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壳、车锁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102发布日期:2020-05-26 17:0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锁壳、车锁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壳、车锁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锁是共享单车上的重要结构,完成对自行车的开和关,车锁一般包括锁壳、锁舌、驱动件、电池和控制模块等结构,控制模块控制电池给驱动件供电,进而控制驱动件驱动锁舌对车轮进行锁定。控制模块能够与外部终端通讯连接,能够接收外部终端发出的信号或者巷外部终端输送信号。目前车锁锁壳通常是由塑料制成,这种车锁的强度低,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壳、车锁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锁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壳,包括: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顶壳的材质为非金属,所述底壳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顶壳的材质为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顶壳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全部的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包括底壳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底壳本体上的保护件;

所述顶壳与所述底壳本体连接,所述保护件包裹所述顶壳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边。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件包裹所述顶壳的全部的外周边。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件为保护板。

进一步地,所述顶壳包括顶部和由所述顶部的周边延伸形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呈斜面设置,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壳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弯折部的周边,所述卡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壳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卡接部卡设在所述底壳的开口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锁,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壳,包括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顶壳的材质为非金属,所述底壳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金属。底壳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金属,金属材质的强度高,从而底壳的强度高,不易在安装过程中损坏,也不易由于恶意破坏导致损坏,从而提高锁壳的整体强度。顶壳采用非金属材质,则能够避免阻挡车锁内的控制模块的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壳在保障良好的信号传输的前提下,强度高,从而降低恶意破坏的可能,进而降低车辆的故障率,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尤其,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壳应用于不计其数的共享单车上时,其优势更加显著。不计其数的共享单车上的锁壳的强度高,降低恶意破坏的可能,提高车锁的安全系数,从而能够保障车锁不被破坏,避免共享单车被个人恶意占有,从而避免造成共享单车的提供方财产损失;还能够降低车锁的维修率,从而降低维修成本,也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中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顶壳;20-底壳;21-底壳本体;22-保护件;11-顶部;12-弯折部;13-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中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壳,包括顶壳10和底壳20,顶壳10与底壳20连接,顶壳10的材质为非金属,底壳20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金属。

本实施例中,底壳20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金属,金属材质的强度高,从而底壳20的强度高,不易在安装过程中损坏,也不易由于恶意破坏导致损坏,从而提高锁壳的整体强度。顶壳10采用非金属材质,则能够避免阻挡车锁内的控制模块的信号传输。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壳在保障良好的信号传输的前提下,强度高,从而降低恶意破坏的可能,进而降低车辆的故障率,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尤其,当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壳应用于不计其数的共享单车上时,其优势更加显著。不计其数的共享单车上的锁壳的强度高,降低恶意破坏的可能,提高车锁的安全系数,从而能够保障车锁不被破坏,避免共享单车被个人恶意占有,从而避免造成共享单车的提供方财产损失;还能够降低车锁的维修率,从而降低维修成本,也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底壳20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金属,可以是,底壳20的一小部分的材质为金属,另一大部分为非金属;或者,底壳20的一大部分的材质为金属,另一小部分为非金属。

可选地,底壳20的全部为金属,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锁壳的强度,进一步降低恶意破坏的可能,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辆的维修率。

其中,金属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铁、钢或者合金等。

顶壳10的材质为非金属,则可以为木材、玻璃或者高分子材料。其中,顶壳10可以采用上述材质中的一者。也可以采用上述材质中的多者的结合,如,顶壳10的第一部分的材质为木材,第二部分的材质为玻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而成;或者,顶壳10的第一部分的材质为木材,第二部分的材质为玻璃,第三部分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拼接而成等等。

可选地,顶壳10的材质全部为塑料,塑料的成本低,从而能够降低锁壳的生产成本。

顶壳10的成型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顶壳10包括多个分部,每个分部均由塑料制成,然后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焊接或者胶接等连接方式将多个分部连接起来从而形成顶壳10。

可选地,顶壳10一体成型,加工方便,也能够避免顶壳10上存在连接缝,从而提高锁壳的密封性和强度。

顶壳10与底壳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通过卡接、焊接、胶接或者螺纹连接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底壳20包括底壳本体21和连接在底壳本体21上的保护件22;顶壳10与底壳本体21连接,保护件22包裹顶壳10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边。

本实施例中,底壳20的全部的材质为金属,则底壳本体21和保护件22的材质均为金属。底壳20中的保护件22能够将顶壳10的至少一部分外周边进行包裹,则保护件22能够对至少一部分外周边进行保护,避免顶壳10的至少一部分外周边遭到破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锁壳的强度。

保护件22包裹至少一部分外周边,可以是保护件22包裹一小部分外周边,或者一大部分外周边。例如:当顶壳10呈圆形设置时,保护件22可以包裹顶壳10的至少一部分圆弧;当顶壳10呈矩形等具有棱角的形状设置时,保护件22可以包裹顶壳10的至少一个侧边。

可选地,保护件22包裹顶壳10的全部的外周边,从而能够对顶壳10的全部外周边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锁壳的强度,避免有人恶意在顶壳10的外周边将顶壳10翘起导致车锁损坏。

其中,底壳本体21的金属材质种类与保护件22的金属材质种类可以不同。可选地,底壳本体21的金属材质与保护件22的金属材质为同一种,材质种类单一,方便加工制造。

底壳本体21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底壳本体21呈盒体结构设置,保护件22连接在底壳本体21的侧板上,保护件22的一侧与侧板连接,另一侧伸向顶壳10以将顶壳10的外周边包裹。

可选地,底壳本体21为板状结构,保护件22围设在板状结构的四周,从而保护件22与底壳本体21形成盒体结构,结构简单。

底壳本体21与保护件2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底壳本体21与保护件22通过焊接、过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等进行连接。

可选地,底壳本体21与保护件22一体成型,如折弯成型,加工方便,强度高。

其中,保护件22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保护件22包括多个保护柱,多个保护柱沿顶壳10的外周边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保护件22包括呈镂空结构设置。

可选地,保护件22为保护板,不仅能够全面保护顶壳10的外周边,还能够提高顶壳10与底壳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采用镂空结构的保护件22时灰尘雨水等由孔洞进入顶壳10与底壳20的连接缝隙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顶壳10包括顶部11和由顶部11的周边延伸形成的弯折部12,弯折部12呈斜面设置,弯折部12与底壳20连接。

本实施例中,弯折部12呈斜面设置,较佳地,弯折部12靠近顶部11的一端高于弯折部12靠近底壳20的一端,即,顶壳10呈凸形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整个锁壳的厚度,由于弯折部12呈斜面设置,相较于弯折部12与顶部11垂直设置,避免存在着力点从而能够防翘,进一步提高锁壳的安全强度,进一步避免车锁遭到损坏。

进一步地,顶部11与弯折部12之间圆滑过渡,进一步防翘。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顶壳10还包括连接在弯折部12的周边的卡接部13,卡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底壳20的开口方向相反,卡接部13卡设在底壳20的开口内。

本实施例中,底壳20的开口方向是指由底壳20的底板指向底壳20的开口的方向,卡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底壳20的开口方向相反,即,卡接部13向底壳20内延伸。卡接部13卡设在底壳20的开口内,从而能够提高顶壳10与底壳20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防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锁,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壳。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锁强度高,能够降低恶意损坏的可能,安全强度高,因遭暴力破坏导致的维修率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锁。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车锁强度高,安全等级高,从而能够减少车,因遭暴力破坏导致的维修率低,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维修率低,维修成本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