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668发布日期:2020-05-22 20:20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包括前板面和对应设置的后板面。所述前板面设置电机模块、驱动模块、指纹模块和线路板,所述后面板设置电池模块,所述前后面板的表面较大,适合装在表面较大的入户门上。室内房门的表面小,安装所述把手指纹锁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巧的、适用于室内房门的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

所述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包括前把手、前把手饰片、前面板、第一扭盖及其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电机模块、电池模块、驱动模块、指纹模块和线路板;

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和驱动块;

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电池弹簧和电极弹片,所述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弹簧,所述电池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扭盖,所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极弹片,所述电极弹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拨叉支柱、外拨叉支柱、驱动座和方轴,所述外拨叉支柱包括活动通道,所述外拨叉支柱套设于所述驱动座内,所述方轴包括卡环,所述方轴贯穿并且依靠所述卡环卡设于所述外拨叉支柱,所述方轴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中心;

所述线路板与电机模块和指纹模块电联接;

所述指纹模块验证指纹成功后,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块移动,当所述拨叉支柱沿所述活动通道水平进入所述外拨叉支柱时,按压所述方轴,使所述卡环脱离所述外拨叉支柱,转动所述前把手,所述方轴沿所述前把手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把手设有螺丝孔和螺纹所述第一扭盖设有螺纹,所述前把手饰设有螺丝孔,所述前把手与所述第一扭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前把手饰件与所述前把手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前面板抵接所述前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前把手呈l型,包括手柄端和连接端,所述前把手饰片和第一扭盖位于所述前把手的手柄端,所述前面板位于所述前把手的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模块还包括电机固定座、电机盖及其与所述电机固定座围成的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电机套管、与所述电机套管配合设置的电机套管销钉和驱动弹簧;

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之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驱动块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所述驱动块包括第一通孔、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之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机套管套设于所述驱动弹簧内,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电机套管销钉位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块通过所述电机套管和电机套管销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座配合设置的盖板,所述指纹模块设置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驱动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块包括指纹控制模块、指纹亚克力板及与所述指纹亚克力板围成第五收容空间的指纹控制模块固定件,所述指纹控制模块收容于所述第五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的一侧为所述电机盖,另一侧为所述前把手饰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包括前把手、前把手饰片、前面板、第一扭盖及其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电机模块、电池模块、驱动模块、指纹模块和线路板。本实用新型只需要设置一个前面板,且前面板的表面较小。所述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整体更小巧,适合安装于室内房门等表面较小的门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把手指纹锁沿ⅰ-ⅰ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指纹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结构示意图。

所述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100包括前把手10、前把手饰片11、前面板12、第一扭盖13及其所围成的收容空间(未示出)、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电机模块15、电池模块16、驱动模块17、指纹模块18和线路板19。

所述前把手10包括螺丝孔(未标号)和螺纹(未标号)。

所述第一扭盖13设有螺纹(未标号),并与所述前把手10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前把手饰件11设有螺丝孔(未标号),并与所述前把手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前面板12抵接所述前把手10。

所述前把手10呈l型,包括手柄端(未标号)和连接端(未标号),所述前把手饰片11和第一扭盖13位于所述前把手10的手柄端,所述前面板12位于所述前把手10的连接端。

本实施例只需要设置一个前面板12,且所述前面板10的表面较小。所述装电池的把手指纹锁100整体更小巧,适合安装于室内房门等表面较小的门上。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1所示把手指纹锁沿ⅰ-ⅰ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电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机模块15包括电机151、驱动块152、电机固定座153、电机盖154及其与所述电机固定座153围成第一收容空间(未示出)及第二收容空间(未示出)、电机套管156、与所述电机套管156配合设置的电机套管销钉157和驱动弹簧。

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之间设有第一通道150。所述电机15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驱动块15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所述驱动块152包括第一通孔1521、第三收容空间1523和第四收容空间1525,所述第三收容空间1523和第四收容空间1525设有第二通孔(未示出),所述电机套管156套设于所述驱动弹簧内,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521和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三收容空间1523和第四收容空间1525,所述电机套管销钉157位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1523,所述电机151与所述驱动块152通过所述电机套管156和电机套管销钉157固定。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4,其中图2为图1所示把手指纹锁沿ⅰ-ⅰ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池模块16包括电池161、电池弹簧163和电极弹片165,所述电池16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弹簧163,所述电池弹簧163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扭盖13,所述电池1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极弹片165,所述电极弹片16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151。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5,其中图2为图1所示把手指纹锁沿ⅰ-ⅰ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驱动模块17包括拨叉支柱171、外拨叉支柱173、驱动座175、与所述驱动座175配合设置的盖板176和方轴177,所述外拨叉支柱173包括活动通道1731,所述外拨叉支柱173套设于所述驱动座175内,所述方轴177包括卡环1771,所述方轴177贯穿并且依靠所述卡环1771卡设于所述外拨叉支柱173,所述方轴177位于所述活动通道1731的中心。

所述方轴177贯穿所述前面板12。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6,其中图2为图1所示把手指纹锁沿ⅰ-ⅰ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指纹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指纹模块18包括指纹控制模块181、指纹亚克力板183、指纹控制模块固定件185及其与所述指纹亚克力板183围成的第五收容空间(未示出),所述指纹控制模块181收容于所述第五收容空间内。

所述指纹模块18设置于所述盖板176背离所述驱动座175的一侧。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把手指纹锁沿ⅰ-ⅰ线的剖视图。

所述线路板19与电机模块15和指纹模块18电联接。

所述线路板19的一侧为所述电机盖154,另一侧为所述前把手饰件11。

所述指纹模块18验证指纹成功后,所述电机151驱动所述驱动块152移动,当所述拨叉支柱171沿所述活动通道1731水平进入所述外拨叉支柱173时,按压所述方轴177,使所述卡环1771脱离所述外拨叉支柱173,转动所述前把手10,所述方轴177沿所述前把手10的方向转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