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2659发布日期:2019-07-27 09:5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并利用其燃烧压力来进行驱动的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将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并利用冲击汽缸使活塞工作,以驱动与活塞结合的打入器来打入钉等紧固件的被称为打钉机的打入工具。在这样的打入工具中,以从冲击汽缸的侧方供给压缩空气的方式构成有被称为顶阀的阀。

与此相对,已知使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并利用其燃烧压力来使冲击汽缸工作来打入钉等紧固件的被称为打钉机的打入工具。在气体燃烧式的打入工具中,能够通过使预先提高了压力的混合气体燃烧而进一步提高燃烧压力。但是,当为了生成提高了压力的混合气体而向燃烧室供给压缩空气时,在使混合气体燃烧之前会由于该压缩空气的压力而使冲击汽缸工作。

因此,提出了具备对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的燃烧室和冲击汽缸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进行分隔的阀的打入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9359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以往,关于对燃烧室与冲击汽缸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进行分隔的阀,也使用与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的打入工具相同的结构,而成为从冲击汽缸的侧方供给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阀的沿着移动方向的端面设有密封件,但是在阀打开的状态下,密封件在气体的流路中露出。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而得到的气体是高温高压的,因此当密封件在气体的流路中露出时,密封件会受到热量的影响而降低耐久度。另外,虽然设有向使阀关闭的方向施力的弹簧,但在从冲击汽缸的侧方供给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的结构中,弹簧大径化,会导致主体的大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以提供提高密封部的耐久度且抑制主体的大型化的打入工具为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是一种打入工具,具备:冲击机构,利用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的燃烧压力来进行工作;燃烧室,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阀芯,对冲击机构与燃烧室之间进行开闭;及阀支撑体,对阀芯进行支撑,阀芯在沿着移动方向的外周面具备密封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对冲击机构与燃烧室之间进行开闭的阀芯的外周设置密封部,能够抑制密封部暴露在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后的气体中。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打入工具,具备:冲击机构,利用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的燃烧压力来进行工作;燃烧室,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阀芯,对冲击机构与燃烧室之间进行开闭;及阀支撑体,对阀芯进行支撑,在冲击机构的轴上具备对阀芯施力的施力部件。

在本发明中,在冲击机构的轴上具备对阀芯施力的施力部件,由此能够实现施力部件的小型化。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并利用其燃烧压力来使冲击机构工作的结构中,能够提高密封部的耐久度。另外,能够实现施力部件的小型化且能够抑制主体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及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及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及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及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8是示出头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及燃烧室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及燃烧室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a-a剖视图。

图12是图9的b-b剖视图。

图13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头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头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头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头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头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头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作为本发明的打入工具的一例的打钉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结构例>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图2、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的整体结构图。另外,图4~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一例及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具备主体部10及从主体部10延伸且供手把持的手柄部11。打钉机1a在主体部10的一侧设有打出紧固件的机头部12。在以下的说明中,考虑到打钉机1a的使用方式,将机头部12所设置的一侧设为下侧,将机头部12所设置的一侧的相反侧设为上侧。另外,将手柄部11所设置的一侧设为后侧,将手柄部11所设置的一侧的相反侧设为前侧。

在打钉机1a中,罐安装部13以与手柄部11大致平行的方式设于手柄部11的下方,填充有燃料的未图示的燃料罐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罐安装部13。另外,在打钉机1a中,与机头部12共有紧固件的钉匣14设于罐安装部13的下方。此外,打钉机1a中,连接有空气软管的空气塞15在本例中设于罐安装部13,上述空气软管从空气压缩机等供给源供给压缩空气作为压缩的氧化剂。

另外,在打钉机1a中,使打钉机1a工作的操作触发器16设于手柄部11,供作为打钉机1a的电源的蓄电池17安装的蓄电池安装部18设于手柄部11。

打钉机1a具备:冲击汽缸2,利用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的燃烧压力来进行工作;燃烧室3,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顶阀4,对冲击汽缸2与燃烧室3之间进行开闭;及阀支撑体5,支撑顶阀4。

冲击汽缸2是冲击机构的一例,具备打出从钉匣14向机头部12供给的紧固件的打入器20及设有打入器20的活塞21。冲击汽缸2设有活塞21能够滑动的圆筒形的空间,并利用活塞21的往复动作而打入器20沿着机头部12的延伸方向移动。

冲击汽缸2在上端的周缘具备构成为随着靠近上方而直径变大的锥状的活塞限制部2a。当活塞21向上方向移动时,设于活塞21的外周面的活塞环21a卡止于活塞限制部2a,由此规定活塞21的上止点位置。另外,利用通过燃烧压力按压活塞21的力来解除活塞限制部2a对活塞21的卡止,活塞21能够利用燃烧压力而移动。

另外,冲击汽缸2具备供活塞21抵接的缓冲件22。缓冲件22由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设于冲击汽缸2的下部。在冲击汽缸2中,由于打出紧固件的动作而移动了的活塞21与缓冲件22抵接,由此限制打入器20及活塞21的移动范围。

燃烧室3沿着冲击汽缸2的轴向即打入器20及活塞21的轴向设于冲击汽缸2的上部。冲击汽缸2与燃烧室3由分隔部50分隔开,在分隔部50设有供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的空气通过的冲击汽缸流入口51。冲击汽缸流入口51是冲击机构流入口的一例,在冲击汽缸2的轴向即打入器20及活塞21的轴上设置圆形的开口而构成。

燃烧室3在冲击汽缸流入口51的周围设有阀支撑体5,在阀支撑体5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因此,燃烧室3配置在阀支撑体5及顶阀4的径向外侧。

顶阀4是阀芯的一例,且由圆筒形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如图6、图7所示,顶阀4的沿着圆筒的轴向的下方的端面堵住,以圆形形成平面状的阀面40。顶阀4构成为阀面40的直径大于冲击汽缸流入口51,在阀面40与分隔部50接触的状态下,堵住冲击汽缸流入口51。

顶阀4具备第一密封部41及第二密封部42。第一密封部41是密封部的一例,设于沿着顶阀4的移动方向即轴向的阀面40的外周,且安装有第一密封件41a。第一密封件41a由被称为活塞环的金属环构成。第一密封部41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供第一密封件41a嵌合的槽,当安装有第一密封件41a时,第一密封件41a从圆周面突出预定量。在本例中,第一密封部41沿着顶阀4的轴向安装有两个第一密封件41a。

第二密封部42是密封部的一例,沿顶阀4的轴向与第一密封部41空出预定距离地设于顶阀4的外周,且安装有第二密封件42a。第二密封件42a是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所谓的o形环。第二密封部42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供第二密封件42a嵌合的槽,当安装有第二密封件42a时,第二密封件42a从圆周面突出预定量。

顶阀4构成为,第一密封部41及第二密封部42从顶阀4的圆周面向外侧突出,且第二密封部42的直径大于第一密封部41。第二密封部42的与第一密封部41相向一侧的面成为被高温高压的气体按压的工作面43。工作面43是环状的面。

顶阀4被弹簧44向分隔部50方向施力。弹簧44是施力部件的一例,由螺旋弹簧构成,弹簧44的轴线设于冲击汽缸2的轴上即打入器20及活塞21的轴线上,即,设于顶阀4及冲击汽缸流入口51的同轴上。弹簧44通过进入沿着顶阀4的移动方向即轴向形成于顶阀4的上方开口的凹部45,由此顶阀4与弹簧44的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地配置。将这样的配置称为重叠配置。另外,由于使弹簧44进入到顶阀4的凹部45,因此弹簧44的直径小于顶阀4,弹簧44与冲击汽缸2相比能够实现小径化。

由弹簧44按压顶阀4的力是在高温高压的气体未作用于工作面43的状态下保持阀面40与分隔部50接触的状态的力。

顶阀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阀支撑体5支撑。

阀支撑体5是阀支撑体的一例,由圆筒形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如图6、图7所示,在本例中,阀支撑体5在沿着圆筒的轴向的下部一体地设有分隔部50。当顶阀4进入到阀支撑体5的圆筒形状的内侧的空间时,顶阀4的第一密封部41的第一密封件41a与阀支撑体5滑动接触,并且第二密封部42的第二密封件42a与阀支撑体5滑动接触。在阀支撑体5中,在与顶阀4的第一密封部41的第一密封件41a滑动接触的部位及与第二密封部42的第二密封件42a滑动接触的部位处,与各密封部对应地内径不同。

当顶阀4进入阀支撑体5时,在顶阀4的第一密封部41及第二密封部42与阀支撑体5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工作空间52。工作空间52为环状的空间。

阀支撑体5具备使燃烧室3与工作空间52相连的顶阀(阀芯流入口)流入口53。顶阀流入口53在顶阀4的阀面40处于与分隔部50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下在第一密封部41附近设置贯通阀支撑体5的开口而构成。顶阀流入口53通过形成在阀支撑体5的侧面,而避免使燃烧室3与工作空间52相连的流路变得复杂,能够防止流入阻力的增加。

如图6所示,在顶阀4的阀面40处于与分隔部50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下,即,在冲击汽缸流入口51被顶阀4关闭的状态下,顶阀流入口53与工作空间52相连。

与此相对,当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顶阀4的工作面43,而如图7所示,顶阀4向上方移动时,冲击汽缸流入口51打开,顶阀流入口53与冲击汽缸流入口51相连。

穿过顶阀流入口53的空气是通过在燃烧室3中使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而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空气。由于高温高压的气体与常温常压的空气相比粘性较低,因此即使顶阀流入口53的开口面积较小,也能抑制对于气流的阻力增加。

第一密封部41在外周设有第一密封件41a,第一密封件41a与阀支撑体5的内表面接触。第一密封件41a嵌合在槽中,因此向工作空间52露出的部位被抑制在最小限度。

第二密封部42在外周设有第二密封件42a,第二密封件42a与阀支撑体5的内表面接触。第二密封件42a嵌合在槽中,因此暴露在工作空间52中的部位被抑制在最小限度。

阀支撑体5具备供顶阀4抵接的缓冲件54。缓冲件54由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设于顶阀4的上部。在阀支撑体5中,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顶阀4的工作面43而移动的顶阀4与缓冲件54抵接,从而限制顶阀4的移动范围。另外,虽然顶阀4的移动范围被缓冲件54限制,当顶阀4与缓冲件54抵接时,通过缓冲件54的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因此顶阀流入口53的高度优选为顶阀4的行程以下。由此,在顶阀4移动到与缓冲件54抵接的位置时,能够使得顶阀4不会向在阀流入口53露出,而顶阀流入口53整体打开。这样,能够通过使顶阀流入口53的开口量恒定而使输出稳定。

燃烧室3上部的开口由头部30密闭。头部30设有点火装置31。并且,头部30设有未图示的燃料的供给口及压缩空气的供给口。此外,通过以与头部30接触的方式设置缓冲件54,而缓冲了施加于头部30的冲击,可得到提高部件的耐久度、防止将头部30安装于燃烧室3的螺栓松弛、降低电噪声等效果。

图8是示出头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及燃烧室的俯视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及燃烧室的剖视图。另外,图11是图9的a-a剖视图,图12是图9的b-b剖视图,图13是图9的c-c剖视图。

作为头部3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30a设有点火装置31。另外,头部30a设有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30ea。头部30a将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并列地设置。

燃料供给口30fe设置贯通头部30a的与燃烧室3相向的内壁面即顶面30u的开口而构成,安装有与图2所示的燃料管路30fi连接的燃料管路连接部件30fp。另外,空气供给口30ea是氧化剂供给口的一例,设置贯通头部30a的顶面30u的开口而构成,安装有与图2、图3所示的空气管路30ei连接的空气管路连接部件30ep。

此外,头部30a具备抑制从燃烧室3流向燃料供给口30fe的火焰、气体等的逆流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及抑制从燃烧室3流向空气供给口30ea的火焰、气体等的逆流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另外,头部30a具备使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流出方向发生变化的空气搅拌部33。

燃料侧簧片阀30fb是逆止阀的一例,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备:对燃料供给口30fe进行开闭的阀部34fb、固定于头部30a的固定部35fb及将阀部34fb与固定部35fb连接的弹性部36fb。

燃料侧簧片阀30fb以阀部34fb覆盖燃料供给口30fe整体的形状构成。另外,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中,作为阀部34fb覆盖燃料供给口30fe的位置,离开燃料供给口30fe的一侧的固定部35fb利用螺钉37fb而固定于头部30a的顶面30u。

头部30a在燃料供给口30fe的周缘的顶面30u形成有与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接触的密封部30fs。

由此,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中,当固定部35fb固定于头部30a的顶面30u时,利用弹性部36fb的弹性将阀部34fb按压于密封部30fs,而燃料供给口30fe成为关闭状态。

另外,燃料侧簧片阀30fb通过弹性部36fb发生弹性变形而使阀部34fb向相对于密封部30fs分离或接触的方向移动,由此对燃料供给口30fe进行开闭。

燃料侧簧片阀30fb具备对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方向施力的施力部38fb。如图13所示,施力部38fb通过在弹性部36fb上设置预定形状的弯曲部而构成,且在通过弹性部36b的弹性而利用阀部34b使燃料供给口30fe关闭的状态下抑制阀部34b从密封部30fs浮起。

空气侧簧片阀30eb是逆止阀的一例,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备对空气供给口30ea进行开闭的阀部34eb、固定于头部30a的固定部35eb及将阀部34eb与固定部35eb连接的弹性部36eb。

空气侧簧片阀30eb在相对于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的排列远离燃料供给口30fe的一侧设有固定部35eb,在固定部35eb与燃料供给口30fe之间设有对空气供给口30ea进行开闭的阀部34eb。

空气侧簧片阀30eb以阀部34eb覆盖空气供给口30ea整体的形状构成。另外,在空气侧簧片阀30eb中,作为阀部34eb覆盖空气供给口30ea的位置,离开空气供给口30ea的一侧的固定部35eb利用螺钉37eb而与空气搅拌部33一起固定于头部30a的顶面30u。

头部30a在空气供给口30ea的周缘的顶面30u形成有与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阀部34eb接触的密封部30es。

由此,在空气侧簧片阀30eb中,当固定部35eb固定于头部30a的顶面30u时,利用弹性部36eb的弹性将阀部34eb按压于密封部30es,而空气供给口30ea成为关闭状态。

另外,空气侧簧片阀30eb通过弹性部36eb发生弹性变形而使阀部34eb向相对于密封部30es分离或接触的方向移动,由此对空气供给口30ea进行开闭。

空气搅拌部33是搅拌部的一例,由具有可抑制由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燃烧室3内的燃烧压力引起的变形的预定刚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有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延伸且覆盖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形状。

空气搅拌部33的远离燃料供给口30fe的一侧在与顶面30u之间夹着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固定部35eb,利用螺钉37eb固定于顶面30u。

空气搅拌部33以向随着从固定于顶面30u的一侧靠近与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阀部34b相向的前端侧而空气搅拌部33与顶面30u之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在空气搅拌部33的前端侧与由空气侧簧片阀30eb开闭的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

在空气搅拌部33与顶面30u之间设置空气侧簧片阀30eb能够弹性变形的空间。另外,空气搅拌部33的与空气侧簧片阀30eb相向且能够与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接触的面由曲面构成。

此外,空气搅拌部33的与燃烧室3的内周面相向的一方的侧边部由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圆弧形状构成。

由此,空气搅拌部33对空气侧簧片阀30eb打开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形成以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方式呈螺旋状涡旋地旋转的气流。另外,空气搅拌部33的前端侧与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从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流向燃料供给口30fe。

打钉机1a具备贮存使冲击汽缸2的打入器20及活塞21复位的气体的逆流腔室6。逆流腔室6设于冲击汽缸2周围,通过设于缓冲件22附近的流入排出口60而与冲击汽缸2内相连。

打钉机1a具备使冲击汽缸2及燃烧室3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阀7。排气阀7相对于手柄部11的延伸方向设于冲击汽缸2的一侧部,且具备:被流入到逆流腔室6中的气体按压的排气活塞71、对形成于冲击汽缸2的冲击汽缸排气口23进行开闭的第一排气阀72、对形成于燃烧室3的燃烧室排气口32进行开闭的第二排气阀73及将排气活塞71、第一排气阀72和第二排气阀73连结的阀杆74。

在排气阀7中,排气活塞71、第一排气阀72、第二排气阀73及阀杆74由金属材料一体地构成。在排气阀7中,排气活塞71的动作经由阀杆74而传递到第一排气阀72和第二排气阀73,第一排气阀72与第二排气阀73联动地移动。

另外,排气阀7具备与逆流腔室6相连的排气汽缸75及与冲击汽缸排气口23和燃烧室排气口32相连的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排气汽缸75的能够供排气活塞71滑动的圆筒形的空间部相对于手柄部11的延伸方向而设于冲击汽缸2的一侧部,通过排气活塞71的往复动作而排气阀7沿着阀杆74的延伸方向移动。

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能够供第一排气阀72及第二排气阀73滑动的圆筒形的空间相对于手柄部11的延伸方向而设于冲击汽缸2的一侧部,沿着活塞21的移动方向延伸。

冲击汽缸排气口23由贯通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与外部之间的外开口23a和贯通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与冲击汽缸2之间的内开口23b构成,使外部与冲击汽缸2内经由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而连通。

为了使得能够利用活塞21从下止点位置向上止点位置复位的动作将冲击汽缸2内的气体向外部排出,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内开口23b与活塞21的上止点位置相向地设置。另外,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外开口23a朝着冲击汽缸2的侧方开口,外开口23a和内开口23b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燃烧室排气口32由贯通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与外部之间的外开口32a和贯通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与燃烧室3之间的内开口32b构成,使外部与燃烧室3内经由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而连通。

燃烧室排气口32的外开口32a朝着冲击汽缸2的侧方开口,外开口32a和内开口32b沿着第二排气阀73的移动方向上下错开地配置。

第一排气阀72具备:一对封止部72a、72b,为与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周面相匹配的大致圆柱形状,具有能够与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直径;及流路形成部72c,设于一对封止部72a、72b之间,为直径小于封止部72a、72b的大致圆柱形状,在流路形成部72c与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第二排气阀73为与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周面相匹配的大致圆板形状,在外周面具备封止部件73a。封止部件73a例如由o形环构成,封止部件73a与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

如图1所示,当第一排气阀72移动到流路形成部72c与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外开口23a及内开口23b相向的位置时,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外开口23a与内开口23b由在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表面与流路形成部72c之间形成的空间连通,从而冲击汽缸排气口23打开。

另外,当流路形成部72c移动到与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外开口23a及内开口23b相向的位置时,流路形成部72c的上侧的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被一个封止部72a密封,下侧的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被另一个封止部72b密封。

封止部72a、72b由金属构成,不具备o形环等封止部件,但是通过封止部72a、72b的外径和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的内径的尺寸来实现密封结构。

如图1所示,在第一排气阀72将冲击汽缸排气口23打开的状态下,第二排气阀73移动到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的上侧,从而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与开口32a之间由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连通,燃烧室排气口32打开。

另外,在第二排气阀73移动到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的上侧的状态下,第一排气阀72的封止部72a位于燃烧室排气口32的外开口32a的下侧,冲击汽缸排气口23与燃烧室排气口32之间被第一排气阀72的封止部72a密封。

根据以上所述,由第一排气阀72、冲击汽缸排气口23及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构成排气阀,由第二排气阀73、燃烧室排气口32及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构成燃烧室排气阀。

另外,第一排气阀72、冲击汽缸排气口23及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设于冲击汽缸2的一侧部,冲击汽缸排气口23朝着冲击汽缸2的侧方。此外,第二排气阀73、燃烧室排气口32及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设于燃烧室3的一侧部,燃烧室排气口32朝着燃烧室3的侧方。

另外,排气阀7具备与排气活塞71抵接的缓冲件77。缓冲件77由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通过排气活塞71抵接于缓冲件77,而排气阀7的移动范围被限制。

另外,排气阀7具备对阀杆74向第一排气阀72关闭冲击汽缸排气口23且第二排气阀73关闭燃烧室排气口32的方向施力的弹簧79。弹簧79是施力部件的一例,在本例中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被放入构成于冲击汽缸2的侧面的弹簧承接部24与安装于阀杆74的弹簧按压件74a之间。

弹簧按压件74a与阀杆74一体地移动,当阀杆74向由弹簧按压件74a压缩弹簧79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排气阀72打开冲击汽缸排气口23,第二排气阀73打开燃烧室排气口32。另外,当阀杆74向弹簧79伸长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排气阀72关闭冲击汽缸排气口23,第二排气阀73关闭燃烧室排气口32。

打钉机1a在机头部12具备接触部件8。接触部件8设为能够沿着机头部12的延伸方向移动,并由弹簧80向从机头部12突出的方向施力。接触部件8经由连杆81而与排气阀7连结。连杆81以能够以轴81d为支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冲击汽缸2的侧面,连杆81的一端侧与接触部件8连结。连杆81被由张力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80施力,从而向接触部件8从机头部12突出的方向旋转。

另外,连杆81的另一端侧经由形成于阀杆74的长孔部78而与排气阀7连结。长孔部78由沿着阀杆74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开口构成,并构成为在通过接触部件8使连杆81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阀杆74能够移动。

由此,连杆81以与接触部件8的动作联动的方式旋转,从而排气阀7工作。另外,由于连杆81和长孔部78的形状,在通过接触部件8使连杆81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连杆81与阀杆74的连结被断开,通过流入到逆流腔室6中的气体而排气阀7进行工作。

<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下,操作触发器16未被拉动,另外,接触部件8未按压于被打入件,而被弹簧80施力从而处于从机头部12突出的初始位置。

在接触部件8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连杆81被弹簧80施力而按压阀杆74的长孔部78,阀杆74向压缩弹簧79的方向移动。如图1所示,排气阀7的第一排气阀72的流路形成部72c移动到与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外开口23a及内开口23b相向的位置,从而冲击汽缸排气口23打开。另外,第二排气阀73与第一排气阀72联动地移动到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的上侧,由此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与外开口32a之间由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连通,从而燃烧室排气口32打开。由此,冲击汽缸2及燃烧室3处于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另外,顶阀4为被弹簧44按压而处于阀面40与分隔部50接触的位置的状态,即,冲击汽缸流入口51被顶阀4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顶阀流入口53与工作空间52相连。

当接触部件8按压于被打入件时,通过连杆81向使弹簧80伸长的方向旋转,阀杆74追随着连杆81的旋转而向弹簧79延伸的方向移动,接触部件8的动作通过连杆81传递到排气阀7。

另外,与接触部件8和操作触发器16的操作联动地,空气阀30ev和燃料阀30fv打开,向燃烧室3供给气化的燃料和压缩空气。例如,当接触部件8按压于被打入件时燃料阀30fv打开,在操作触发器16被操作时空气阀30ev打开。另外,也可以是,在接触部件8按压于被打入件且操作触发器16被操作时,空气阀30ev和燃料阀30fv在预定的定时打开。另外,也可以是,在接触部件8按压于被打入件时,空气阀30ev和燃料阀30fv在预定的定时打开。

当向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压缩空气时,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阀部34eb被压缩空气的压力按压,阀部34eb向离开密封部30es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空气供给口30ea打开。当从空气供给口30ea向燃烧室3供给压缩空气时,通过利用空气搅拌部33进行搅拌,形成以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方式呈螺旋状涡旋地旋转的气流。另外,空气搅拌部33的前端侧与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由此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流向燃料供给口30fe。

另外,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开度由空气搅拌部33限制,在确保空气侧簧片阀30eb所需的开度的同时,抑制弹性部36eb的变形量增大,能够抑制塑性变形。

当空气阀30ev关闭而预定量的压缩空气的供给结束时,按压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阀部34eb的压力下降,利用弹性部36eb的弹性而阀部34eb按压于密封部30es,空气供给口30ea关闭。

当向燃料供给口30fe供给燃料时,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被燃料的压力按压,阀部34fb向离开密封部30fs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当从燃料供给口30fe向燃烧室3供给燃料时,与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到燃烧室3并由空气搅拌部33搅拌后的压缩空气混合,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充满燃烧室3内。

当燃料阀30fv关闭而预定量的燃料的供给结束时,按压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的压力下降,利用弹性部36fb的弹性和施力部38fb的作用力而阀部34fb按压于密封部30fs,燃料供给口30fe关闭。

当向燃烧室3供给压缩空气时,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但是,在由压缩空气引起的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顶阀4保持被弹簧44按压而阀面40与分隔部50接触的状态,冲击汽缸流入口51被顶阀4关闭。因此,即使由于压缩空气的供给而燃烧室3内压力上升,在冲击汽缸2内也不产生压力上升,活塞21不工作。

通过接触部件8按压于被打入件且操作触发器16被操作而空气阀30ev和燃料阀30fv打开,在空气侧簧片阀30eb打开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压缩空气,燃料侧簧片阀30fb打开而从燃料供给口30fe供给燃料后,当在空气侧簧片阀30eb关闭且燃料侧簧片阀30fb关闭的预定的定时下点火装置31工作时,燃烧室3内的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燃烧。当在燃烧室3内混合气体燃烧时,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

关闭了空气供给口30ea的状态下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由于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而阀部34eb向密封部30es按压的力增加,可抑制通过混合气体在燃烧室3内燃烧而产生的火焰等从空气供给口30ea发生逆流。

另外,关闭了燃料供给口30fe的状态下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由于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而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按压的力增加,可抑制通过混合气体在燃烧室3内燃烧而产生的火焰等从燃料供给口30fe发生逆流。

当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高温高压的气体从阀支撑体5的顶阀流入口53向工作空间52流入而工作空间52内的压力上升时,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顶阀4的工作面43,由此顶阀4压缩弹簧44并向上方移动。在此,当工作空间52内的压力上升时,也对第一密封部41的与工作空间52相向的面施加压力。但是,工作面43的面积大于第一密封部41的与工作空间52相向的面的面积,因此顶阀4压缩弹簧44并上升。

如图7所示,当顶阀4向上方移动时,冲击汽缸流入口51打开,顶阀流入口53与冲击汽缸流入口51相向。由此,高温高压的气体从燃烧室3经过冲击汽缸流入口51而向冲击汽缸2流入,冲击汽缸2的压力上升。

当冲击汽缸2的压力上升时,活塞21被按压,活塞21及打入器20向打出紧固件的方向移动,而进行紧固件的打入动作。当活塞21及打入器20向打出紧固件的方向移动时,由活塞21分隔出的冲击汽缸2内的一个室即活塞下室25a的气体(空气)从流入排出口60向逆流腔室6流入。进而,活塞21使缓冲件22压缩变形并通过流入排出口60,驱动了活塞21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的一部分向逆流腔室6流入。

当冲击汽缸2内的气体(空气)向逆流腔室6流入而逆流腔室6内的压力上升时,如图5所示,排气阀7的排气活塞71被按压。排气阀7与连杆81通过形成于阀杆74的长孔部78而连结,在通过接触部件8而连杆81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连杆81与阀杆74的连结被断开,排气阀7能够移动到与缓冲件77碰撞的位置。通过缓冲件77来限制排气阀7的移动量,因此排气阀7的耐久度提高。

由此,当排气阀7的排气活塞71被按压时,第一排气阀72移动到流路形成部72c与冲击汽缸排气口23的外开口23a及内开口23b相向的位置,冲击汽缸排气口23打开。另外,第二排气阀73与第一排气阀72联动地移动到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的上侧,从而燃烧室排气口32的内开口32b与外开口32a之间由排气流路形成汽缸76连通,燃烧室排气口32打开。

因此,冲击汽缸2及燃烧室3成为向大气开放的状态,燃烧室3内的气体从燃烧室排气口32向外部排出。另外,燃烧室3内的压力下降,由此顶阀4被弹簧44按压而移动到阀面40与分隔部50接触的位置,冲击汽缸流入口51被顶阀4关闭。

此外,当活塞21及打入器20向打出紧固件的方向移动,活塞21移动到下止点而与缓冲件22抵接时,由于缓冲件22的弹性使得活塞21及打入器20想要向上方移动。当活塞21通过流入排出口60并向流入排出口60的上侧移动时,压力较高的逆流腔室6内的气体(空气)向冲击汽缸2内流入并按压活塞21。当活塞21被按压时,由活塞21分隔出的冲击汽缸2内的另一个室即活塞上室25b的气体从冲击汽缸排气口23向外部排出,活塞21及打入器20复位到上止点。

当接触部件8离开了被打入件时,连杆81被弹簧80施力而按压阀杆74的长孔部78,阀杆74向压缩弹簧79的方向移动。由此,如图1所示,维持第一排气阀72打开冲击汽缸排气口23且第二排气阀73打开燃烧室排气口32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作用效果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中,通过向燃烧室3供给压缩空气与燃料,并使混合气体燃烧而产生高压的气体,利用该高压的气体来按压冲击汽缸2的活塞21,由此由活塞21及打入器20按压紧固件的力增强。

由此,与使用常压的气体的以往的气体燃烧式打钉机相比,能够提高用于打出紧固件的输出。

另外,通过具备对燃烧室3与冲击汽缸2之间的冲击汽缸流入口51进行开闭的顶阀4,能够使得在向燃烧室3仅供给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冲击汽缸2不工作。此外,通过利用混合气体的燃烧压力使顶阀4工作,而不需要用于驱动顶阀4的另外设置的动力源。由此,能够简化顶阀4及其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此外,燃烧室3沿着打入器20及活塞21的轴向而设于冲击汽缸2的上部,从而与将燃烧室设于冲击汽缸2周围的结构相比,能够在不减小燃烧室3的容积的情况下使燃烧室3小径化。由于燃烧室3内成为高压,燃烧室3需要具有强度,但由于能够使燃烧室3小径化,即使谋求燃烧室3的薄壁化,也能够确保强度,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

另外,将燃烧室3与冲击汽缸2相连的冲击汽缸流入口51设于打入器20及活塞21的轴上,由此能够使冲击汽缸流入口51与冲击汽缸2相比小径化,结果是能够使顶阀4与冲击汽缸2相比小径化。能够使顶阀4小径化,从而能够提高顶阀4的移动速度,能够缩短打开冲击汽缸流入口51所需的时间。

此外,由于使顶阀4工作的气体是高温高压的,粘性使常压的气体燃烧的情况低。由此,供使顶阀4工作的气体通过的顶阀流入口53也能够实现小径化,能够实现燃烧室3、顶阀4的周边结构的小径化。

设于顶阀4的第一密封部41在外周设有第一密封件41a,第一密封件41a与阀支撑体5的内表面接触。第一密封件41a嵌合在槽中,因此在工作空间52中露出的部位被抑制在最小限度。在顶阀4打开了冲击汽缸流入口51及顶阀流入口53时,高温高压的气体从顶阀4的下方的冲击汽缸流入口51回流,但是第一密封件41a嵌合在槽中,因此能够将露出的部位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在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顶阀4的工作面43,顶阀4移动而顶阀4打开冲击汽缸流入口51及顶阀流入口53的动作中,第一密封部41在顶阀流入口53通过,因此第一密封件41a暴露在高温高压的气体中。但是,第一密封件41a是金属的,因此可抑制第一密封件41a受到热量的影响。

另外,第二密封部42在外周设有第二密封件42a,第二密封件42a与阀支撑体5的内表面接触。第二密封件42a嵌合在槽中,因此在工作空间52中露出的部位被抑制在最小限度。

在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顶阀4的工作面43,顶阀4移动而顶阀4打开顶阀流入口53的动作中,也抑制了第二密封件42a的露出,因此可抑制第二密封件42a受到热量的影响。此外,在顶阀4移动而顶阀4打开顶阀流入口53的动作中,第二密封部42不会在顶阀流入口53通过,因此可抑制第二密封件42a暴露在高温高压的气体中。

由此,密封件的耐久度提高,在长时间使用中能够维持所期望的性能。另外,能够通过顶阀4的一个密封件(第一密封件41a)由金属构成来减少与阀支撑体5的摩擦,从而与顶阀4的小径化相应地提高顶阀4的移动速度。此外,顶阀4通过使用由金属构成的密封件,即使在构成为沿着顶阀4的移动方向的端面配置密封件而在气体的流路中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密封部的耐久度。

但是,与使用橡胶等弹性体的密封件的情况相比,在使用由金属构成的密封件的情况下需要较高的接触压力,因此必须使用高载荷弹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中,在顶阀4的中央即顶阀4的同轴上配置弹簧44,从而能够使用高载荷的弹簧而不会使主体部10大型化。此外,通过在顶阀4的轴向上形成凹部45并以供弹簧44进入的方式重叠配置,能够减小弹簧44从顶阀4突出的量,能够抑制主体部1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

另外,由于弹簧44进入到顶阀4的凹部45中,因此能够使弹簧44与冲击汽缸2相比小径化,能够抑制主体部10的径向上的尺寸增大。

当向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压缩空气时,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阀部34eb被压缩空气的压力按压,弹性部36eb向阀部34eb离开密封部30es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使空气供给口30ea打开。

另外,当压缩空气的供给结束时,按压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阀部34eb的压力下降,通过弹性部36eb的弹性而阀部34eb按压于密封部30es,空气供给口30ea关闭。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根据有无压缩空气的供给来对空气供给口30ea进行开闭。

另外,在关闭了空气供给口30ea的状态下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中,由于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除了弹性部36eb的弹性以外,阀部34eb向密封部30es按压的力增加,从而保持阀部34eb按压于密封部30es的状态。

空气侧簧片阀30eb设于顶面30u,在通过阀部34eb关闭了空气供给口30ea的状态下,空气供给口30ea在燃烧室3中不露出。

由此,能够抑制在燃烧室3内通过混合气体燃烧而产生的火焰等从空气供给口30ea向空气管路30ei逆流,能够抑制空气管路30ei、空气阀30ev的破损。另外,空气管路30ei不需要具有与燃烧压力对应的抗压性能,能够降低抗压性能。由此,能够使用具有柔性的材质,能够抑制由打入时的振动等引起的破损。

此外,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开度由空气搅拌部33限制,能够抑制由于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发生变形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的变形量变大,能够抑制空气侧簧片阀30eb发生塑性变形。

另外,空气搅拌部33的能够与弹性变形后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接触的面由曲面构成,因此即使由于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发生变形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按压于空气搅拌部33,也能够抑制空气侧簧片阀30eb产生折痕等塑性变形。

当向燃料供给口30fe供给燃料时,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被燃料的压力按压,弹性部36fb向阀部34fb离开密封部30fs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使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

另外,当燃料的供给结束时,按压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的压力下降,通过弹性部36fb的弹性和施力部38fb的施力而阀部34fb按压于密封部30fs,燃料供给口30fe关闭。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根据有无燃料的供给来对燃料供给口30fe进行开闭。

另外,在关闭了燃料供给口30fe的状态下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中,由于燃烧室3内的压力上升,除了弹性部36fb的弹性和施力部38fb的施力以外,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按压的力增加,从而保持阀部34fb按压于密封部30fs的状态。

燃料侧簧片阀30fb设于顶面30u,在用过阀部34fb关闭了燃料供给口30fe的状态下,燃料供给口30fe在燃烧室3中不露出。

由此,能够抑制在燃烧室3内通过混合气体燃烧而产生的火焰等从燃料供给口30fe向燃料管路30fi逆流,能够抑制燃料管路30fi、燃料阀30fv的破损。另外,燃料管路30fi不需要具有与燃烧压力对应的抗压性能,能够降低抗压性能。由此,能够使用具有柔性的材质,能够抑制由打入时的振动等引起的破损。此外,即使在燃料供给口30fe内、燃料管路30fi内残留有燃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残留的燃料发生不完全燃烧,能够抑制烟灰附着在燃料管路30fi内。

在此,关于供给到燃烧室3的燃料的量,使用将液化状态的燃料向设于燃料阀30fv内的微小的计量室输送并以体积计量的方法。由此,当气体混入计量室内时,不能进行准确的计量,无法供给规定量的燃料。另外,在采用了簧片阀的逆止阀中,有可能由于簧片阀的翘曲而在阀部与密封部之间产生间隙。当由于在阀部与密封部之间产生间隙而使压缩空气混入到燃料管路30fi中时,由于压缩空气的压力高于燃料的供给压力而无法正常地进行燃料的供给。

因此,通过燃料侧簧片阀30fb具备对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方向施力的施力部38fb,而在关闭了燃料供给口30fe的状态下,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按压的力增加。

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被空气搅拌部33搅拌后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燃烧压力等而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由于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而燃料侧簧片阀30fb发生振动,能够可靠地进行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与密封部30fs之间的密封。因此,能够抑制压缩空气等气体从燃料管路30fi向燃料阀30fv混入,能够正常地进行燃料的计量。另外,能够正常地进行燃料的供给。

此外,当从空气供给口30ea向燃烧室3供给压缩空气时,通过空气搅拌部33进行搅拌而形成以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方式呈螺旋状涡旋地旋转的气流。另外,空气侧簧片阀30eb在相对于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的排列远离燃料供给口30fe的一侧设有固定部35eb,并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的一侧打开,因此空气搅拌部33的前端侧与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从而使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流向燃料供给口30fe。

由此,能够在不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风扇的情况下使压缩空气遍及燃烧室3整体,并购促进从燃料供给口30fe供给的燃料与压缩空气的混合,并且抑制在燃烧室3内混合气体的分布不均衡,能够提高燃烧效率。

<头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例>

图14是示出头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头部30b设有点火装置31。另外,头部30b设有被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被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30ea。头部30b将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并列地设置。

此外,头部30b具备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燃料供给口30fe逆流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及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空气供给口30ea逆流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另外,头部30b具备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的空气搅拌部33。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30b中,空气侧簧片阀30eb和空气搅拌部33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30a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另外,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弹性部36fb构成为平板状。

燃料侧簧片阀30fb具备对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39fb。施力部件39fb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设有预定形状的弯曲部。施力部件39fb利用螺钉37fb而与燃料侧簧片阀30fb一起被固定,且前端侧按压阀部34fb。

由此,在关闭了燃料供给口30fe的状态下,将阀部34fb向密封部30fs按压的力增加,能够抑制由于由空气搅拌部33搅拌后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燃烧压力等而使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由于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而燃料侧簧片阀30fb振动。

图15是示出头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头部30c设有点火装置31。另外,头部30c设有被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被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30ea。头部30c将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并列地设置。

此外,头部30c具备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燃料供给口30fe逆流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及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空气供给口30ea逆流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另外,头部30c具备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的空气搅拌部33。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30c中,空气侧簧片阀30eb和空气搅拌部33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30a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另外,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弹性部36fb构成为平板状。

头部30c在燃料供给口30fe的与空气供给口30ea相向的一侧具备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气流进行遮挡的遮挡部33c。遮挡部33c是从头部30c的内周面朝着内侧在空气供给口30ea与燃料供给口30fe之间设置且从顶面30u突出的凸部而构成的。

由此,空气侧簧片阀30eb打开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空气沿着顶面30u向燃料供给口30fe的方向的流动被利用遮挡部33c遮挡,能够抑制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而无需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上设置施力部且无需利用施力部件对燃料侧簧片阀30fb施力。

图16是示出头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头部30d设有点火装置31。另外,头部30d设有被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被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30ea。头部30d将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并列地设置。

此外,头部30d具备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燃料供给口30fe逆流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及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空气供给口30ea逆流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另外,头部30d具备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的空气搅拌部33。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30d中,空气侧簧片阀30eb和空气搅拌部33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30a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另外,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弹性部36fb构成为平板状。

头部30d在顶面30u具备供燃料侧簧片阀30fb进入的台阶部30dr。台阶部30dr为与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深度,在本例中,设置供燃料侧簧片阀30fb整体进入的形状的凹部而构成,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与燃烧室3相向的面与顶面30u大致齐平面。

由此,抑制了空气侧簧片阀30eb打开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并沿着顶面30u向燃料供给口30fe的方向流动的空气碰到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与密封部30fs之间,能够抑制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而无需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上设置施力部且无需利用施力部件对燃料侧簧片阀30fb施力。另外,也可以设置供阀部34fb进入而不是燃料侧簧片阀30fb整体进入的台阶部。

图17是示出头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头部30e设有点火装置31。并且,头部30e设有被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被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30ea。头部30e将燃料供给口30fe设于远离空气供给口30ea的位置。

此外,头部30e具备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燃料供给口30fe逆流的燃料侧簧片阀30fb及抑制火焰、气体等从燃烧室3向空气供给口30ea逆流进行抑制的空气侧簧片阀30eb。另外,头部30e具备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的空气搅拌部33。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头部30e中,空气侧簧片阀30eb和空气搅拌部33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30a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另外,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弹性部36fb构成为平板状。

燃料侧簧片阀30fb在对燃料供给口30fe进行开闭的阀部34fb与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设置固定部35fb,相对于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的排列而在靠近空气供给口30ea的一侧设置固定部35eb。

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中,作为阀部34fb覆盖燃料供给口30fe的位置,配置在靠近空气供给口30ea的一侧的固定部35fb利用螺钉37fb而固定于头部30e的顶面30u。

由此,相对于空气侧簧片阀30eb打开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且由空气搅拌部33以涡旋的方式搅拌后的压缩空气的气流,燃料侧簧片阀30fb的固定部35fb配置于上游侧且阀部34fb和密封部30fs配置于下游侧,由此能够抑制阀部34fb从密封部30fs浮起而无需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上设置施力部且无需利用施力部件对燃料侧簧片阀30fb施力。

图18是示出头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头部30f设有点火装置31。另外,头部30f设有被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被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30ea。头部30f将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30ea并列地设置。

此外,头部30f具备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的空气搅拌部33。空气搅拌部33的远离燃料供给口30fe的一侧利用螺钉37eb而固定于顶面30u。

空气搅拌部33为向伴随着从固定于顶面30u的一侧靠近与空气供给口30ea相向的前端侧而空气搅拌部33与顶面30u之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空气搅拌部33的前端侧与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

另外,空气搅拌部33的与燃烧室3的内周面相向的一方的侧边部以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圆弧形状构成。

由此,空气搅拌部33对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搅拌,形成以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方式呈螺旋状涡旋地旋转的气流。另外,通过空气搅拌部33的前端侧与空气供给口30ea之间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打开,而从空气供给口30ea供给的压缩空气流向燃料供给口30fe。

因此,压缩空气以将供给到燃烧室3内的燃料卷入其中的方式遍及燃烧室3整体,促进燃料与压缩空气的混合,并且抑制在燃烧室3内混合气体的分布不均衡的情况,能够使燃烧效率提高。

图19是示出头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头部30g设有点火装置31。另外,头部30g设有被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口30fe及被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口喷嘴30en。头部30g将燃料供给口30fe与空气供给口喷嘴30en并列地设置。

空气供给口喷嘴30en是搅拌部的一例,从未图示的空气供给口立设筒状的部件,并在圆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供给口30ee。空气供给口喷嘴30en的供给口30ee朝着燃料供给口30fe。

由此,从空气供给口喷嘴30en的供给口30ee供给的压缩空气成为流向燃料供给口30fe且以沿着燃烧室3的内周面的方式呈螺旋状涡旋地旋转的气流。

因此,能够使压缩空气遍及燃烧室3整体,促进燃料与压缩空气的混合,并且抑制在燃烧室3内混合气体的分布不均衡的情况,能够提高燃烧效率。此外,也可以对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燃料侧簧片阀30fb上设有施力部件39fb的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图1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遮挡部33c。另外,构成为空气侧簧片阀30eb及燃料侧簧片阀30fb作为燃烧室3的内壁面而设于顶面30u,但也可以构成为作为燃烧室3的内壁面而设于内侧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并利用将压缩空气作为压缩后的氧化剂与燃料混合的混合气体来进行工作,但只要含有燃料的燃烧所需的氧即可,不限于压缩空气,也可以使用其他氧化剂。例如,使用氧气、臭氧、一氧化氮等来代替空气。

附图标记说明

1a打钉机;10主体部;11手柄部;12机头部;13罐安装部;14钉匣;15空气塞;16操作触发器;17蓄电池;18蓄电池安装部;2冲击汽缸(冲击机构);20打入器;21活塞;22缓冲件;3燃烧室;30头部;31点火装置;4顶阀(阀芯);40阀面;41第一密封部;41a第一密封件;42第二密封部;42a第二密封件;43工作面;44弹簧;45凹部;5阀支撑体(阀支撑体);50分隔部;51冲击汽缸流入口(冲击机构流入口);52工作空间;53顶阀流入口(阀芯流入口);54缓冲件;6逆流腔室;60流入排出口;8接触部件;80弹簧;81连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