对于无法翻转开的高柜子是有利的。所述机械装置能够相对较简单地制造、安装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调节或者持久的维护。

其他的改进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得出。本发明的对于制造和功能有利的第一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导引器件由内侧导轨构成。

本发明的对于操作和功能有利的第二设计方案规定,在所述移出机构的静止位置中,这些挡板部件通过第一和第二锁止机构在这些挡板部件相邻地布置的位置中被锁止,其中,在所述移出机构的工作位置中,这些挡板部件通过第一锁止机构在这些挡板部件平行的平面中被固持,和/或其中,这些挡板部件通过第二锁止机构能够相对彼此被推移到这些挡板部件的位置中。

本发明的对于操作和功能有利的第三设计方案规定,所述移出机构在彼此相距最远的导引器件之间布置在这些导引器件的远离转动轴线的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一挡板部件或者移出机构具有移出装置,所述移出装置与所述遮盖件协同工作,和/或其中,所述移出装置将所述移出机构保持在静止位置中或者能够将所述移出机构移动到工作位置中。

本发明的对于操作和功能有利的第四设计方案规定,所述移出装置弹簧加载地工作,其中,所述移出装置能够锁定在所述遮盖件上和/或支承在所述遮盖件上。

本发明的对于制造和功能有利的第五设计方案规定,所述移出装置具有可卡锁的移入移出机构。

本发明的对于功能有利的第六设计方案规定,所述移出机构具有连接轨,所述连接轨在其至少一个端部上延伸至导引器件,并且所述连接轨与至少两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可运动的连接部件协同工作,其中,所述连接部件的相互对置的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一挡板部件和遮盖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件的相互对置的第二角部可移动地与所述连接轨连接,其中,在所述移出机构的静止位置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所述第一角部具有所述钝角,并且其中,在所述移出机构的工作位置中,成对的角分别占据另一个角位置。

本发明的对于功能有利的第七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导引器件至少是三件式的,其中,各部件可抽拉地相互连接,其中,距离转动轴线最近的部件与所述第二挡板部件连接,其中,距离转动轴线最远的部件与所述遮盖件连接,并且其中,至少一个锁定杆通过两个在锁定杆的各端部上的长孔和两个销钉与距离转动轴线最远的部件和/或遮盖件连接,这两个长孔相对于导引器件和/或遮盖件平行地布置并且在其轨道中倾斜,这两个销钉布置在距离最远的部件和/或遮盖件上并且啮合入所述长孔中。

本发明的对于操作和功能有利的第八设计方案规定,在所述挡板部件相邻地布置时,所述锁定杆的距离转动轴线最远的端部布置在所述连接轨的延伸至导引器件的端部的旁边,其中,所述锁定杆的距离转动轴线最近的端部具有弯折90°的并且从锁定杆上突起的区域,所述锁定杆的距离转动轴线最近的端部通过所述区域啮合入布置在所述第二挡板的内侧上的锁定部件中,其中,通过使所述移出机构从静止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中并且随后将所述第一挡板部件推移至第二挡板部件上方,首先使所述连接轨的端部移动至锁定杆的距离转动轴线最远的端部后方,其中,弯折的区域通过销钉在长孔中的移动从所述锁定部件中移出,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挡板部件的可推移性终止处,所述锁定杆的距离转动轴线最近的端部被导引末端定位固持件锁定。

本发明的对于制造和功能有利的第九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导引末端定位固持件基于磁性的和/或机械的作用原理。

以下根据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示出具有关闭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1b示出具有一半已移出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2a示出具有半推开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2b示出具有完全推开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3a示出具有完全推开并且半翻开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3b示出具有完全推开并且翻开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4a示出具有半推开的柜子挡板和关闭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4b示出具有半推开的柜子挡板和完全翻开的柜子挡板的柜子的立体视图;

图5a示出两件式的柜子挡板和未与之连接的内侧导引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5b示出两件式的柜子挡板和与之连接的内侧导引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6示出在取下遮盖件的情况下两件式的柜子挡板和与之连接的内侧导引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7a示出两件式的柜子挡板的局部立体视图,所述柜子挡板处于翻开但未移出的状态中;

图7b示出两件式的柜子挡板的局部立体视图,所述柜子挡板处于翻开并且移出的状态中;

图8a示出在推开过程开始时两件式的柜子挡板的局部立体视图,所述柜子挡板处于翻开并且移出的状态中;

图8b示出两件式的柜子挡板的立体的局部视图,所述柜子挡板处于翻开、移出并且推开的状态中;

图9a示出在柜子挡板未移出的状态中具有锁定杆和移出机构的遮盖件的背侧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9b示出在柜子挡板移出的状态中图9a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9c示出在推开过程开始时图9a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10a示出在柜子挡板未移出的状态中具有锁定杆和移出机构的两件式的柜子挡板的背侧的立体的局部视图;

图10b示出在柜子挡板移出的状态中图10a的局部立体视图,和

图10c示出在推开过程开始时图10a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1a所示的柜子的立体视图示出了关闭状态中的分成两部分的、相应两件式的柜子挡板1。通过按压第一挡板部件3能够至少部分地打开柜子,由此使所述第一挡板部件如图1b所示的那样在正面向外移动至平行于第二挡板部件2的平面p中。第二挡板部件2在此留在关闭的位置中。在第一挡板部件3移出之后,所述第一挡板部件能够在第二挡板部件2上方侧向地向外推移,由此能够看到柜子在中部打开。图2a和2b表示了该过程。

由图3a和3b可知,接着通过围绕转动轴线d相对于柜体转动第二挡板部件2能够完全地打开柜子。挡板部件3和2的推移和转动的过程在此也可以在相反的顺序中进行。自然同样也可行的是,不是如所示的那样双侧地打开而是通过上述机械作用仅打开柜子的一侧或者仅推移第一挡板部件3或者在不提前推移第一挡板部件3的情况下仅转动第二挡板部件2。这由图4a和4b表示。

图4b中能够在第二挡板部件2上看到第一挡板部件3的内侧导引装置。两个设计为内侧导轨6的导引器件6在此固定在第二挡板部件2的内侧上并且所述内侧导轨6至少部分地被遮盖件5遮盖。第一挡板部件3能够借助弹簧加载的移出装置4移动至平行的平面p中。

图5a示出相邻地布置的挡板部件2和3和未与之连接的内侧导轨6。移出机构7在此在内侧导轨6之间布置在所述内侧导轨的远离转动轴线d的端部上。移出机构7在此能够通过两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可移动的连接部件8的第一角部与遮盖件5连接,所述遮盖件完全地遮盖所述连接部件。第一挡板部件3或者移出机构7在此具有移出装置4,所述移出装置与遮盖件5协同工作。图5b示出了处于连接状态中的挡板部件2和3、移出装置4、遮盖件5和内侧导轨6。

图6示出了固定在柜体上的并且相邻地布置的挡板部件2和3、与所述挡板部件连接的可抽拉成三部分的内侧导轨6、移出机构7和多个连接部件8,这些连接部件在此通过连接部件的远离遮盖件的第一角部与第一挡板部件3连接。还可以看到的是,与第一挡板部件3或者移出机构7连接的移出装置4和未安装的遮盖件5。内侧导轨6的距离转动轴线距离最近的部分在此与第二挡板部件2连接并且内侧导轨6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远的部分与遮盖件5连接。

图7a在未示出遮盖件5的情况下示出了内侧导引装置的其它细节。除了挡板部件2和3、内侧导轨6、移出机构7和连接部件8之外,还示出了作为移出机构7的组成部分的连接轨9,所述连接轨既用作用于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连接轨上的连接部件8的连接元件,也用作锁止机构。在连接部件8的位置中,连接部件8的与第一挡板部件3或者遮盖件5连接的第一角部的边具有钝角。与连接轨可移动地连接的第二角部的另外的两条边具有锐角。还示出了锁定杆10和分别与第二挡板部件2连接的锁定部件11和导引末端定位固持件12。锁定杆10在此在其两个端部上平行于内侧导轨6和/或遮盖件5地具有倾斜的长孔13。在挡板部件2和3相邻地布置时,连接轨9的端部布置在锁定杆10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远的第一端部旁边,所述锁定杆是第一锁止机构的一部分。布置在内侧导轨6和/或遮盖件5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远的部分上的两个销钉啮合入长孔13中并且位于所述长孔13的远离转动轴线d的端部处。由于长孔13的倾斜的轨道在该位置上沿着锁定杆10的朝向遮盖件5的一侧的方向布置,因此所述锁定杆10沿着挡板部件2和3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锁定杆10的第二端部啮合入固定在第二挡板部件的内侧上的锁定部件11中,所述锁定部件是第二锁止机构的一部分。第一和第二锁止机构的组合防止第一挡板部件3相对于第二挡板2被推移。如由图1a已知和由图7b表明的那样,通过按压第一挡板部件3的外侧操作移出装置,所述移出装置能够在遮盖件5上锁定和/或支承在所述遮盖件上,并且可以具备可卡锁的移入状态或者移出状态。由于移出装置4是弹簧加载的并且与移出机构7连接,因此目前借助弹簧力操作所述移出装置,由此使移出机构7进入其工作位置中并且使第一挡板3到达相对于第二挡板2错移至平行的平面p中的位置中。连接轨9的在移出机构7的静止位置中布置在锁定杆10的第一端部旁边的端部由此移动至锁定杆10后方。由此实现了第一挡板部件3推移至第二挡板部件2上方的第一推移。在连接部件8的该位置中,所述连接部件8的与第一挡板部件3或者遮盖件5连接的第一角部的边现在具有锐角。与连接轨可移动地连接的第二角部的另外两个边现在具有钝角。在进行推移移动时,销钉朝着长孔13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近的端部的方向移动至所述长孔13的倾斜的轨道中。这些端部沿着锁定杆10的远离遮盖件5的一侧的方向布置,由此使锁定杆10被挡板部件2和3移动并且由此使锁定杆10的第二端部从锁定部件11中移动出来。

图8a和8b示出了推移的进一步的进行。在到达推移过程的终止位置时,锁定杆10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近的端部被导引末端定位固持件12锁定,由此使第一挡板部件3平行地固持在第二挡板部件2上方。导引末端定位固持件12可以基于磁性的和/或机械的作用原理。首先通过逆着导引末端定位固持件12的磁性的和/或机械的固持力松脱锁定装置并且接着继续推动直至挡板部件3的侧面的端部位置并且按压所述挡板部件3使第一挡板部件3推移回其布置在第二挡板部件2旁边的位置中,由此使所述第一挡板部件置于挡板部件2旁边。移出装置4在此重新锁定在遮盖件5上并且上述两个锁止机构将两个挡板部件2和3锁定。

图9a至9c再次在细节中示出了第一锁止机构的功能。在图9a中,连接轨9的端部布置在锁定杆10的第一端部旁边,由此使挡板部件2和3相邻地锁定。在图9b中,第一挡板部件3错移至平行于第二挡板部件2的平面p中,连接轨9的端部由此布置在锁定杆10的第一端部后方,并且由此实现挡板部件2和3相对于彼此的侧向的第一推移。在图9c中已经进行了侧向的第一推移并且连接轨9的第一端部现在直接布置在锁定杆10的第一端部后方,由此防止挡板部件3错移回到平行于挡板部件2的平面中。

图10a至10c同样在细节中示出了第二锁止机构的功能。在图10a中,挡板部件2和3相邻地布置。在该位置中,布置在内侧导轨6和/或遮盖件5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远的部分上的未示出的销钉位于长孔13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远的端部上并且啮合入所述长孔中。由于长孔13的倾斜的轨道在该位置上沿着锁定杆10的朝向遮盖件5的一侧的方向布置,因此锁定杆10沿着挡板部件2和3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锁定杆10的第二端部以弯折90°并且从所述锁定杆10上突起的区域14啮合入固定在第二挡板部件2的内侧上的锁定部件11中。图10b示出了侧向的第一推移过程结束时的情况,在所述推移过程中,销钉沿着长孔13的倾斜的轨道向着所述长孔13的距离转动轴线d最近的端部移动,由此使弯折的区域14从锁定部件11中移动出来并且使得第一挡板部件3能够如图10c所示的那样继续推移至第二挡板部件2上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