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扳手及其扳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6379发布日期:2019-05-31 20:4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扳手及其扳手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扳手及其扳手夹具。



背景技术:

本公司致力于电动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在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力成本并经历多次研发尝试和失败之后,终于摸索出一种切实可行、适合大批量生产并用于钢筋套筒连接的自动扳手,在携带本产品经过对国内几个省份建筑工地的实地走访和试验后,发现工地钢筋工人对该自动扳手具有极大兴趣和需求,初步估计国内具有过亿市场,本公司遂决定将其大规模生产并投入市场使用。

目前,人们需要对钢筋、钢管进行连接紧固时,大多使用钢筋扳手或管钳等手动工具进行紧固。这种作业方式存在明显缺点:初拧速度慢、效率低,终拧扭矩不足,连接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且对钢筋表面损伤较大,作业质量容易受到操作工人水平的影响。

现有的一些电动扳手,如申请号为20182047041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套筒螺纹连接电动扳手,由通过外壳一体连接的手柄、机箱和锁紧装置组成,该手柄上有电源、电源开关和功能旋钮,该机箱内有电机、扭力限制器和传动齿轮,该锁紧装置有支撑壳体、类齿圈和卡紧机构,支撑壳体为开口朝向该支撑壳体轴心的“u”形环状壳体,有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其外侧的顶壁与两侧的侧壁垂直,类齿圈为外齿圈且位于支撑壳体内,该类齿圈有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卡紧机构径向均匀分布在类齿圈靠近轴心的内侧一周,支撑壳体的活动部分能够携带类齿圈的活动部分一起打开或闭合。该技术方案只能夹持套筒且在装卡套筒时需要按照重叠线标识轻轻转动类齿圈至其活动部分完全进入支撑壳体的活动部分内,这种方法需要用视力判断重叠线标识是否对齐,这对于高速转动的类齿圈来说十分困难,即在没有机械定位的情况下使重叠线标识对齐是不易达到的,同时由于该技术方案使用扭力限制器,即安全离合器,在拧紧的最后阶段,即终拧阶段,由于钢筋根部螺纹较粗且不规整,需要较大的冲击扭矩才能实现最终拧紧,所以在无法提供冲击转矩的情况下,需要极大的静扭矩才能实现对工件的拧紧,这样必然加大了整个扳手的体积、重量和功率,由于套筒两端都需要通过螺纹连接钢筋,所以在将套筒拧到一根钢筋上之后就需要将另外一根钢筋拧到套筒上,所以该扳手只能完成一半的工作。同时该技术方案中针对不同的直径的套筒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卡爪,该装置适应范围狭窄,针对不同直径的套筒需要不停的更换卡爪。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自动扳手中夹具夹持工件过程复杂不容易操作而且适应范围狭窄的问题,提供一种夹持方便、操作简单和适应范围广的一种自动扳手及其扳手夹具。

一种扳手夹具,该扳手夹具包括:

外环;

内环,位于所述外环内侧,与所述外环转动连接;

夹爪,与内环和外环共同配合夹持工件;及

第五弹性件,连接所述外环和内环;

其中,所述外环由外部动力带动转动,所述第五弹性件产生作用力,使外环和内环产生相对运动趋势,该趋势使所述外环推动夹爪同步向夹紧工件方向运动来夹紧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包括:

主切分蜗轮,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

次切分蜗轮,其扇形夹角小于等于180°;与主切分蜗轮拼接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内环包括:

主切分支撑环;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及

次切分支撑环,其扇形夹角小于等于180°,与主切分支撑环拼接成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所述主切分支撑环上;及第二挡块,设置在主切分蜗轮上;

所述主切分支撑环上设有与第二挡块对应的限位面。

进一步地,所述夹爪为楔形块,所述外环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内环包含有支撑柱,所述夹爪包括:

齿,设置在夹爪和工件接触的工作面上;

承载面,与第一支撑面配合;

槽,设置在夹爪上,与所述支撑柱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爪为摆动块,所述外环上具有卡槽,所述内环包含有支撑柱,所述夹爪包括:

延伸部,位于卡槽内;

齿,设置在夹爪和工件接触的工作面上;

孔,设置在夹爪上,与所述支撑柱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爪为摆动块,所述外环上具有圆弧槽,所述内环包含有支撑柱,所述夹爪包括:

延伸部,与外环上的圆弧槽接触;

齿,设置在夹爪和工件接触的工作面上;及

孔,与支撑柱配合。

一种自动扳手,包括: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扳手夹具;

驱动源;

传动机构,包含冲击机构,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源的前端,用于传输动力给所述扳手夹具使其旋转;及

壳体,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前部,扳手夹具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单向扭力限制器,所述冲击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单向扭力限制器后端连接;及

蜗杆,安装在壳体中,外露端与所述单向扭力限制器前端连接,蜗杆驱动扳手夹具的外环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扳手夹具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扭力限制器包括:

第一棘轮,与所述蜗杆外露端连接;

第二棘轮,与所述冲击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弹簧,设置在冲击机构前端和第二棘轮之间,并产生推力作用在第二棘轮上,使第二棘轮压紧在第一棘轮上;及

第二套筒,用于连接冲击机构和第二棘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

主切分壳体,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

次切分壳体,其扇形夹角小于等于180°,与所述主切分壳体拼接成为一个整体,且能够打开和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次切分壳体上设置有防脱装置,防脱装置包括:支撑块、第一弹性件、摆动块和第二滚子,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次切分壳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支撑块连接,另一端与摆动块连接,次切分蜗轮上设有圆弧凹槽,第二滚子安装在摆动块前端;第一弹性件使摆动块带动第二滚子向次切分蜗轮运动,当第二滚子进入圆弧凹槽时将次切分蜗轮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次切分壳体上设置有防脱装置,防脱装置包括:第七弹性件、第三滚子、滑动件,所述第七弹性件一端与次切分壳体连接,其另一端与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三滚子安装在滑动件前端,次切分蜗轮上设有圆弧凹槽,第七弹性件使滑动件带动第三滚子向次切分蜗轮运动,当第三滚子进入圆弧凹槽时将次切分蜗轮卡住。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棘爪,设置在主切分壳体上;

第四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棘爪连接,另一端与主切分壳体连接,第四弹性件使棘爪复位;及

上盖,设置于主切分壳体上,限制棘爪的摆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切分壳体和次切分壳体的开口处通过锁紧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切分壳体上;

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次切分壳体上,第二固定座前端设有倒钩;

卡钩,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转轴转动连接,用于在主切分壳体和次切分壳体闭合时与第二固定座前端的倒钩勾连;

开启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转轴转动连接;及

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转轴上,分别用于使卡钩与第二固定座前端的倒钩保持卡紧状态并使开启件在不动作时与卡钩保持脱离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次切分壳体上;

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切分壳体上,第二固定座前端设有倒钩;

卡钩,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转轴转动连接,用于在主切分壳体和次切分壳体闭合时与第二固定座前端的倒钩勾连;及

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转轴上,用于使卡钩与第二固定座前端的倒钩保持卡紧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打开机构,所述打开机构包括:

手把,与次切分壳体转动连接;及

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手把,另一端连接卡钩。

进一步地,还包括打开机构,所述打开机构包括:

手把,与次切分壳体转动连接;及

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手把,另一端连接开启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夹持机构,用于夹持与工件待连接的钢筋或套筒。

进一步地,辅助夹持机构包括:

连接板,一端与壳体连接;

滑动座,与所述连接板沿工件轴向滑动连接;

固定座,与所述滑动座沿工件径向滑动连接;

第一夹持件,与所述固定座沿工件径向滑动连接;

第二夹持件,与所述固定座上的销轴铰接;用于配合第一夹持件夹持工件;及

第三弹性件,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

上述一种自动扳手及其扳手夹具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扳手夹具通过第五弹性件产生拉力使外环和内环产生相对运动趋势,该趋势使所述外环推动夹爪同步向夹紧工件方向运动来夹紧工件,使工件自动对中,运转更平稳,同时可以使本发明的扳手夹具适应更大范围的工作直径,针对不同规格的工件不必每次更换夹爪,工作效率高,工作快捷方便。

2.本发明通过驱动源前部的冲击机构可以使本装置在拧工件的最后阶段通过冲击机构产生冲击扭矩对工件进行最后的拧紧,克服了钢筋根部螺纹不规整、终拧不到位的难题。

3.本发明扳手夹具通过采用主切分蜗轮和次切分蜗轮代替外环,采用主切分支撑环和次切分支撑环代替内环,通过第一挡块与壳体上定位装置配合使主切分支撑环定位;随后打开次切分蜗轮和次切分支撑环从而能够实现对工件从中部进行装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能够从端部装夹的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对工件进行装夹。

4.本发明自动扳手通过手持驱动源上的手柄和次切分壳体上的手柄可以打开和关闭本装置,通过转动次切分壳体上的手柄打开装置,可以从工件的中部进行夹持,夹持方便简单,随后转动次切分壳体上的手柄关闭本装置,驱动源启动,通过传动机构传输转矩给自动扳手,自动扳手夹紧工件进行拧紧操作,当拧紧操作完成时驱动源反转,当第一挡块推动棘爪到达上盖内凹槽的边缘,单向扭力限制器限制驱动源输出的冲击转矩对定位装置进行损坏,驱动源停止转动,此时主切分壳体、主切分蜗轮和主切分支撑环对齐,次切分壳体、次切分蜗轮和次切分支撑环对齐,通过转动次切分壳体上的手柄打开装置,进行下次装夹,操作方便简单。

5.本发明通过第一弹性件推动摆动块,摆动块前端的第二滚子嵌入外侧的凹槽内,当次切分壳体、次切分蜗轮和次切分支撑环对齐打开装置时可以防止次切分蜗轮从次切分壳体内脱落。

6.本发明通过手把向下转动拉动连接件,连接件拉动卡钩转动,从而使卡钩和第一固定板脱离,打开装置,通过松开手把,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使卡钩和第一固定板配合从而锁紧装置,通过打开机构可以很方便的打开和关闭锁紧机构。

7.本发明通过辅助夹持机构,针对钢筋套筒的情况,可以实现单人拧紧,不需要像普通钢筋扳手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固定一端,另一个人对另一端进行拧紧,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固定座上的螺栓来调节第一夹持件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二夹持件把第一钢筋装夹进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同时把第二钢筋装夹进扳手夹具中,通过启动装置,带动第二钢筋转动,把第二钢筋拧紧套筒中,同时带动套筒转动,将套筒和第一钢筋进行拧紧,可以同时将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拧进套筒中,可以节省人工,工作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图5、图6为本发明的扳手夹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外环、内环、夹爪、第五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7、图8、图9为本发明的扳手夹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主切分蜗轮、次切分蜗轮、主切分支撑环、次切分支撑环、夹爪的示意图。

图10、图11、图12为本发明的扳手夹具的第二种夹爪的示意图。

图13、图14为本发明的扳手夹具的第三种夹爪的示意图。

图15、图16、图17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整体、和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8、图19、图20、图21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壳体、定位装置和运行方向的示意图。

图22、图23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防脱机构的示意图。

图24、图25、图2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防脱机构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锁紧机构的示意图。

图28、图29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五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二种锁紧机构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六较佳实施方式的打开机构的示意图。

图31、图32、图33为本发明的自动扳手第七较佳实施方式的辅助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自动扳手;20-第一钢筋;30-钢筋套筒;40-第二钢筋;100-驱动源;200-传动机构;300-壳体;400-扳手夹具;500-打开机构;600-锁紧机构;700-辅助夹持机构;800-定位装置;210-第一套筒;220-第二套筒;230-单向扭力限制器;2301-第一棘轮;2302-第二棘轮;2303-弹簧;240-蜗杆;250-冲击机构;310-主切分壳体;320-次切分壳体;3201-支撑块;3202-第一弹性件;3203-摆动块;3204-第七弹性件;3205-第三滚子;3206-滑动件;3207-第二滚子;330-次盖板;340-主盖板;350-第一滚子;410-外环;420-内环;430-夹爪;440-第一挡块;450-第五弹性件;460-第六弹性件;4101-轮齿;4102-弧面;4103-第一支撑面;4201-支撑柱;411-主切分蜗轮;4111-第二挡块;412-次切分蜗轮;4123-卡槽;4124-圆弧槽;421-主切分支撑环;4211-限位面;422-次切分支撑环;430-夹爪;4301-承载面;4303-孔;4304-延伸部;4305-槽;4306-齿;510-手把;520-连接件;610-第一固定座;620-卡钩;630-开启件;640-第二固定座;650-第二弹性件;710-连接板;720-滑动座;730-螺帽;740-第一夹持件;750-固定座;760-第二夹持件;770-第三弹性件;810-棘爪;820-第四弹性件;83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扳手夹具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的本发明扳手夹具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该扳手夹具包括:

外环410,为一圆形环;

内环420,为一圆形环,位于外环410内侧,与外环410滑动或滚动连接;

夹爪430,设置于所述内环420内,与内环420和外环410共同配合夹持工件;优选的,夹爪430为楔形块,夹爪430数量为三个且均布在内环420内,每个夹爪430上的槽4305与内环420上的支撑柱4201滑动配合;每个夹爪430上的承载面4301与外环410上第一支撑面4103接触配合,由第一支撑面4103推动夹爪430上的承载面4301使三个夹爪430同步向夹紧工件方向运动来夹紧工件,夹爪430和工件接触的工作面上设置有齿4306能够更好的夹持工件,防止其打滑;

第五弹性件450,连接外环410和内环420;优选的,第五弹性件450为拉簧;

本实施例的扳手夹具通过外部动力带动外环410转动,第五弹性件450产生作用力,具体地,第五弹性件450与内环420连接处位于第五弹性件450与外环410连接处左侧,第五弹性件450产生拉力,使外环410和内环420产生相对运动趋势;该趋势使外环410推动夹爪430同步向夹紧工件方向运动来夹紧工件,工件在夹紧的过程中自动对中;随后带动内环420共同转动,来对工件进行拧紧,本实施例的扳手夹具由于使用了楔形块原理,所以夹紧力大且能够适应大范围的工作直径,针对不同规格的工件不用每次更换夹爪,工作效率高,工作快捷方便且工件在夹紧的过程中自动对中,运转更平稳。

扳手夹具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的本发明扳手夹具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环410和内环420各包括两部分;主切分支撑环421上设置有第一挡块440;第一挡块440与壳体300上定位装置800配合用于使主切分支撑环421反向旋转时定位;

外环410包括:

主切分蜗轮411;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及

次切分蜗轮412,其扇形夹角小于等于180°;与主切分蜗轮411拼接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内环420包括:

主切分支撑环421,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与主切分蜗轮411扇形夹角相同,位于主切分蜗轮411内侧,主切分支撑环421与主切分蜗轮411滑动或滚动连接;及

次切分支撑环422,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与次切分蜗轮412扇形夹角相同,位于所述次切分蜗轮412内侧,次切分支撑环422与次切分蜗轮412滑动或滚动连接;及

第二挡块4111,设置在主切分蜗轮411上;

所述的主切分支撑环421上设有与第二挡块4111对应的限位面4211,当主切分蜗轮411上的第二挡块411与主切分支撑环421上的限位面4211接触时,主切分蜗轮411和主切分支撑环421的断面对齐,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的断面对齐,方便次切分蜗轮412和主切分蜗轮411分开。

进一步地,在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之间还安装有第六弹性件460,通过第六弹性件460可以防止在打开的时候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脱离。

本实施例中采用主切分蜗轮411和次切分蜗轮412、主切分支撑环421和次切分支撑环422,通过第一挡块440与壳体300上定位装置800配合使主切分支撑环421定位,通过第二挡块4111使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的断面对齐;随后打开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从而能够实现对工件从中部进行装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譬如不能够从端部装夹的工况下,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对工件进行装夹。

扳手夹具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的本发明扳手夹具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夹爪430为摆动块,外环410上具有卡槽4123,内环420包含有支撑柱4201,夹爪430包括:

延伸部4304,位于卡槽4123内;

齿4306,设置在夹爪430和工件接触的工作面上;

孔4303,设置在夹爪430上,与所述支撑柱4201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扳手夹具通过摆动块的摆动来夹紧工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反应灵敏,本实施例的扳手夹具同样能够适应大范围的工作直径,针对不同规格的工件不用每次更换夹爪,工作效率高,工作快捷方便。

扳手夹具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3至图14所示的本发明扳手夹具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夹爪430为摆动块,外环410上具有圆弧槽4124,内环420包含有支撑柱4201,夹爪430包括:

延伸部4304,与外环上的圆弧槽4124接触;延伸部4304底部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圆弧槽4124配合;

齿4306,设置在夹爪430和工件接触的工作面上;及

孔4303,与支撑柱4201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的扳手夹具延伸部4304与外环410上的圆弧槽4124接触,可以增大延伸部4304和圆弧槽4124的接触面积,减小作用在圆弧槽4124上的压强和磨损;同时由于夹爪430作用在内环420上的压力比较小,可以减小内环420和外环410之间的摩擦力。

自动扳手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至图17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一种自动扳手,包括:

扳手夹具实施例一中的扳手夹具;该扳手夹具的外环410外侧有轮齿4101,轮齿4101与传动机构200中的蜗杆240配合,由传动机构200中的蜗杆240带动该外环410转动,该外环410外侧的弧面4102与壳体300通过滚子350滚动连接;

驱动源100,用于提供动力;

传动机构200,设置于所述驱动源100的前端,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源100与扳手夹具400,并传输动力给扳手夹具使其旋转;优选的,传动机构200包括:

冲击机构250,与驱动源100前端连接,在拧紧工件的后期提供冲击转矩来对工件进行冲击拧紧;

蜗杆240,安装在壳体300中,外露端与冲击机构250前端连接,蜗杆240驱动扳手夹具的外环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扳手夹具转动;

第一套筒210,一端与驱动源100连接,另一端与壳体300连接。

壳体300,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200前部,扳手夹具安装在壳体300内,通过壳体300上的第一滚子350与扳手夹具400滚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从工件端部装夹,随后驱动源100带动传动机构200转动,传动机构200中的蜗杆240带动外环410转动,第五弹性件450产生作用力,使外环410和内环420产生相对运动趋势,该趋势使外环410推动夹爪430同步向夹紧工件方向运动来夹紧工件,随后带动内环420共同转动,来对工件进行拧紧,在拧紧的后期通过输出冲击转矩对工件进行最后的拧紧,本实施例的扳手夹具能够适应大范围的工作直径,针对不同规格的工件不用每次更换夹爪,工作效率高,工作快捷方便,在拧紧工件的后期能提供冲击转矩拧紧工件。

自动扳手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8至21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扳手夹具为扳手夹具实施例二中的扳手夹具;

传动机构200还包括单向扭力限制器230,单向扭力限制器230设置于冲击机构250和蜗杆240之间;优选的,单向扭力限制器230包括:第一棘轮2301,与所述蜗杆240外露端连接;第二棘轮2302,与所述冲击机构250的输出端连接;弹簧2303,设置在冲击机构250前端和第二棘轮2302之间,并产生推力作用在第二棘轮2302上,使第二棘轮2302压紧在第一棘轮2301上;第二套筒220,用于连接冲击机构250和第二棘轮2302。单向扭力限制器230用于防止外环410反向转动时,第一挡块440接触定位装置800后,冲击机构250带动外环410使第一挡块410对定位装置800产生冲击损坏;

壳体300包括主切分壳体310、次切分壳体320、次盖板330、主盖板340,主切分壳体310,其扇形夹角大于等于180°,与主切分蜗轮411扇形夹角相同;次切分壳体320,其扇形夹角小于等于180°,与次切分蜗轮412扇形夹角相同,次切分壳体320与主切分壳体310拼接成为一个整体,且能够打开和闭合;优选的,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和主切分壳体310转动连接。次盖板330与次切分壳体320配合;主盖板340与主切分壳体310配合,主盖板340和次盖板330均用于安装第一滚子350。

还包括定位装置800,定位装置800包括:

棘爪810,转动安装在主切分壳体310上;

第四弹性件820,一端与所述棘爪810连接,另一端与主切分壳体310连接;第四弹性件820使棘爪810复位,优选的,第四弹性件820为弹簧;

上盖830,设置于壳体300上,与所述棘爪810配合,用于限制棘爪810的摆动角度。具体地,上盖830内侧设有凹槽,棘爪810位于凹槽内。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通过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可以打开和关闭本装置,通过转动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打开装置,可以从工件的中部进行夹持,夹持方便简单,随后转动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关闭本装置,随后驱动源100启动,通过传动机构200传输转矩给扳手夹具400,扳手夹具400夹紧工件向a方向转动,即顺时针旋转进行拧紧操作,拧紧过程中,第一挡块440能够顺利拨动棘爪810进行转动,在拧工件的最后阶段通过冲击机构产生冲击扭矩对工件进行最后的拧紧,当拧紧操作完成后,驱动源100带动扳手夹具400向b方向转动,即逆时针转动,随即第一挡块440被棘爪810挡住,即主切分支撑环421被挡住,此时主切分蜗轮411继续逆时针旋转,直到第二挡块4111与限位面4211接触上,此时夹爪430处于最大开口状态,然后单向扭力限制器230限制驱动源100输出的冲击转矩对定位装置800进行损坏,下一步切断电源,驱动源100停止转动,此时主切分壳体310、主切分蜗轮411和主切分支撑环421的断面对齐,次切分壳体320、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的断面对齐,通过转动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打开装置,进行下次装夹。

自动扳手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22至图26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次切分壳体320上设置有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包括支撑块3201、第一弹性件3202、摆动块3203和第二滚子3207,支撑块3201固定在次切分壳体320上;第一弹性件3202一端与支撑块3201连接,另一端与摆动块3203连接,次切分蜗轮412上设有圆弧凹槽,第二滚子3207安装在摆动块3203前端;第一弹性件3202使摆动块3203带动第二滚子3207向次切分蜗轮412运动,当第二滚子3207进入圆弧凹槽时将次切分蜗轮412卡住。

另一种防脱机构包括第七弹性件3204、第三滚子3205、滑动件3206,第七弹性件3204一端与次切分壳体320连接,其另一端与滑动件3206连接;所述第三滚子3205安装在滑动件3206前端,次切分蜗轮412上设有圆弧凹槽,第七弹性件3204使滑动件3206带动第三滚子3205向次切分蜗轮412运动,当第三滚子3205进入圆弧凹槽时将次切分蜗轮412卡住。优选的,第七弹性件3204为弹簧,滑动件3206为滑块,第三滚子3205为轴承,弹簧一端与次切分壳体320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轴承安装在滑块前部的转轴上;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通过第一弹性件3202使摆动块3203带动第二滚子3207向次切分蜗轮412运动,当第二滚子3207进入圆弧凹槽时将次切分蜗轮412卡住;或通过第七弹性件3204使滑动件3206带动第三滚子3205向次切分蜗轮412运动,当第三滚子3205进入圆弧凹槽时将次切分蜗轮412卡住;当次切分壳体320、次切分蜗轮412和次切分支撑环422对齐打开时可以防止次切分蜗轮412从次切分壳体320内脱落。

自动扳手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27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锁紧机构600,锁紧机构600包括:

第一固定座610,固定安装于主切分壳体310上;

第二固定座640,固定安装于次切分壳体320上;第二固定座640前端设有倒钩;

卡钩620,与第一固定座610上转轴转动连接;用于在主切分壳体310和次切分壳体320闭合时与第二固定座640前端的倒钩勾连;

开启件630,与第二固定座640上转轴转动连接;及

第二弹性件650;设置于第一固定座610上转轴和第二固定座640上转轴。分别用于使卡钩620与第二固定座640前端的倒钩保持卡紧状态并使开启件630在不动作时与卡钩620保持脱离接触状态。优选的,第二弹性件650为卷簧。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通过第二弹性件650使卡钩620与第二固定座640配合锁紧装置,当装置运行的时候不需要通过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来保持锁紧;当需要打开的时候,通过转动开启件630或向上抬起卡钩620,使卡钩620与第二固定座640脱离,从而可以打开装置。

自动扳手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28至图29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五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方式的锁紧机构600包括:所述锁紧机构600包括:

第一固定座610,固定安装于次切分壳体320上;

第二固定座640,固定安装于主切分壳体310上;第二固定座640前端设有倒钩;

卡钩620,与第一固定座610上转轴转动连接;用于在主切分壳体310和次切分壳体320闭合时与第二固定座640前端的倒钩勾连;及

第二弹性件650,设置于第一固定座610上转轴上,用于使卡钩620与第二固定座640前端的倒钩保持卡紧状态。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通过第二弹性件650使卡钩620与第二固定座640配合锁紧装置,当装置运行的时候不需要通过次切分壳体320上的手柄来保持锁紧;当需要打开的时候,通过向上抬起卡钩620,使卡钩620与第二固定座640解除卡紧状态,从而可以打开装置,本实施例较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紧凑。

自动扳手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30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六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五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方式的还包括打开机构500,所述打开机构500包括:

手把510,与次切分壳体320转动连接;及

连接件520,一端连接所述手把510,另一端连接卡钩620。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通过手把510向下转动拉动连接件520,连接件520拉动卡钩620转动,从而使卡钩620和第二固定座640解除勾连,从而打开装置,通过松开手把510,在第二弹性件650的弹力下使卡钩620复位,通过打开机构500可以很方便的打开和关闭锁紧机构600。

自动扳手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31至图33所示的本发明自动扳手的第七较佳实施方式,其与第六较佳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辅助夹持机构700,辅助夹持机构700包括:

连接板710,一端与壳体300固定连接;优选的,连接板710一端与壳体300通过螺栓连接;

滑动座720,与连接板710沿工件轴向滑动连接;优选的,滑动座720与连接板710滑动连接,其上连接有螺帽730,通过螺帽730限制滑动座720只能在连接板710上槽内滑动;

固定座750,与滑动座720沿工件径向滑动连接;

第一夹持件740,与固定座750沿工件径向滑动连接;

第二夹持件760,与固定座750上的销轴铰接;用于配合第一夹持件740夹持加持物;

第三弹性件770,一端与固定座75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760连接。优选的,第三弹性件770位弹簧。

本实施例的自动扳手通过辅助夹持机构700,针对钢筋套筒的情况,可以实现单人拧紧,不需要像普通钢筋扳手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固定一端,另一个人对另一端进行拧紧,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固定座750上的螺栓来调节第一夹持件740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二夹持件760把第一钢筋20装夹进第一夹持件740和第二夹持件760之间,同时把第二钢筋40装夹进扳手夹具400中,通过启动装置,带动第二钢筋40转动,把第二钢筋40拧进套筒30中,同时带动套筒30转动,将套筒30和第一钢筋20进行拧紧,可以同时将第一钢筋20和第二钢筋40拧进套筒30中,可以节省人工,工作更加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