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8862发布日期:2019-05-17 22:0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



背景技术:

挂锁为一种传统锁,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用到,包括有锁体、设于锁体上的锁环、设于锁体内并与锁环连接的锁芯及设于锁体底部的锁孔,开锁时,将钥匙从锁孔插入转动锁芯,将锁环打开,实现开锁,结构简单。

请参见图1,公开号为cn2074851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与本申请申请人相同)公开了一种挂锁,包括锁体、u形的锁梁和固定于所述锁体内的电子锁芯、机械锁芯,所述锁梁包括长锁杆、短锁杆以及连接所述长锁杆和所述短锁杆的连接杆,所述电子锁芯和所述机械锁芯用于驱动锁定机构与所述锁梁配合锁定或解锁,所述电机和所述锁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长锁杆;所述电子锁芯包括电机、平行于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一转动柱和连接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柱和所述电机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机械锁芯包括锁芯壳、锁胆,所述锁胆可在所述锁芯壳内转动,所述机械锁芯还包括第二转动柱和连接所述锁胆与所述第二转动柱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长锁杆的杆体,所述杆体背向所述连接杆的一面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对应的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所述杆体还固定有弹簧抵靠部,所述弹簧抵靠部与所述锁体之间具有锁定压缩弹簧,所述锁体开设有容纳所述锁定机构移动空间的锁定腔室,所述长锁杆或所述短锁杆开设有容纳部分所述杆体的第一缺口,所述锁定压缩弹簧用于挤压所述弹簧抵靠部使所述杆体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缺口内锁定所述锁梁,所述第一转动柱通过转动挤压所述第一配合凸起可使所述杆体离开所述第一缺口解锁所述锁梁,所述第二转动柱通过转动挤压所述第二配合凸起可使所述杆体离开所述第一缺口解锁所述锁梁。

锁定压缩弹簧的理想作用是仅需要在锁梁处于锁定位置时,复位弹簧客服锁舌与锁体的摩擦力使锁舌插入锁梁缺口中去。

该挂锁的锁定压缩弹簧的弹力一定需要非常大,这是因为当挂锁锁体受到突然敲击时,锁体快速移动,如果弹簧的弹力比较小,容易造成锁舌由于惯性位置没有变化或位置变化小的情况造成了锁梁的缺口与锁舌分离,如果弹簧的弹力比较大,就造成了电机的输出扭力一定要大,为了满足智能挂锁的电池使用时间要求,电池容量需要比较大,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又会导致电机、电池的体积都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锁定时锁舌不会脱离锁定缺口,同时可以采用较小扭力的电机。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包括:锁梁、锁体、容纳在该锁体内的机械锁芯、电子锁芯、容纳在所述锁体内的锁舌和用于保持该锁舌部分容纳在所述锁梁的锁定缺口内的第一弹性保持部,所述机械锁芯和所述电子锁芯用于驱动所述锁舌脱离所述锁定缺口,该机械锁芯包括第一解锁部和锁胆,该电子锁芯包括第二解锁部和电机;

所述锁舌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锁舌横向移动脱离所述锁定缺口的防敲击限位部,所述锁体设有与该防敲击限位部对应的配合限位部,所述锁舌与锁体之间具有用于保持该防敲击限位部与该配合限位部之间配合的第二弹性保持部,所述锁舌可在所述锁体内旋转解除该防敲击限位部与该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

所述第一解锁部、所述第二解锁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解除限位部和第二解除限位部,所述锁舌具有与该第一解锁部、该第二解锁部、该第一解除限位部、该第二解除限位部对应的第一解锁配合部、第二解锁配合部、第一解限位配合部、第二解限位配合部;

所述锁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解锁部旋转先挤压所述第一解限位配合部先解除所述防敲击限位部与该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再挤压所述第一解锁配合部使所述锁舌脱离所述锁定缺口;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解锁部旋转先挤压所述第二解限位配合部先解除所述防敲击限位部与该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再挤压所述第二解锁配合部使所述锁舌脱离所述锁定缺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设有用于限制该锁舌移动范围的范围限制部,所述锁体设有与该范围限制部对应的范围配合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部、所述第二解锁部、所述第一解除限位部、所述第二解除限位部都为向上延伸的柱状结构;

所述第一解锁配合部、所述第二解锁配合部、所述第一解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二解限位配合部都为向下延伸的柱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体具有容纳所述锁舌的锁舌腔,该锁舌腔自所述锁定缺口向另一侧宽度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敲击限位部为所述锁舌的端部,所述配合限位部为位于所述锁舌腔端部的凸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范围配合部开设在所述锁舌腔中部的凹陷结构,所述范围限制部为容纳在所述范围配合部内的凸起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敲击限位部设有与所述配合限位部解除配合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倒斜角或者倒圆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的侧面设有朝向锁体的半圆形凸起,该半圆形凸起用于降低所述锁舌移动时与所述锁体之间的摩擦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解限位配合部之间受挤压的面、所述第二解锁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解限位配合部之间受挤压的面为相互垂直的两个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保持部、所述第二弹性保持部均为压缩弹簧。

在本发明中,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设置了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通过驱动同一个锁舌解锁锁梁,实现双系统解锁;锁舌设置了防敲击限位部,锁体设置了与防敲击限位部对应的配合限位部,在挂锁锁定状态时,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配合限制锁舌使之无法横向移动,因此锁体受到突然敲击快速移动时锁舌也不会脱离锁梁的锁定缺口,挂锁的安全性能高。

在本发明中,锁舌的侧面设置了朝向锁体的半圆形凸起,半圆形凸起降低了锁舌移动时与锁体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还可在解除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时半圆形凸起与锁体之间为线性支点使锁舌旋转更为顺畅、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挂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爆炸图。

图4所示为图2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剖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锁梁的原理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爆炸图。

图7所示为图3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3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锁舌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3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锁体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3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锁体的安装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2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锁定状态时锁舌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2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解锁状态时锁舌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2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解锁状态时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图14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2-1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包括:锁体100、锁梁1、容纳在锁体100内的机械锁芯2、电子锁芯3、容纳在锁体100内的锁舌4和用于保持锁舌4部分容纳在锁梁的锁定缺口111内的第一弹性保持部t1。

请参见图5,锁梁1包括长锁杆11、短锁杆12以及连接长锁杆11和短锁杆12的连接杆13,长锁杆11或短锁杆12开设有容纳部分锁舌4的锁定缺口111,长锁杆11还开设有限位缺口112。锁定缺口111为矩形状的开口。限位缺口112用于限制锁梁开锁的距离。

锁体100内固定有容纳在限位缺口112内的限位部101a,当限位缺口112靠近连接杆13的侧壁与限位部101a接触时,锁舌4的位置与锁定缺口111的位置对应。长锁杆11与锁体100之间具有锁梁压缩弹簧110。

请参见图6,机械锁芯2和电子锁芯3用于驱动锁舌4脱离锁定缺口111,机械锁芯2包括第一解锁部21和锁胆22,第一解锁部21与锁胆22为周向固定连接。电子锁芯3包括第二解锁部31和电机32。电机32驱动第二解锁部31转动。第一解锁部21、第二解锁部31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解除限位部23和第二解除限位部33。第一解锁部21、第二解锁部31、第一解除限位部23、第二解除限位部33都为向上延伸的柱状结构。

请参见图7-8,锁舌4具有与第一解锁部21、第二解锁部31、第一解除限位部23、第二解除限位部33对应的第一解锁配合部41、第二解锁配合部42、第一解限位配合部43、第二解限位配合部44。第一解锁配合部41、第二解锁配合部42、第一解限位配合部43、第二解限位配合部44都为向下延伸的柱状结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解锁配合部41、第二解锁配合部42、第一解限位配合部43、第二解限位配合部44可以是都为向下延伸的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解锁配合部41与第一解限位配合部43之间受挤压的面、第二解锁配合部42与第二解限位配合部44之间受挤压的面为相互垂直的两个面。

请参见图9-10,锁舌4设有用于限制锁舌4横向移动脱离锁定缺口111的防敲击限位部45,锁体100设有与防敲击限位部45对应的配合限位部107。防敲击限位部45为锁舌4的端部,配合限位部107为位于锁舌腔106端部的凸台。

防敲击限位部45设有与配合限位部107解除配合的引导面451,引导面451为倒斜角或者倒圆角。锁舌4的侧面设有朝向锁体100的半圆形凸起46,半圆形凸起46用于降低锁舌4移动时与锁体100之间的摩擦力。半圆形凸起46还用于在解除防敲击限位部45与配合限位部107之间的配合时锁舌旋转更为顺畅、容易。

锁舌4与锁体100之间具有用于保持防敲击限位部45与配合限位部107之间配合的第二弹性保持部t2,锁舌4可在锁体100内旋转解除防敲击限位部45与配合限位部107之间的配合。

锁胆22用于驱动第一解锁部21旋转使第一解除限位部23先挤压第一解限位配合部43先解除防敲击限位部45与配合限位部107之间的配合,第一解锁部21再挤压第一解锁配合部41使锁舌4脱离锁定缺口111。

电机32用于驱动第二解锁部31旋转使第二解除限位部33先挤压第二解限位配合部44先解除防敲击限位部45与配合限位部107之间的配合,第二解锁部31再挤压第二解锁配合部42使锁舌4脱离锁定缺口111。

电机32连接有控制器(图未视),控制器连接有用于采集验证信息的采集模块5,采集模块5为蓝牙模块(图未视)、指纹传感器、密码输入键盘中的一种或几种。指纹传感器、密码输入键盘与电子锁芯3的控制器(图未视)电连接。控制器还连接有蓝牙模块和数据接口6,蓝牙模块容纳在锁体100内,数据接口6可连接外源设备设置信息或者供电池充电。

锁舌4设有用于限制锁舌4移动范围的范围限制部47,锁体100设有与范围限制部47对应的范围配合部108。范围配合部108为开设在锁舌腔106中部的凹陷结构,范围限制部47为容纳在范围配合部108内的凸起结构。

优选的,第一弹性保持部t1、第二弹性保持部t2均为压缩弹簧。

锁体100包括:安装架101、安装架盖102、容纳安装架的锁壳103、用于覆盖锁壳前、后面形成容置空间的前壳盖104、后壳盖105,前壳盖104与后壳盖105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前壳盖104、后壳盖105分别设有定位凸起104a、定位凸起105a,锁壳103分别设有与定位凸起104a、定位凸起105a对应的定位凹槽103a、定位凹槽103b。前壳盖104开设有指纹传感器对应的指纹窗口104b。

安装架101设有定位凸起101b,安装架盖102设有与定位凸起101b配合的定位孔102a,安装架101和安装架盖102通过定位凸起101b和定位孔102a配合后螺钉连接固定。锁体100还具有容纳锁舌4的锁舌腔106,锁舌腔106自锁定缺口111向另一侧宽度逐渐减小。

请参见图11-13,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在锁定状态时,锁舌在第二弹性保持部的作用力下,锁舌的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配合,锁舌与锁体间具有倾斜角度,此时,锁舌为无法横向移动从而脱离锁定缺口的限制状态。

机械锁芯解锁时,通过锁胆对应的钥匙控制锁胆驱动第一解锁部旋转,先使第一解除限位部挤压第一解限位配合部解除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即锁舌与锁舌腔的内壁为平行状态,此时再通过第一解锁部挤压第一解锁配合部使锁舌背向锁定缺口方向移动,脱离锁定缺口完成机械锁芯解锁。

电子锁芯解锁时,先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解锁指纹后,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第二解锁部旋转,先使第二解除限位部挤压第二解限位配合部解除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即锁舌与锁舌腔的内壁为平行状态,此时再通过第二解锁部挤压第二解锁配合部使锁舌背向锁定缺口方向移动,脱离锁定缺口完成电子锁芯解锁。

请参见图14-1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中,防敲击限位部45为锁舌4端部向下延伸的凸块,配合限位部107为位于锁舌腔106端部可容纳凸块的凹槽。第二弹性保持部t2位于锁舌4的上表面与锁体之间。锁定状态时,在第二弹性保持部的作用力下锁舌从靠近锁定缺口端向下倾斜,使凸块位于凹槽内;解锁时,先通过第一解除限位部挤压第一解限位配合部或者第二解除限位部挤压第二解限位配合部使锁舌向上转动,使凸块脱离凹槽,再通过第一解锁部挤压第一解锁配合部或者第二解锁部挤压第二解锁配合部,使锁舌背向锁定缺口方向移动,脱离锁定缺口完成解锁。

在本发明中,新型防敲击双系统挂锁设置了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通过驱动同一个锁舌解锁锁梁,实现双系统解锁;锁舌设置了防敲击限位部,锁体设置了与防敲击限位部对应的配合限位部,在挂锁锁定状态时,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配合限制锁舌使之无法横向移动,因此锁体受到突然敲击快速移动时锁舌也不会脱离锁梁的锁定缺口,挂锁的安全性能高。

在本发明中,锁舌的侧面设置了朝向锁体的半圆形凸起,半圆形凸起降低了锁舌移动时与锁体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还可在解除防敲击限位部与配合限位部之间的配合时半圆形凸起与锁体之间为线性支点使锁舌旋转更为顺畅、容易。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