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动力打开特征的汽车门闩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5148发布日期:2019-10-23 01:3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具有动力打开特征的汽车门闩锁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电动车辆闭合系统。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电动车辆闭合系统,该电动车辆闭合系统包括配备有系紧组件和闭合闩锁组件的车门,系紧组件和闭合闩锁组件具有动力操作式系紧机构并且操作性地布置成提供动力系紧特征和动力打开特征。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了与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类型的电动车辆闭合系统相关的背景信息,该背景信息不一定是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发明构思的现有技术。

鉴于消费者对提供先进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特征的机动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现代机动车辆现今配备有被动无钥门禁系统(,以允许对闭合面板(即,摆动式乘客门和滑动式乘客门、后挡板、提升门、行李箱盖等)进行锁定、释放和打开。在这一方面,现今与这种电动车辆闭合系统结合而设置的更普及的特征中的一些特征包括动力锁定/解锁、动力释放、动力系紧、以及动力打开/关闭功能。这些“动力”特征中的大部分特征通常结合到安装至闭合面板的闭合闩锁组件中,其中,所述特征构造成与闩锁机构、闩锁释放机构、闩锁系紧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操作式(即,电动式)致动器结合而起作用。

如众所周知的,闭合面板的从打开位置朝向完全关闭位置的运动使闩锁机构接合撞销(其安装至车身)并且使闭合闩锁组件从未闩锁模式转换至在闭合面板移动至部分关闭位置时的副闩锁模式和在闭合面板移动至其完全关闭位置时的主闩锁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为了将闩锁面板从其部分关闭位置“系紧”成处于其完全关闭位置,动力系紧致动器致动闩锁系紧机构以机械地接合闩锁机构并且使闭合闩锁组件从其副闩锁模式转换到其主闩锁模式,从而提供动力系紧操作。为了将闩锁面板从其部分关闭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中的任一种位置释放,动力释放致动器致动闩锁释放机构以将撞销从闩锁机构中机械地释放并且使闭合闩锁组件转换到该闭合闩锁组件的未闩锁模式,从而提供动力释放操作。在提供了动力打开/关闭特征的大多数电动车辆闭合系统中,不同的动力操作式开启器装置以与闭合闩锁组件的操作协调的方式被致动,以使闭合面板在其完全关闭位置与部分打开(即,开启)位置和其完全打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之间移动。最常见的,该动力打开/关闭特征与小型货车中的滑动式乘客门相关联,但是最近发现,该动力打开/关闭特征在具有摆动式乘客门的高端车辆中有更多的应用。

关于电动乘客门的一个认识到的问题是需要克服“冻结”门状况。通常,在对闭合闩锁组件中的闩锁机构进行动力释放时,由弹性防风雨密封件所施加在门上的压缩载荷用于使撞销移动成脱离开与闩锁机构的闩锁式接合。然而,如果门和/或闩锁机构比如由于冻雨或雪而被冻结,则密封件载荷不足以将撞销从与闩锁机构的闩锁式接合中完全释放,从而阻止门(手动地或电动地)朝向其打开位置运动。为了解决并克服该不期望的冻结门问题,已知的是,将单独的动力操作式开门器或“破冰”装置结合到闭合闩锁组件中,以强制地将门从其冻结状况打开。不幸地是,这种附加的破冰装置不利地影响闭合闩锁组件的总成本和复杂性。

考虑到上述内容,仍然存在下述需求:开发出解决并克服与已知的闩锁装置相关联的限制——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缺点——的替代性闭合闩锁组件并且改进现有技术同时提供增加的适用性且同时还降低成本和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并且本部分不意在是与本文中所提供的详细描述中描述和图示出的发明构思相关联的所有方面、目的、特征、和优点的详尽列举。

本公开的方面是提供用于机动车辆的构造成提供动力系紧特征和动力打开或“破冰”特征的电动闭合系统。

本公开的相关方面是提供构造成既提供动力系紧特征又提供动力破冰特征的动力操作式机构。该动力操作式机构能够在沿第一方向被驱动时进行操作以提供动力系紧特征并且能够在沿第二方向被驱动时进行操作以提供动力破冰特征。

本公开的另一相关方面是将动力致动的机构构造为安装在闭合闩锁组件中的闩锁系紧机构,以提供双向动力系紧特征和动力破冰特征。

本公开的另一相关方面是提供具有动力致动器的系紧组件,该动力致动器构造成选择性地致动双向闩锁系紧机构。

在本公开的又一相关方面中,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紧组件两者都安装在机动车辆的门内并且与线缆组件一起布置,该线缆组件将系紧组件的动力致动器与闭合闩锁组件的闩锁系紧机构操作性地互相连接。

根据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本公开针涉及一种电动车辆闭合系统,该电动车辆闭合系统包括配备有系紧组件和闭合闩锁组件的车门,该系紧组件具有动力致动器,该闭合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的致动提供了动力系紧操作,以用于使闩锁系紧机构接合并系紧闩锁机构。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的致动提供了动力打开操作,以使闩锁系紧机构接合并打开闩锁机构。因此,由动力致动器所致动的双向闩锁系紧机构提供了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系紧和动力打开的双重功能。

根据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电动车辆闭合系统包括:门,该门能够相对于车身在打开位置与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安装至门并且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以及系紧组件,该系紧组件安装至门并且具有动力致动器,该动力致动器操作性地连接至闩锁系紧机构,其中,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的致动用于使闩锁系紧机构系紧闩锁机构,并且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的致动用于打开闩锁机构。

在本公开的电动车辆闭合系统中,与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闩锁机构包括:棘齿,该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两个不同的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撞销释放位置处,棘齿定位成将安装至车身的撞销释放,在撞销捕获位置处,棘齿定位成保持撞销,其中,所述两个不同的撞销捕获位置包括在门定位处于部分关闭位置时的副撞销捕获位置、以及在门定位处于该门的完全关闭位置时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棘齿偏置构件,该棘齿偏置构件用于常态下将棘齿朝向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偏置;掣爪,该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棘齿保持位置处,掣爪定位成将棘齿保持处于棘齿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在该棘齿释放位置处,掣爪定位成允许棘齿向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运动;以及掣爪偏置构件,该掣爪偏置构件用于常态下将掣爪朝向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在本公开的电动车辆闭合系统中,闩锁系紧机构包括可旋转的棘齿杆,该可旋转的棘齿杆具有系紧凸轮和破冰凸轮,其中,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的致动使棘齿杆沿系紧方向旋转,以用于使系紧凸轮接合棘齿并且强制地使棘齿从棘齿的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到棘齿的主撞销捕获位置,进而提供动力系紧功能。

在本公开的电动闭合系统中,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的致动使棘齿杆沿打开方向旋转,以用于使破冰凸轮接合棘齿并且强制地使棘齿从棘齿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进而提供动力打开功能。

在本公开的电动闭合系统中,棘齿杆能够沿系紧方向从歇止位置旋转至系紧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系紧功能,并且其中,棘齿杆能够沿打开方向从歇止位置旋转至破冰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打开功能。

在本公开的电动闭合系统中,动力致动器能够操作成在完成动力系紧功能时使棘齿杆从棘齿杆的系紧致动位置旋转至棘齿杆的歇止位置,并且其中,动力致动器能够操作成在完成动力打开功能时使棘齿杆从棘齿杆的破冰致动位置旋转至棘齿杆的歇止位置。

在本公开的电动闭合系统中,棘齿杆被固定至从动带轮而不能相对于从动带轮旋转,其中,系紧组件包括能够被动力致动器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的驱动带轮,并且其中,线缆组件将从动带轮与驱动带轮互相连接。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闭合系统用的电动门进行操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安装至门的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提供安装至门的系紧组件,该系紧组件具有动力致动器,该动力致动器操作性地连接至闩锁系紧机构;将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致动,并且响应于将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致动,对闩锁系紧机构进行操作且将闩锁机构系紧;以及将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致动,并且响应于将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致动,对闩锁系紧机构进行操作且将闩锁机构打开。

在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闭合系统进行操作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闩锁机构包括棘齿,该棘齿能够沿第一方向从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副撞销捕获位置且移动至主撞销捕获位置,并且该棘齿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闩锁机构包括掣爪,该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闩锁系紧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操作以使棘齿沿棘齿的第一方向运动,并且闩锁系紧机构能够沿第二方向操作以使棘齿沿棘齿的第二方向运动。

在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棘齿,该棘齿能够沿第一方向从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副撞销捕获位置且移动至主撞销捕获位置,并且该棘齿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该闩锁机构还包括掣爪,该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该闩锁系紧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操作以使棘齿沿棘齿的第一方向运动,并且该闩锁系紧机构能够沿第二方向进行操作以使棘齿沿棘齿的第二方向运动。

其他适用范围将从本文所提供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明显。该概括中的描述以及特定示例和实施方式仅意在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出于对所选择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实施方案进行说明的目的,使得附图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现在将参照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对前述方面和其他方面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教示的配备有具有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紧组件的乘客门的机动车辆的部分立体图,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紧组件构造成提供动力系紧特征和动力打开或“破冰”特征;

图2a是与图1中所示出的摆动式乘客门相关联的门模块的俯视图,而图2b是与在其他机动车辆中使用的滑动式乘客门相关联的门模块的俯视图,其中,每个门模块图示出闭合闩锁组件与系紧组件之间的操作关联;

图3是根据本公开所构造并被构造成总体上包括闩锁机构、电动闩锁释放机构、手动闩锁释放机构、由系紧组件操作性地驱动的电动闩锁系紧机构、以及闩锁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的立视图;

图4是总体上与图3类似的立视图,图4示出了在乘客门定位处于打开位置时闭合闩锁组件在未闩锁-释放(即,闩锁打开)模式下操作,并且图4图示了闩锁机构处于释放状态、闩锁释放机构处于掣爪释放状态且闩锁系紧机构处于非致动状态;

图5是另一类似的立视图,图5现在示出了在乘客门移动处于部分关闭位置时闭合闩锁组件在闩锁-未系紧(即,副闩锁)模式下操作,并且图5图示了闩锁机构处于软闩锁状态、闩锁释放机构处于掣爪接合状态、并且闩锁系紧机构响应于将系紧组件沿第一方向致动而从闩锁系紧机构的非致动状态转换到系紧致动状态,以启动动力释放操作;

图6至图8是总体上与图5类似的顺序的立视图,但是图6至图8图示了在以下时候闭合闩锁组件从其副闩锁模式转换到闩锁-系紧(即,主闩锁)模式:响应于因沿第一方向对系紧组件进行继续致动而使闩锁系紧机构在闩锁系紧机构的系紧致动状态下继续操作,利用闩锁机构从闩锁机构的软闩锁状态转换至硬闩锁状态来继续进行动力系紧操作;

图9是又一立视图,图9现在示出了在动力系紧操作完成的时候当乘客门定位处于其完全关闭位置时闭合闩锁组件在闭合闩锁组件的主闩锁模式下进行操作,其中,系紧组件沿第二方向被致动,以使闩锁系紧机构重新设定处于其非致动状态;

图10图示了当乘客门被冻结时在将闩锁释放机构致动处于其掣爪释放状态之后的闭合闩锁组件,使得闩锁组件被保持处于其硬闩锁状态,从而通过响应于将系紧组件沿第二方向致动而使闩锁系紧机构从其非致动状态转换到破冰致动状态来启动动力打开或破冰操作;

图11至图14是闭合闩锁组件的一系列顺序的立视图,其中,图11至图14图示了动力破冰操作的完成以用于强制地使闩锁机构转换回闩锁机构的释放状态并且将闩锁系紧机构随后重新设定处于闩锁系紧机构的非致动状态;以及

图15是对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紧组件进行操作的方法的一个方面的流程图。

贯穿附图中的各个视图,使用相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闭合系统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具有配备有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紧组件的乘客门的这种电动闭合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其预期范围。因此,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比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具体细节和示例性实施方式都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并未对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表述“闭合闩锁组件”将用于总体上表示适于与车辆闭合面板一起使用以在具有或不具有动力释放特征的情况下提供动力系紧特征的任何动力操作式闩锁装置。此外,表述“系紧组件”将用于总体上表示适于与闭合闩锁组件配合使用以提供动力系紧特征的任何动力操作式系紧装置。另外,表述“闭合面板”将用于表示能够在打开位置与至少一个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任何元件,其中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分别打开和关闭通向机动车辆的内部室的入口,并且因此除了以下描述明显所指的纯作为示例的机动车辆的滑动和枢转的侧面乘客门之外,所述闭合面板还包括但不限于行李箱盖、后挡板、提升式门、引擎盖以及天窗。

首先参照附图中的图1,机动车辆10示出为包括车身12,该车身12限定通向内部乘客舱的开口14。闭合面板16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车身12以用于在打开位置(示出的)与完全关闭位置之间运动,以便相应地打开和关闭开口14。闭合闩锁组件18在闭合面板16的边缘部分16a附近刚性地紧固至闭合面板16,并且闭合闩锁组件18能够与撞销20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该撞销20牢固地紧固至开口14的凹入的边缘部分14a。闩锁组件18可以例如被设置为例如如在us9353556中所描述的单掣爪构型,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于此,并且闩锁组件18可以是如在us20180016821中所示出的双掣爪构型,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于此。如将详述的,闭合闩锁组件18能够操作成响应于闭合面板16朝向闭合面板的完全关闭位置运动而接合撞销20。设置外部把手22和内部把手24以用于将闭合闩锁组件18致动,以便释放撞销20并且允许闭合面板16随后朝向闭合面板的打开位置运动。示出了可选的锁钮26,该锁钮26提供了闭合闩锁组件18的锁定状态的视觉指示并且还能够操作成机械地改变闭合闩锁组件18的锁定状态。防风雨密封件28安装在车身12中的开口14的边缘部分14a上并且适于在闭合面板16被闭合闩锁组件18保持处于闭合面板的完全关闭位置时在与闭合面板16的配合密封表面接合的时候被弹性地压缩,以提供防风雨密封件28与配合密封表面之间的密封接口,该密封接口构造成防止雨水和污物进入到乘客舱中同时使可听见的风噪声减至最小。

为了清楚描述与机动车辆10相关联的闭合面板的功能,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所图示出的闭合面板在下文中被称为门16。图2a总体上表示了用于机动车辆10的配备有系紧组件30的摆动式门16,该系紧组件30经由线缆组件32操作性地连接至与闭合闩锁组件18相关联的闩锁系紧机构50,以在系紧组件30与闩锁系紧机构50之间提供远程安装布置。提供了图2b,用以图示出在适于使用在其他车辆比如小型货车中的滑动式门16’中的介于闭合闩锁组件18与系紧组件30之间的类似布置。

首先参照图3,闭合闩锁组件18的各种部件及其与系紧组件30的相互作用示出为与闩锁控制系统34相关联,该闩锁控制系统34示意性地示出为总体上包括闩锁控制器或闩锁ecu36以及一组闩锁传感器38。闩锁控制器36可以例如以一体式单元被设置在闩锁壳体的内部。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闭合闩锁组件18总体上示出为包括闩锁板40、闩锁机构42、闩锁释放机构44、手动闩锁释放致动器46、动力闩锁释放致动器48以及闩锁系紧机构50,该闩锁系紧机构50经由线缆组件32操作性地连接至系紧组件30。

为了对闭合闩锁组件18和系紧组件30的操作进行更好地说明,图4至图9是示出了动力系紧功能的一系列顺序视图。更具体地,这些附图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8从当门16打开时的未闩锁-释放或“闩锁打开”模式(图4)转换到当门16移动到部分关闭(即,“软关闭”)位置时的闩锁-未系紧或“副闩锁”模式(图5)。动力系紧功能能够操作成将闭合闩锁组件18从闭合闩锁组件18的副闩锁模式转换到闩锁-系紧或“主闩锁”模式,以用于使门16从门16的部分关闭位置移动到门16的完全关闭或(即,“硬关闭”)位置,如图7至图9中所示。门16的从门16的部分关闭位置至门16的完全关闭位置的运动可以基于由车辆操作者施加在门16上的关闭力来手动地实现,或者在替代方案中,可以通过作为系紧组件30沿第一或“系紧”方向(如图4至图9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致动闩锁系紧机构50的结果的动力系紧操作来实现。

另外地,图10至图14是示出了动力打开或“破冰”功能的另一系列的顺序视图,其中,系紧组件30可以沿相反的旋转方向被驱动以便辅助闭合闩锁组件18打开,并且例如以便辅助棘齿60从副撞销捕获位置和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撞销释放位置运动比如旋转、并且还以便辅助使撞销20和门16移动。具体地,这些附图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8响应于闩锁传感器38检测到闩锁机构42被冻结(即,门16被冻结在门16的完全关闭位置)通过系紧组件30沿第二或“破冰”方向(图10至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致动闩锁系紧机构50而从闭合闩锁组件18的主闩锁模式(图9至图10)转换到闭合闩锁组件18的闩锁打开模式(图14)。例如,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用于将闩锁机构42打开,也就是说,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用于当在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致动之前掣爪62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使棘齿60进行运动比如旋转,或者例如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用于当在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致动之前掣爪62几乎处于撞销释放位置时使棘齿60进行运动比如旋转,使得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用于使棘齿60进行运动比如旋转,这可能辅助掣爪62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由于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图4至图14中所示的视图中的每个视图,因此将会提供动力系紧功能和动力破冰功能两者的进一步的细节。

至少参照图4,闩锁板40是闩锁壳体的一部分并且适于固定地紧固至门16的边缘部分16a(图1)。闩锁板40限定入口孔54,撞销20(图1)在门16相对于车身12运动时穿过该入口孔54。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闩锁机构42示出为包括棘齿60和掣爪62的单个掣爪/棘齿构型。棘齿60安装成用于经由棘齿枢轴64在闩锁板40上进行枢转运动。棘齿60构造成包括:成异形轮廓的导引通道66(撞销20可以在门16打开和关闭期间沿着该导引通道66滑动),该导引通道66终止于撞销捕获凹部68中;主闩锁凹口70(掣爪62可以抵靠该主闩锁凹口70搁置);副闩锁凹口72(掣爪62可以抵靠该副闩锁凹口72搁置);第一凸轮表面74(掣爪62可以滑动抵靠该第一凸轮表面74);第二凸轮表面76(掣爪62可以滑动抵靠该第二凸轮表面76);以及棘齿致动凸耳78(用于与系紧机构50接合)。闩锁机构42还包括由箭头80示意性地示出的棘齿偏置构件,该棘齿偏置构件构造成通常将棘齿60沿第一或“释放”方向(即,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偏置。因此,闩锁机构42和棘齿60偏置成打开以允许撞销20从闩锁机构42释放。棘齿60能够通过一系列双向旋转运动而在撞销释放位置(图4)、副撞销捕获位置(图5)、主撞销捕获位置(图7)以及过撞击撞销捕获位置(图8)之间旋转。因此,棘齿偏置构件80通常将棘齿60朝向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偏置。与闩锁传感器38相关联的棘齿传感器能够操作成用于为闩锁控制器36提供棘齿位置信号。闩锁机构42限定当棘齿60位于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时的释放状态(图4)、当棘齿60定位并保持在棘齿60的副撞销捕获位置时的软闩锁状态(图5)、以及当棘齿60定位并保持在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时的硬闩锁状态(图7)。众所周知,棘齿60用于在棘齿60被保持处于其副撞销捕获位置和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将撞销20保持在闩锁板40的进入通道54内和撞销捕获凹部68内,以将门16分别保持处于门16的部分关闭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中的对应的一个位置。

掣爪62经由掣爪枢轴90支承以用于在闩锁板40上进行枢转运动。掣爪62构造成包括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和掣爪致动凸耳部段94。掣爪62能够在棘齿释放位置(图4)与棘齿保持位置(图5和图7)之间移动,并且掣爪62通常通过掣爪偏置构件沿闩锁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朝向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该掣爪偏置构件由箭头96示意性地示出。当门16位于门16的打开位置时,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搁置在棘齿60上,以用于将掣爪62机械地保持处于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如图4中所示)。当门16定位处于门16的部分关闭位置时,掣爪62的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被掣爪偏置构件96偏置并且沿着棘齿上的第二凸轮表面76行进且然后与棘齿60上的副闩锁凹口72接合,使得掣爪62位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以用于将棘齿60机械地保持处于棘齿60的副撞销捕获位置(图5中所示)。在门16从门16的部分关闭位置运动到门16的完全关闭位置时,掣爪致动凸耳部段92最初沿着第一凸轮表面74行进直到掣爪致动凸耳部段92移动成与棘齿60上的主闩锁凹口70接合为止,使得掣爪62再次位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以用于将棘齿60机械地保持处于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图6至图7中所示)。与闩锁传感器38相关联的掣爪传感器能够操作成为闩锁控制器36提供掣爪位置信号,该掣爪位置信号可以因此指示棘齿60的状态。

闩锁释放机构44虽然仅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但闩锁释放机构44被理解成操作性地(直接或间接地)联接至掣爪62的掣爪致动凸耳部段94,以用于在期望将闩锁机构42从闩锁机构42的软闩锁状态和硬闩锁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转换到闩锁机构42的释放状态时使掣爪62以与掣爪偏置构件96的偏置相反的方式选择性地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移动至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闩锁释放机构44能够操作成处于掣爪释放状态以用于使掣爪62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移动至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并且闩锁释放机构44还能够操作成处于掣爪接合状态以将掣爪62保持处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闩锁释放机构44可以构造成包括任何数目的机械部件(即,释放杆、释放连杆等),所述机械部件能够操作成对掣爪62在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的运动进行控制。手动释放致动器46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对用于将外部手柄22和内部手柄24中的至少一者互连至闩锁释放机构44的部件(即,连杆、线缆等)进行识别,以允许通过闩锁释放机构44的手动致动来释放闩锁机构42。同样地,动力释放致动器48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对用于控制闩锁释放机构44的动力致动的部件进行识别,以允许闩锁机构42的动力释放。动力释放致动器48可以包括例如电动马达和齿轮驱动凸轮装置,电动马达和齿轮驱动凸轮装置能够操作成响应于闩锁释放信号而将闩锁释放机构44从闩锁释放机构44的掣爪接合状态转换到闩锁释放机构44的掣爪释放状态,该闩锁释放信号被从被动无钥门禁发送器(即,通过遥控)或从安装手柄的释放开关供给至闩锁控制器36。

参照图3,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闩锁系紧机构50通常示出为包括从动带轮100和棘齿杆104,该从动带轮1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闩锁板40以用于绕从动带轮枢轴102旋转,该棘齿杆104固定地紧固至从动带轮100以用于绕从动枢轴102共同旋转。线缆组件32的被称为系紧线缆106的第一端部紧固至从动带轮100的第一部分,而线缆组件32的被称为开放式线缆108的第二端部紧固至从动带轮100的第二部分。线缆组件32还绕与系紧组件30相关联的驱动带轮120缠绕或打环。动力系紧致动器122还与系紧组件30相关联并且动力系紧致动器122能够操作成使驱动带轮120绕驱动带轮枢轴124旋转,这进而使从动带轮100绕从动带轮枢轴102同时旋转。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构造为例如电动马达和齿轮系,电动马达和齿轮系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来自闩锁控制器36的电闩锁控制信号而使驱动带轮120旋转。

棘齿杆104构造成包括系紧凸轮130和破冰凸轮132,所述系紧凸轮130和破冰凸轮132中的每一者能够基于从动带轮100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与棘齿致动凸耳78接合。更特别地,当从动带轮100旋转成将棘齿杆104定位处于歇止位置(图4和图5)时,为闩锁系紧机构50建立了非致动状态。相反,从动带轮100沿第一或“系紧”(即,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棘齿杆104从棘齿杆104的歇止位置朝向棘齿系紧位置(图7)旋转,以用于将闩锁系紧机构50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转换到系紧致动状态并且提供动力系紧功能进而将门16完全关闭。另外,从动带轮100沿第二或“破冰”(即,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使棘齿杆104从棘齿杆104的歇止位置朝向棘齿打开位置(图13)旋转,以用于将闩锁系紧机构50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转换到破冰致动状态并且提供动力破冰功能进而将门16打开。与闩锁传感器38相关联的从动带轮传感器为闩锁控制器36提供从动带轮位置信号,该从动带轮位置信号指示棘齿杆104的位置。作为动力系紧操作的一部分,棘齿杆104上的系紧凸轮130构造成与棘齿致动凸耳78接合以强制地将棘齿60从棘齿60的副撞销捕获位置驱动至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相反,作为破冰功能的一部分,棘齿杆104上的破冰凸轮132构造成与棘齿致动凸耳78接合并且强制地将棘齿60从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驱动至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

首先参照图4,门16位于门16的打开位置,使得闭合闩锁组件18在闭合闩锁组件18的闩锁打开模式下操作。因此,在门关闭操作中棘齿60朝向撞销20脱开时,撞销20可以被接纳到棘齿60中。如看到的,闩锁机构42处于闩锁机构42的释放状态,其中,棘齿60定位处于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并且掣爪62定位处于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这样,掣爪62上的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搁置在棘齿60的第二凸轮表面76上。另外,闩锁系紧机构50处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其中,棘齿杆104定位处于棘齿杆104的歇止位置。

图5示出了棘齿60从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图4)至棘齿60的副撞销捕获位置的旋转,该旋转由撞销20响应于门16从门16的打开位置移动至门16的部分关闭位置而与棘齿导引通道66接合引起。当撞销20撞击棘齿60时,使棘齿60逆时针旋转,并且掣爪62将在棘齿60旋转期间沿着第二凸轮表面76滑动并且滑动成与副闩锁凹口72接合。这样,闭合闩锁组件18现在在闭合闩锁组件18的副闩锁模式下操作,其中,闩锁机构42处于闩锁机构42的软闩锁状态。如图所示,在闩锁机构42处于闩锁机构42的软闩锁状态的情况下,棘齿60通过掣爪62由于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保持抵靠在副闩锁凹口72上而位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来被保持处于棘齿60的副撞销捕获位置。与掣爪62和棘齿60相关联的闩锁传感器38向闩锁控制器36提供指示性位置信号,然后该闩锁控制器36启动动力系紧功能。具体地,动力系紧致动器122响应于从闩锁传感器38接收指示性位置信号被致动,以使驱动带轮120沿系紧方向旋转以用于拉动系紧线缆106,如箭头160所指示,并且这进而经由线缆组件32使从动带轮100沿系紧方向旋转,如箭头162所指示。这样,棘齿杆104开始从棘齿杆104的歇止位置朝向棘齿杆104的棘齿系紧位置旋转。因此,闩锁系紧机构50由于棘齿杆104沿系紧方向旋转而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转换到闩锁系紧机构50的系紧致动状态。

图6示出了驱动带轮120沿系紧方向继续旋转(箭头160)并且还继续使从动带轮100共同旋转(箭头162),使得棘齿杆104上的系紧凸轮130与棘齿致动凸耳78接合并且使棘齿60从棘齿60的副撞销捕获位置朝向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旋转。掣爪62在与副闩锁凹口72断开接合之后将随着棘齿60旋转而沿着棘齿60的凸轮表面76滑动。

图7示出了系紧凸轮130与棘齿致动凸耳78响应于从动带轮100沿系紧方向连续旋转的连续接合用于最终将棘齿60定位处于棘齿60的主撞撞销捕获位置,其中,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保持抵靠在主闩锁凹口70上。注意,棘齿杆104示出为处于棘齿杆104的棘齿系紧位置。掣爪62在主闩锁凹口70中的定位将阻止棘齿60顺时针旋转并且阻止释放撞销20。在这种状态下,闩锁机构42处于硬闩锁状态,棘齿60处于主撞销捕获位置,并且掣爪62处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系紧机构50处于系紧机构50的系紧活动状态。

图8示出了棘齿杆104进一步旋转至过撞击位置以用于将棘齿60定位处于棘齿60的过撞击撞销捕获位置。掣爪62保持处于掣爪62的棘齿保持位置,但掣爪62的掣爪闩锁凸耳部段92暂时与主闩锁凹口70断开接合。此时,闩锁控制器36使动力系紧致动器122的方向反转,以用于使驱动带轮120沿第二或“破冰”方向旋转从而拉动开放式线缆108(箭头164),这进而使从动带轮100类似地旋转(箭头166)。该功能旨在使棘齿杆104旋转回棘齿杆10的歇止位置,从而将闩锁系紧机构50重置处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如图9中所示。这种使动力系紧致动器122的驱动方向反转的动作是基于来自闩锁传感器38的位置信号和/或基于其他操作特性比方说例如预定义的系紧时间结束或从动带轮100与闩锁板40的硬停止部分接合。因此,图4至图9中所示的顺序附图示出了通过将闩锁系紧机构50的棘齿杆104沿第一方向驱动而提供的动力系紧功能。动力系紧致动器122和从动带轮100的方向的反转可以是响应于闩锁控制器36接收带轮传感器信号的。图8示出了在到达过撞击位置的时刻的部件,并且还示出了在带轮100停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部件。图9示出了带轮100已经旋转回到非致动或歇止位置,并且棘齿60和掣爪62处于图7中所示的相同的位置和状态。

现在参照图10至图14,描述了由闭合闩锁组件18的闩锁系紧机构50与系紧组件30的相互作用提供的动力破冰功能,并且该动力破冰功能由于驱动带轮120沿第二(即,破冰)方向的旋转而引起将闩锁系紧机构50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转换到闩锁系紧机构50的破冰致动状态。一般而言,当在闩锁释放机构44已经从闩锁释放机构44的掣爪接合状态转换到闩锁释放机构44的掣爪释放状态之后闩锁机构42被“冻结”处于闩锁机构42的主闩锁状态时,需要动力破冰功能。换句话说,由于棘齿60的旋转偏置并且掣爪62已经移动,棘齿60可以被允许旋转至打开位置,但棘齿60没有移动,这是因为门16没有转换至打开。这种情况可能例如当门16在门16的完全关闭位置被冻结至车身12时发生。这样,动力破冰功能构造成在掣爪62保持处于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时使棘齿60从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机械地移动至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以用于将撞销20从导引通道66中驱动出来。该动力破冰功能也可以称为电动“打开”功能,这是因为其可以构造成使门16(通过撞销20与棘齿60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至部分打开(即,“开启”)位置。

首先参照图10,门16位于门16的完全关闭位置,使得闭合闩锁组件18操作成处于闭合闩锁组件18的主锁定模式。图10示出了当掣爪62已经被闩锁释放机构44移动至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但是棘齿60在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保持“冻结”的情况。在典型的非冻结条件下,在释放掣爪62时,棘齿偏置构件96和由防风雨密封件28施加在撞销20上的压缩密封载荷的释放将使棘齿60沿释放方向旋转至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一旦闩锁传感器38在掣爪62运动至掣爪62的棘齿释放位置之后检测到棘齿60被保持处于棘齿60的主撞销捕获位置,闩锁控制器36就将启动破冰功能。具体地,响应于从传感器38接收到信号,动力系紧致动器122将被致动成使驱动带轮120沿破冰(即,逆时针)方向(箭头170)旋转,这进而使从动带轮100和棘齿杆104沿相同方向(箭头172)旋转。该动作使棘齿杆104从棘齿杆104的歇止位置朝向棘齿杆104的棘齿打开位置移动,这进而使棘齿杆104上的破冰凸轮132与棘齿60上的棘齿致动凸耳78接合。如图10中所示,破冰凸轮与已相对于图9旋转的凸耳78接触。

图11至图13示出了从动带轮100沿第二方向的连续旋转使得棘齿杆104由于破冰凸轮132与棘齿致动凸耳78的连续接合而强制地使棘齿60沿棘齿60的释放方向朝向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旋转。闩锁控制器36将继续激励动力系紧致动器122以用于从动带轮100的这种旋转,直到与闩锁传感器38相关联的棘齿传感器指示棘齿60位于棘齿60的撞销释放位置(图14)为止。此后,动力系紧致动器122被反转以用于使从动带轮100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棘齿杆104从棘齿杆104的棘齿打开位置返回至棘齿杆104的歇止位置,从而将闩锁系紧机构50重置处于闩锁系紧机构50的非致动状态,如图14中所示。注意,图14与图4类似,这是因为当门关闭时,棘齿60打开并且自由地接纳撞销20。

图11示出了相对于图10逆时针旋转的棘齿杆104和相对于图10顺时针旋转的棘齿60。掣爪62保持与棘齿60断开接合从而允许棘齿60旋转。棘齿60上的偏置还操作成将棘齿60朝向打开位置旋转。棘齿60的旋转将使由棘齿60保持的撞销20机械地移动,从而有助于迫使门16打开以克服导致门16被比如冰卡住的情况。

图12类似地示出了当掣爪62保持赋能处于掣爪62的棘齿释放状态下以允许棘齿60朝向打开位置旋转时棘齿杆104和棘齿60的进一步旋转。

图13示出了当掣爪62保持赋能处掣爪62的棘齿释放状态下以允许棘齿60朝向打开位置旋转时棘齿杆104和棘齿60的进一步旋转。在图13中,棘齿60已经足够旋转,使得掣爪62可以被断能,使得掣爪62上的偏置允许掣爪与棘齿60重新接合,但是在棘齿60上的一点处使得棘齿60可以继续朝向打开位置旋转。棘齿杆104已经大致行进至棘齿杆104与凸耳78接合部的端部。传感器38可以检测位置,并且发送致使控制器36使带轮100背向带轮100的歇止位置旋转的信号。当带轮100到达硬停止点时,也可能发生带轮100的旋转的反转。在图13中,门16尚未处于完全打开位置,但是棘齿60已经旋转以将门16略微打开以破冰。棘齿60仍然朝向打开位置偏置并且此时不被掣爪62阻挡,使得棘齿60上的偏置可以操作成完成门打开操作,使得撞销20是自由的,或者由车辆使用者施加的手动载荷可以因门16的冻结或卡住情况被克服而以最小的努力施加。

图15示出了操作系统的方法1000的一个方面。在步骤1002中,该方法包括提供安装至门16的闭合闩锁组件18,闭合闩锁组件18具有闩锁机构42和闩锁系紧机构50。在步骤1004中,该方法包括提供安装至门16的系紧组件30,系紧组件30具有操作性地连接至闩锁系紧机构50的动力系紧致动器122。在步骤1006中,该方法包括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一方向致动,并且响应于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一方向致动,对闩锁系紧机构50进行操作并且将闩锁机构42系紧。在步骤1008中,该方法包括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并且响应于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对闩锁系紧机构50进行操作并且将闩锁机构42打开。

该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将撞销20接纳在闭合闩锁组件18的闩锁机构42中,其中,闩锁机构42包括棘齿60,该棘齿60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副撞销捕获位置和主撞销捕获位置之间旋转;使棘齿60从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副撞销捕获位置;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一方向旋转,并响应于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一方向旋转,使棘齿60从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主撞销捕获位置;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二方向旋转,并响应于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二方向旋转,使棘齿60从主撞销捕获位置朝向撞销释放位置旋转;并且使棘齿60旋转至撞销释放位置。

该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棘齿60从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副撞销捕获位置,将闩锁机构42的掣爪62抵靠棘齿60定位处于第一棘齿保持位置,以阻止棘齿60朝向撞销释放位置旋转;响应于棘齿60从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主撞销捕获位置,将掣爪62定位处于第二棘齿位置,以阻止棘齿60朝向撞销释放位置旋转;在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二方向旋转之前,将掣爪62定位处于棘齿释放位置,以允许棘齿60朝向撞销释放位置旋转。

在另一方面,该方法1000可以包括:在闩锁控制器36处,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38接收指示出闩锁机构42的门关闭状况的第一信号;响应于在闩锁控制器36处、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38接收指示出闩锁机构42的门关闭状态的第一信号,从闩锁控制器36向动力系紧致动器122发送第一命令,以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一方向致动;并且在闩锁控制器36处,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38接收指示出闩锁机构42的门打开状况的第二信号;响应于在闩锁控制器36处、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38接收指示出闩锁机构42的门打开状况的第二信号,从闩锁控制器36向动力系紧致动器122发送第二命令,以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

该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在接收第一信号之前,使闩锁机构42的棘齿60从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副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响应于使闩锁机构42的棘齿60从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副撞销捕获位置,使闩锁机构42的掣爪62定位处于第一棘齿保持位置;响应于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一方向致动,使闩锁机构42的棘齿60从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主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在接收第二信号之前,使掣爪62旋转至棘齿释放位置;并且响应于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使棘齿60从主撞销捕获位置朝向撞销释放位置旋转。

在方法1000的一个方面,第一信号包括第一掣爪位置信号和第一棘齿位置信号,该第一掣爪位置信号指示出掣爪62处于第一棘齿保持位置,并且该第一棘齿位置信号指示出棘齿60处于副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其中,第二信号包括第二掣爪位置信号和第二棘齿位置信号,该第二掣爪位置信号指示出掣爪处于棘齿释放位置,并且该第二棘齿位置指示出棘齿60处于主撞销捕获位置。

在方法1000的一个方面,响应于对闩锁系紧机构50进行操作进而将闩锁机构42系紧,方法1000包括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二方向致动并且将闩锁系紧机构定位处于歇止位置;并且响应于对闩锁系紧机构50进行操作进而将闩锁机构42打开,将动力系紧致动器122沿第一方向致动并且将闩锁系紧机构定位处于歇止位置。

在方法1000的一个方面,棘齿60包括凸耳78,并且闩锁系紧机构50包括棘齿杆104,该棘齿杆104具有系紧凸轮130和破冰凸轮132,其中,响应于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一方向旋转而使系紧凸轮130接触凸耳78,并且响应于使闩锁系紧机构50沿第二方向旋转而使破冰凸轮132接触凸耳78。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本文中描述的系统及其部件的功能而使用其他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构造,以用于在闭合闩锁组件内以双向布置的方式使用系紧闩锁机构,以用于沿第一方向的动力系紧操作和沿第二方向的动力破冰操作。另一益处是远程定位的系紧组件可以与双向动力系紧/破冰功能结合使用,以消除在闭合闩锁组件内包装单独的动力致动器以用于对闩锁系紧机构的致动进行控制的需要,从而实现模块化和包装优势。然而,将动力系紧马达一体化到闭合闩锁组件中以便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双凸轮棘齿杆也是所公开的特定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预期替代性方案。总之,由电动马达驱动的可旋转凸轮沿第一旋转方向作用以系紧棘齿,并且当凸轮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该凸轮用于使棘齿移动至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从而起到冰的作用。这种布置可以用在摆动式门16(图2a)和滑动式门(图2b)中,并且还可以构造成使用破冰功能作为“开启器”功能,以用于使门相对于车身移动至略微张开的开启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方面来理解: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闭合系统的电动门,所述电动门包括:

门,所述门能够相对于车身在打开位置与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安装至所述门并且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以及

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安装至所述门并且具有动力致动器,所述动力致动器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闩锁系紧机构,

其中,所述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的致动用于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系紧所述闩锁机构,并且所述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的致动用于打开所述闩锁机构。

2.根据方面1所述的电动门,其中,与所述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所述闩锁机构包括:

棘齿,所述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两个不同的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处,所述棘齿定位成将安装至所述车身的撞销释放,在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棘齿定位成保持所述撞销,其中,所述两个不同的撞销捕获位置包括在所述门定位处于部分关闭位置时的副撞销捕获位置、以及在所述门定位处于所述门的完全关闭位置时的主撞销捕获位置;

棘齿偏置构件,所述棘齿偏置构件用于常态下将所述棘齿朝向所述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偏置;

掣爪,所述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定位成将所述棘齿保持处于所述棘齿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定位成允许所述棘齿向所述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运动;以及

掣爪偏置构件,所述掣爪偏置构件用于常态下将所述掣爪朝向所述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3.根据方面2所述的电动门,其中,所述闭合闩锁组件还包括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能够操作成选择性地使所述掣爪从所述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移动至棘齿释放位置。

4.根据方面3所述的电动门,其中,所述闩锁系紧机构包括可旋转的棘齿杆,所述可旋转的棘齿杆具有系紧凸轮和破冰凸轮,其中,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致动使所述棘齿杆沿系紧方向旋转,以用于使所述系紧凸轮接合所述棘齿并且强制地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棘齿的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到所述棘齿的主撞销捕获位置,进而提供动力系紧功能。

5.根据方面4所述的电动门,其中,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致动使所述棘齿杆沿打开方向旋转,以用于使所述破冰凸轮接合所述棘齿并且强制地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棘齿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所述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进而提供动力打开功能。

6.根据方面5所述的电动门,其中,所述棘齿杆能够沿所述系紧方向从歇止位置旋转至系紧致动位置以提供所述动力系紧功能,并且其中,所述棘齿杆能够沿所述打开方向从所述歇止位置旋转至破冰致动位置以提供所述动力打开功能。

7.根据方面6所述的电动门,其中,所述动力致动器能够操作成在完成所述动力系紧功能时使所述棘齿杆从所述棘齿杆的系紧致动位置旋转至所述棘齿杆的歇止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动力致动器能够操作成在完成所述动力打开功能时使所述棘齿杆从所述棘齿杆的破冰致动位置旋转至所述棘齿杆的歇止位置。

8.根据方面5所述的电动门,其中,所述棘齿杆被固定至从动带轮而不能相对于从动带轮旋转,其中,所述闩锁系紧机构包括能够被所述动力致动器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的从动带轮,并且其中,线缆组件将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动力致动器互相连接。

9.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闭合系统用的电动门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安装至所述电动门的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

提供安装至所述门的系紧组件,所述系紧组件具有动力致动器,所述动力致动器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闩锁系紧机构;

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致动,并且响应于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第一方向致动,对所述闩锁系紧机构进行操作并且将所述闩锁机构系紧;以及

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致动,并且响应于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第二方向致动,对所述闩锁系紧机构进行操作并且将所述闩锁机构打开。

10.根据方面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撞销接纳在所述闭合闩锁组件的所述闩锁机构中,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棘齿,所述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副撞销捕获位置和主撞销捕获位置之间旋转;

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

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且响应于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使所述棘齿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

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并且响应于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使所述棘齿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以及

使所述棘齿旋转至所述撞销释放位置。

11.根据方面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棘齿从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将所述闩锁机构的掣爪抵靠所述棘齿定位处于第一棘齿保持位置,以阻止所述棘齿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

响应于所述棘齿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将所述掣爪定位处于第二棘齿位置,以阻止所述棘齿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

在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之前,将所述掣爪定位处于棘齿释放位置,以允许所述棘齿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

12.根据方面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闩锁控制器处,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接收指示出所述闩锁机构的门关闭状况的第一信号;

响应于在所述闩锁控制器处、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接收指示出所述闩锁机构的门关闭状况的第一信号,从所述闩锁控制器向所述动力致动器发送第一命令,以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致动;

在所述闩锁控制器处,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接收指示出所述闩锁机构的门打开状况的第二信号;

响应于在所述闩锁控制器处、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接收指示出所述闩锁机构的门打开状况的第二信号,从所述闩锁控制器向所述动力致动器发送第二命令,以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二方向致动。

13.根据方面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前,使所述闩锁机构的棘齿从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副撞销捕获位置,并且响应于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前,使所述闩锁机构的棘齿从撞销释放位置旋转至副撞销捕获位置,将所述闩锁机构的掣爪定位处于第一棘齿保持位置;

响应于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致动,使所述闩锁机构的棘齿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旋转至主撞销捕获位置;

在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之前,使所述掣爪旋转至棘齿释放位置;以及

响应于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二方向致动,使所述棘齿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旋转。

14.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指示出所述掣爪处于所述第一棘齿保持位置的第一掣爪位置信号和指示出所述棘齿处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的第一棘齿位置信号,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包括指示出所述掣爪处于所述棘齿释放位置的第二掣爪位置信号和指示出所述棘齿处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的第二棘齿位置信号。

15.根据方面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闩锁系紧机构进行操作进而将所述闩锁机构系紧,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二方向致动并且将所述闩锁系紧机构定位处于歇止位置;以及

响应于对所述闩锁系紧机构进行操作进而将所述闩锁机构打开,将所述动力致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致动并且将所述闩锁系紧机构定位处于所述歇止位置。

16.根据方面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棘齿包括凸耳,并且所述闩锁系紧机构包括具有系紧凸轮和破冰凸轮的棘齿杆,其中,响应于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而使所述系紧凸轮接触所述凸耳,并且响应于使所述闩锁系紧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而使所述破冰凸轮接触所述凸耳。

17.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闭合系统进行操作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闩锁系紧机构,

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棘齿,所述棘齿能够沿第一方向从撞销释放位置移动至副撞销捕获位置且移动至主撞销捕获位置,并且所述棘齿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闩锁机构包括掣爪,所述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闩锁系紧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操作,以使所述棘齿沿其第一方向运动,并且

所述闩锁系紧机构能够沿第二方向操作,以使所述棘齿沿其第二方向运动。

18.根据方面1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动力致动器,所述动力致动器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闩锁系紧机构;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致动器通信;以及

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成响应于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接收指示出所述棘齿和所述掣爪的相对位置的信号而向所述动力致动器发送命令信号。

19.根据方面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闩锁系紧机构包括棘齿杆并且所述棘齿包括凸耳,其中,所述棘齿杆接合所述凸耳以既使所述棘齿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又使所述棘齿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20.根据方面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掣爪被朝向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并且所述棘齿被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置,其中,当所述掣爪处于所述棘齿保持位置时,所述掣爪阻止所述棘齿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其中,当所述掣爪处于所述棘齿释放位置时,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齿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并且其中,当所述掣爪处于所述棘齿保持位置时以及当所述掣爪处于所述棘齿释放位置时,所述棘齿都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这些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局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能够相互交换并且可以在甚至没有具体地示出或描述的选定实施方式中使用。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还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些变型不应被视为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