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1796发布日期:2019-12-06 18:40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建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桥梁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扩大基础还是桩基础都需要对于基岩进行破碎、开挖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常规的炸药爆破是爆破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爆破方法,但该方法会产生很强的破坏性,造成噪声、粉尘、飞石等危害,在自然保护区等地方不利于推广使用。

静态爆破作为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破碎技术,其操作流程为:先通过钻孔装置在岩石表面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进行打孔,然后灌注静态破碎试剂,在等待裂纹发展完全之后,再用风镐解小、破除达到开挖的目的。与传统爆破方法相比,静态爆破具有效率高、容易控制、施工安全、没有环境污染等传统爆破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材料价格的降低,将来势必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静态爆破施工过程中,岩石钻孔是核心环节。现在比较常用的钻孔方式是先利用粉笔等工具在场地上按孔距、排距要求标注出打孔位置,再手动利用气动钻机逐一进行打孔,最后进行场地清理和灌药工作。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常常由于钻机回转力矩较大,导致实际打孔后的孔距、排距与设计孔距、排距发生偏差,严重影响到静态爆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并列设置的端锚板以及多个并列设置在两端锚板之间的金属板,相邻两金属板之间沿金属板长度方向布设有多个气动钻机,所述的气动钻机与金属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端锚板、金属板、气动钻机的内部依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板上沿金属板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金属板开孔,所述的气动钻机上设有与金属板开孔相适配的定位扶手,所述的气动钻机通过定位扶手、金属板开孔与金属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扶手为圆柱状,定位扶手上设有螺纹,通过螺母与螺纹的配合,使螺母及气动钻机分别从两侧夹紧金属板,以便将气动钻机可拆卸安装在金属板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板开孔的内径比定位扶手的外径大1-2mm,保证定位扶手能够穿过金属板开孔且不发生晃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气动钻机包括钻机动力装置、钻头定位装置以及设置在钻头定位装置上并与钻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钻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端锚板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相应一侧的金属板相适配的端锚板空槽,所述的端锚板内还设有与端锚板空槽相连通的端锚板定位口,所述的端锚板定位口内设有与金属板开孔相适配的定位销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端锚板上开设有端锚板进气口以及分别与端锚板进气口、端锚板空槽相连通的端锚板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板上开设有与端锚板出气口相适配的金属板进气口以及与金属板进气口相连通的金属板出气口,所述的气动钻机通过金属板出气口与金属板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动钻机上设有钻机进气口,所述的钻机进气口与金属板出气口之间设有导气管。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与端锚板出气口、金属板出气口相适配的封口螺栓。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通过手持式气动钻机上的定位扶手穿过金属板开孔,之后拧紧螺母,完成手持式气动钻机与金属板之间的固定;通过将金属板端部插入端锚板空槽内,之后插入定位销轴,完成金属板与端锚板之间的固定;之后利用导气管将相应的钻机进气口与金属板出气口连通,并利用封口螺栓将未连接金属板的端锚板出气口和未连接导气管的金属板出气口进行封闭,防止气体逸出,保证端锚板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最终传至钻机进气口中。工作时,只需向端锚板进气口输入空气,即可同时为所有气动钻机提供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在现有手持式气动钻机的基础上,将多个手持式气动钻机进行组装,设计了一种孔距、排距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便于根据爆破方案所需的实际孔距、排距要求,灵活调节气动钻机的数量及气动钻机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目前钻孔进度缓慢、距离误差较大的问题;

2)通过将多个气动钻机呈阵列式安装在金属板之间,既能保证气动钻机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避免了打孔后孔距、排距偏差较大的情况,提高了钻孔精度,且一次就可以完成一整块场地的钻孔工作,较传统逐一钻孔方式而言具有更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气动钻机、11—钻头、12—钻头定位装置、13—钻机动力装置、131—钻机进气口、14—定位扶手、141—螺纹、2—导气管、3—金属板、31—金属板开孔、32—金属板进气口、33—金属板出气口、4—螺母、5—端锚板、51—端锚板空槽、52—端锚板定位口、53—端锚板进气口、54—端锚板出气口、6—定位销轴、7—封口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包括手持式的气动钻机1、导气管2、金属板3、螺母4、端锚板5、定位销轴6以及封口螺栓7,气动钻机1由钻头11、钻头定位装置12、钻机动力装置13和定位扶手14组成,钻头11通过钻头定位装置12与钻机动力装置13相固定,定位扶手14位于钻机动力装置两侧,定位扶手14采用圆形截面并上刻有螺纹141,螺纹141尺寸与螺母4相匹配,钻机动力装置13上有钻机进气口131,通过钻机进气口131进入气动钻机1内的高速空气带动钻头11旋转。

金属板3上设有金属板开孔31、金属板进气口32和金属板出气口33,金属板开孔31直径比定位扶手141直径大1-2mm,定位扶手14可插入金属板开孔31并利用螺母4固定,固定后金属板3与钻机动力装置13连接紧密,不发生晃动,当金属板3与气动钻机1定位完成后,利用导气管2连接金属板出气口33和钻机进气口131,为钻机提供动力。

端锚板5上设有端锚板空槽51、端锚板定位口52、端锚板进气口53和端锚板出气口54,端锚板空槽51的z向尺寸、y向尺寸与金属板3的z向尺寸、y向尺寸相同,端锚板空槽51的x向尺寸应保证金属板3的端部在插入端锚板空槽51时至少一个金属板开孔31能进入端锚板空槽51内,确保使用定位销轴6插入端锚板定位口52时可以穿过金属板开孔31。同时,当金属板3与端锚板5连接完成后,端锚板出气口54应与金属板进气口32连接紧密,端锚板进气口53输入的空气可以通过端锚板出气口54、金属板进气口32、金属板出气口33、导气管2、钻机进气口131最终为钻机动力装置13提供动力。

封口螺栓7的直径规格与金属板出气口33以及端锚板出气口54的直径相同。当某个端锚板空槽51内未插入金属板3时,利用封口螺栓7堵住相应的端锚板出气口54以防止漏气;当某个金属板出气口33未连接导气管2时,利用封口螺栓7堵住相应的金属板出气口33以防止漏气。

使用本钻孔装置进行静态爆破钻孔的步骤如下:

a.根据岩石坚硬程度确定静态爆破钻孔的孔距与排距;

b.按照设计孔距与排距,将定位扶手14插入相应的金属板开孔31中,并拧紧螺母4,完成气动钻机1的定位;

c.将所有金属板3插入两侧端锚板5中,并插入定位销轴6,完成金属板3的定位;

d.利用导气管2将钻机进气口131与相应的金属板出气口33连接,保证连接紧密不产生漏气;

e.利用封口螺栓7将所有未插入金属板3的端锚板空槽51处的端锚板出气口54进行封口,以及将所有未连接导气管2的金属板出气口33进行封口,保证封口紧密不漏气;

f.利用气泵向金属板进气口32所在一侧的端锚板进气口53进行供气,操作人员整体移动钻孔装置,一次完成整个场地的钻孔工作。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距离可调节的静态爆破成套钻孔装置,包括一对并列设置的端锚板5以及多个并列设置在两端锚板5之间的金属板3,相邻两金属板3之间沿金属板3长度方向布设有多个气动钻机1,气动钻机1与金属板3可拆卸连接,端锚板5、金属板3、气动钻机1的内部依次相连通。

其中,金属板3上沿金属板3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金属板开孔31,气动钻机1上设有与金属板开孔31相适配的定位扶手14,气动钻机1通过定位扶手14、金属板开孔31与金属板3可拆卸连接。定位扶手14上设有螺纹141,通过螺母4与螺纹141的配合,使螺母4及气动钻机1分别从两侧夹紧金属板3,以便将气动钻机1可拆卸安装在金属板3上。气动钻机1包括钻机动力装置13、钻头定位装置12以及设置在钻头定位装置12上并与钻机动力装置13传动连接的钻头11。

端锚板5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相应一侧的金属板3相适配的端锚板空槽51,端锚板5内还设有与端锚板空槽51相连通的端锚板定位口52,端锚板定位口52内设有与金属板开孔31相适配的定位销轴6。端锚板5上开设有端锚板进气口53以及分别与端锚板进气口53、端锚板空槽51相连通的端锚板出气口54。

金属板3上开设有与端锚板出气口54相适配的金属板进气口32以及与金属板进气口32相连通的金属板出气口33,气动钻机1通过金属板出气口33与金属板进气口32相连通。气动钻机1上设有钻机进气口131,钻机进气口131与金属板出气口33之间设有导气管2。该装置还包括与端锚板出气口54、金属板出气口33相适配的封口螺栓7。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