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的料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4244发布日期:2019-11-27 19:2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节的料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调节的料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料库结构大多为固定结构料盘,储料及取料要求较低,并不适应常规模式的自动化装配,而且储料及取料过程中普遍采用人工手动来操作,这样就造成了人工成本增高且劳动生产率低。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逐步提高,生产节奏的不断加快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原有的手工操作模式已不再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并且现有技术中,一种规格零件对应一种料盘或零件隔板,以及零件隔板上的零件孔基本为圆形,对应零件单一,调换不同产品时需要根据零件长度及直径更换料盘或零件隔板,无法适应多品种规格零件自动化需求。更换料盘或者零件隔板以及调试过程复杂,大大降低了加工效率低,并且单台料库需要配备多种规格料盘或者零件隔板,运行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料库,为了适应多品种规格零件自动化需求,避免频繁更换料盘或者零件隔板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调节的料库,包括:料库基座,所述料库基座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料盘,料盘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零件隔板,所述零件隔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零件的若干扇形零件孔,所述扇形零件孔成矩阵结构布置,所述扇形零件孔的两斜边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外侧设置有用于吸附零件定位于夹角中的吸附装置,当零件定位于夹角中时,零件中心在料盘的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均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吸附装置为一组磁铁,所述磁铁安装于零件隔板的底部表面,且磁铁设置于扇形零件孔两斜边的外侧。

所述扇形零件孔的两斜边夹角为30°—120°。

所述料库基座上安装有料库导轨,料库导轨上通过滑块安装有料盘底座;所述料库基座下方安装有用于带动料盘底座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料库基座下方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同步带轮与第一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通过连接板与料盘底座连接,第一电机通过带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一同步带转动,第一同步带带动料盘底座在料库导轨上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料盘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料盘立柱,所述料盘底座通过料盘立柱连接于料盘的底部表面;所述料盘的四个角滑动安装有贯穿料盘的丝筒,所述丝筒内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上端连接于零件隔板的底部;所述料盘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零件隔板上下移动的纵向传动机构。

安装于料盘的底部表面的第二电机、第三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以及安装于丝筒下端的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与第四同步带轮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分布于第二电机输出端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依次穿过第三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以及第四同步带轮后回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形成一个传动回路;第二电机通过带动传动回路,转动第二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带动丝筒转动带动丝杆上下移动,丝杆带动零件隔板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节的料库具有自动升降功能,能够根据零件高度上下调节,达到对零件稳定支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了特殊零件孔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料库适用范围广,能在一定范围满足不同大小零件的精确摆放,满足机器人对所抓物料的精度要求,所以更换零件时不需要更换料盘或者零件隔板,即降低了加工成本,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又便于管理和操作,能够为工件的自动上下料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适用于如金属冲压结构件等大批量,小型零部件的加工,再与机器人或机床上料设备对接后还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零件隔板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纵向传动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第一传动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纵向传动机构中传动回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库基座,101—第一电机,102—滑块,103—料库导轨,104—第一同步带轮,105—第一同步带,201—料盘,202—丝筒,203—丝杆,204—零件隔板,205—第二同步带轮,206—第二电机,207—第二同步带,208—扇形零件孔,209—磁铁,210—料盘底座,211—第三同步带轮,212—第四同步带轮,213—料盘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自动调节的料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料库基座1,所述料库基座1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料盘201,料盘201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零件隔板204,所述零件隔板204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零件的若干扇形零件孔208,所述扇形零件孔208成矩阵结构布置,所述扇形零件孔208的两斜边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外侧设置有用于吸附零件定位于夹角中的吸附装置209,当零件定位于夹角中时,零件中心在料盘(201)的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均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具体的,所述吸附装置209为一组磁铁,所述磁铁安装于零件隔板204的底部表面,且磁铁设置于扇形零件孔208两斜边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扇形零件孔208的两斜边夹角为30°—120°。

进一步的,所述料库基座1上安装有料库导轨103,料库导轨103上通过滑块102安装有料盘底座210;所述料库基座1下方安装有用于带动料盘底座210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料库基座1下方的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同步带轮104与第一同步带105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105通过连接板与料盘底座210连接,第一电机101通过带动第一同步带轮104和第一同步带105转动,第一同步带105带动料盘底座210在料库导轨103上沿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料盘底座210上端固定安装有料盘立柱213,所述料盘底座210通过料盘立柱213连接于料盘201的底部表面;所述料盘201的四个角滑动安装有贯穿料盘201的丝筒202,所述丝筒202内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丝杆203,所述丝杆203的上端连接于零件隔板204的底部;所述料盘20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零件隔板204上下移动的纵向传动机构。

具体的,所述纵向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料盘201的底部表面的第二电机206、第三同步带轮211、第四同步带轮212,以及安装于丝筒202下端的第二同步带轮205;所述第三同步带轮211与第四同步带轮212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分布于第二电机206输出端同步带轮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206输出端的同步带轮连接有第二同步带207,第二同步带207依次穿过第三同步带轮211、第二同步带轮205以及第四同步带轮212后回到第二电机206输出端的同步带轮,形成一个传动回路;第二电机206通过带动传动回路,转动第二同步带轮205,第二同步带轮205通过带动丝筒202转动带动丝杆203上下平稳移动,从而丝杆203带动零件隔板204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机101通过带动第一同步带轮104和第一同步带105转动,使第一同步带105带动料盘底座210在料库导轨103上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料盘201的水平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传动机构通过第二电机206带动丝筒202转动,丝筒202带动丝杆203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零件隔板204高度位置的控制。具体的,第二电机206的输出端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同步带207,第二同步带207带动第二同步带轮205、第三同步带轮211以及第四同步带轮212转动,形成一个平稳的传动回路,使第二同步带轮205带动丝筒202平稳转动,丝筒202转动,从而带动丝杆203在丝筒202内上下平稳移动,实现零件隔板204的高度位置控制。

将零件隔板204安装于料盘201的上方,通过纵向传动机构将零件隔板204降到低位,贴近料盘201;将零件穿过零件隔板204的扇形零件孔208,放置于料盘201上进行简单对位;再通过纵向传动机构将零件隔板204根据零件的高矮调整到相适应的高度,在零件隔板204调高的过程中,由于零件隔板204上特殊的扇形零件孔208以及扇形零件孔208背面两斜边的磁铁209作用下,一方面,使零件中心在料盘201的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均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对零件有了更精准的对位排列效果,另一方面,料盘201或零件隔板204移动时,不会导致零件倾倒或者中心偏移,保证了零件随本实用新型装置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最后将料库基座1移动至机器人旁,以方便机器人对物料的精准抓取,或者将料库基座1与机床上料设备对接,以便机床上料设备将物料精准的放置在加工工位上。

本实用新型的零件隔板自动升降功能,可以根据零件高度上下调节,达到对零件稳定支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扇形零件孔208结构,打破常规的圆形零件孔,不仅可以放置不同外径尺寸的零件,而且还对零件的矩阵排列起到精确定位的效果;放置零件时扇形零件孔208上的两斜边会根据零件外形的大小确定零件的一致性位置,使零件中心在料盘的纵向与横向两方向均在一条直线上,起到定位的作用;扇形零件孔208的两斜边背面设置有磁铁209装置,能将零件紧紧的吸附在中心位置上,使得料盘在移动时,不会导致零件倾倒或者中心的偏移;扇形零件孔208适用范围广,能在一定范围满足不同大小零件的精确摆放,满足机器人对所抓物料的精度要求,所以更换零件时不需要更换料盘或者零件隔板,成本降低加工效率提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了解到上述具体事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某些部分所可能作出的改进、变动,体现的仍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实现的仍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