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9644发布日期:2020-07-14 16:54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印,尤其涉及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



背景技术:

电表封印是防止窃电的装置,传统的封印由铅质材料或塑料化工材质制作成一定形状,通过夹制的方式将所需固定的封线牢牢固定在封印上。在电能表计故障抢修或轮换时,需要启封表箱封印,现行普遍应用的传统穿线式计量封印通常会破坏封丝,无法重复利用,需要重新加封新封印。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15675a,公开日:2013年2月6日,公开了一种电表的智能封印,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电子控制器、和电子控制器相连的无线发射器以及与所述电子控制器连通的封线,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带有一个电源,电源上设有开启装置,壳体内还设有连接电子控制器的只进不出的接插装置,所述的封线包括了固定端和接插端,所述的封线的接插端插入所述的接插装置。该装置从电表接入电能,通过电子线路控制封印的开启和关闭,易引起电路故障,其次封印不能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解决现有电子封印内部线路复杂、取电不方便以及封印不能复用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该装置采用激光光栅读码技术,每个封印对应唯一的id码,通过识码设备识别id码,得到对应的密码编号,可以通过密码对应的指令,采用机械方式开启密码锁,不损坏封线,就可将封线抽出,同时可以实现封线复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封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锁芯,锁芯中心轴上依次设置有若干密码盘,所述密码盘通过传动盘与锁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允许封线穿过的三个线孔,所述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锁紧封线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与锁芯固定连接。本方案中,封线通过三个线控形成密封环状,密码盘、锁芯以及锁紧机构形成一个联动机构,实现封线的卡紧和释放,装置结构简单,可行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弹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卡板、顶板、滑动盘以及底板,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限位槽固定安装在空腔底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一端与滑动盘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和卡板对应形成卡口,所述底板与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匹配限位槽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卡板为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滑动盘设置有凹槽,最右边密码盘与滑动盘嵌套连接。本方案中,锁紧机构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卡板形成一个卡紧装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卡板均设置允许封线通过的通孔,方便封线的卡紧和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均设置有允许封线穿过的开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开孔的水平高度相同。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通孔与卡口错落设置,可以使得封印在未开启状态时,封线由于来自各个通孔的拉力,形成一个卡口的作用,使封线不易因为外力作用而抽离封印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卡板和顶板的端部固定设置橡胶套。本方案中,橡胶套可以避免封线由于牵扯里过大而磨损,还可以增大摩擦力,封印未开启状态时,收到外力的拉扯,可以使得卡口面的摩擦力增大,封线不会脱离封印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可复用封印装置还包括有信息盘和掩板,所述掩板和信息盘固定连接,所述掩板和信息盘设置有允许锁头自由转动的通孔,所述信息盘上设有id识别码,所述掩板上设置有允许红外设备识别id识别码的小孔。本方案中,信息盘上通过光栅识别技术刻录有id码,红外识别设备通过小孔识别信息盘上的id码,经过查表,得到开锁密码。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密码盘上均设置有凸块,所述相邻密码盘上设置有匹配凸块的凹槽。本方案中,凸块的作用是配合凹槽,形成联动,每个密码盘有一个凸块,每页凸块匹配一个凹槽,当第一个密码盘上的凸块匹配到第二个密码盘上的凹槽,形成一个联动机构,后面的密码盘依据此结构依次联动,最后整个密码盘形成一个整体,弹簧顶出卡块,使得卡块上的通孔与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通孔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封线可以从通孔自由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空腔侧壁设置有限制滑动盘话滑出的限位块。本方案中,由于相邻密码盘实现联动后,由于凹槽被凸块填充,在弹簧的作用下会使得滑动盘向锁头的方向滑动一端距离,当所有的密码盘实现联动后,滑动块移动的距离与卡块通孔到第一支撑板通孔的水平距离相等,限位块的作用是保证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通孔以及卡口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封线能够自如的抽出和重新插入。

作为优选,所述的封线设置有插入端和固定端,所述插入端通过楔形金属壳一体压缩成型,固定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本方案中,在封印开启和复用的两种状态,固定端的封线不能被抽出,设置楔形金插入端方便封线的抽出和重新插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封印,封印本体内部没有复杂的电路结构,采用机械式的密码锁,就能实现封印的开启以及封线的抽出;2、封线的开启不会损坏封线,采用独特内部机械结构,可以实现封印的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启封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壳体,2-锁头,3-掩板,4-信息盘,5-传动盘,6-锁芯,7-密码盘,8-封线,9-底板,10-限位块,41-信息孔,71-凸块,91-第一支撑板,92-第二支撑板,93-卡板,94-橡胶套,95-滑动盘、96-顶板,9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佳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初始未开启封印状态,壳体1空腔内设置有密码锁,密码锁包括锁头2、锁芯6、密码盘以及锁紧机构,锁芯6上设置有八个密码盘,锁头2通过传动盘5与最左侧密码盘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锁头2和传动盘5之间设置有信息盘4和掩板3,信息盘4上设置有id码,掩板3上设置有方便识别设备识别id码的细孔,每一个密码盘上设置有凸块71,凸块71与相邻的密码盘贴靠,与凸块71贴靠的密码盘上设置有凹槽,当锁头2通过钥匙转动时,凸块71会嵌套到凹槽里,实现密码盘多级联动,当八个密码盘都实现联动时,锁紧机构完全松开,锁紧机构包括有底板9,底板9上设置弹簧97孔,以弹簧97孔对应设置有第一支撑板91和第二支撑板92,第一支撑板91和第二支撑板92上设置有允许封线8抽拉的通孔,弹簧97孔设置有弹簧97,弹簧97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弹簧97的上端设置有顶板96,顶板96与卡板93对应设置形成卡口,卡板93的一端与滑动盘95固定连接,滑动盘95上设置有和最右侧的凸块71匹配的凹槽,在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10,初始状态时,滑动盘95与第一支撑板91以及第二支撑板92的上端贴靠,弹簧97被压缩,使得卡口与第一支撑板91和第二支撑板92之间的通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形成对封线8的咬合力,使得封线8被锁死,为了增大卡口的咬合力,在顶板96和卡板93的对应端面均设置有橡胶套94,当封线8受到外力拉扯时,使得卡口处的封线8周面受到摩擦力增大,封线8不会被抽拉出本体,保证封印的可靠性。

当封印开启时,每一个凸块71都被嵌套入凹槽,当八个凸块71分别嵌套对应的凹槽里时,滑动盘会向锁头2方向移动一端距离,为了使得封线8被自由的抽离封印本体,必须使得移动的距离刚好等于卡口到通孔的水平距离,为了保证锁紧机构的可行性,在内腔侧壁设置有限位块10,当活动板移动,弹簧97从压缩状态变为放松状态时,卡口随之移动,当卡扣的高度与第一支撑板91的通孔高度一致时,封线8可以被只有抽拉,同时封线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楔形金属套,可以保证抽查的便捷性。

id码的一种识别方式是:红外识别仪主动识别id码,每个密码盘对应1位,八个密码盘对应八位,一种密码锁的开锁规则是:第一位为1时锁头2顺时针转动;第一位为0时锁头2逆时针转动;相邻数字相同时,锁头2顺时针转动;相邻数字不相同时,锁头2逆时针转动;当为数字1时,锁头2转动60°,当为数字0时,转动30°。

一种id码对应的具体开锁方式为:当识别到的id码为11010010时,锁头2的转动使得密码盘依次联动,具体规则是:

1、第一密码盘顺时针转动60°;

2、第二密码盘顺时针转动60°;

3、第三密码盘逆时针转动30°;

4、第四密码盘顺时针转动60°;

5、第五密码盘逆时针转动30°;

6、第六密码盘逆时针转动30°;

7、第七密码盘顺时针转动60°;

8、第八密码盘逆时针转动30°。

一种具体启封方式为:

1、当需要检修表箱时,通过红外主动识别信息盘上的id吗,通过查表法生成开锁密码;

2、将电子钥匙的开锁头对准密码锁锁头,根据密码锁开锁规则,沿规定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当最左边密码盘上的凸块与相邻密码盘上的凹槽处于同一位置时,由于弹簧弹力的作用,最左边的密码盘上的凸块与相邻密码盘上的凹槽嵌套,相邻密码盘向锁头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两个密码盘实现联动;

3、依据步骤二的方法,当最后一个密码盘上的凸块与滑动盘上的凹槽嵌套时,八个密码盘实现联动,此时锁紧机构上的卡口与第二支撑板上的通孔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封线可以被抽出,整个启封过程完成。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复用封印结构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