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密封性要求高的装置,装置的盖板与装置的壳体之间一般设有密封圈,以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由于密封圈具有弹性,盖板与壳体不能很好的定位,需要人工预先将对角的螺丝进行锁定,以保证盖板与壳体压紧。传统采用人工预先锁定压紧的方式不仅耗费工时,并且由于人工操作存在失误,可能导致盖板与壳体未压紧。如果盖板与壳体没有完全压紧,将会导致整个装置的密封性不好,很容易因为水的渗入而发生短路,从而引起设备故障,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使得被压紧设备机械锁附,减少了人工锁附的不良,及提高了被压紧设备锁附的效率,从而提高了被压紧设备锁附的良率及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紧装置,包括底板及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压紧件;
所述压紧件包括支撑部、转动部及压紧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压紧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压紧部能够在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支撑部转动时,靠近或远离所述底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所述压紧件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第二侧边靠近所述第一侧边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至少一个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第三侧边靠近所述第四侧边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第四侧边靠近所述第三侧边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压紧件包括第一压紧件及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相对所述第二侧边靠近所述第一侧边设置,且所述第一压紧件相对所述第四侧边靠近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压紧件相对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且所述第二压紧件相对所述第三侧边靠近所述第四侧边设置;
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紧件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压紧件与所述第二压紧件之间,且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压紧件靠近所述第二压紧件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二压紧件靠近所述第一压紧件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定位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压紧件与所述第二压紧件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板包括板体及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块相对所述第二侧边靠近所述第一侧边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块相对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压紧部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压紧部的一侧,所述手柄联动所述转动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销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孔、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两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压紧部位于第一位置时,将被压紧设备放置于压紧装置上;当压紧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压紧部抵持被压紧设备,压紧部对被压紧设备产生作用力,使得将被压紧设备的盖板与壳体通过机械锁附,从而提高了被压紧设备锁附的效率及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压紧装置在第一种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压紧装置在第二种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压紧装置在工作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结构在再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压紧装置在第一种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压紧装置100包括底板11及安装于底板11上的压紧件12。压紧装置100能够对被压紧设备产生向下的力,并且在被压紧设备被压紧后,使得被压紧设备处于被压紧状态。具体地,压紧件12与被压紧设备之间产生力的作用,使得被压紧设备被压紧。
压紧件12包括支撑部121、转动部122及压紧部123。支撑部121连接于底板11。其中,支撑部121能够相对底板11固定,支撑部121也能够相对底板11移动。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部121固定于底板11上。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支撑部121固定于底板11上为例来进行描写。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压紧件12需要移动时,支撑部121也能够相对支底板11移动。
支撑部121支撑转动部122及压紧部123。转动部122转动连接支撑部121远离底板11的一端。压紧部123连接于转动部122远离支撑部121的一侧。压紧部123能够在转动部122相对支撑部121转动时,靠近或远离底板11。也即,转动部122相对支撑部121转动,且转动部122联动压紧部123。由于转动部122能够相对支撑部121转动,并且转动部122能够带动压紧部123相对支撑部121转动。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紧部123相对底板11有多个不同的位置。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压紧装置100在第二种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压紧装置100在工作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压紧装置100用于压紧被压紧设备200。图5所示是压紧装置100用于压紧被压紧设备2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被压紧设备200包括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且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紧固件为螺丝为例来进行描写。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也能够为螺钉或其他紧固件。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被压紧设备200包括多个螺丝为例来进行描写。其中,被压紧设备200能够为电源转换器的壳体。具体地,图5是压紧装置100在压紧电源转换器的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当压紧部123相对底板11位于第一位置时,压紧部123与底板11之间的间距为d1。当压紧部123相对底板11自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压紧部123与底板11之间的间距为d2,且d1大于d2。也即,压紧部123在第二位置相对第一位置时,压紧部123在第二位置时更加靠近被压紧设备200。具体地,压紧部123在第二位置时,压紧部123抵持被压紧设备200,压紧部123对被压紧设备200产生向下的力,使得被压紧设备200处于压紧状态。
如图1所示,压紧装置100在第一种状态时,压紧部123相对底板11位于第一位置。如图2所示,压紧装置100在第二种状态时,压紧部123相对底板11位于第二位置。此时压紧装置100处于第二种状态。如图5所示,压紧装置100在工作状态时,压紧部123相对底板11位于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压紧部123位于第一位置时,将被压紧设备200放置于压紧装置100上;当压紧部123位于第二位置时,压紧部123抵持被压紧设备200,压紧部123对被压紧设备200产生作用力,使得将被压紧设备200的盖板与壳体压紧。
进一步地,压紧件12还包括手柄124。手柄124转动连接支撑部121远离底板11的一端,且手柄124连接于转动部122远离压紧部123的一侧。手柄124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支撑部121转动。手柄124联动转动部122。也即,手柄124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部122转动,从而使得压紧部123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手柄124相对支撑部121转动,使得压紧部123自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从而压紧被压紧设备200。
进一步地,压紧装置100还包括定位销13。定位销13可拆卸连接于底板11。也即,定位销13能够安装于底板11上,定位销13也能够与底板11分开。底板11包括定位孔115。其中,定位孔115贯穿底板11相背设置的两面。定位销13部分收容于定位孔115、部分位于定位孔115外。也即,当定位销13安装于底板11上时,定位销13部分收容于定位孔115,部分相对底板11外露。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将底板11的定位孔115与工作台上的定位孔115相对应,通过插入定位销13,使得压紧装置100能够快速精准地定位于工作台上。另一方面,压紧装置100在转产过程中,通过定位孔115与定位销13能够快速定位被压紧设备200与其他工作台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底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11及第二侧边112。压紧件12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压紧件12相对第二侧边112靠近第一侧边111设置,至少一个压紧件12相对第一侧边111靠近第二侧边112设置。
如图1所示,压紧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个压紧件12相对第二侧边112靠近第一侧边111,另一个压紧件12相对第一侧边111靠近第二侧边112。也即,至少两个压紧件12分布于压紧装置100相对设置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紧件12的数量能够为多个。在本申请中对压紧件12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紧件12的数量为多个,使得压紧件12能够多角度的对被压紧设备200进行压紧,提高被压紧设备的压紧效果。并且压紧件12分布于相对设置的两侧,使得被压紧设备200的两侧受力平衡,从而提高了被压紧设备200的压紧效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6,图6是图1所示结构在再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底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13及第四侧边114。第三侧边113与第四侧边114连接在第一侧边111与第二侧边112之间。也即,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第三侧边113及第四侧边114为底板11的四个侧边。
至少一个压紧件12相对第三侧边113靠近第四侧边114设置。至少一个压紧件12相对第四侧边114靠近第三侧边113设置。也即,至少两个压紧件12位于底板11相对设置的两个对角位置。也即,压紧件12位于底板11相对设置的两侧时,不能同时靠近第三侧边113,或者不能同时靠近第四侧边11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在两个压紧件12分布于压紧装置100相对设备的两个对角位置,使得被压紧设备200的整体均能够受力,从而提高了被压紧设备200的压紧效果。
进一步地,压紧件12的数量为两个。压紧件12包括第一压紧件125及第二压紧件126。第一压紧件125相对第二侧边112靠近第一侧边111设置,且第一压紧件125相对第四侧边114靠近第三侧边113设置。第二压紧件126相对第一侧边111靠近第二侧边112设置,且第二压紧件126相对第三侧边113靠近第四侧边114设置。也即,第一压紧件125与第二压紧件126分别位于底板11相对设备的两个对角位置。
压紧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于底板11上的支撑板14。支撑板14与压紧件12位于底板11的同一侧。支撑板14起到支撑被压紧设备200的作用。支撑板14位于第一压紧件125与第二压紧件126之间。且支撑板14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支撑板14相对第一压紧件125靠近第二压紧件126设置。至少一个支撑板14相对第二压紧件126靠近第一压紧件125设置。
如图1所示,支撑板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14相对设置。一个支撑板14相对第一压紧件125靠近第二压紧件126设置,另一个支撑板14相对第二压紧件126靠近第一压紧件125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14分布于压紧装置100相对设置的两侧,并且靠近压紧件12,使得支撑板14的支撑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压紧装置100还包括定位板15。定位板15安装于支撑板14上。定位板15用于承载被压紧设备200。定位板15与底板11间隔设置。且定位板15位于两个第一压紧件125与第二压紧件126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板15用于承载被压紧设备200,第一压紧件125及第二压紧件126位于定位板15的两侧,能够使得被压紧设备200容易安装于定位板15上,也能够使得被压紧设备200容易从定位板15上取下来。
进一步地,定位板15包括限位块151及板体152。限位块151设于板体152远离底板11的一侧。限位块151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限位块151相对第二侧边112靠近第一侧边111设置,至少一个限位块151相对第一侧边111靠近第二侧边112设置。也即,限位块151位于定位板15相对设置的两侧,提高定位板15的空间利用率,避免限位块151阻挡被压紧设备200的存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块151能够快速定位被压紧设备200相对定位板15的位置,从而提高了压紧装置100的工作效率。限位块151设于定位板15远离底板11的一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限位块151的位置快速找准被压紧设备200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压紧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定位板15位于底板11与压紧部123之间。也即,定位板15与底板11之间的间距小于压紧部123与底板11之间的间距。换言之,压紧部123的高度高于定位板15的高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板15位于底板11与压紧部123之间,使得压紧部123与定位板15之间设有预留空间,从而使得压紧装置100有足够的空间收容被压紧设备200。
进一步地,定位孔115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定位孔115位于底板11相对设置的两端。如图6所示,定位孔1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孔115分别靠近第三侧边113及第四侧边1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定位孔115的数量为两个为例来进行描写。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孔115也能够分别靠近第一侧边111及第二侧边112。在本申请对定位孔115的数量及位置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定位孔115,能够提高压紧装置100定位的准确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