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2889发布日期:2020-01-03 13:1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手柄装置,如de102014117005a1中所公开的。手柄装置包括可手动操作的手柄元件和可旋转地安装的传动杆,该传动杆可机械地连接到门锁,所述传动杆连接到手柄元件并且可通过用第一力致动手柄元件而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改进。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一种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该门锁特别是用于车辆的门锁,特别是用于设置在门的外面的区域中,其包括可手动致动的手柄元件。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限制,特别是防止手柄元件运动的止挡部,特别是用于将手柄元件保持在特别是未偏转静止位置,其中止挡部能够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而克服,以便实现门锁的机械打开。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提供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至少设置在手柄元件上并且具有成形部分,该成形部分在静止位置可释放地接合在止挡部中。特别地,弹簧元件设计成双作用的,其中弹簧元件设置成作用在手柄元件和手柄凹部之间,以便形成用于手柄元件的恢复元件,特别是用于自动恢复已手动致动的手柄元件返回到其静止位置,并且其中弹簧元件设置成作用在手柄元件和止挡部之间,以便激活机械紧急打开功能并且因此特别是允许在紧急情况下手动致动手柄元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簧元件具有成形部分,该成形部分设置成作用在手柄元件和止挡部之间并且在静止位置中可释放地接合在止挡部中。

手柄装置尤其设置用于将待电气打开的门锁,其中在门锁电动打开的正常操作中,通过止挡部确保手柄元件有利地不移动或仅移动至止挡部。另外,门锁可借助手柄元件通过手柄元件以预定力被致动以克服止挡部而机械地打开。换句话说,仅当达到预定力,特别是高力阈值时,才允许手柄元件的运动并且因此允许机械紧急打开功能的激活。结果,为这种将被电气打开的门锁提供了这种紧急打开功能,以便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特别是在失去电能供应的紧急情况下允许门锁的机械打开。

该预定力特别是比致动设置在手柄装置上,特别是手柄元件上的用于门锁的电气打开的电开关元件所需的力和/或当门锁打开时比移动包括门锁的门,特别是车门所需的力更大,尤其是大许多倍。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车门所需的力尤其涉及对于车辆的用于正常车辆操作所允许的车辆定向。结果,在正常操作中,确保门锁仅以指定的方式(即电气地)打开,并且机械门打开仅在紧急情况下被激活。在这种情况下,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机械门打开被直观地激活,因为如果门锁不能被电气打开,那么想要打开门锁的人将在尝试打开门时直观地更用力拉动手柄元件并因此施加预定力,从而机械地打开门锁。

手柄元件例如可枢转地安装在手柄凹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手柄装置于车辆上的安装状态下,手柄凹部是固定到车辆,特别是固定到车门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手柄凹部可以例如配置成待安装在车门上的部件或者车门的部件,特别是门面板或门板。手柄元件尤其可围绕基本水平的枢轴销枢转,但是可替代地,例如,也可围绕基本竖直的枢轴销或不同定向的枢轴销枢转。这可以例如取决于手柄装置在门,特别是车门上的相应安装位置。手柄元件尤其构造为翻门,该翻门为了致动必须从后部接合,特别是通过接合到手柄凹部中。

止挡部例如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形成,该弹簧元件可通过以预定力驱动手柄元件以及特别是由此产生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性形变而可拆卸,特别是可脱离。结果,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将手柄元件紧固在静止位置中并且通过以预定力进行致动而使手柄元件枢转出离该静止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弹簧元件,确保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可以断开,而不会因此损坏手柄装置的部件,因为这种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的断开仅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性形变来实现。特别地,因此,可以在手柄元件返回到静止位置时特别是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接合而再次自动地形成这种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弹簧元件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而抵靠手柄元件,特别是压靠手柄元件,并且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中,该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借助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而连接到手柄凹部,特别是接合在手柄凹部中,使得该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连接是可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以及特别是由此产生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性形变而可拆卸的,特别可脱离的。因此,借助形状配合连接,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中,在手柄元件和将手柄元件保持在静止位置中的手柄凹部之间存在连接。当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时,通过弹簧元件在手柄元件和手柄凹部之间存在的这种形状配合连接被断开,使得手柄元件可相对于手柄凹部移动,特别是枢转。

可替代地,也可以通过相同的动作例如实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而抵靠手柄凹部,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并且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中,该至少一个弹簧借助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而连接到手柄元件,使得该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连接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以及特别是由此产生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性形变而可拆卸,特别是可脱离。

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例如构造为支腿弹簧,其中至少一个弹簧支腿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而抵靠手柄元件,特别是压靠手柄元件,并且具有成形部分,该成形部分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中突出到手柄凹部中的开口中。该成形部分因此形成闩锁凸耳,该闩锁凸耳接合到形成为闩锁凹部的开口中。上述效果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的:手柄元件通过在静止位置中借助弹簧元件在手柄凹部和手柄元件之间的这种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而被保持直到手柄元件被以预定力致动,从而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尤其通过弹簧元件,例如成形部分和/或弹簧支腿的弹性形变并且通过成形部分尤其通过该弹性形变而从手柄凹部的开口滑出,即脱离而被释放而实现的。通过滑出,除了形状配合连接之外,还存在例如在弹簧元件和手柄凹部之间的力配合连接,所述力配合连接通过弹簧元件和手柄凹部之间的摩擦而被克服。

此外,这里也可替代地并且以相同的效果例如实现该至少一个弹簧支腿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而抵靠手柄凹部,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并且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中,成形部分突出到手柄元件的开口中。

在至少一个弹簧支腿抵靠手柄元件的上述第一替代方案中,例如,支腿弹簧的至少一个另一弹簧支腿通过所述弹簧的弹簧作用而抵靠手柄凹部,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因此,特别是构造为作为支腿弹簧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同时用作用于手柄元件的复位弹簧,以便在已经被枢转出离之后将手柄元件再次返回到静止位置中。换句话说,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确保将激活的,即致动的且枢转出的手柄元件恢复到静止位置,并且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成形部分,即通过相应轮廓,在至少一个弹簧支腿上,将手柄元件阻挡在静止位置中,即将手柄元件保持在该静止位置中,直到达到预定力。特别地,以这种方式,仅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而被克服的止挡部的实施可以在没有附加部件的情况下实现,因为有利地,也用于使手柄元件从枢转出位置恢复回到静止位置的弹簧元件也被使用。仅需要弹簧元件(其构造为支腿弹簧)的至少一个弹簧支腿上的成形部分和手柄凹部中的相应开口。

例如,替代的可能性可以是使用相应更强大的复位弹簧,以便仅通过其复位弹簧作用获得用于致动手柄元件的更大的力。然而,在这种更强大的复位弹簧的情况下,在手柄元件的整个致动期间,即在完整的枢转路径上,需要相应高的力消耗,以便克服这种更强大复位弹簧的高复位弹簧作用。

与此相反,在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案中,在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克服形状配合连接之后,手柄元件的进一步枢转路径需要显著更低的力消耗,这是由必须克服相对较弱的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以及由弹簧支腿产生的摩擦,所述弹簧支腿在其成形部分从手柄凹部的开口脱离之后沿手柄凹部滑动。因此,与这种更强大的复位弹簧相比,这里使用的弹簧元件可以以更简单、更经济且更容易的方式组装。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构造,特别是其形状、线直径和/或支腿长度,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设定预定力,即,可以预先确定致动手柄元件所用的以便克服止挡部并且实现门锁的机械打开的相应力。

支腿弹簧例如设置在枢轴销上,手柄元件相对于手柄凹部绕所述枢轴销可枢转地安装。由此确保了支腿弹簧的可靠安装及其作为复位弹簧和止挡部的功能。

例如,手柄元件具有两个手柄元件支腿,手柄凹部具有两个手柄凹部支腿,其中手柄元件支腿可绕枢轴销枢转,该枢轴销安装在手柄凹部支腿中。以这种方式,对于支腿弹簧,特别是支腿弹簧的至少一个弹簧支腿而言,至少一个支承区域通过至少一个手柄元件支腿设置在手柄元件上,并且还提供了手柄凹部的至少一个区域,该区域中设置有开口,其中弹簧支腿可以以其成形部分接合在该开口中,以形成形状配合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支腿弹簧具有两个外弹簧支腿,所述两个外弹簧支腿在每种情况下抵靠手柄元件支腿中的一个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具有成形部分,该成形部分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突出到相应手柄凹部支腿的开口中,其中支腿弹簧具有至少一个中央弹簧支腿,该弹簧支腿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而抵靠手柄凹部,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结果,止挡部由两个外弹簧支腿形成,所述两个外弹簧支腿以其相应成形部分接合在手柄凹部的一个相应开口中。以这种方式,通过力在手柄元件上的作用,特别是避免了手柄元件的单侧运动,并且确保所述手柄元件仅通过以预定力的致动而运动。

借助于至少一个中央弹簧支腿,特别是在手柄元件的枢转运动期间确保弹簧元件在手柄凹部上的支撑,使得弹簧元件在手柄元件的枢转运动期间逐渐张紧元件,即手柄元件的枢转运动与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相反并且使弹簧元件的增大张紧,使得弹簧元件在手柄元件上的恢复动作被确保以用于手柄元件从偏转位置返回到静止位置的恢复运动。

可替代地,例如,可以设置两个单独的弹簧元件,其构造为支腿弹簧,其中相应支腿弹簧中的一个弹簧支腿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抵靠手柄元件支腿中的一个,特别是压靠手柄元件支腿,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均具有成形部分,该成形部分在手柄元件的静止位置中突出到相应手柄凹部支腿的开口中,并且相应支腿弹簧的另一个弹簧支腿,特别是面向相应的另一个支腿弹簧的弹簧支腿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抵靠手柄凹部,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以实现所述的恢复动作。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手柄元件处于静止位置中,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详细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手柄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手柄元件处于偏转位置中,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手柄装置在手柄元件支腿和手柄凹部支腿的区域中的详细视图,其中手柄元件设置在偏转位置中,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手柄装置在手柄元件支腿和手柄凹部支腿的区域中的截面图,其中手柄元件设置在静止位置中,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手柄元件枢转的初始阶段中手柄装置在手柄元件支腿和手柄凹部支腿的区域中的截面图,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当手柄元件设置在偏转位置中时手柄装置在手柄元件支腿和手柄凹部支腿的区域中的截面图。

在所有附图中,彼此对应的部件被提供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标记列表

1手柄装置

2手柄凹部

3手柄元件

4手柄凹部支腿

5枢轴销

6手柄元件支腿

7弹簧元件

8外弹簧支腿

9中央弹簧支腿

10止挡部

11成形部分

12凹部

bp运动箭头

sp枢轴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3示出了用于在此未示出的门锁,特别是用于车辆的门锁,特别是用于设置在门的外面的区域中的手柄装置1,该门特别地构造为车门。手柄装置1包括手柄凹部2和手柄元件3,该手柄元件3可枢转地安装在手柄凹部2上并且可手动致动。

手柄装置1尤其设置用于电动打开的门锁。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在门锁电动打开的正常操作中,手柄元件3有利地不移动,即相对于手柄凹部2保持不动。在这种正常操作中,门锁的打开例如通过致动手柄装置1上的未示出的电开关元件来执行。

另外,门锁可以借助于手柄元件3通过手柄元件3移动,特别是枢转而机械地打开。图1示出了处于未移动静止位置或初始位置中的手柄元件3。图3示出了处于枢转(即偏转)位置的手柄元件3,用于门锁的机械打开。

如已经提到的,手柄元件3可枢转地设置在手柄凹部2上。为此,手柄凹部2,特别是在其后面上,具有两个侧向手柄凹部支腿4、用于安装手柄元件3的枢轴销5。手柄元件3尤其在其后面上具有两个侧向手柄元件支腿6,所述手柄元件由此可枢转地安装在该枢轴销5上。在这种情况下,手柄元件支腿6设置在两个手柄凹部支腿4之间。手柄元件支腿6例如通过开口或者在每种情况下通过手柄凹部2的开口而从手柄元件3的后面延伸到手柄凹部2的后面,其中该手柄元件3设置在手柄凹部2的前面区域中。

图2和图4在每种情况下示出了手柄装置1的手柄元件支腿6中的一个和手柄凹部支腿4中的一个的区域中的详细视图,更具体地是在右手柄元件支腿6和手柄凹部支腿4的区域中的详细视图,其中图2示出了图1的详细视图,即手柄元件3的静止位置,图4示出了图3的详细视图,即手柄元件3的偏转位置。手柄元件3绕枢轴销5相对于手柄凹部2的枢转运动在图4中借助于枢转箭头sp示出了,该手柄凹部2在安装状态下固定至门并且特别是固定至车辆。

此外,手柄装置1包括弹簧元件7,该弹簧元件7构造为支腿弹簧并且具有两个外弹簧支腿8以及中央弹簧支腿9。支腿弹簧设置在枢轴销5上,即枢轴销5延伸通过支腿弹簧。支腿弹簧具有多个绕组。包括中央弹簧支腿9的支腿弹簧的缠绕部分的轴向长度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对应于两个手柄元件支腿6的彼此面对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

中央弹簧支腿9在此通过在外支腿端部上向后弯曲而构造为双弹簧支腿9。两个外弹簧支腿8在每种情况下通过弹簧元件7的弹簧作用抵靠手柄元件支腿6中的一个,特别是压靠相应手柄元件支腿6,并且中央弹簧支腿9通过弹簧元件7的弹簧作用抵靠手柄凹部2,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2,特别是压靠手柄凹部2上的支承元件,或者固定在该支承元件中。在这种情况下,弹簧支腿8,9抵靠手柄凹部2和/或抵靠手柄元件支腿6的支承以及构造为支腿弹簧的弹簧元件7的构造,特别是绕组设置成使得手柄元件3从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到图3所示的偏转位置的枢转克服弹簧元件7的弹簧作用发生,使得弹簧元件7通过手柄元件3枢转到偏转位置中而逐渐被张紧。结果,在手柄元件3上确保弹簧元件7的恢复作用,即通过弹簧元件7的弹簧作用并且通过弹簧元件7的增大弹力,手柄元件3自动地枢转出偏转位置进入静止位置中。弹簧元件7因此形成用于手柄元件3的复位弹簧。

如上所述,提供了在门锁电动打开的正常操作中,手柄元件3有利地不移动,即手柄元件相对于手柄凹部2保持不动。因此,为了防止在正常操作期间手柄元件3的枢转运动,设置止挡部10,用于限制,特别是用于防止手柄元件3的枢转运动,特别是用于将手柄元件3保持在静止位置中,其中止挡部10能够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3来克服,以实现门锁的机械打开。

换句话说,仅当达到预定力,特别是高力阈值时,才允许手柄元件3的枢转运动用于门锁的机械打开并因此激活机械紧急打开功能。结果,为这种待电动打开的门锁提供了这种紧急打开功能,以便允许机械地打开门锁,特别是在门锁的电动打开不再起作用时,特别是由于电能供应丢失的紧急情况下。

在每种情况下示出了手柄元件支腿6和手柄凹部支腿4中的一个的区域的截面图,更具体地在右手柄元件支腿6和手柄凹部支腿4的区域的图5至图7中示出了该止挡部10及其操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图5示出了在手柄元件3设置在静止位置并且止挡部10处于活动状态时的手柄元件支腿6和手柄凹部支腿4,图6示出了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3而被克服的该止挡部10,并且图7示出了在止挡部10被克服之后处于手柄元件3的门锁机械地打开的偏转位置中的手柄元件支腿6和手柄凹部支腿4。

为了避免用于制造该止挡10的额外部件,其可能与更大的重量、更高的成本、更复杂的组装和更大的结构空间要求相关联,在所示的示例中,该止挡部10通过弹簧元件7产生,该弹簧元件7已经用作手柄元件3的复位弹簧,以便如上所述将手柄元件3从图3所示的偏转位置移回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

为了制造将手柄元件3保持在静止位置直到达到预定力的止挡部10,两个外弹簧支腿8在每种情况下具有成形部分11,特别是轮廓,如图2所示,特别地,根据右手外弹簧支腿8的示例中的图5的截面图。左手外弹簧支腿8以与其类似的方式构造。此外,手柄凹部支腿4在每种情况下具有开口12,特别是用于接收相应外弹簧支腿8的该成形部分11的容口。相应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因此有利地形成闩锁凸耳并且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中的开口12有利地形成闩锁凹部,用于在手柄元件3的静止位置中接合相应闩锁凸耳。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尤其定向在在相应手柄凹部支腿4的方向上并且相应手柄凹部支腿4中的开口特别是在相应外弹簧支腿8的方向上打开并且因此特别是在相应的另一个手柄凹部支腿4的方向上打开。

在手柄元件3的静止位置,也称为初始位置中,相应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设置在相应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中,特别是接合在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因此,有利地,在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和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之间形成闩锁连接,特别是至少形状配合连接,并且由于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抵靠相应的手柄元件支腿6,因此,经由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这种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闩锁连接通过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形成在相应的手柄元件支腿6和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之间并且因此形成在尤其固定至门的固定手柄凹部2和手柄元件3之间。

通过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3来断开该形状配合连接。通过这种力作用在手柄元件3上,所述力通过相应的手柄元件支腿6传递到抵靠该相应的手柄元件支腿6的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弹簧元件7,特别是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逐渐弹性形变直到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从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脱离。

图6借助于运动箭头bp示出了外弹簧支腿8由于以预定力致动手柄元件3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手柄元件3的初始枢转运动,其中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已经几乎完全脱离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外弹簧支腿8的这种运动特别是至少基本平行于枢轴销5的轴向方向进行,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在另一相应外弹簧支腿8的方向上进行。换言之,在手柄元件3的枢转运动期间,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特别是其成形部分11克服弹簧元件7的弹簧力滑动出分别固定的手柄凹部支腿4中的开口12该开口12也称为为容口或闩锁容口。为此,高力阈值必须通过以预定力致动的手柄元件3来克服。

图7示出了手柄元件支腿6相对于由此允许的固定手柄凹部支腿4的增大相对运动,并且因此示出了手柄元件3至图3所示的偏转位置的枢转运动。一旦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完全脱离,则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在手柄凹部2的壁上滑动,特别是在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壁上滑动,从而导致力不再增加。

图4再次示出了手柄元件3相对于手柄凹部2的枢转运动以及由此实现的弹簧元件7的弹性运动,特别是外弹簧支腿8的弹性运动,这导致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滑出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即用于使外弹簧支腿8,特别是其成形部分11从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脱离,并因此克服止挡部10。

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从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中的滑动特别是通过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被配置为弓形、弯曲状和/或圆形,即不是构造为锋利边缘的闩锁凸耳而是构造为弯曲的、弓形和/或圆形的闩锁凸耳而得到促进,特别是通过弹簧元件7的弹簧丝的相应弯曲而得到促进,由此通过这种弯曲、弧形和/或圆形构造滑动轮廓,所述滑动轮廓能够沿相应开口12的边缘滑动而不会被卡在其上。因此,为了克服止挡部10而必须施加的预定力尤其受到弹簧元件7的弹簧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使相应外弹簧支腿8充分形变以将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移出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所需的力的影响。

通过使成形部分11在相应的开口12的边缘上滑动,还必须克服相应的摩擦,使得止挡部10经由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和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并且另外经由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和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之间的力配合连接导致的摩擦而通过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和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之间的所述形状配合连接而形成。

通过弹簧元件7的构造,特别是其形状、线直径和/或支腿长度,特别是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支腿长度,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调节克服止挡部10所需的预定力,即通过弹簧元件7的相应配置,可以预先确定使手柄元件3致动所需的相应的力,以便克服止挡部10并且实现门锁的机械打开。

因此,通过所描述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半固定的手柄元件3,即,其在正常操作中固定并且用于门锁的电气打开,特别是通过电动开关元件的致动而无需手柄元件3的运动,并且仅可在达到预定力,特别是高力阈值时移动,由此能够启动门锁的机械紧急打开功能。

这通过双作用弹簧元件7而被允许,其一方面确保将致动且偏转的手柄元件3恢复到静止位置,并且另一方面阻止手柄元件3通过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上的成形部分11而移动,该成形部分11在手柄元件3的静止位置中接合在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中直到达到预定力,并且然后通过使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从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脱离而释放运动。随后,仅弹簧力,特别是越来越张紧的弹簧元件7的恢复弹簧力,以及例如通过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沿着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必须克服用于使手柄元件3枢转到偏转位置中。

因此,可以使用易于组装且相对较弱,即具有相对低的弹簧作用的简单、成本有效的弹簧元件7,由此在施加预定力之后并且在所得到的相应的外弹簧支腿8的成形部分11从相应的手柄凹部支腿4的开口12脱离之后,手柄元件3的进一步枢转运动不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因此,仅需要相对大的预定力的单次施加来克服由接合的弹簧元件7,特别是通过接合在相应的开口12中的相应的成形部分11形成的止挡部10,并且随后,即使弹簧元件7脱离之后,特别是在将相应的成形部分11从相应的开口12脱离之后,手柄元件3的正常致动可以以较小的力,特别是基本上小于以所述方式克服止挡部10所需的预定力的力机械打开门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