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胶装配工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0916发布日期:2019-12-10 21:2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重胶装配工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重胶装配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减重胶的安装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装配工序。现在为手工装配,需要用手捏住减重胶,强行挤压变形后塞入胶套装配部位。捏减重胶的手法技巧性非常强,培训后并不一定能够掌握,有一定的失败几率。且捏减重胶很费力,捏几个之后手就会酸胀乏力。装一个减重胶就需要花费20s左右的时间。手动装配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漏装减重胶。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重胶装配工装结构,满足自动化生产,解决了手动装配过程中操作麻烦,效率低下的困难。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重胶装配工装结构,包括机架组件、胶套振动料盘、胶套推入机构、预装螺丝防错机构、胶套装配器收缩模具、回转控制机构和旋转压紧气缸,所述胶套振动料盘设在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一侧,胶套振动料盘的胶套输出口处设有胶套推入机构,所述的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两侧均设有旋转压紧气缸,所述的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侧部还设有回转控制机构,所述的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上部设有预装螺丝防错机构,所述胶套装配器收缩模具通过伸缩绳、弹簧平衡吊与机架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胶套振动料盘采用螺旋输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胶套推入机构包括推进气缸和定位槽,推进气缸将胶套振动料盘输送的胶套推入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压紧气缸分别相对称设置在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两侧,用于将工件夹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控制机构包括回转气缸和推进组件,所述回转气缸与所述推进组件连接,将工件进行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预装螺丝防错机构包括推进气缸和预定位置的拧紧套筒,所述推进气缸与拧紧套筒连接,将对应位置的螺丝拧紧到位。

进一步的,所述胶套装配器收缩模具衔入胶套并自动收缩胶套的外形尺寸,当胶套模具伸入孔内后释放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减重胶装配工位的另一侧还设有螺丝拧紧工位,且减重胶装配工位与螺丝拧紧工位之间还设有安全光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胶套自动上料,并轻松装配胶套,避免人工装配耗时耗力,有效防止错装漏装;结构合理可靠,性能稳定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减重胶装配工装结构,包括机架组件1、胶套振动料盘2、胶套推入机构11、预装螺丝防错机构4、胶套装配器收缩模具5、回转控制机构12和旋转压紧气缸13,所述胶套振动料盘2设在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一侧,胶套振动料盘2的胶套输出口处设有胶套推入机构11,所述的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两侧均设有旋转压紧气缸13,所述的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侧部还设有回转控制机构12,所述的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上部设有预装螺丝防错机构4,所述胶套装配器收缩模具5通过伸缩绳、弹簧平衡吊6与机架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

优选地,所述胶套振动料盘2采用螺旋输送结构,实现了自动供料。

优选地,所述胶套推入机构11包括推进气缸和定位槽,推进气缸将胶套振动料盘2输送的胶套推入定位槽中,供操作人员拿取装配。

优选地,所述旋转压紧气缸13分别相对称设置在减重胶装配工位的两侧,用于将工件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回转控制机构12包括回转气缸和推进组件,所述回转气缸与所述推进组件连接,将工件进行翻转180度底朝天,以便对地面进行适配装配操作。

优选地,所述预装螺丝防错机构4包括推进气缸和预定位置的拧紧套筒,所述推进气缸与拧紧套筒连接,将对应位置的螺丝拧紧到位。

优选地,所述胶套装配器收缩模具5衔入胶套并自动收缩胶套的外形尺寸,当胶套模具伸入孔内后释放胶套。

优选地,所述减重胶装配工位的另一侧还设有螺丝拧紧工位,且减重胶装配工位与螺丝拧紧工位之间还设有安全光栅7,安全光栅7防止误操作,停机处理。

另外,为了方便装配,胶套振动料盘2的上方还放置有多个物料架3,上部的机架上还设有有机玻璃8;旁边的螺丝拧紧工位还设有x轴伺服系统9、y轴伺服系统以及z轴伺服系统,螺丝拧紧工位的端部还设有电控系统10。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人工上料并压紧定位、胶套振动料盘自动供料、人工手持胶套装配器自动收紧胶套装入孔内,依次完成5个胶套装配。物料架上取料、对应安装位置所有螺丝螺钉、套管手动拧入约5牙,预带螺丝过程中实现传感器自动检测螺丝位置是否ok,完成后转入螺丝拧紧工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