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下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2173发布日期:2020-10-13 09: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下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切丁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适应下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加工逐渐向批量化生产发展,切丁机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切丁机是将食品原料切割成正方体及长方体形状的机器总称,切丁加工机械一直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切丁机,但是由于其下压装置不能随物料大小自动调节,使得物料在被切割时不能被有效压稳,导致物料被切割时不稳定,进而导致切割质量较差,因此,当前急需一种可根据物料形状和大小自动进行调节下压高度的自适应下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适应下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压装置不能随物料大小自动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适应下压装置,包括:机架;

第一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二辊均绕横向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第三辊,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沿纵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安装孔,所述第三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安装孔中;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根;

第四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辊的一端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根;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绕设在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二辊、所述第三辊上和所述第四辊上,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四辊均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内侧,所述第三辊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弹性元件用于为所述第四辊提供下压的弹力。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沿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导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导杆分别位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所述机架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辊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条形安装孔,所述第一导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安装孔并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五辊、第六辊,所述第五辊的两端和所述第六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第一传送带绕设在所述第五辊和所述第六辊上,所述第五辊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内侧,所述第六辊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侧,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五辊三者共平面,所述第六辊位于所述第五辊的上方,所述第四辊可转至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五辊三者共平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七辊、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第七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所述第七辊绕横向转动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七辊进行升降,所述第一传送带绕设在所述第七辊上,所述第七辊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内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母、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条形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条形安装孔中,所述第七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螺杆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销轴,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六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安装销轴穿过两个所述第五安装孔和两个所述第六安装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七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对应侧设置有第八安装孔,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套、把持块、第二弹簧,所述限位套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套套与所述第七安装孔、所述第八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套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内侧沿周向设置有凸沿;

所述定位柱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机架围成的安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起、所述凸沿接触,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限位套,所述把持块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凸沿外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第八辊,所述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三安装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辊和所述第八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块上,两根所述第一导杆的下端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块接触,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转动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转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所述第二条形孔均为弧形且均以第二安装块的转轴为圆心,所述第三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调整柱和第二调整柱,所述第一调整柱和所述第二调整柱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所述第二条形孔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弧形且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为圆心,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六辊的端部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将自适应下压装置安装在切丁机的物料通道的上方,将第四辊置于高度较低的位置,使得物料在被物料传送带进行传送至自适应下压装置下方时,第四辊可根据物料的实际高度绕第一辊进行旋转,能够进行柔性下压,可适应不同高度的物料,从而增加了本发明的泛用性,利用第一连杆将第四辊的两端和第一辊的两端连接起来,利用第二连杆将第四辊的两端和第三辊的两端连接起来,使得第四辊在转动时,第三辊可发生相应的纵向移动,在移动时保证第三辊与第四辊、第四辊与第一辊的距离不变,因此第三辊与第四辊之间、第四辊与第一辊之间第一传送带的长度也不变,在第四辊绕第一辊转动时,第一传送带长度变化较小,由于第一传送带本身具有弹性,能够使得第一传送带保持绷紧状态,保证第一传送带对物料下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2、本发明中,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可增大第四辊对物料的下压力,使得第四辊及第一传送带对物料的下压更为稳定,进而保证物料被切割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3、本发明中,弹性元件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机架、第四辊接触,并利用第一导杆对第一弹簧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弹簧对第四辊的弹力方向可保持稳定,从而使物料受到的第四辊以及第一传送带的下压力时可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4、本发明中,将第一导杆的上端滑动安装在第二条形安装孔中,当第四辊绕第一辊进行旋转时,第一导杆会在第二条形安装孔中发生倾转,第二条形安装孔会对第一导杆的倾转提供倾转空间并对其进行导向,使其倾转时保持稳定,并利用第一限位块对第一导杆的下移进行限位,进而对第四辊的最低位置进行限位,保证第四辊的高度位于有效工作范围内,进而增强本发明的可靠性。

5、本发明中,第一辊、第二辊与第五辊三者共平面,第六滚辊位于第五辊的上方,为第四辊提供了转动空间,使得第四辊可转至与第一辊、和第五辊三者共平面,当三者共面时,使得第一传送带的下侧形成一个稳定平面,增加了对物料下压时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切割物料时对物料下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6、本发明中,利用第七辊对第一传送带进行张紧,当需要调紧第一传送带时,可利用两个第一升降装置驱动第七辊向上移动从而撑紧第一传送带,当需要调松第一传送带时,可利用两个第一升降装置驱动第七辊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传送带松弛,通过第一升降装置的升降运动即可实现对第一传送带的松紧调节,当第一传送带两侧高度不同导致第一传送带发生横向移动时,还可通过两个第一升降装置对第一传送带横向的两侧高度进行调节,使得高度齐平,保证第一传送带工作时能对物料进行稳定下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增强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7、本发明中,通过拧动螺母使第一螺杆进行升降即可实现对第一转轴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第七辊高度的调节,进而调整第一传送带的松紧程度,当需要将第一传送带调紧时,只需旋转第一螺母使第一螺杆带动第一转轴上移即可,当需要将第一传送带调松时,只需旋转第一螺母使第一螺杆带动第一转轴下移即可,当第一传送带两侧高度不同导致第一传送带发生横向移动时,还可通过旋转第一螺母使第一传送带横向的两侧高度齐平,保证第一传送带工作时能对物料进行稳定下压,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增加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8、本发明中,利用安装销轴将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机架上,当需要对第一传送带进行拆卸时,通过对安装销轴进行旋转带动第一安装架旋转,使第一传送带松弛,然后即可对第一传送带拆卸,结构简单,提高了对第一传送带拆装的便捷性。

9、本发明中,将定位柱安装在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中,使得机架和第一安装架之间通过安装销轴和定位柱进行定位,增加了机架和第一安装架之间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本发明中,当需要将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机架上时,先拉拨把持块,使定位柱回收,然后将第七安装孔与第八安装孔对齐,再释放把持块,第二弹簧对凸起施加弹力,将定位柱压紧在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中,当需要将第一传送带从机架上拆除时,先拉拨把持块,使定位柱回收失去对第一安装架的定位作用,然后通过对安装销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安装架旋转,使第一传送带松弛,然后即可对第一传送带拆卸,利用第二弹簧对定位柱进行压紧,使得定位柱对第一安装架和机架间的定位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第一安装架和机架间定位连接的装拆更为方便。

11、本发明中,将第一连杆安装在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之间,利用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对第一连杆进行限位,从而对第四辊的高度调节范围进行限制,将第四辊的高度可调范围限制在有效工作范围内,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12、本发明中,将第四辊和第八辊通过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起来,使得第四辊、第八辊以及第四辊和第八辊之间的第一传送带形成下压平面,第二安装块、第四辊、第八辊可整体与第三安装块进行相对转动,使得下压平面的角度可根据物料的实际形状进行角度的调节,保证对物料下压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13、本发明中,第一调整柱在第一条形孔中的位置可微调、第二调整柱在第二条形孔中的位置也可微调,从而使得第二安装块与第三安装块之间的角度也可微调,进而实现对第四辊和第八辊所在平面角度的微调,使得第四辊和第八辊以及第一传送带可更好的适应物料的形状和高度,保证对物料下压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14、本发明中,在第三安装块上安装了限位板,使得第三安装块在第一连杆的带动下进行整体移动时,第六辊的端部可嵌入限位槽,使得限位板和第三安装块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使第四辊和第八辊以及第一传送带形成的下压接触面保持稳定性从而保证物料受到的第四辊、第八辊以及第一传送带的下压力时可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切丁机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第一传送带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机架、第一安装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定位柱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第一辊,12-第二辊,13-第三辊,14-第四辊,15-第五辊,16-第六辊,17-第七辊,18-第八辊,19-第一安装架,191-第三条形安装孔,192-第一安装孔,21-第一条形安装孔,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4-第一传送带,51-弹性元件,52-第一导杆,61-第一安装块,611-第二条形安装孔,62-第一限位块,7-第一升降装置,71-第一螺杆,72-第一螺母,73-第一转轴,81-安装销轴,82-第五安装孔,83-第六安装孔,84-第七安装孔,85-第八安装孔,86-定位柱,91-限位套,92-把持块,93-第二弹簧,94-凸沿,95-凸起,101-第二限位块,102-第三限位块,111-第二安装块,112-第三安装块,1111-第一条形孔,1112-第二条形孔1121-第一调整柱,1122-第二调整柱,121-限位板,12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自适应下压装置,包括:机架1;

第一辊11、第二辊12,第一辊11、第二辊12均绕横向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

第三辊13,机架1的两侧分别沿纵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安装孔21,第三辊1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条形安装孔21中;

第一连杆31,第一连杆31的一端和第一辊1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1的数量为两根;

第四辊14,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和第四辊14的一端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的一端与第三辊1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第四辊1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2的数量为两根;

第一传送带4,第一传送带4绕设在第一辊11、第二辊12、第三辊13上和第四辊14上,第一辊11、第二辊12和第四辊14均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内侧,第三辊13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将自适应下压装置安装在切丁机的物料通道的上方,将第四辊14置于高度较低的位置,使得物料在被物料传送带进行传送至自适应下压装置下方时,第四辊14可根据物料的实际高度绕第一辊11进行旋转,能够进行柔性下压,可适应不同高度的物料,从而增加了本实施例的泛用性,利用第一连杆31将第四辊14的两端和第一辊11的两端连接起来,利用第二连杆32将第四辊14的两端和第三辊13的两端连接起来,使得第四辊14在转动时,第三辊13可发生相应的纵向移动,在移动时保证第三辊13与第四辊14、第四辊14与第一辊11的距离不变,因此第三辊13与第四辊14之间、第四辊14与第一辊11之间第一传送带4的长度也不变,在第四辊14绕第一辊11转动时,第一传送带4长度变化较小,由于第一传送带4本身具有弹性,能够使得第一传送带4保持绷紧状态,保证第一传送带4对物料下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进一步:还包括弹性元件51,弹性元件51设置在机架1上,弹性元件51用于为第四辊14提供下压的弹力。

本实施例中,在弹性元件51的弹力作用下,可增大第四辊14对物料的下压力,使得第四辊14及第一传送带4对物料的下压更为稳定,进而保证物料被切割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导杆52,第一导杆52沿轴向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导杆52的下端与第四辊14的一端连接,第一导杆5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导杆52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弹性元件51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导杆52上,第一弹簧上端与机架1接触,第一弹簧的下端与第四辊14接触。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1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机架1、第四辊14接触,并利用第一导杆52对第一弹簧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弹簧对第四辊14的弹力方向可保持稳定,从而使物料受到的第四辊14以及第一传送带4的下压力时可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安装块61、第一限位块62,第一安装块61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条形安装孔611,第一导杆52的上端穿过第二条形安装孔611并与限位块连接,第一安装块61、第一限位块6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块61、两个第一限位块62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导杆52的上端滑动安装在第二条形安装孔611中,当第四辊14绕第一辊11进行旋转时,第一导杆52会在第二条形安装孔611中发生倾转,第二条形安装孔611会对第一导杆52的倾转提供倾转空间并对其进行导向,使其倾转时保持稳定,并利用第一限位块62对第一导杆52的下移进行限位,进而对第四辊14的最低位置进行限位,保证第四辊14的高度位于有效工作范围内,进而增强本实施例的可靠性。

进一步:还包括第五辊15、第六辊16,第五辊15的两端和第六辊16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第一传送带4绕设在第五辊15和第六辊16上,第五辊15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内侧,第六辊16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外侧,第一辊11、第二辊12与第五辊15三者共平面,第六辊16位于第五辊15的上方,第四辊14可转至与第一辊11和第五辊15三者共平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辊11、第二辊12与第五辊15三者共平面,第六辊16位于第五辊15的上方,为第四辊14提供了转动空间,使得第四辊14可转至与第一辊11、和第五辊15三者共平面,当三者共面时,使得第一传送带4的下侧形成一个稳定平面,增加了对物料下压时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切割物料时对物料下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进一步:还包括第七辊17、第一升降装置7,第一升降装置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升降装置7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第七辊1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升降装置7上,第七辊17绕横向转动设置,两个第一升降装置7用于对第七辊17进行升降,第一传送带4绕设在第七辊17上,第七辊17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七辊17对第一传送带4进行张紧,当需要调紧第一传送带4时,可利用两个第一升降装置7驱动第七辊17向上移动从而撑紧第一传送带4,当需要调松第一传送带4时,可利用两个第一升降装置7驱动第七辊17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传送带4松弛,通过第一升降装置7的升降运动即可实现对第一传送带4的松紧调节,当第一传送带4两侧高度不同导致第一传送带4发生横向移动时,还可通过两个第一升降装置7对第一传送带4横向的两侧高度进行调节,使得高度齐平,保证第一传送带4工作时能对物料进行稳定下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增强了本实施例的实用性。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安装架19,第一安装架19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升降装置7包括第一螺杆71、第一螺母72、第一转轴73,第一安装架19的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条形安装孔191,第一转轴7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条形安装孔191中,第七辊17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73上;

第一安装架19的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92,第一螺杆71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92中,第一螺杆71上端穿过第一安装孔192与第一螺母72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杆71的下端与第一转轴73两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拧动螺母使第一螺杆71进行升降即可实现对第一转轴73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第七辊17高度的调节,进而调整第一传送带4的松紧程度,当需要将第一传送带4调紧时,只需旋转第一螺母72使第一螺杆71带动第一转轴73上移即可,当需要将第一传送带4调松时,只需旋转第一螺母72使第一螺杆71带动第一转轴73下移即可,当第一传送带4两侧高度不同导致第一传送带4发生横向移动时,还可通过旋转第一螺母72使第一传送带4横向的两侧高度齐平,保证第一传送带4工作时能对物料进行稳定下压,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增加了本实施例的实用性。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销轴81,机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五安装孔82,第一安装架1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六安装孔83,第五安装孔82与第六安装孔83对应设置,安装销轴81穿过两个第五安装孔82和两个第六安装孔83。

本实施例中,利用安装销轴81将第一安装架19安装在机架1上,当需要对第一传送带4进行拆卸时,通过对安装销轴81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安装架19旋转,使第一传送带4松弛,然后即可对第一传送带4拆卸,结构简单,提高了对第一传送带4拆装的便捷性。

进一步: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七安装孔84,第一安装架19的对应侧设置有第八安装孔85,还包括定位柱86,定位柱86设置在第七安装孔84和第八安装孔85中。

本实施例中,将定位柱86安装在第七安装孔84和第八安装孔85中,使得机架1和第一安装架19之间通过安装销轴81和定位柱86进行定位,增加了机架1和第一安装架19之间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还包括限位套91、把持块92、第二弹簧93,限位套91设置在机架1上,限位套91套与第七安装孔84、第八安装孔85对应设置,限位套91远离机架1的一端内侧沿周向设置有凸沿94;

定位柱86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凸起95,凸起95位于限位套91与机架1围成的安装腔中,第二弹簧93套设在定位柱86上,第二弹簧93位于安装腔中,第二弹簧93的两端分别与凸起95、凸沿94接触,定位柱86贯穿限位套91,把持块92设置在定位柱86位于凸沿94外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第一安装架19安装在机架1上时,先拉拨把持块92,使定位柱86回收,然后将第七安装孔84与第八安装孔85对齐,再释放把持块92,第二弹簧93对凸起95施加弹力,将定位柱86压紧在第七安装孔84和第八安装孔85中,当需要将第一传送带4从机架1上拆除时,先拉拨把持块92,使定位柱86回收失去对第一安装架19的定位作用,然后通过对安装销轴81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安装架19旋转,使第一传送带4松弛,然后即可将第一传动带4从机架1上拆下,利用第二弹簧93对定位柱86进行压紧,使得定位柱86对第一安装架19和机架1间的定位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第一安装架19和机架1间定位连接的装拆更为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限位块101、第三限位块102,第二限位块101、第三限位块102设置在机架1的一侧,第一连杆31位于第二限位块101与第三限位块102之间。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杆31安装在第二限位块101和第三限位块102之间,利用第二限位块101和第三限位块102对第一连杆31进行限位,从而对第四辊14的高度调节范围进行限制,将第四辊14的高度可调范围限制在有效工作范围内,进一步增强了本实施例的可靠性。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安装块111、第三安装块112、第八辊18,第二安装块111、第三安装块112的数量为两个,第四辊14和第八辊18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块111上,第二安装块111中部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块112上,两根第一导杆52的下端分别和两个第三安装块11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弹簧的下端分别和两个第三安装块112接触,两根第一连杆31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块111转动连接,两根第二连杆32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块111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第四辊14和第八辊18通过第二安装块111、第三安装块112与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连接起来,使得第四辊14、第八辊18以及第四辊14和第八辊18之间的第一传送带4形成下压平面,第二安装块111、第四辊14、第八辊18可整体与第三安装块112进行相对转动,使得下压平面的角度可根据物料的实际形状进行角度的调节,保证对物料下压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进一步:第二安装块111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1111和第二条形孔1112,第一条形孔1111和第二条形孔1112均为弧形且均以第二安装块111的转轴为圆心,第三安装块112上设置有第一调整柱1121和第二调整柱1122,第一调整柱1121和第二调整柱1122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条形孔1111和第二条形孔1112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柱1121在第一条形孔1111中的位置可微调、第二调整柱1122在第二条形孔1112中的位置也可微调,从而使得第二安装块111与第三安装块112之间的角度也可微调,进而实现对第四辊14和第八辊18所在平面角度的微调,使得第四辊14和第八辊18以及第一传送带4可更好的适应物料的形状和高度,保证对物料下压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进一步:还包括限位板121,限位板1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板121分别与两个第三安装块112固定连接,限位板121上设置有限位槽122,限位槽122为弧形且以第一转轴73的轴心为圆心,限位槽122与第六辊16的端部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第三安装块112上安装了限位板121,使得第三安装块112在第一连杆31的带动下进行整体移动时,第六辊16的端部可嵌入限位槽122,使得限位板121和第三安装块112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使第四辊14和第八辊18以及第一传送带4形成的下压接触面保持稳定性从而保证物料受到的第四辊14、第八辊18以及第一传送带4的下压力时可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物料被切割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切割质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