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7770发布日期:2020-01-18 03: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主要客户对于价格、小型化和感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汽车门锁的设计系统不够简单、零部件数量比较多,占用体积较大,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质量水平,我们按照低成本,小型化和质量提升三个方向进行执行器传动机构的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系统简单化,零件数量少,门锁体积小,传动效率高,整体成本低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

上解保险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上解保险构件的边缘设置有蜗轮齿和拨动缺口,所述上解保险构件上设置有拨动孔,所述上解保险构件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拨动块,

驱动单元,用于自动驱动所述上解保险构件对保险过渡杆上保险和解保险,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电机以及固定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所述蜗轮齿啮合的蜗杆;

外锁止拨杆,用于驱动所述上解保险构件对保险过渡杆上保险和解保险,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位于所述上保险构件的下方,所述外锁止拨杆的一端朝向所述上保险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拨动块,所述第二拨动块伸入所述拨动孔内;

内拨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解保险构件对保险过渡杆上保险和解保险,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上的驱动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构件上的拨杆,所述拨杆上设置有第三拨块,所述第三拨块伸入所述拨动缺口内,

其中,所述第一拨动块与所述保险过渡杆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当所述保险过渡杆处于解保险状态时,所述第一拨动块与所述保险过渡杆处于接触但所述第一拨动块不对所述保险过渡杆施力的状态,所述驱动单元或所述外锁止拨杆或所述内拨动构件驱动所述上解保险构件转动,所述第一拨动块推动保险过渡杆移动,进行上保险,当所述保险过渡杆处于上保险状态时,所述驱动单元或所述外锁止拨杆或所述内拨动构件驱动所述上解保险构件反向转动,解除所述上解保险构件对所述保险过渡杆的限制,所述保险过渡杆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解保险状态的位置,进行解保险。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还包括缓冲限位构件,所述上解保险构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缓冲限位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缓冲限位构件由弹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三拨块为圆球,所述拨动缺口在所述第三拨块推动所述上解保险构件转动时接触的两边分别设置一个凸块。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拨动缺口为“u”形,两个所述凸块分别设置在“u”形两端的位置。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二拨动块伸入所述拨动孔内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上解保险构件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内开释放单元,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推动构件、与所述推动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推动构件转动的内开释放构件,

所述驱动构件上设置有驱动面和一驱动凹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当所述保险过渡杆处于解保险状态时,所述驱动凹槽刚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推动构件在转动时与所述驱动面接触,并推动所述驱动构件转动。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驱动构件为横截面为扇形的柱体,所述驱动构件在圆心角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驱动构件通过所述安装槽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驱动面为柱体的一个侧面,所述驱动凹槽设置在所述柱体的圆弧侧面。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因为上解保险构件的边缘设置有蜗轮齿和拨动缺口,上解保险构件上设置有拨动孔,上解保险构件朝向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拨动块,驱动单元与蜗轮齿啮合,通过蜗轮齿驱动上解保险构件转动,外锁止拨杆的第二拨动块伸入拨动孔内,外锁止拨杆转动能够驱动上解保险构件转动,内拨动构件的第三拨块伸入拨动缺口内,内拨动构件转动能够驱动上解保险构件转动,上解保险构件的设计将驱动单元、外锁止拨杆、内拨动构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传动系统简单化,减少了零件数量,减小了门锁体积,提升了传动效率,最终实现整体成本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解保险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解保险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内拨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内拨动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锁止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作具体阐述。

如图1、图4、图5所示,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100包括:外壳10、上解保险构件20、驱动单元30、外锁止拨杆40和内拨动构件50。

如图1、图2、图4所示,外壳10的形状和结构根据上解保险构件20、驱动单元30、外锁止拨杆40和内拨动构件50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设计,使得上解保险构件20、驱动单元30、外锁止拨杆40和内拨动构件50能够稳定的安装固定即可。外壳1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三转轴13和第一通孔14。

如图6、图7所示,上解保险构件20用于对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上解保险构件20为不规则的凸轮状,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11上,具体地,上解保险构件2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5,上解保险构件20通过第一安装孔25套设在第一转轴11上,并绕第一转轴11转动。上解保险构件20的边缘设置有蜗轮齿21和拨动缺口22,上解保险构件20上设置有拨动孔23,上解保险构件20朝向外壳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拨动块24。

保险过渡杆200转动安装在外壳上,且有弹性构件限制其转动,例如扭簧限制其转动。第一拨动块24与保险过渡杆200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当保险过渡杆200处于解保险状态时,保险过渡杆200处于不受力状态,第一拨动块24与保险过渡杆200处于接触但第一拨动块不对保险过渡杆200施力的状态,当保险过渡杆200处于上保险状态时,第一拨动块24对保险过渡杆200施加一定的力,该力与保险过渡杆200本身的回复力相抵,使保险过渡杆200保持在上保险的位置不动。

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第一拨动块24推动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以图1的方向看,上解保险构件20逆时针转动,第一拨动块24推动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上解保险构件20顺时针转动,第一拨动块24解除对保险过渡杆200的限制,保险过渡杆200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解保险状态的位置,进行解保险。

驱动单元30用于自动驱动上解保险构件20对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驱动单元30包括:电机31和蜗杆32。电机31安装在外壳10上,蜗杆32固定在电机31的电机轴上且与蜗轮齿21啮合。电机31转动(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带动蜗杆32转动,蜗杆32转动带动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拨动块24推动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以图1的方向看,顺时针转动进行解保险,逆时针转动进行上保险。

外锁止拨杆40用于驱动上解保险构件20对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如图1、图4、图5、图10所示,外锁止拨杆40转动安装在第二转轴12上,且位于上保险构件20的下方。外锁止拨杆40的一端朝向上保险构件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拨动块41,第二拨动块41伸入拨动孔23内。手动转动外锁止拨杆40没有第二拨动块41的一端,带动第二拨动块4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从而实现对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以图1的方向看,手动转动外锁止拨杆40没有第二拨动块41的一端逆时针转动,第二拨动块4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顺时针转动进行解保险,手动转动外锁止拨杆40没有第二拨动块41的一端顺时针转动,第二拨动块4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逆时针转动进行上保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拨动块41伸入拨动孔23内的高度不超过上解保险构件20背离外壳10的一侧,最优的第二拨动块41伸入拨动孔23内的高度等于上解保险构件20背离外壳10的一侧,即以图1和图5的方向看,第二拨动块41伸入拨动孔23内的高度与上解保险构件20的上面相平。

如图1、图4、图5所示,内拨动构件50用于驱动上解保险构件20对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内拨动构件50转动安装在第三转轴13上。如图8、图9所示,内拨动构件50包括:驱动构件51和拨杆52,驱动构件51转动安装在第三转轴13上。拨杆52固定在驱动构件51上。拨杆52上设置有第三拨块521,第三拨块521伸入拨动缺口22内。驱动驱动构件51转动,带动第三拨块52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从而实现对保险过渡杆200上保险和解保险。以图1的方向看,驱动驱动构件51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三拨块52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顺时针转动进行解保险,驱动驱动构件51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三拨块52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逆时针转动进行上保险。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构件51上设置有驱动面512和一驱动凹槽513。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100还包括内开释放单元60。安装在外壳10上。内开释放单元60用于驱动内拨动构件50转动对保险过渡杆200进行解保险。内开释放单元60包括和内开释放构件62。推动构件61转动安装在外壳10上,具体地,外壳10上设置有第四转轴16,推动构件61上设置有安装孔,推动构件61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四转轴16上,绕第四转轴16转动。内开释放构件62与推动构件61连接,用于驱动推动构件61转动。内开释放构件62驱动推动构件61转动时,推动构件61的一端与驱动构件51的驱动面512接触,并推动驱动构件51转动。

以图1的方向看,向上拉内开释放构件62,内开释放构件62驱动推动构件61顺时针转动,驱动构件61的一端推动内拨动构件50的驱动面512,使得内拨动构件50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三拨块521拨动上解保险构件20顺时针转动,进行解保险。

如图2、图3所示,当保险过渡杆200处于解保险状态时,驱动凹槽513刚好位于第一通孔14处。当需要用内拨动构件50进行上保险时,用钥匙或其它能够伸入驱动凹槽513内的零件通过第一通孔14伸入驱动凹槽513内,拨动驱动构件51使其转动,如图3中所示,朝图中箭头的方向拨动,使得驱动构件51转动(以图1的方向看,该拨动使得驱动构件顺时针转动),从而第三拨块521拨动上解保险构件20逆时针转动(以图1的方向看),进行上保险。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构件51为横截面为扇形的柱体,驱动构件51在圆心角处设置有安装槽511,驱动构件51通过安装槽511套设在第三转轴13上并能够绕第三转轴13转动,驱动面512为柱体的一个侧面,驱动凹槽513设置在柱体的圆弧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拨块521为圆球,拨动缺口22在第三拨块521推动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时接触的两边分别设置一个凸块221。具体地,拨动缺口22为“u”形,两个凸块221分别设置在“u”形两端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门锁上解保险机构100还包括缓冲限位构件70。上解保险构件2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6,外壳上设置有安装轴15,安装轴15位于第二通孔26内,缓冲限位构件70套设在安装轴15上。驱动单元30或外锁止拨杆40或内拨动构件50驱动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时,缓冲限位构件70限制其转动的角度,使其转动的角度刚好将上解保险构件20上保险和解保险。具体地,缓冲限位构件70由弹性材质制成,例如:橡胶等。在上解保险构件20上的第二通孔26的侧壁碰到缓冲限位构件70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上解保险过程:

当保险过渡杆200处于解保险状态时,第一拨动块24与保险过渡杆200处于接触但第一拨动块24不对保险过渡杆200施力的状态,驱动单元30或外锁止拨杆40或内拨动构件50驱动上解保险构件20转动(以图1方向看,上解保险构件20逆时针转动),第一拨动块24推动保险过渡杆移动,进行上保险。当保险过渡杆200处于上保险状态时,驱动单元30或外锁止拨杆40或内拨动构件50驱动上解保险构件20反向转动(以图1方向看,上解保险构件20顺时针转动),解除上解保险构件20对保险过渡杆200的限制,保险过渡杆200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解保险状态的位置,进行解保险。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