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0911发布日期:2019-12-10 21:26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松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设备仪器进行安装时都会用到大量的螺母、螺栓等连接固定件,在宽敞的空间内则可以轻易地将螺母螺栓进行松紧,然而在狭小的空间内则很难将其松紧。

比如在变压器呼吸器的运行维护过程中,运维人员需要根据规定,在呼吸器硅胶变色达到三分之二之前更换硅胶。换流变电站的呼吸器由多组玻璃罩罐连接而成,各节玻璃罩罐使用蝶形螺母连接。呼吸器硅胶更换时,连接各节玻璃罩罐的蝶形螺母主要靠人力根据经验手动拧紧,没有专用的辅助工具。但是对于空间狭小的角落里面的蝶形螺母,手动操作难以牢牢紧固,导致部分硅胶变色是从各节玻璃罩罐的连接处开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松紧装置,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对被松紧件进行松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松紧装置,包括扭矩扳手、连接轴、转向换角器以及套筒;其中,

所述套筒设置有与被松紧件相匹配的内腔;

所述转向换角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在第一锥形齿轮中连接安装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和套筒相连接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中连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轴相安装;

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和扭矩扳手相连接安装。

所述扭矩扳手套装在连接轴上,两者成90°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锥形齿轮中,另一端和套筒相嵌套安装。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套筒中,另一端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嵌套安装。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中,另一端和连接轴相嵌套安装。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轴中,另一端和锥形齿轮相嵌套安装。

所述连接轴为弹簧软轴。

所述被松紧件为蝶形螺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使用本装置,能够伸缩到狭小的空间内对被松紧件进行紧固,在套筒被松紧件之后,利用90°换向转角器实现力的转向,再通过连接轴延伸到空旷的地方,使用扭矩扳手对其进行紧固松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扭矩扳手;2、连接轴;3、转向换角器;4、套筒;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31、外壳;32、第一锥形齿轮;33、第二锥形齿轮;41、内腔;100、被松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松紧装置包括扭矩扳手1、连接轴2、转向换角器3以及套筒4。

其中,该套筒4设置有与被松紧件100相匹配的内腔41,在本实施例中,该被松紧件100蝶形螺母,因此在内腔41的内壁还相对地开设有一开口,以和蝶形螺母相适配。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腔41的形状主要是根据松紧件的外形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带动松紧件转动松紧即可。

而该转向换角器3包括外壳31以及设置于外壳31内的第一锥形齿轮32和第二锥形齿轮33,第一锥形齿轮32和第二锥形齿轮33相啮合,啮合后的第一锥形齿轮32和第二锥形齿轮33将会成90°设置,如此就可以实现力的转向传递,也就说,转向换角器3可力的实现90°转向;在第一锥形齿轮32中连接安装有第一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5的另一端和套筒4相连接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33中连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的另一端和该连接轴2相安装;而连接轴2的另一端和扭矩扳手1相连接安装。

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装置,能够伸缩到狭小的空间内对换流变呼吸器进行紧固,在套筒套住换流变呼吸器蝶形螺母之后,利用90°换向转角器实现力的转向,再通过连接轴延伸到空旷的地方,使用扭矩扳手对其进行紧固松紧。

作为本实施的一种优选,上述的扭矩扳手1套装在连接轴2上,也就是说,扭矩扳手1和连接轴2之间是可拆卸安装的,两者并成90°设置,以更好地传递力以及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具体地,上述的第一连接件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锥形齿轮32中,另一端和套筒4相嵌套安装,也就是说,此时第一连接件5是和转向换角器3一体的,而套筒4是和第一连接件5可拆卸分离的,以便于携带安装;同理,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33中,另一端和连接轴2相嵌套安装。又或者是,第一连接件5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筒4中,另一端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嵌套安装,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轴2中,另一端和第二锥形齿轮33相嵌套安装。

具体地,上述的连接轴2为弹簧软轴。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