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8877发布日期:2020-02-11 10:24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加工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碳纤维切割成型加工中心通过工装对待切割的碳纤维板材结构进行固定,通过机械手挟持切割工具,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切割,其中,在用于对碳纤维材料进行固定的工装上,如图1所示,通过支撑面01对最终需要保留的碳纤维主体部分进行支撑,且支撑面的形状与碳纤维主体的形状适应性设置,而对于切割轨迹部分,通过设置凹陷的槽体02,使得切割过程更加方便,避免对工装造成损伤。

然而,在切割的过程中会产生碳纤维粉末,目前在加工中心中,通过设置在整个工装两侧的吸尘装置对上述粉尘进行吸附清除,但是,由于槽体02凹陷,且部分被碳纤维主体所遮挡,因此位于其中的粉末杂质难以清除,会直接影响最终的产品切割质量。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可使得切割所产生的粉末得到彻底的清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包括:

槽体,设置于碳纤维结构的切割轨迹下方,用于为切割工具提供空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联通集尘装置,通过负压将切割所产生的粉末吸入集尘装置中。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口内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内设置有主流道,以及自所述主流道引出且通向所述槽体内至少两个方向的若干分支流道,通过所述分支流道将来自至少两个方向的粉末通过所述主流道吸入所述集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的外围部分设置有外螺纹,与位于所述吸尘口内壁的内螺纹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的外围设置有凸沿,用于限制所述堵头沉入所述吸尘口内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沉入所述吸尘口内的一端设置有集尘杯,其上设置有过滤网结构,所述集尘杯作为所述集尘装置对来自所述主流道的粉末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杯外围至少部分设置有外螺纹,与位于所述主流道内壁的内螺纹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杯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凹槽结构,所述过滤网结构通过在所述凹槽结构底部开设贯穿孔而获得。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吸尘口的设置,使得切割过程中,因为被碳纤维结构所阻挡而难以被清除的粉末可以在槽体内直接被抽吸清除,保证了整个切割过程中无粉末对切割的精度造成影响,从而保证最终的产品精度;

(2)通过所述堵头的设置,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降低吸尘口的设置数量,从而降低整个工装的加工成本;

(3)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使得整个堵头的安装和更换均较为容易,且工装便于加工,整个堵头的固定也相对稳固;

(4)通过凸沿搭设的方式实现堵头的固定,可在集尘杯内的粉末吸附满时,通过较为方便的方式实现其与堵头的分离,从而便于粉末的清理;

(5)通过在堵头沉入吸尘口内的一端设置有集尘杯,并在其上设置有过滤网结构,可在堵头处直接对粉末进行收集,可降低粉尘对后续吸尘动力装置的影响,降低其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尘口在槽体底部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堵头的一种安装及结构示意图;

图4为堵头的另一种安装及结构示意图;

图5为堵头的第三种安装及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支撑面01、槽体02、吸尘口03、堵头04、主流道041、分支流道042、凸沿043、集尘杯05、主体051、凹槽结构0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碳纤维结构切割固定工装,包括:槽体02,设置于碳纤维结构的切割轨迹下方,用于为切割工具提供空间;所述槽体02底部设置有吸尘口03,所述吸尘口03联通集尘装置,通过负压将切割所产生的粉末吸入集尘装置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所述吸尘口03的设置,使得切割过程中,因为被碳纤维结构所阻挡而难以被清除的粉末可以在所述槽体02内直接被抽吸清除,保证了整个切割过程中无粉末对切割的精度造成影响,从而保证最终的产品精度,其中负压可通过负压风机提供,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范围。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吸尘口03内设置有堵头04,所述堵头04内设置有主流道041,以及自所述主流道041引出且通向所述槽体02内至少两个方向的若干分支流道042,通过所述分支流道042将来自至少两个方向的粉末通过所述主流道04吸入集尘装置。因为每个所述吸尘口03的吸尘方向是单一的,为了降低所述吸尘口03的设置数量,从而降低整个工装的加工成本,通过所述堵头04的设置,起到导向的作用,因为粉末所需要的吸附力较小,因此只需适当控制所述主流道041和所述分支流道042的孔径,即可保证最终粉尘集尘过程的顺畅性;在整个堵头加工的过程中,各个流道均可通过钻孔的方式获得,对孔内壁的加工精度要求低,整个所述堵头04的成本便于控制。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堵头04的外围部分设置有外螺纹,与位于所述吸尘口03内壁的内螺纹配合安装。此方式使得整个所述堵头04的安装和更换均较为容易,且工装便于加工,整个所述堵头04的固定也相对稳固。

但相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更为简单的一种替换方案可以为:所述堵头04的外围设置有凸沿043,用于限制所述堵头04沉入所述吸尘口03内的深度。通过此方式,则无需在所述堵头04的外围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工装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吸尘的过程中,其所受到的力是朝向所述吸尘口03内部的方向,因此上述将所述堵头04直接沉入所述吸尘口03内的方式,也可以满足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具体的,可通过所述堵头04与所述吸尘口03内部的形位公差来控制安装的松紧度。

作为集尘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堵头04沉入所述吸尘口03内的一端设置有集尘杯05,其上设置有过滤网结构,所述集尘杯05作为集尘装置对来自所述主流道041的粉末进行收集。在所述堵头04处直接对粉末进行收集,可降低粉尘对后续吸尘动力装置的影响,降低其故障率,其中,所述集尘杯05是否收集满的检测工作,可通过在流道内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流量或压力传感器等实现。所述集尘杯05外围至少部分设置有外螺纹,与位于所述主流道041内壁的内螺纹配合安装。通过上述结构方式,可在所述集尘杯05内的粉末吸附满时,通过较为方便的方式实现其与所述堵头04的分离,从而便于粉末的清理,或者可将所述集尘杯05设置为耗材,可通过塑料实现其结构主体,成本低廉。

其中,所述集尘杯05包括主体051,以及设置于主体051内的凹槽结构052,所述过滤网结构通过在所述凹槽结构052底部开设贯穿孔而获得。通过上述方式可使得整个所述集尘杯05的结构简单化,使得其可通过多种工艺实现加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