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2349发布日期:2020-09-25 18:2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汽车配件,是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安全,保护行人作用突出,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汽车越来越多,用车安全问题日益被高度关注,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汽车设计人员与汽车使用者需要共同努力。近来流行的“荷氏开门法”可以保证司乘人员开门下车时先观察车后状况以保证安全开门,“荷氏开门法”即用远离车门的手开车门的方法。但绝大部分乘客缺乏“荷氏开门法”意识或根本坚持不了一直这样做。故而,作为设计人员应想到通过对车门内拉手的改进设计来迫使乘客使用“荷氏开门法”。

参见图3所示,公开号为cn20666798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内拉手安装结构,其主要通过调整车门内拉手安装位置来迫使司乘人员被动采用“荷氏开门法”。该安装方式确实可以在促使司乘人员采用“荷氏开门法”上产生一定效果。

但是,此现有专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仅仅依靠改变车门内拉手安装位置这一个方法来改变司乘人员下车习惯,其约束力不够强,因其内拉手摆动方向未变,故其未能明显违背惯性的传统开门习惯,从而难以达到迫使司乘人员换手开门的目的。

2、直观体验来看,司乘人员坐在车上,靠手腕扭动来转动门内拉手比通过手臂带动手来正拉门内拉手更别扭、费力得多。传统车门内拉手其固定旋转轴端在后,当按此现有专利所说司乘人员采用“荷氏开门法”时,正是靠手腕扭动开门其开门力矩较小会增加“荷氏开门法”的不舒适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弱化了对司乘人员安全开门的迫使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该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简单,设计安全,保护行人作用突出,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包括车门锁止机构、门外拉手机构和门内拉手机构,车门锁止机构能够同时被门外拉手机构和门内拉手机构开启,车门锁止机构与门内拉手机构远端距离为10cm~30cm;当门内拉手机构的门内拉手机构本体向远离车门锁止机构方向摆动时车门锁止机构开启;

车门锁止机构包括安装壳体、从安装壳体的内侧延伸的固定轴和固定凹槽、摆动设置在固定轴上的l形固定销;l形固定销的中部铰接在固定轴上,l形固定销的长轴端位于固定凹槽中;

门外拉手机构包括外拉手连接件和相对于车门锁止机构摆动设置的门外拉手机构本体,门外拉手机构本体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且通过外拉手连接件与l形固定销的长轴端相连;

门内拉手机构包括摆动设置在车门上且与c形件设计为一体的门内拉手机构本体、摆动设置在车门上的传动销;门内拉手机构本体的一端为指向车门锁止机构的活动端,另一端为内钩状的c形件,门内拉手机构本体的c形件头部通过传动销作用于l形固定销的长轴端;

门内拉手机构本体与c形件为一体且中部开设有螺栓孔,使用第二螺栓通过该螺栓孔将门内拉手机构本体与车门连接;传动销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孔,使用第一螺栓通过该螺栓孔将传动销与车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上述的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在调整车门内拉手位置靠后的基础上,改变门内拉手机构本体摆动方向,这样一方面,违背传统开门习惯且在内拉手位置设置上给靠近车门的手留有极小发挥空间而迫使司乘人员放弃传统的用靠近车门的手开门习惯,另一方面,内拉手活动端在后使得用远离车门的手开门时正是手臂带动手的正拉开门方式,即增强司乘人员安全下车的约束。

上述的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既增加了司乘人员用传统危险开门方式的不舒适性、不可行性,又增加了其用远离车门手开门的舒适性、自然性,从而更达到迫使司乘人员用安全下车方式下车以保护车门外行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细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门内拉手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包括车门锁止机构1、门外拉手机构2和门内拉手机构3,车门锁止机构1能够同时被门外拉手机构2和门内拉手机构3开启,车门锁止机构1与门内拉手机构3远端距离为10cm~30cm;当门内拉手机构3的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向远离车门锁止机构1方向摆动时车门锁止机构1开启。

车门锁止机构1与门内拉手机构3远端距离为l形固定销11与固定轴13的铰接点至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与车门的铰接点间的距离,本案中,取车门锁止机构1与门内拉手机构3远端距离为20cm。

车门锁止机构1可以用于锁止和开启车门,门锁及门外拉手机构2和门内拉手机构3的电控系统仍采用传统设计,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车门锁止机构1包括安装壳体12、从安装壳体12的内侧延伸的固定轴13和固定凹槽14、摆动设置在固定轴13上的l形固定销11;l形固定销11的中部铰接在固定轴13上,l形固定销11的长轴端位于固定凹槽14中。

通过l形固定销11可以锁止和开启车门。

门外拉手机构2为现有技术,故简述:门外拉手机构2包括外拉手连接件和相对于车门锁止机构1摆动设置的门外拉手机构本体21,门外拉手机构本体21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且通过外拉手连接件与l形固定销11的长轴端相连。具体实施时,门外拉手机构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摆动设置在车门上。通过拉动门外拉手机构本体的活动端使外拉手连接件拉动l形固定销11的长轴端,从而可以控制车门锁止机构1开启车门。

门内拉手机构3包括摆动设置在车门上且与c形件35设计为一体的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摆动设置在车门上的传动销33;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的一端为以第二螺栓34为参照指向车门锁止机构1的活动端,另一端为内钩状的c形件35,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的c形件35头部通过传动销33作用于l形固定销11的长轴端。具体实施时,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与c形件35为一体结构且中部开设有螺栓孔,使用第二螺栓34通过该螺栓孔将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与车门连接;传动销33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孔,使用第一螺栓32通过该螺栓孔将传动销33与车门连接。

门内拉手机构3可直接开启车门。通过拉动门内拉手机构本体31的活动端可以直接控制c形件35头部作用于传动销33进而作用于l形固定销11的长轴端,从而控制车门锁止机构1开启车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案中取消了门内拉手机构本体与c形件间的连接件,将c形件和内拉手机构本体设计为一体,这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简洁且提高传动效率。

使用时,上述的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在调整车门内拉手位置靠后的基础上,改变门内拉手机构本体摆动方向以从车内开门,将现有技术中门内拉手机构本体的摆动方向由向接近车门锁止机构方向改变为向远离车门锁止机构方向。

一方面,通过违背传统开门习惯且在内拉手位置设置上给靠近车门的手留有极小发挥空间而迫使司乘人员放弃用靠近车门的手开门,另一方面,内拉手活动端使得用远离车门的手开门时正是手臂带动手的正拉开门方式,其与靠手腕扭动开门相比更舒适、自然和省力。即此实用新型既增加了司乘人员用传统危险开门方式的不舒适性、不可行性,又增加了其用远离车门手开门的舒适性、自然性,从而更达到迫使司乘人员用安全下车方式下车以保护车门外行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的可保护车门外行人的汽车门内拉手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安全,保护行人作用突出,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为维持车门内拉手对锁止机构的控制方式,取消了内拉手机构本体与c形件间的连接件,将c形件和所述内拉手机构本体设计为一体,这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简洁且提高传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