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5175发布日期:2020-02-07 23:3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周边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必需品。现在市面上的汽车一般都是智能电子钥匙。

汽车智能钥匙是常见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也称智能钥匙系统,是由发射器、遥控中央锁控制模块、驾驶授权系统控制模块三个接受器及相关线束组成的控制系统组成。

遥控器和发射器集成在车钥匙上,车辆可以根据智能钥匙发来的信号,进入锁止或不锁止状态,甚至可以自动关闭车窗和天窗。

这种智能钥匙能发射出红外线信号,既可打开一个或两个车门、行李箱和燃油加注孔盖,也可以操纵汽车的车窗和天窗,更先进的智能钥匙则像一张信用卡,当司机触到门把手时,中央锁控制系统便开始工作,并发射一种无线查询信号,智能钥匙卡作出正确反应后,车锁使自动打开。只有当中央处理器感知钥匙卡在汽车内时,发动机才会启动。

这种系统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常情况下,当车主走近车辆大约一米以内距离时,门锁就会自动打开并解除防盗;当离开车辆时,门锁会自动锁上并进入防盗状态。当车主进入车内时,车内检测系统会马上识别智能卡,这时只需轻轻按动启动按钮(或旋钮),就可以正常启动车辆,整个过程,车钥匙无须拿出。

汽车智能无钥匙进入系统简称pke(passivekeylessenter),该产品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技术和最先进的车辆身份编码识别系统,率先应用小型化、小功率射频天线的开发方案,并成功的融合了遥控系统和无钥匙系统,沿用了传统的整车电路保护,真正的实现双重射频系统,双重防盗保护,为车主最大限度的提供便利和安全。

但是这种钥匙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防水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将其忘记在口袋中,被放入洗衣机中连同衣服一起清洗;或者在使用时,被水打湿,都可能导致其无法使用。

而且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很可能造成物理损坏。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具有与汽车钥匙形状相配合的腔室,且其上设有大小小于汽车钥匙的开口的上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开口处,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起到防水作用的下壳;所述上壳上还设有一与所述上壳一体成型,起到耐撞击作用的抗击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击壳体上还设有一与汽车钥匙logo标志的位置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密封连接有一透明防水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内侧沿所述第一通孔周边设有一向外凹陷的沉台,所述透明防水片密封连接在所述沉台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一端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抗击壳体相配合,且纵向设置的第一卡接槽;所述上壳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抗击壳体相配合,且横向设置的第二卡接槽;

所述抗击壳体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配合的纵向卡条;所述抗击壳体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配合的横向卡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上还设有一将所述抗击壳体边缘包裹,且对所述抗击壳体产生一向下预紧力的第一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抗击壳体相配合,用于增加两者接触面积的第二通孔;

所述抗击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的开口处设有一圈第一密封凸起;所述第一密封凸起外侧设有一圈第一密封凹槽;

所述下壳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密封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凹槽外侧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密封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外表面上设有与汽车钥匙上的按键相配合的按压标识;所述上壳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按压标识相配合的按压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一端设有一用于将该保护套活动连接于载体上的连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一端设有一便于对所述下壳施力,将所述下壳和所述上壳分离的分离缺口;

所述下壳上还设有一与所述分离缺口相配合的分离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与汽车钥匙形状相配合的腔室,且其上设有大小小于汽车钥匙的开口的上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开口处,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起到防水作用的下壳;所述上壳上还设有一与所述上壳一体成型,起到耐撞击作用的抗击壳体。采用上述设计,使得不仅可以减少外界物理撞击对汽车钥匙的损坏,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还能在下壳脱落的情况下,降低汽车钥匙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中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中上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中抗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中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内定位寻找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汽车钥匙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具有与汽车钥匙形状相配合的腔室11,且其上设有大小小于汽车钥匙的开口12的上壳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10的开口12处,与所述开口12密封连接,起到防水作用的下壳20;所述上壳10上还设有一与所述上壳10一体成型,起到耐撞击作用的抗击壳体30。

具体地,本方案的上壳10和下壳20都是采用橡胶、硅胶等材质制成,其一般较软,当从高处摔落时,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上壳10上的开口12将汽车钥匙塞入到上壳10内,塞入以后,通过下壳20将上壳10和下壳20防水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将开口12大小设计成小于汽车钥匙大小,当汽车钥匙塞入到上壳10以后,由于开口12较小,整个上壳10会对汽车钥匙产生一个预紧力,将汽车钥匙牢牢包裹住。

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将汽车钥匙挂于腰间等地方,在走动的过程中,万一下壳20与上壳10出现脱离(下壳20没有卡接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开口12小于汽车钥匙,且上壳10对汽车钥匙有一定的预紧力,使得汽车钥匙从上壳10内掉落的概率大大降低,大幅度减少了汽车钥匙丢失的问题。

同时,本方案还在上壳10上设计抗击壳体30,抗击壳体30与上壳10在注塑时一体成型,抗击壳体30采用的是塑料等硬度较大的材质,当出现外部撞击时,其可以有效的阻挡外部撞击对汽车钥匙的损坏,大大降低了外力对汽车钥匙的物理伤害。

如图3和图6所示,抗击壳体30上还设有一与汽车钥匙logo标志的位置相配合的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通孔31上密封连接有一透明防水片32。

所述第一通孔31内侧沿所述第一通孔31周边设有一向外凹陷的沉台33,所述透明防水片32密封连接在所述沉台33上。

具体地,本方案设计第一通孔31和透明防水片32,使得汽车钥匙的logo能够被清晰可见,便于汽车钥匙的识别。同时,在第一通孔31内侧设计沉台33,将透明防水片32连接在沉台33上,该设计使得透明防水片32不会出现掉落的问题。

如图5、图6所示,上壳10一端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抗击壳体30相配合,且纵向设置的第一卡接槽13;所述上壳10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抗击壳体30相配合,且横向设置的第二卡接槽14;

所述抗击壳体30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卡接槽13相配合的纵向卡条34;所述抗击壳体30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卡接槽14相配合的横向卡条35。

具体地,本方案中,上壳10和抗击壳体30通过纵向卡条34和横向卡条35的设计,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牢固。

同时,当抗击壳体30外侧受力时,其通过抗击壳体30将大部分的力传递至第一卡接槽13和第二卡接槽14,通过上壳10的侧壁,将大部分的力传递至下壳20,最终传递至与下壳20接触的载体,完成了一个力的传递,避免了外界的力直接传递至汽车钥匙的问题。

所述上壳10上还设有一将所述抗击壳体30边缘包裹,且对所述抗击壳体30产生一向下预紧力的第一凸起15。

具体地,本方案还设计了第一凸起15,通过第一凸起15产生的向下的预紧力,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牢靠。

所述上壳1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抗击壳体30相配合,用于增加两者接触面积的第二通孔16;

所述抗击壳体3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通孔16相配合的第二凸起36。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上壳10的开口12处设有一圈第一密封凸起17;所述第一密封凸起17外侧设有一圈第一密封凹槽18;

所述下壳20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密封凸起17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凹槽21;所述第二密封凹槽21外侧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密封凹槽18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凸起22。

所述上壳10外表面上设有与汽车钥匙上的按键相配合的按压标识19;所述上壳10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按压标识19相配合的按压块110。

所述上壳10一端设有一用于将该保护套活动连接于载体上的连接孔111。

本方案还在上壳10一端设计连接孔111,可以通过连接孔111,将该保护套连接在钥匙扣或者其他载体上,便于携带。

所述上壳10一端设有一便于对所述下壳20施力,将所述下壳20和所述上壳10分离的分离缺口112;

所述下壳20上还设有一与所述分离缺口112相配合的分离凸起23。

具体地,通过第一密封凸起17和第二密封凹槽21,第一密封凹槽18和第二密封凸起22的紧密连接,使得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两重防水设计,大大提高了防水密封性。

同时,为了方便上壳10和下壳20的分离,本方案还设计了分离缺口112和分离凸起23,大大方便了两者的分离。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车钥匙在室内或者室外丢失需要找回时,本方案在车钥匙保护套内还设计了定位寻找系统,该系统包括mcu、定位模块和/或语音警报模块,为了便于无线控制,还需要在其内设计通讯装置;同时,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等)内下载对应的控制app。

当第二天起床,找不到车钥匙时,同时,可以判断其在室内时,我们可以通过app来控制语音警报模块工作,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我们就可以循着该声音找到相应的汽车钥匙。

但是,我们如果判断其丢失在户外时,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app以及车钥匙保护套内的定位模块,来对车钥匙进行定位,同时,根据该定位位置进行寻找,到达大致的位置,再打开语音警报模块,来根据声音进行精确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技术是现在市面上非常普遍的技术,相应的控制app同样是现有技术,故不在本方案中对其具体原理进行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与汽车钥匙形状相配合的腔室11,且其上设有大小小于汽车钥匙的开口12的上壳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10的开口12处,与所述开口12密封连接,起到防水作用的下壳20;所述上壳10上还设有一与所述上壳10一体成型,起到耐撞击作用的抗击壳体30。采用上述设计,使得不仅可以减少外界物理撞击对汽车钥匙的损坏,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还能在下壳20脱落的情况下,降低汽车钥匙丢失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