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和卡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8314发布日期:2020-11-25 17:3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闩锁和卡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安全目的,诸如飞机的交通工具中的储物柜、门、机柜以及其他收纳元件需要牢固关闭。例如,在商业航空公司航班上存在必要的设备和乘客个人物品,并因此向机组人员和航空公司顾客提供了储物区。乘客通常没有接受机舱设备操作的培训。因此,提供给乘客使用的设备应该可方便并且直观地操作。在存在诸如收纳门和面板的可移动的物件的地方,应该牢固关闭,以避免意外打开以及可能引起乘客不安全感的任何咔嗒声或其他产生噪音的振动。

航空公司运营商更喜欢光滑和整洁的机舱元件,以达到干净美观的目的。为了提高效率,当空乘人员穿过客舱进行飞行前检查和准备时,应该通过瞬时检查来辨别门和面板的牢固关闭以及其他可移动情况。当航空公司员工和乘客在机舱内移动时,应使操作飞机收纳设备的手柄和操纵杆的轮廓最小化,以防止这样的元件不必要地突出到过道和座位区。高架储物柜在牢固关闭以及使手柄和操纵杆等从储物门延伸最小化方面特别令人关注。

因此,需要对闩锁机构进行改进,以在关闭时自动实现对储物门的牢固闩锁。还需要对与机舱结构(诸如储物柜壁和门)齐平的可直观操作的关闭闩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前述和其他优点,本文公开的发明方面涉及一种闩锁和卡扣组件,所述闩锁和卡扣组件包括可附接到第一结构的卡扣和可附接到第二结构的闩锁机构,闩锁机构和卡扣配合以相对于第二结构固定第一结构。闩锁机构包括:第一钩和第二钩、平移齿轮导轨和致动器机构,所述第一钩和第二钩安装用于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所述接合位置用于与卡扣接合,所述脱离位置用于从卡扣脱离;所述平移齿轮导轨定位在第一钩和第二钩之间,所述平移导轨在其相对的侧边上与相应的第一钩和第二钩接合;所述致动器机构可操作用于驱动平移齿轮导轨的运动来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在相反方向上同时枢转运动,以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的端部朝其脱离位置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每个可转动地安装在耦接到基板的轴上,并且其中通过安装在轴上并接合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相应一个的扭力弹簧,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每个在朝向其接合位置的方向上转动地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移齿轮导轨可移动地定位在基板上在第一钩和第二钩之间,并且具有形成在其相对的侧边上的纵向间隔的齿轮齿,该纵向间隔的齿轮齿与第一钩和第二钩的安装环上的齿轮齿接合,平移齿轮导轨的齿轮齿与安装环的齿轮齿接合,使得平移齿轮导轨的线性运动与第一钩和第二钩的枢转运动相协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移齿轮导轨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的枢转运动,并且平移齿轮组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运动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接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每个包括枢转附接的端部和带钩的端部,并且其中当第一钩和第二钩处于其接合位置时,带钩的端部间隔开并面向彼此地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包括定位在间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碰撞板,所述平移齿轮导轨适于接触碰撞板以使平移齿轮导轨从卡扣移离来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接合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钩和第二钩适于容纳在相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以使第一钩和第二钩在其接合位置与卡扣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闩锁机构可安装在储物柜的内壁上,并且卡扣可安装在枢转地附接到储物柜的门上,由此,当第一钩和第二钩在其接合位置接合卡扣时,门被锁在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闩锁机构还包括基板和附接到该基板的保持器,保持器通过夹子的弹力保持与平移齿轮导轨的持久接触,并且平移齿轮导轨在其外面上具有脊部,夹子接合在所述脊部内以使第一钩和第二钩保持在其脱离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机构包括用户可致动销,所述用户可致动销用于使平移齿轮导轨朝向卡扣移动,由此使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枢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机构包括可致动手柄,其中枢转手柄使平移齿轮导轨朝向卡扣移动。

本文公开的发明方面还涉及一种包括机柜的机柜组件,所述机柜具有安装在机柜的内壁上的闩锁机构和枢转地附接到机柜并且具有安装在门上的卡扣的门,其中闩锁机构的一部分与卡扣接合,以使门保持在关闭状态。闩锁机构包括:基板、平移齿轮导轨和致动器机构,第一钩和第二钩安装在基板的轴上,用于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枢转运动,所述接合位置用于与卡扣接合,所述脱离位置用于从卡扣脱离;所述平移齿轮导轨定位在第一钩和第二钩之间,平移导轨在其相对的侧边上与相应的第一钩和第二钩接合,以使平移齿轮导轨的运动与第一钩和第二钩的枢转运动相协调;所述致动机构可操作用于驱动平移齿轮导轨的运动来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同时枢转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在轴上并接合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相应一个的扭力弹簧,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每个在朝向其接合位置的方向上转动地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移齿轮导轨可移动地定位在第一钩和第二钩之间的基板上,并具有形成在其相对的侧边上的纵向间隔的齿轮齿,该纵向间隔的齿轮齿与第一钩和第二钩的安装环上的齿轮齿接合,平移齿轮导轨的齿轮齿与安装环的齿轮齿接合,使得平移齿轮导轨的线性运动与第一钩和第二钩的枢转运动相协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移齿轮导轨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的枢转运动,并且平移齿轮组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运动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接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钩和第二钩中的每个包括枢转附接的端部和带钩的端部,并且其中所述带钩的端部是倾斜的,使得带钩的端部与卡扣的接合使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偏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包括定位在间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碰撞板,所述平移齿轮导轨适于接触碰撞板以使平移齿轮导轨从卡扣移离,来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接合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钩和第二钩适于容纳在相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以使第一钩和第二钩在其接合位置与卡扣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闩锁机构还包括附接到基板的保持器,所述保持器通过夹子的弹力保持与平移齿轮导轨的持久接触,并且平移齿轮导轨在其外面上具有脊部,夹子接合在所述脊部内以使第一钩和第二钩保持在其脱离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机构包括用户可致动销,所述用户可致动销用于使平移齿轮导轨朝向卡扣移动,由此使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枢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机构包括可致动手柄,其中枢转手柄使平移齿轮导轨朝向卡扣移动,由此将卡扣从闩锁机构推离并打开门。

本文公开的发明方面还涉及一种闩锁和卡扣组件,所述闩锁和卡扣组件包括可附接到门的卡扣和可附接到结构的闩锁机构,门枢转地附接到所述结构,所述闩锁机构和卡扣配合以使门固定在关闭状态,并且闩锁机构包括:第一钩和第二钩、平移齿轮导轨和致动器机构,所述第一钩和第二钩安装用于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所述接合位置用于与卡扣接合,所述脱离位置用于从卡扣脱离;所述平移齿轮导轨定位在第一钩和第二钩之间,协调第一钩和第二钩的枢转运动;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平移齿轮导轨的运动来驱动第一钩和第二钩朝向其脱离位置。

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上方面、特征和配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或任何组合。

附图说明

结合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公开的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该描述参考了所包括的附图,这些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其中一些特征可能被夸大,一些特征可能被省略或可能被示意性地表示。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并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或功能。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分别具有壁挂式闩锁机构和门装式卡扣的储物柜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闩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卡扣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闩锁机构处于闩锁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图2的闩锁机构处于闩锁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闩锁机构处于未闩锁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图2的闩锁机构处于未闩锁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别具有壁挂式闩锁机构和门装式卡扣的另一个储物柜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闩锁机构与图3的卡扣接合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闩锁机构的某些部件处于闩锁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图9的闩锁机构处于未闩锁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闩锁和卡扣组件的分解图,所述视图包括用于闩锁释放的闩锁机构;以及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闩锁和卡扣组件的分解图,所述视图包括用于闩锁释放的推动按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的描述旨在对所公开主题的各种说明性实施例进行描述。结合每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特定的特征和功能;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那些特定特征和功能中的每个的情况下实践所公开的实施例。除非明确说明或方面、特征或功能与实施例不兼容,否则以下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方面、特征和功能也适用于以下描述的其他实施例。

在各种实施例中,储物门在到达关闭位置时由具有与门装式卡扣接合的弹簧加载齿轮钩的闩锁机构自动闩锁。根据致动器的配置,用户能够提起手柄或按下按钮以脱离钩并打开门。手柄或按下按钮的致动最终使弹簧加载钩从其接合位置转动,从而允许通过打开门使卡扣从闩锁机构摆离。用户对手柄或按钮的致动使与齿轮钩接合的平移齿轮导轨线性延伸,并且通过齿轮导轨的向前线性运动,钩从其延伸和接合位置转动到撤回和脱离位置。保持器将齿轮导轨保持在延伸位置,直到通过门的关闭将卡扣返回到闩锁机构。关闭时,卡扣从延伸位置向后按压齿轮导轨,从而克服保持器,并且自动使钩重新接合卡扣。

可闩锁的储物柜20的非限制性示例在图1中示出。在诸如飞机的交通工具的乘客或机组人员环境中,储物柜2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储物柜20包括主容器22和通过铰链25枢转地连接到主容器的门24。储物柜20被示出为具有平面壁的大体上矩形形状的箱子和铰接在门的顶部处的矩形平面铰链门24。根据门24的位置,储物柜20具有从示出的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打开或关闭的内部,在所述关闭位置,门24接触到或至少紧密地靠近箱子的壁的前边缘。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容器22和门24能够在使用环境中被设置成装配在其他元件之间的空间中的形状。因此,储物容器22能够分别弯曲和轮廓化并且能够具有渐缩的端部和边缘。在这样的其他实施例中,门24的内侧和箱子壁的外边缘足够匹配以使当门24被带到关闭位置时,闩锁机构50(示出为安装在箱子的壁26中)与卡扣30接合(示出为由门24携带)。

在附图中示出了闩锁机构100的两个明确示出的实施例。在图1至图7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用户可致动手柄52能够将闩锁机构50从卡扣30脱离,从而允许门24打开。在图8至图11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用户可致动按钮能够将闩锁机构从卡扣30脱离。

如图2中所示,第一示出实施例的闩锁机构50包括基板54,在所述基板上枢转地安装两个钩。称为第一轮轴56和第二轮轴58(图5)的两个横向间隔的轮轴或轴从基板54的第一侧彼此平行地延伸。称为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的钩60和62分别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轮轴56和第二轮轴58上。钩分别通过垫圈和扣环保持在轮轴上。

每个钩具有容纳在相应轮轴上的安装环64。当钩处于图4的接合位置时,臂66从安装环64的限定为前侧的第一侧延伸。每个臂66在其与安装环64相对的末端具有钩68。当钩处于图4的接合位置时,每个安装环64的限定为后侧的第二侧70(图4)具有齿轮齿,使得安装环64沿其第二侧70至少限定部分带齿的直齿轮。钩60和62对称地形成和布置,使得当钩60和62通过部分转动枢转到其接合位置时,臂66向前并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钩68横向延伸到臂66之间的空间中。当钩60和62通过部分转动枢转到其脱离位置时(图6),臂66在彼此相对的横向方向上撤回并横向延伸,并且钩68指向前方。

齿轮导轨72可移动地定位在钩60和62之间的基板54上,沿钩60和62的第二侧接合齿轮齿。齿轮导轨72具有在钩60和62的安装环64之间可变地延伸的前导轨部分74和相对于基板54可变地定位的后导轨部分。沿其两个侧边的至少前导轨部分74具有横向延伸并纵向间隔的齿轮齿。齿轮导轨72的齿轮齿接合钩60和62的带齿的安装环64,使得齿轮导轨72的向前线性运动与钩60和62的朝向它们的脱离位置(图6)的枢转运动相协调。类似地,齿轮导轨72的向后线性运动与钩60和62的朝向它们的接合位置(图4)的枢转运动相协调。当齿轮导轨72处于最向前的第一位置(图6)时,钩60和62处于其脱离位置。类似地,当齿轮导轨72处于最向后的第二位置(图4)时,钩60和62处于其接合位置。

保持器80将齿轮导轨72保持在基板54上。保持器80具有带有横向凸耳的桥件82,通过所述凸耳将保持器栓接到基板54。夹子84从桥件纵向向前延伸。夹子84的前末端处的接触尖端朝向齿轮导轨72延伸,并且通过夹子84的弹力保持与齿轮导轨72的持久接触。接触尖端在夹子84的前端示出为弯曲弯折。齿轮导轨72具有在桥件和基板54之间可变地延伸的后导轨部分76,保持器80的横向凸耳邻近齿轮导轨72的相对的横向侧。

齿轮导轨72具有指向保持架80的外表面。当齿轮导轨72通过接合保持器80的接触尖端达到向前位置(图6)时,外面上的脊部78相对于基板54对准齿轮导轨72。保持器80将齿轮导轨72保持在向前位置,并且将钩60和62保持在脱离位置,直到向齿轮导轨72施加足够的力来克服保持器80的接触尖端与齿轮导轨72的外表面上的脊部78的接合为止。

每个钩60和62通过相应的扭力弹簧朝向其接合位置(图4)偏置。容纳在第一轮轴56上的第一扭力弹簧90具有分别接合基板54和第一钩60的相对的端部。容纳在第二轮轴58上的第二扭力弹簧92具有分别接合基板54和第二钩62的相对的端部。扭力弹簧将转动力(扭矩)施加到相应的钩,由此将钩60和62转动地偏置到接合位置。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扭力弹簧(90、92)安装在相应的轮轴(56、58)上并且定位在对应的钩的安装环64和基板54之间。当第一扭力弹簧90和第二扭力弹簧92分别朝向接合位置偏置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时,齿轮导轨72朝向图4的最向后的第二位置偏置。

为了在操作闩锁机构50中使用,用户可致动手柄52可枢转地连接到基板54的与在其上安装齿轮导轨72的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如图4至图7所示,当移动手柄52时,连接到手柄52的操纵杆94相对于基板54枢转。操纵杆94的前面接触齿轮导轨72的后端77。手柄52可相对于基板54从图2至图5的位置枢转到图6至图7的位置。图6至图7的位置称为手柄52的第一位置,图2至图5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分别对应于齿轮导轨72的最向前的第一位置(图6)和最向后的第二位置(图4)。

当手柄52处于第二位置时,操纵杆94向后枢转,由此操纵杆94允许齿轮导轨72移动到最向后的位置,并且钩60和62通过与齿轮导轨72接合而相应地处于其接合位置(图4)。当手柄52处于第一位置时,操纵杆94向前枢转,操纵杆94将齿轮导轨72向前按压到最向前的位置,并且钩60和62通过与齿轮导轨72的接合而相应地处于其脱离位置(图6)。当第一扭力弹簧90和第二扭力弹簧92分别朝向接合位置偏置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时,齿轮导轨72朝向图4的最向后的第二位置偏置,由此使操纵杆94向后偏置并且手柄52偏置到第二位置(图1、5)。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手柄52通过安装杯形件96枢转地连接到基板54的第二侧,通过所述安装杯形件96将闩锁机构50安装在图1中的储物柜20的壁26中。沿杯形件96的边缘的凸缘98接合壁26,其中安装杯形件96沉入壁中。通过凸缘98与壁的外侧的接合以及凸缘98与壁的内侧的接合,闩锁机构50被固定到壁。内侧和外侧分别指代储物柜20的内部和外部。当手柄52处于第二位置(图2)时,手柄52定位在杯形件96中,其中手柄52的外侧与凸缘98和壁的外部齐平或平滑地对齐。当手柄52处于第一位置(图4)时,手柄52从杯形件96向外枢转。杯形件96限定的面积大于手柄52的面积。因此,杯形件96在手柄52的任意位置限定了开口97(图2)来允许用户将手柄52从第二位置拉到第一位置,以使钩60和62从卡扣(图3)脱离。

卡扣30包括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用于附接到与闩锁机构50待接合的任何元件。因此,安装板32被附接到图1中的储物柜20中的门24的边缘。安装板32具有用于第一钩60的第一开口34和用于容纳第二钩62、与第一开口横向间隔的第二开口36。第一开口34和第二开口36的尺寸和间隔被设置成适应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从其接合位置(图4)到其脱离位置(图6)的枢转运动。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安装板的碰撞部分38用于将卡扣30与钩60和62接合。当例如相对于主容器22(图1)通过关闭门24来将卡扣30带到钩60和62的有效范围内时,钩60和62到其接合位置(图4)的枢转捕获在臂66之间的安装板32的碰撞部分38,其中臂66延伸通过开口34和36,并且钩68防止卡扣30与闩锁机构50分离。卡扣30包括从安装板32延伸的碟形握把40,用于通过手来操纵门24。在图1的示例中,碟形握把40沉入门24的边缘中。

如图6所示,当钩60和62枢转到其脱离位置时(图6),齿轮导轨72处于最向前的位置,并且齿轮导轨72的前端75从闩锁机构50向前延伸。这限定了闩锁机构50的解锁或打开状态。当卡扣被带到钩60和62的范围内时,闩锁机构50自动闩锁。在闩锁机构50的未闩锁或打开状态(图6)下,保持器80与齿轮导轨72上的脊部78接合,由此抵抗扭力弹簧的偏置,使钩60和62保持在其脱离位置。当安装板接近闩锁机构50时,例如当门24朝向主容器22铰接以关闭储物柜20时,卡扣的安装板的碰撞部分接触齿轮导轨72的前端75,并且将齿轮导轨72向后按压到闩锁机构50中。借助扭力弹簧的偏置,这克服了保持器80的接触尖端与齿轮导轨72上的脊部78的接合,并且通过与齿轮导轨72的接合,自动地使钩60和62朝向其接合位置(图4)枢转。当齿轮导轨72缩回到最向后的位置时,扭力弹簧可能引起轻微的扣合关闭操作。这限定了闩锁机构50的闩锁或关闭状态(图4),并且当如图1的示例中使用闩锁机构50和卡扣30时,限定了门24和储物柜20的闩锁和关闭状态。

在闩锁机构50与卡扣的接合和脱离之间的整个过渡中,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通过扭力弹簧90和92朝向其接合位置偏置。根据闩锁机构50(图4)的闩锁或关闭状态,其中钩60和62处于接合位置并且齿轮导轨72缩回到其最向后的位置(图2和4至5),手柄52能够通过用户操作从杯形件96向外枢转(图7),使得:操纵杆94向前按压齿轮导轨72;齿轮导轨72抵抗扭力弹簧的偏置力,转动钩60和62到其脱离位置(图6至图7);以及齿轮导轨72的前端75将卡扣从闩锁机构50推离,从而在图1的使用示例中打开储物柜20。在这种操作下,克服扭力弹簧以允许闩锁机构50呈现未闩锁状态,并且一旦达到齿轮导轨72的最向前的位置,保持器80通过接合齿轮导轨72的外面上的脊部78使闩锁机构50保持在未闩锁状态。

闩锁机构50和卡扣30为使用的储物柜20或其他收纳容器提供了干净、优雅的外观。在图1的示例中,手柄52与柜20的凸缘98和壁26齐平或平滑地对齐,并且碟形握把40沉入门24的边缘中。保护壳体55与安装杯形件96相对地附接到基板54,从而包围移动部件免于暴露在储物柜20的内部(图1)。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图8中示出了具有闩锁机构100的储物柜20。如图9和10所示,闩锁机构100具有用户可致动销102,所述用户可致动销能够直线地致动以将闩锁机构100从卡扣脱离,从而允许门24打开。图9示出了处于延伸位置的销102,对应于闩锁机构100的闩锁或关闭状态。图11示出了处于未延伸位置的销102,对应于闩锁机构100的未闩锁或打开状态。销102的称为按钮103的末端从闩锁机构100的基板104向外延伸。能够从延伸位置按压按钮103以解锁机构100,从而使钩60和62枢转到脱离位置。

在销102的延伸位置,按钮103可以从柜20的壁26中的洞延伸(图8)。在按压时,按钮103能够定位成与壁26齐平以打开闩锁机构100。在另一个示例中,在销102的延伸位置中,按钮103可以相对于壁26的外表面齐平或沉入,使得从外表面向内按压按钮103来打开闩锁机构100。

以下闩锁机构100的描述依赖于闩锁机构50关于两个机构中的相似的特征的以上描述,同时特别注意不同的特征。对于以上充分描述的特征,以下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二示出实施例的闩锁机构100包括基板104,在所述基板上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分别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轮轴56和第二轮轴58上。横向布置的间隔件106从基板104延伸,用于将闩锁机构100安装到可闩锁的储物柜20的壁的内部。保护壳体55与间隔件106相对地附接到基板104,从而包围移动部件免于暴露在储物柜20的内部。

图9至图11的闩锁机构100包括用户可致动销102,所述用户可致动销用于使齿轮导轨116从图10的最向后的位置(在所述最向后的位置处钩60和62处于接合位置并且闩锁机构100处于闩锁状态)延伸到图11的最向前的位置(在所述最向前的位置处钩60和62处于脱离位置并且闩锁机构100处于未闩锁状态)。在闩锁机构100中,部分带齿的第一齿轮110枢转地安装在第一钩60后面的基板104上,并且部分带齿的第二齿轮112枢转地安装在第二钩62后面的基板104上。齿轮110和112与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的带齿部分配合,以线性引导和移动齿轮导轨116。

齿轮导轨116的齿轮齿沿两个侧边足够分散,以接合相对地向前的第一钩60和第二钩62以及相对地向后的第一齿轮110和第二齿轮112。图9至图11的闩锁机构100的保持器80和齿轮导轨116相对于图4至图6的闩锁机构50的保持器80和齿轮导轨72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同时提供相似的功能。通过手柄52和操纵杆94,用户致动图4至图7的闩锁机构50的齿轮导轨72,而通过销102和第一齿轮110,用户致动图9至图11的闩锁机构100的齿轮导轨116。

第二齿轮112枢转地安装在固定轮轴上。第一齿轮110可滑动地安装在销102上。在闩锁状态下(图9),销102从闩锁机构100延伸通过固定筒114的内螺纹孔。例如,固定筒114可以安装在储物柜20的壁26中的洞中,销102延伸通过所述洞。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10中示出了没有固定筒的第一齿轮110和销102。当通过用户操作按压按钮103时,销102朝向基板104线性移动并通过与固定筒114的内螺纹孔的接合转动。这使第一齿轮110转动,从而使齿轮导轨116缩回,这使钩60和62抵抗扭力弹簧的偏置力转动到其脱离位置(图11)。在图8的使用示例中,齿轮导轨116的前端118将卡扣30从闩锁机构100推离,从而打开储物柜20的门22。在这种操作下,克服扭力弹簧以允许闩锁机构100呈现未闩锁状态,并且一旦达到齿轮导轨116的最向前位置,保持器80通过接合齿轮导轨116的外面上的凸缘120使闩锁机构100保持在未闩锁状态。

当齿轮导轨116向后返回到最向后位置(图10)时,例如当在关闭门24,卡扣30接近闩锁机构100时,齿轮导轨116被向后按压并且自动地使钩60和62朝向其接合位置枢转。齿轮导轨116还使第一齿轮110反向转动,由此通过销102与固定筒114的内螺纹孔的接合使销重新延伸。

在闩锁机构50和闩锁机构100中,可以包括传感器以检测例如机构关于与卡扣30的接合和门24的关闭的状态。出于安全和安保的目的,传感器可以向例如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发出闩锁机构和门的状态的警报。

尽管前面的描述仅以示例的方式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可以设想,其他实施例可以执行相似的功能和/或实现相似的结果。任何和所有这样的等同实施例和示例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