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5486发布日期:2019-11-27 21:4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人的接触进行检测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可以利用静电电容传感器作为检测人的接触的传感器。作为这样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相关的技术,例如存在下述示出的专利文献1及2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门把手装置。该门把手被构成为,导电性部件配置在门把手的外观设计面,并与内置于门把手的检测用电极电容耦合。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车辆用人体检测装置。在该车辆用人体检测装置中,在配置于车辆用门的外侧的门把手内设置有传感器电极,基于该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判别人体的接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2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34178号公报

对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技术而言,检测用电极(专利文献1的情况)、传感器电极(专利文献2的情况)内置于门把手。因此,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尺寸受门把手的尺寸制限。另外,例如,在未设置门把手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够将检测用电极、传感器电极内置,所以不能够配置传感器。这样的话,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技术在配置静电电容传感器上存在限制,存在改良的余地。

鉴于此,要求在配置上自由度较高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特征构成在于,具备:导电性的检测电极,以覆盖框体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为片状;绝缘层,以覆盖所述检测电极的方式而层叠;电容耦合防止电极,被层叠于所述绝缘层中的、覆盖所述检测电极的非检测区域的区域,所述非检测区域是在所述检测电极预先设定的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检测控制部,对所述检测电极施加交流电压,基于所述检测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人接触到所述检测区域的情况。

如果成为这样的特征构成,由于能够在检测电极内自由地设定检测区域和非检测区域,所以能够提高便利性、提高配置上的自由度。另外,如果是本构成,则检测电极的负载电容不会变大,无需提高分解能。另外,能够根据需要将多个检测区域形成在1个检测电极内。另外,由于容纳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框体不是必需的,因此能够使构造精简。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车辆用人检测装置。另外,如果是本构成,则能够将车辆用人检测装置配置在导电性部件的跟前,而不需要其他的构造物。另外,能够沿着外观设计来形成检测区域和非检测区域。因此,不需损害设置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框体的外观设计。此外,如果是本构成,则由于检测电极的负载电容较小,所以不需要使检测阈值变小。因此,能够提高对外部噪声(例如emi)的抗扰性。

另外,优选在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框体之间还设置由一对绝缘层夹着的电容耦合防止电极。

如果形成这样的构成,则在框体由导电性部件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检测电极与框体的电容耦合。

另外,优选所述检测电极经由电容耦合的检测电极用驱动电极来施加所述交流电压。

如果形成这样的构成,则不需要检测电极与检测控制部之间的布线。因此,能够使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优选所述电容耦合防止电极被施加所述交流电压。

如果形成这样的构成,则能够降低检测电极与其他的部位(例如接地电位的部位)的电容耦合。

另外,优选对所述检测电极施加的所述交流电压与对所述电容耦合防止电极施加的所述交流电压,电压值以及相位相互相同。

如果形成这样的构成,则与检测电极的电位差为一定的(为dc),能够降低检测电极与其他部位的电容耦合。

另外,优选上述车辆用人检测装置形成于门的金属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配置例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被施加的交流电压的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的构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人检测装置;3…框体;11…检测电极;11a…检测区域;11b…非检测区域;12…第一绝缘层(绝缘层);13…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5…第三绝缘层(绝缘层);16…第四绝缘层(绝缘层);17…电容耦合防止电极;20…检测控制部;v1…交流电压;v2…交流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被构成为配置自由度较高。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被用于检测人接触到车辆的门的情景的例子为例说明。

图1表示将车辆的门2放大后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被设置于门2。例如代替设置在门把手,而设置在设置有该门把手的部分较佳。

图2示意性表示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的构成。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具备相当于检测人的接触的电极的传感器部10、和基于传感器部10的控制以及传感器部10的输出而判定人是否接触的检测控制部20。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10具备检测电极11、第一绝缘层(“绝缘层”的一例)12、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以及第二绝缘层14。

检测电极11以覆盖框体3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成片状。此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基于检测电极11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人的接触。因此,为了提高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的检测灵敏度,优选检测电极11与其他的导电性部件绝缘。因此,设置有检测电极11的框体3表面为非导电性部件较佳。在门2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下,在由非导电性部件将门2中形成传感器部10的区域覆盖较佳。检测电极11能够以覆盖这样的框体3中的非导电性部件的表面的方式通过对导电性部件涂膜而设置成片状。

第一绝缘层12以覆盖检测电极11的方式被层叠。第一绝缘层12以覆盖检测电极11的全表面的方式被设置成片状。由此,检测电极11形成为由形成于上述的框体3的表面的非导电性部件和第一绝缘层12夹着的构造,能够使检测电极11绝缘。

此处,检测电极11如上述那样以覆盖框体3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成片状,在检测电极11预先设定检测区域11a作为检测人的接触的区域。非检测区域11b相当于检测电极11中被设定的检测区域11a以外的区域。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被层叠于第一绝缘层12中的覆盖非检测区域11b的区域。因此,在检测区域11a上如图2所示那样没形成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仅在非检测区域11b上形成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详细内容后述,对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施加交流电压,发挥使检测电极11与其他的部位的电容耦合消除的功能。

第二绝缘层14以覆盖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以及检测区域11a上露出的第一绝缘层12的方式被层叠。传感器部10如此地被构成,整体的厚度被构成为数十微米~数百微米左右的厚度。

检测控制部20对检测电极11施加交流电压v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检测控制部20还对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施加交流电压v2。在图3示出了(a)~(d)4个例子作为交流电压v1以及交流电压v2的一例。

例如如图3的(a)所示那样,可以利用交流电压v1与交流电压v2电压值以及相位相互相同的交流电压。交流电压v1与交流电压v2也可以同步。另外,图3的(b)所示那样,交流电压v1和交流电压v2也可以构成为1周期中通电时间(以下“通电期间”)相互不同(图3的例中,v1的通电期间<v2的通电期间)。另外,如图3的(c)所示那样,也可以以由多个脉冲组成对交流电压v1以及交流电压v2之中的一个(在图3的例子中,交流电压v1)的1个周期的通电的方式进行通电。另外,对交流电压v1与交流电压v2而言,在1个周期中开始通电的时机以及结束通电的时机也可以相互错开。

返回到图2,检测控制部20基于检测电极11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人接触到检测区域11a。即,若人接触传感器部10的检测区域11a上的第二绝缘层14,则检测电极11的静电电容相比于人未接触该区域的状态相比会发生变化。检测控制部20基于这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人接触到该区域的情况。此外,基于这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原理是公知的,因此说明省略。

若如此地构成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则能够利用其作为例如进行门2的锁的上锁以及解锁的开关。另外,通过作为进行门2的闩锁的接合以及解除的开关而利用,也能够利用于未设置车门拉手那样的门2。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即使在门2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下,用非导电性部件覆盖在门2中形成传感器部10的区域也较佳。例如,在框体3是导电性部件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优选在检测电极11与框体3之间还设置由一对绝缘层(设为“第三绝缘层15”以及“第四绝缘层16”)夹着的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7。此外,优选对该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7与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同样施加交流电压v2。由此,能够抑制框体3所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检测电极11施加交流电压v1来进行说明。该交流电压v1的施加可以通过有线进行,也可以通过无线进行。在通过无线进行的情况下,检测电极11构成为经由电容耦合的检测电极用驱动电极来施加交流电压v1较佳。另外,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也可以构成为经由电容耦合的电极来施加交流电压v2,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7也可以构成为经由电容耦合的电极来施加交流电压v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检测电极11由导电性部件的涂膜形成,但是也可以使用导电性(例如铜等金属)的薄板、导电性部件的印刷、金属薄膜处理等来形成检测电极11,也可以组合它们来形成检测电极11。当然,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3以及电容耦合防止电极17也可以同样地构成。

另外,第一绝缘层12~第四绝缘层16可以使用塗料、带、膜、纸等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车辆用人检测装置1被形成于门2的金属板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形成在门2的树脂、玻璃等。另外,在门2以外也可以利用。

本发明可以用于检测人的接触的车辆用人检测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