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变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0856发布日期:2019-10-29 03:4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扳手变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扳手变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装配领域中,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其主要包括与螺栓、螺钉和螺母等紧固件相配合的开口端以及连接在开口端的手柄。在使用时,将开口端套装在紧固件上,利用杠杆原理,对手柄进行拧转,从而实现了这些紧固件的安装与拆卸。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紧固件设置在狭小的空间中时,操作人员往往不易将手伸入其中去拧转扳手,导致扳手无法适用于此种工况,适用性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扳手变向装置,使得扳手可以适用于拧转狭小空间中的紧固件,提高了扳手的适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扳手变向装置,所述扳手变向装置包括手柄、连接组件和两个锁紧机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扳手套管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配合且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手套管连接在一起,所述锁紧机构安装在所述扳手套管上,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将扳手手柄固定在所述扳手套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钉和锁紧套筒,所述扳手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沿所述扳手套管的径向沿伸,所述锁紧套筒可沿所述滑筒轴向滑动地插装在所述滑筒内,所述锁紧螺钉可转动地插装在所述滑筒内,所述锁紧螺钉同轴插装在所述锁紧套筒中,且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锁紧套筒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筒的远离所述扳手套管的一端上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内边缘与所述锁紧螺钉转动配合,所述挡圈的内径小于所述锁紧套筒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多个安装螺钉,各所述安装螺钉沿所述挡圈的周向布置,所述挡圈通过各所述安装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滑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套筒的一端设置有椭圆凹槽,所述椭圆凹槽用于与所述扳手手柄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间隔布置在所述扳手套管的外壁上,所述手柄可转动地插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柄杆和连接板,所述柄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可转动地插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和螺帽,所述螺栓沿所述扳手套管径向布置,所述螺栓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连接块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螺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还包括柄把,所述柄把与所述柄杆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柄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调节螺柱,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柱与所述调节螺孔螺纹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扳手变向装置,该装置包括手柄、连接组件和两个锁紧机构,连接组件包括扳手套管和连接件,连接件和手柄之间通过固定件安装在一起。在实际使用时,先将扳手套管套装至扳手手柄上,并通过锁紧机构将扳手手柄锁紧固定在扳手套管中。然后根据需求,调节连接件和手柄之间的夹角,以便操作人员后续的拧转操作。在夹角调整完毕后,通过固定件将连接件和手柄之间锁紧,从而确定了扳手手柄和手柄之间的夹角。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在狭小的空间中拧转螺栓等紧固件时,可根据实际操作空间,利用扳手变向装置将操作端(操作人员实际手持的部分)伸出狭小的空间,相当于是加长了扳手手柄,从而使得扳手可以适用于拧转狭小空间中的紧固件,提高了扳手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变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紧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紧螺钉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变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手柄;11、柄杆;12、连接板;13、柄把;111、第一调节杆;112、第二调节杆;1111、调节螺柱;1121、调节螺孔;2、连接组件;21、扳手套管;22、连接件;221、连接块;3、锁紧机构;31、锁紧螺钉;311、凹槽;32、锁紧套筒;33、滑筒;34、挡圈;35、安装螺钉;36、椭圆凹槽;4、固定件;41、螺栓;42、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变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扳手变向装置包括手柄1、连接组件2和两个锁紧机构3,连接组件2包括扳手套管21和连接件22,连接件22一端与手柄1转动配合且通过固定件4固定安装,连接件22的另一端与扳手套管21连接在一起,锁紧机构3安装在扳手套管21上,锁紧机构3用于将扳手手柄固定在扳手套管21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扳手变向装置,该装置包括手柄、连接组件和两个锁紧机构,连接组件包括扳手套管和连接件,连接件和手柄之间通过固定件安装在一起。在实际使用时,先将扳手套管套装至扳手手柄上,并通过锁紧机构将扳手手柄锁紧固定在扳手套管中。然后根据需求,调节连接件和手柄之间的夹角,以便操作人员后续的拧转操作。在夹角调整完毕后,通过固定件将连接件和手柄之间锁紧,从而确定了扳手手柄和手柄之间的夹角。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在狭小的空间中拧转螺栓等紧固件时,可根据实际操作空间,利用扳手变向装置将操作端(操作人员实际手持的部分)伸出狭小的空间,相当于是加长了扳手手柄,从而使得扳手可以适用于拧转狭小空间中的紧固件,提高了扳手的适用性。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紧机构剖视图,如图2所示,锁紧机构3包括锁紧螺钉31和锁紧套筒32,扳手套管21的外壁上设置有滑筒33,滑筒33沿扳手套管21的径向沿伸,锁紧套筒32可沿滑筒33轴向滑动地插装在滑筒33内,锁紧螺钉31可转动地插装在滑筒33内,锁紧螺钉31同轴插装在锁紧套筒32中,且锁紧螺钉31与锁紧套筒32螺纹配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锁紧螺钉31在滑筒33中仅可以转动而不可以轴向移动,锁紧套筒32在滑筒33中仅可以轴向移动而不可以转动,所以,在转动锁紧螺钉31时,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锁紧套筒32将沿滑筒33的轴向移动,从而挤压插装在扳手套管21中的扳手手柄,即可实现对扳手手柄的固定。优选地,扳手套管21为圆筒管。

示例性地,扳手套管21可绕扳手手柄随意转动,以满足狭小空间的操作要求。

进一步地,滑筒33的远离扳手套管21的一端上设置有挡圈34,挡圈34的内边缘与锁紧螺钉31转动配合,挡圈34的内径小于锁紧套筒32的外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挡圈34用于限定锁紧螺钉31的轴向运动,防止锁紧螺钉31脱离扳手套管21。

示例性地,图3是锁紧螺钉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锁紧螺钉31上端沿锁紧螺钉31的轴线周向设置有凹槽311,挡圈34的内边缘可滑动的装嵌在凹槽311中,从而通过既限制锁紧螺钉31的轴向运动,又保证了锁紧螺钉31的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锁紧机构3还包括多个安装螺钉35,各安装螺钉35沿挡圈34的周向布置,挡圈34通过各安装螺钉35固定安装在滑筒33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螺钉35用于固定挡圈34。

再次参见图1,锁紧套筒32的一端设置有椭圆凹槽36,椭圆凹槽36用于与扳手手柄相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椭圆凹槽36可增加锁紧套筒32与扳手手柄相抵时的接触面积,便于固定锁紧扳手手柄。

进一步地,连接件22包括两个连接块221,两个连接块221间隔布置在扳手套管21的外壁上,手柄1可转动地插装在两个连接块221之间且通过固定件4固定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连接块221连接连接件22和手柄1可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手柄1包括柄杆11和连接板12,柄杆11的一端与连接板12连接,连接板12可转动地插装在两个连接块221之间且通过固定件4固定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板12便于手柄1与连接件22之间的角度调节。

示例性地,柄杆11和连接板12同轴布置,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件4包括螺栓41和螺帽42,螺栓41沿扳手套管21径向布置,螺栓41分别穿过两个连接块221和连接板12与螺帽42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栓41和螺帽42不仅可以实现对手柄1和连接块221角度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对手柄1和连接块221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手柄1还包括柄把13,柄把13与柄杆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柄把13便于手柄1的转动。

示例性地,柄把13为圆筒状,柄杆11与柄把13的外壁连接,柄把13可增加人力的握持效果。

图4是扳手变向装置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柄杆11包括第一调节杆111和第二调节杆112,第一调节杆11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调节螺柱1111,第二调节杆11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调节螺孔1121,调节螺柱1111与调节螺孔1121螺纹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调节杆111和第二调节杆11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手柄1长度的调节。

示例性地,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杆111,即调节螺柱1111转入到第二调节杆112的调节螺孔1121中,从而使得第一调节杆111可调节的伸入或者伸出到第二调节杆112中,达到改变手柄1长度的目的。当该装置手柄1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扳手手柄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时,增加手柄1的长度可以实现扳手手柄延长省力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