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弹簧操动机构的高压断路器而言,储能弹簧是唯一的储能装置。为保证高压断路器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时正常动作,会定期对高压断路器进行检修。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部分高压断路器的储能弹簧存在应力松弛、表面缺陷等问题,此时需要对储能弹簧进行更换。其中,储能弹簧具体包括弹簧本体以及与弹簧本体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具有螺栓孔,储能弹簧通过穿设在螺栓孔中的螺栓固定在高压断路器的底座上。在进行储能弹簧更换时,首先需要将用于固定储能弹簧的螺栓拆卸下来,进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更换。而储能弹簧常处于拉伸状态,具有较大的预载荷,导致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较大,导致穿设在连接板上螺栓孔中的螺栓不易拆卸下来,给检修人员更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现有技术中,针对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的拆装,电力设备检修人员通常利用螺丝刀插入弹簧本体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通过撬动螺圈,挤压其中靠近螺栓一侧的螺圈,以使该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减小,以便于将螺栓拆卸下来,进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拆装。
然而,上述利用螺丝刀撬动弹簧螺圈进行储能弹簧拆装的过程,费时、费力,且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使得储能弹簧的拆装省时省力,且操作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所述储能弹簧包括弹簧本体以及与所述弹簧本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包括:操作杆、支撑杆以及用于插入至所述弹簧本体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并挤压其中与所述连接板固定的螺圈,以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的螺圈对所述连接板的拉力减小的压持组件;
所述压持组件连接在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且与所述操作杆相对固定,所述压持组件具有两个可伸入至所述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的压持部,且两个所述压持部之间的间隙可调;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具有可抵靠在所述储能弹簧的支架上的支撑点,且所述支撑点在所述支撑杆上的位置可调;所述操作杆绕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转动时,所述压持部在所述操作杆的带动下对与所述连接板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以使所述螺圈对所述连接板的拉力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通过设置操作杆、支撑杆以及用于插入至储能弹簧的弹簧本体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并挤压其中与连接板固定的螺圈,以使与连接板固定的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减小的压持组件,将压持组件连接在操作杆的一端,与操作杆相对固定,且使压持组件具有两个可伸入至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的压持部,同时使支撑杆的一端与操作杆转动连接,支撑杆上具有可抵靠在储能弹簧支架上的支撑点。在使用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对储能弹簧进行拆卸时,根据储能弹簧的高度,调整支撑杆上支撑点的位置,使支撑点抵靠在储能弹簧支架上,使两个压持部伸入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然后使操作杆绕与支撑杆的连接处转动,由于压持组件与操作杆相对固定,当操作杆转动时,压持部则在操作杆的带动下对与连接板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从而使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减小,进而使连接板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通过调整操作杆的转动幅度,能够灵活的调整弹簧本体对连接板的拉力大小,从而很方便的将固定储能弹簧的螺栓拆卸下来,完成对储能弹簧的拆装。也就是说,该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对储能弹簧进行拆装,支撑点作为整个拆装工具的转动支撑点,仅通过转动操作杆即可将与连接板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使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减小,从而使连接板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整个过程省时、省力,而且操作安全。由于支撑点在支撑杆上的位置可调,可以满足不同型号高压断路器工况的需求,同时,由于两个压持部之间的间隙可调节,在拆装时,可灵活的根据弹簧本体的直径大小进行两个压持部之间间隙的调整,从而使得该拆装工具可对不同尺寸的储能弹簧进行拆装,增大了拆装工具的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压持组件包括第一压持件和第二压持件;
所述第一压持件包括第一压持臂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持臂一端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压持件包括第二压持臂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持臂一端的第二定位板;
所述第一压持臂和所述第二压持臂形成为两个所述压持部,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可拆卸式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压持臂和所述第二压持臂之间的间隙可调。
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第一压持臂和第二压持臂之间的间隙可调整,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储能弹簧,使得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通用性较强。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可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通过在第一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定位孔,在第二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多个第一定位孔与多个第二定位孔通过紧固件实现任意位置的连接,从而调整第一压持臂与第二压持臂之间的间隙,进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储能弹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定位板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定位板和第二子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可伸入至所述第一子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子定位板之间的间隙中,以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可拆卸式连接。
通过将第二定位板设置可伸入第一子定位板和第二子定位板之间的间隙中,实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可拆卸式连接,并且连接固定效果较好。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倍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倍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径。
通过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倍的第一定位孔的孔径,相邻两个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倍的第二定位孔的孔径,保证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足够高的结构强度下,第一压持臂与第二压持臂之间的间隙可调节精度较高。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操作杆的靠近所述压持组件的一端。
通过将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操作杆靠近压持组件的一端,使得操作杆绕与支撑杆连接处转动时,力矩较大,相应的所需施加的力较小,达到省力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支撑杆上具有多个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孔以及可伸入至任一所述第三定位孔中且与所述第三定位孔匹配连接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可抵靠在所述储能弹簧的支架上,以形成所述支撑点。
通过在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三定位孔,且有与任一第三定位孔匹配连接的定位杆,使得定位杆可根据实际工况与不同位置的第三定位孔匹配连接,定位杆的一端抵靠在储能弹簧的支架上形成支撑点,实现支撑杆上支撑点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型号高压断路器工况的需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三定位孔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操作杆的一端。
通过使得第三定位孔的轴向与支撑杆的轴向相垂直,定位杆与第三定位孔匹配连接后,抵靠在储能弹簧支架上不易发生滑动,保证支撑点的稳固性。此外,将第三定位孔设置在远离操作杆的一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定位杆上具有螺纹,所述定位杆通过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的与所述螺纹匹配连接的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定位杆上还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螺母分设在所述第三定位孔的两侧。
通过在定位杆上设置螺纹,使用螺母将其固定在支撑杆上,使得定位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可靠;
此外,通过在定位杆上套设橡胶圈,增大摩擦力,防止定位杆滑动,保证支撑点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为矩形。
通过将支撑杆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以便于定位杆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对应的储能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支撑杆和定位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压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杆;
2—支撑杆;
21—第三定位孔;
3—压持组件;
4—第一压持件;
41—第一压持臂;
42—第一定位板;
421—第一子定位板;
422—第二子定位板;
423—第一定位孔;
5—第二压持件;
51—第二压持臂;
52—第二定位板;
521—第二定位孔;
6—紧固件;
7—定位杆;
70—支撑点;
71—螺母;
72—橡胶圈;
8—储能弹簧;
81—弹簧本体;
82—连接板;
82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弹簧操动机构的高压断路器而言,储能弹簧是唯一的储能装置。为保证高压断路器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时正常动作,会定期对高压断路器进行检修。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部分高压断路器的储能弹簧存在应力松弛、表面缺陷等问题,此时需要对储能弹簧进行更换。其中,储能弹簧具体包括弹簧本体以及与弹簧本体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具有螺栓孔,储能弹簧通过穿设在螺栓孔中的螺栓固定在高压断路器的底座上。在进行储能弹簧更换时,首先需要将用于固定储能弹簧的螺栓拆卸下来,进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更换。而储能弹簧常处于拉伸状态,具有较大的预载荷,导致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较大,导致穿设在连接板上螺栓孔中的螺栓不易拆卸下来,给检修人员更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现有技术中,针对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的拆装,电力设备检修人员通常利用螺丝刀插入弹簧本体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通过撬动螺圈,挤压其中靠近螺栓一侧的螺圈,以使该螺圈对连接板的拉力减小,以便于将螺栓拆卸下来,进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拆装。
然而,上述利用螺丝刀撬动弹簧螺圈进行储能弹簧拆装的过程,费时、费力,且容易发生危险。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使得对储能弹簧的拆装过程省时省力,且操作安全。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对应的储能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支撑杆和定位杆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压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对应的储能弹簧8包括弹簧本体81以及与弹簧本体81连接的连接板82。其中,连接板82上具有螺栓孔821,储能弹簧8通过穿设在螺栓孔821中的螺栓固定在高压断路器的底座上。
在对储能弹簧进行进行拆卸时,首先需要将穿设在连接板82上螺栓孔821中的螺栓取下,进而完成储能弹簧的拆卸。由于弹簧本体81常处于拉伸状态,弹簧本体81对连接板82会形成较大的拉力,进而导致连接板82上的螺栓孔821与螺栓之间存在较大的作用力,固定储能弹簧8的螺栓不易拆卸。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减小弹簧本体81上的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使得螺栓孔821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便于将螺栓拆卸下来,从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拆装。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具体包括:操作杆1、支撑杆2以及用于插入至所述弹簧本体81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并挤压其中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以使与所述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对所述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的压持组件3。
压持组件3连接在操作杆1的一端,且与操作杆1相对固定,压持组件3具有两个可伸入至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的压持部,且两个压持部之间的间隙可调。
支撑杆2的一端与操作杆1转动连接,支撑杆2上具有可抵靠在储能弹簧的支架上的支撑点70,且支撑点70在支撑杆2上的位置可调;操作杆1绕与支撑杆2的连接处转动时,压持部在操作杆1的带动下对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以使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与操作杆1转动连接,具体为铰接。当然,也可以采用铆接等其他可转动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效果,只要可以使支撑杆2与操作杆1连接处转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待拆卸储能弹簧的直径大小调节压持组件3的压持部之间的间隙,使得压持部之间的间隙略小于待拆卸储能弹簧的直径,将两个压持部伸入储能弹簧底部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其中,支撑杆2上的支撑点70在支撑杆2上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待拆卸储能弹簧的长度来决定,以使支撑点70可抵靠在储能弹簧的支架上。
在需要对储能弹簧进行拆装时,需要先将螺栓拆下来。具体需要通过挤压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使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进而使得连接板82上的螺栓孔821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便于拆除螺栓,进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拆装。利用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对储能弹簧进行拆装时,根据储能弹簧的长度调整支撑点70在支撑杆2上的位置,将支撑点70抵靠在储能弹簧的支架上,同时,根据储能弹簧的直径调整两个压持部之间的间隙,将压持部伸入储能弹簧底部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由于支撑杆2的一端与操作杆1转动连接,也就是说,操作杆1可绕与支撑杆2的连接处转动,由于操作杆1与压持组件3相对固定,操作杆1绕与支撑杆2的连接处转动时,压持部可对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从而使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使得连接板82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便于拆除固定储能弹簧的螺栓,进而实现储能弹簧的拆装。
参照图2所示,比如,向上转动操作杆1,使操作杆1绕与支撑杆2的连接处向靠近支撑杆2的方向转动,压持组件3在操作杆1的带动下,使得压持部对储能弹簧的螺圈进行挤压,处于压持部下方的螺圈向下收紧,使与螺圈固定的连接板82所受的拉力减小,从而使连接板82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便于拆除螺栓,完成对储能弹簧的更换。
也就是说,在使用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过程中,利用杆杠的原理,支撑点作为转动支点,压持部作为阻力臂,操作杆作为动力臂,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通过设置操作杆1、支撑杆2以及用于插入至弹簧本体81的相邻两个螺圈之间,并挤压其中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以使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的压持组件3,将压持组件3连接在操作杆1的一端,与操作杆1相对固定,且使压持组件3具有两个可伸入至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的压持部,同时使支撑杆1的一端与操作杆2转动连接,支撑杆1上具有可抵靠在储能弹簧支架上的支撑点70。在使用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对储能弹簧进行拆卸时,根据储能弹簧的高度,调整支撑杆2上支撑点70的位置,使支撑点70抵靠在储能弹簧支架上,使两个压持部伸入相邻两个螺圈之间,然后使操作杆1绕与支撑杆2的连接处转动,由于压持组件3与操作杆1相对固定,当操作杆1转动时,压持部则在操作杆1的带动下对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从而使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进而使连接板82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通过调整操作杆1的转动幅度,能够灵活的调整弹簧本体81对连接板82的拉力大小,从而很方便的将固定储能弹簧的螺栓拆卸下来,完成对储能弹簧的拆装,也就是说,该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对储能弹簧进行拆装,支撑点70作为整个拆装工具的转动支撑点,仅通过转动操作杆1即可将与连接板82固定的螺圈进行挤压,使螺圈对连接板82的拉力减小,从而使连接板82与螺栓之间的作用力减小,,整个过程省时、省力,而且操作安全。由于支撑点70在支撑杆2上的位置可调,可以满足不同型号高压断路器工况的需求,同时,由于两个压持部之间的间隙可调节,在拆装时,可灵活的根据弹簧本体81的直径大小进行两个压持部之间间隙的调整,从而使得该拆装工具可对不同尺寸的储能弹簧进行拆装,增大了拆装工具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压持组件3可包括第一压持件4和第二压持件5;第一压持件4包括第一压持臂41和连接在第一压持臂41一端的第一定位板42,第二压持件5包括第二压持臂5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持臂51一端的第二定位板52;第一压持臂41和第二压持臂51形成为两个压持部,第一定位板42和第二定位板52为可拆卸式连接,以使第一压持臂41和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可调。
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板42和第二定位板52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第一压持臂41和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可调整,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储能弹簧,使得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通用性较强。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第一定位板42上具有多个沿第一定位板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孔423,第二定位板52上具有多个沿第二定位板5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可与第一定位孔423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21。多个第一定位孔423与多个第二定位孔521通过紧固件6实现任意位置的连接,从而调整第一压持臂41与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进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储能弹簧。
参照图4,将第一定位板42上最外侧的第一定位孔423与第二定位板52上最外侧的第二定位孔521连接固定,第一压持臂41与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最大;将第一定位板42上最外侧的第一定位孔423与第二定位板52上最内侧的第二定位孔521连接固定,第一压持臂41与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最小。第一压持臂41与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具体可根据待拆装储能弹簧的直径进行调整,调整方便且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压持组件3与操作杆1相对固定,具体是通过紧固件6实现的,操作杆1的对应安装压持组件3的一端上具有与第一定位孔423、第二定位孔521对应的安装孔。在连接第一压持件4和第二压持件5的同时,使紧固件6同时穿设在安装孔中,实现压持组件3与操作杆1的相对固定。
当然,也可以使第一压持件4或第二压持件5焊接在操作杆1的端部,实现压持组件3与操作杆1的相对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紧固件6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螺钉,或者是螺杆,可以通过螺母实现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时,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孔423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倍的第一定位孔423的孔径;相邻的两个第二定位孔52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倍的第二定位孔521的孔径。这样设置在保证第一定位板42和第二定位板52具有足够高的结构强度下,第一压持臂41与第二压持臂51之间的间隙可调节精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42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定位板421和第二子定位板422,具体地,第一子定位板421和第二子定位板422上均具有第一定位孔423,且两个子定位板上的定位孔是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板52可伸入至第一子定位板421和第二子定位板422之间的间隙中,以与第一定位板42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当然,第一定位板42也可以只包括第一子定位板421或者只包括第二子定位板422,可以与第二定位板52实现可拆式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第一定位板42上具有多个沿第一定位板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第二定位板52上具有多个沿第二定位板5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与卡槽相对应的卡扣,卡槽与卡扣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任意位置的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压持臂41与第二压持臂51之间间隙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操作杆1的靠近压持组件3的一端。通过将支撑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操作杆1靠近压持组件3的一端,使得操作操作杆1绕与支撑杆2连接处转动时,力矩较大,相应的所需施加的力较小,达到省力的目的。
其中,支撑杆2上具有多个沿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孔21以及可伸入至任一第三定位孔21中且与第三定位孔21匹配连接的定位杆7,定位杆7的一端可抵靠在储能弹簧的支架上,以形成支撑点70。通过使第三定位孔21的轴向与支撑杆2的轴向相垂直,定位杆7与第三定位孔21匹配连接后,抵靠在储能弹簧支架上不易发生滑动,保证支撑点70的稳固性。将第三定位孔21设置在远离操作杆1的一端,以增长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通过在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三定位孔21,且有与任一第三定位孔21匹配连接的定位杆7,使得定位杆7可根据储能弹簧的长度与不同位置的第三定位孔21匹配连接,定位杆7的一端抵靠在储能弹簧的支架上形成支撑点70,实现支撑杆2上支撑点70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型号高压断路器工况的需求。
具体实现时,定位杆7上具有螺纹,定位杆7通过套设在定位杆7上的与其螺纹匹配连接的螺母71固定在支撑杆2上。通过螺纹与螺母的配合实现定位杆7与支撑杆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便且可靠。
此外,还可以在定位杆7上套设橡胶圈72,橡胶圈72与螺母71分设在第三定位孔21的两侧。通过设置橡胶圈72,增大摩擦力,防止定位杆滑动,保证支撑点70的稳定性。其中,定位杆7可以是轴销,也可以是螺杆,只要上面设置有螺纹即可。
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定位杆7可以是圆柱体,在圆柱体上设置有插销,只要能够固定在支撑杆2上,形成支撑点70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的横截面具体为矩形,以便于定位杆7的连接固定。当然,支撑杆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柱形等其他形状,只要可与定位杆7连接固定即可。
操作杆1的横截面为圆形,方便操作人员对该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的使用。当然,操作杆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等其它形状,只要不妨碍操作人员的使用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