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向安装功能的液压缓冲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6830发布日期:2020-01-15 00:56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向安装功能的液压缓冲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五金配件,具体是一种具有双向安装功能的液压缓冲铰链。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具铰链中,家具铰链主要包括依次顺序铰接的铰杯、铰链臂、以及底座,通过外铰接件、内铰接件的作用,铰杯受外力驱动后可在底座组件上进行开合动作。为了降低家具产品的柜门在开合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回复力,减少柜门与柜体发生碰撞。目前的家具铰链都沿用了阻尼技术,在底座上增设缓冲阻尼器,使得铰链在开合中具有较好缓冲效果。然而,由于该缓冲阻尼器通过销钉牢固地安装于底座后,该铰链各部件都为一整体安装于产品上。即,安装人员先将铰链的铰杯安装在柜门上,再承托着柜门而适配将铰链的底座的安装板安装于柜体上,安装繁琐,安装定位差,且严重影响铰链在安装过程中的灵活性,难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安装,延长工作周期,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铰链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安装快捷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一种具有双向安装功能的液压缓冲铰链。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具有双向安装功能的液压缓冲铰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铰链本体及铰链座,所述的铰链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弹性尾钩及弹性前钩,有弹性尾钩及弹性前钩分别挂扣在铰链座上的后定位区及前定位区内,实现铰链本体与铰链座间的连接。

所述的弹性尾钩包括手柄座及挂扣座,手柄座上延伸有铰接座,铰接座通过销轴与铰链本体铰接,铰链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驱动弹性尾钩的挂扣座始终向弹性前钩方向摆动,使得挂扣座挂扣在后定位区内。

所述的手柄座表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

所述的弹性前钩包括底座及设于其顶端的挂钩,底座上设置有铰接孔,铰链本体上设置有销轴穿过该铰接孔将底座铰接安装在铰链本体上,销轴上安装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驱动挂钩始终向弹性尾钩方向摆动,使得挂钩挂扣在前定位区内。

所述的底座呈“门”字型,所述的挂钩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安装在底座侧壁。

所述的挂钩端面设置有导向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将本结构分为铰链本体及铰接座两部分,两者间通过卡扣式安装,具有安装及拆卸快捷方便等优点。3、铰链本体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尾钩及弹性前钩,使得用户安装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挂扣前钩或是尾钩,从而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本体与铰链座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本体结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具有双向安装功能的液压缓冲铰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铰链本体1及铰链座2,所述的铰链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弹性尾钩3及弹性前钩4,有弹性尾钩3及弹性前钩4分别挂扣在铰链座2上的后定位区5及前定位区6内,实现铰链本体1与铰链座2间的连接。

所述的弹性尾钩3包括手柄座31及挂扣座32,手柄座31上延伸有铰接座33,铰接座通过销轴与铰链本体1铰接,铰链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扭簧34,第一扭簧驱动弹性尾钩3的挂扣座32始终向弹性前钩4方向摆动,使得挂扣座32挂扣在后定位区5内。

所述的手柄座31表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35。

所述的弹性前钩4包括底座41及设于其顶端的挂钩42,底座上设置有铰接孔43,铰链本体1上设置有销轴穿过该铰接孔将底座铰接安装在铰链本体1上,销轴上安装有第二扭簧44,第二扭簧44驱动挂钩42始终向弹性尾钩3方向摆动,使得挂钩42挂扣在前定位区6内。

所述的底座41呈“门”字型,所述的挂钩42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安装在底座41侧壁。

所述的挂钩42端面设置有导向圆弧45。

工作原理:当安装本铰链时,分别将铰链本体安装在门页上,铰链座安装在柜体上,当需要将两者挂扣为一体时,用户向前钩方向倾斜铰链本体,使得弹性前钩4与前定位区6挂扣,然后摆正铰链本体,按压打开弹性尾钩,使得铰链本体与底座对接,然后释放弹性尾钩,弹性尾钩与前定位区6挂扣,即可实现两者间的对接。

而当本铰链应用到一些不能向尾钩方向倾斜铰链本体的场所时,可将铰链本体向尾钩方向倾斜,可先将弹性尾钩3挂扣到后定位区5内,然后摆正铰链本体,在挂钩42端面设置有导向圆弧45作用下,使得弹性前钩4与前定位区6间发生挤压,在迫使弹性前钩4发生偏转后,使其上的挂钩42挂钩到前定位区6内,最终实现铰链本体与铰链座的对接。

与传统铰链相比,本案中的结构可实现前倾斜安装或是后倾安装,以适应不同的场所使用,在便于用户安装的同时,提升本结构的适用范围,故可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