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芯和解锁钥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8119发布日期:2020-07-10 15:4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锁芯和解锁钥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芯和解锁钥匙。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双重认证锁芯解锁通常采用机械与电子独立控制,只要解锁其中一个即可开锁,同时电机解锁部件外露在钥匙孔内,可用特殊机械工具解锁电机锁定部件,从而可以打开门锁,导致锁芯的安全性较低。并且,当锁芯的电子钥匙没电或出错、以及电机失效时,锁芯无法正常电动解锁,也无法正常机械解锁,导致锁芯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解锁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芯和解锁钥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芯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锁芯,包括:锁壳;锁胆,锁胆可转动地设置在锁壳内;闭锁件,闭锁件活动设置在锁胆和锁壳之间,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闭锁件位于锁定位置时,闭锁件的一部分伸入锁壳内,闭锁件的另一部分伸入锁胆内,以阻碍锁壳和锁胆之间的相对转动,当闭锁件位于解锁位置时,闭锁件退出锁壳,并缩回锁胆内,锁壳和锁胆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闭锁叶片,闭锁叶片与锁胆活动连接,并能够止挡或避让闭锁件的运动,以锁定或解锁闭锁件;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闭锁件活动设置,并能够止挡或避让闭锁件的运动,以锁定或解锁闭锁件;驱动控制叶片,驱动控制叶片与锁胆活动连接,且驱动控制叶片具有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当驱动控制叶片位于止挡位置时,驱动控制叶片止挡驱动组件的运动,以将驱动组件锁定在止挡闭锁件的位置,当驱动控制叶片位于避让位置时,驱动控制叶片避让驱动组件的运动,以使驱动组件自由运动。

进一步地,锁芯还包括紧急解锁叶片,紧急解锁叶片活动设置在锁胆内,并能够挤压驱动组件,以驱动驱动组件由止挡闭锁件的位置切换至避让闭锁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具有止挡凸起,紧急解锁叶片具有伸出臂,伸出臂能够挤压止挡凸起,以使驱动组件运动至避让闭锁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伸出臂具有与止挡凸起接触配合的挤压斜面,解锁钥匙驱动紧急解锁叶片运动时,挤压斜面挤压止挡凸起,以驱动驱动组件运动至避让闭锁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伸出臂的第一端与紧急解锁叶片的外缘连接,伸出臂的第二端向远离紧急解锁叶片的外缘的方向延伸,并与紧急解锁叶片的外缘之间形成间隔,止挡凸起位于间隔内,伸出臂靠近间隔的内壁面作为挤压斜面。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具有止挡凸起,驱动控制叶片具有止挡部,驱动控制叶片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部位于止挡凸起的运动路径上,以阻碍驱动组件的运动,当解锁钥匙驱动驱动控制叶片运动至避让位置时,止挡部不再阻碍止挡凸起的运动,驱动组件能够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止挡部具有斜面结构,驱动控制叶片由避让位置运动至止挡位置时,斜面结构挤压止挡凸起,以使驱动组件运动至止挡闭锁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驱动控制叶片和紧急解锁叶片均具有供解锁钥匙插入的叶片解锁孔以及位于叶片解锁孔内的驱动端,解锁钥匙插入叶片解锁孔并挤压驱动端,以驱动驱动控制叶片和/或紧急解锁叶片的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控制叶片和紧急解锁叶片上的驱动端位于叶片解锁孔内壁周向的同侧或者分别位于叶片解锁孔内壁周向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凸轮,凸轮具有止挡凸起,凸轮的圆周面具有供闭锁件伸入的容纳凹部,凸轮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凸轮转动,并使容纳凹部在与闭锁件对齐和错位的位置之间切换,当容纳凹部与闭锁件对齐时,驱动组件位于避让闭锁件的位置,闭锁件的一部分能够伸入至容纳凹部内,闭锁件由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当容纳凹部与闭锁件错位时,驱动组件位于止挡闭锁件的位置,闭锁件被凸轮止挡而无法伸入至容纳凹部内,闭锁件保持在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闭锁叶片具有供闭锁件伸入的凹槽,当凹槽与闭锁件错位时,闭锁件无法伸入凹槽,闭锁叶片止挡闭锁件的运动,闭锁件保持在锁定位置,当解锁钥匙驱动闭锁叶片运动至凹槽与闭锁件对齐时,闭锁件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凹槽内,闭锁件由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锁芯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闭锁件和锁胆抵接,并为闭锁件提供切换至锁定位置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锁芯具有解锁孔,闭锁叶片、驱动控制叶片和紧急解锁叶片均与解锁孔连通,驱动组件与解锁孔分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钥匙,包括:正常解锁钥匙,正常解锁钥匙具有与锁芯的闭锁叶片和驱动控制叶片配合的机械齿形,以及与锁芯的驱动组件配合并能够为驱动组件供电的匹配组件;紧急解锁钥匙,紧急解锁钥匙具有与正常解锁钥匙相同的机械齿形,以及与锁芯的紧急解锁叶片配合的紧急解锁齿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闭锁叶片和驱动组件,并且闭锁叶片和驱动组件对闭锁件均具有控制作用,当闭锁叶片和驱动组件中的任一者止挡闭锁件的运动时,闭锁件均被锁定在锁定位置,锁芯保持锁定,只有当闭锁叶片和驱动组件二者均避让闭锁件的运动时,闭锁件才能够由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锁芯才能够解锁,这样使得闭锁叶片和驱动组件均能够起到锁定作用,闭锁叶片实现机械锁定,驱动组件实现电子锁定,从而实现了双重锁定的效果,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同时还设置有驱动控制叶片,驱动控制叶片控制驱动组件能否进行动作,当解锁钥匙未插入到锁芯时,驱动控制叶片位于止挡位置,驱动控制叶片止挡在驱动组件能够运动部分的运动路径上,从而使得驱动组件无法运动,也就无法解锁闭锁件,锁芯保持锁定,当解锁钥匙插入解锁锁芯时,解锁钥匙推动闭锁叶片和驱动控制叶片运动,闭锁叶片运动至避让闭锁件的位置实现初步解锁,驱动控制叶片由止挡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驱动控制叶片不再阻碍驱动组件的运动,驱动组件能够自由运动,解锁钥匙为驱动组件供电,匹配成功后,使得驱动组件运动至避让闭锁件的位置,实现全面解锁,这样使得驱动组件的运动能够被控制,避免了驱动组件意外解锁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并且锁芯的解锁孔内仅有闭锁叶片、驱动控制叶片和紧急解锁叶片的相关部件,不涉及到驱动组件的部件,从而降低被破解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同时,还设置了紧急解锁叶片,在驱动组件有故障或供电功能有故障时,可以通过紧急解锁钥匙开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解锁钥匙插入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锁芯去掉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正常解锁钥匙未推动驱动控制叶片时,驱动控制叶片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正常解锁钥匙推动驱动控制叶片时,驱动控制叶片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的正常解锁钥匙推动驱动控制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的驱动控制叶片和紧急解锁叶片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锁芯解锁时止挡部与止挡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锁芯复位时止挡部挤压止挡凸起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紧急解锁钥匙插入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锁芯去掉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紧急解锁钥匙未解锁锁芯时锁芯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紧急解锁钥匙解锁锁芯时锁芯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0中的紧急解锁钥匙未解锁锁芯时紧急解锁叶片和止挡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仰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0中的紧急解锁钥匙解锁锁芯时紧急解锁叶片和止挡凸起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6示出了图15的仰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锁壳;20、锁胆;30、闭锁件;40、闭锁叶片;41、凹槽;50、驱动组件;51、驱动电机;52、凸轮;521、止挡凸起;522、容纳凹部;60、驱动控制叶片;61、止挡部;611、斜面结构;62、驱动端;70、紧急解锁叶片;71、伸出臂;711、挤压斜面;80、复位件;90、正常解锁钥匙;91、机械齿形;100、紧急解锁钥匙;101、紧急解锁齿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芯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芯和解锁钥匙。

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锁芯,包括锁壳10、锁胆20、闭锁件30、闭锁叶片40、驱动组件50和驱动控制叶片60,锁胆20可转动地设置在锁壳10内;闭锁件30活动设置在锁胆20和锁壳10之间,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闭锁件30位于锁定位置时,闭锁件30的一部分伸入锁壳10内,闭锁件30的另一部分伸入锁胆20内,以阻碍锁壳10和锁胆20之间的相对转动,当闭锁件30位于解锁位置时,闭锁件30退出锁壳10,并缩回锁胆20内,锁壳10和锁胆20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闭锁叶片40与锁胆20活动连接,并能够止挡或避让闭锁件30的运动,以锁定或解锁闭锁件30;驱动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闭锁件30活动设置,并能够止挡或避让闭锁件30的运动,以锁定或解锁闭锁件30;驱动控制叶片60与锁胆20活动连接,且驱动控制叶片60具有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当驱动控制叶片60位于止挡位置时,驱动控制叶片60止挡驱动组件50的运动,以将驱动组件50锁定在止挡闭锁件30的位置,当驱动控制叶片60位于避让位置时,驱动控制叶片60避让驱动组件50的运动,以使驱动组件50自由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闭锁叶片40和驱动组件50,并且闭锁叶片40和驱动组件50对闭锁件30均具有控制作用,当闭锁叶片40和驱动组件50中的任一者止挡闭锁件30的运动时,闭锁件30均被锁定在锁定位置,锁芯保持锁定,只有当闭锁叶片40和驱动组件50二者均避让闭锁件30的运动时,闭锁件30才能够由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锁芯才能够解锁,这样使得闭锁叶片40和驱动组件50均能够起到锁定作用,闭锁叶片40实现机械锁定,驱动组件50实现电子锁定,从而实现了双重锁定的效果,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同时还设置有驱动控制叶片60,驱动控制叶片60控制驱动组件50能否进行动作,当解锁钥匙未插入到锁芯时,驱动控制叶片60位于止挡位置,驱动控制叶片60止挡在驱动组件50能够运动部分的运动路径上,从而使得驱动组件50无法运动,也就无法解锁闭锁件30,锁芯保持锁定,当解锁钥匙插入解锁锁芯时,解锁钥匙推动闭锁叶片40和驱动控制叶片60运动,闭锁叶片40运动至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实现初步解锁,驱动控制叶片60由止挡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驱动控制叶片60不再阻碍驱动组件50的运动,驱动组件50能够自由运动,解锁钥匙为驱动组件50供电,匹配成功后,使得驱动组件50运动至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实现全面解锁,这样使得驱动组件50的运动能够被控制,避免了驱动组件50意外解锁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并且锁芯的解锁孔内仅有与叶片相关的部件,不涉及到驱动组件50的部件,异物从解锁孔伸入时,不能触碰到驱动组件50,从而降低被破解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锁芯是不具有电源的,驱动组件50是由解锁钥匙进行供电的,这样,可以不必再锁芯内设置电源,免去了频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的过程,减小了锁芯的体积,有利于锁芯的小型化。

如图9至图16所示,锁芯还包括紧急解锁叶片70,紧急解锁叶片70活动设置在锁胆20内,并能够挤压驱动组件50,以驱动驱动组件50由止挡闭锁件30的位置切换至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使得锁芯具有紧急解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电机51和凸轮52,其中,凸轮52的端面上具有偏心设置的凸柱作为止挡凸起521,凸轮52的圆周面具有供闭锁件30伸入的容纳凹部522,凸轮52与驱动电机51驱动连接,驱动电机51能够驱动凸轮52转动,并使容纳凹部522在与闭锁件30对齐和错位的位置之间切换,当容纳凹部522与闭锁件30对齐时,驱动组件50位于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闭锁件30的一部分能够伸入至容纳凹部522内,闭锁件30由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锁芯解锁;当容纳凹部522与闭锁件30错位时,驱动组件50位于止挡闭锁件30的位置,闭锁件30被凸轮52止挡而无法伸入至容纳凹部522内,闭锁件30保持在锁定位置,锁芯保持锁定。在紧急解锁叶片70环形的外缘连接有伸出臂71,伸出臂71具有与止挡凸起521接触配合的挤压斜面711,当解锁钥匙驱动紧急解锁叶片70运动时,挤压斜面711挤压止挡凸起521,从而驱动凸轮52转动到容纳凹部522与闭锁件30对齐的位置,这样,驱动组件50状态的改变是不需要通过供电实现的,而是通过机械驱动的方式实现的,即使解锁钥匙中的供电部分发生故障,也能够采用机械驱动的方式将驱动组件50驱动至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然后仅需要将闭锁叶片40解锁即可实现锁芯的全面解锁。

相应地,为了与锁芯的功能相适配,解锁钥匙包括正常解锁钥匙90和紧急解锁钥匙100两种,正常解锁钥匙90具有与锁芯的闭锁叶片40和驱动控制叶片60配合的机械齿形91,如图5所示,以及与锁芯的驱动组件50配合并能够为驱动电机51供电的匹配组件,正常使用时通过正常解锁钥匙90对锁芯进行解锁即可,紧急解锁钥匙100具有与正常解锁钥匙90相同的机械齿形91,以及与锁芯的紧急解锁叶片70配合的紧急解锁齿形101,紧急解锁钥匙100与正常解锁钥匙90具有相同的机械齿形91,只有这样,紧急解锁钥匙100才能够解锁闭锁叶片40和驱动控制叶片60,紧急解锁钥匙100与正常解锁钥匙90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正常解锁钥匙90内的匹配组件具有电源,从而在匹配成功后能够为驱动电机51供电,实现电动解锁,其并不会对紧急解锁叶片70产生影响,而紧急解锁钥匙100的紧急解锁齿形101是与紧急解锁叶片70配合的,如图14和图16所示,通过推动紧急解锁叶片70实现凸轮52转动,从而将驱动组件50驱动至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实现机械解锁,由于紧急解锁钥匙100是机械解锁驱动组件50,因而其内不必设置匹配组件。

如图13至图16所示,伸出臂71相对于驱动控制叶片60倾斜设置,伸出臂71的第一端与紧急解锁叶片70的外缘连接,伸出臂71的第二端向远离紧急解锁叶片70的外缘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伸出臂71与紧急解锁叶片70的外缘之间形成间隔,止挡凸起521位于间隔内,伸出臂71靠近间隔的内壁面作为挤压斜面711,如图6所示,挤压斜面711延伸至伸出臂71的两端,当紧急解锁钥匙100未插入到锁芯时,紧急解锁叶片70上伸出臂71的第二端处的挤压斜面711与止挡凸起521接触,当紧急解锁钥匙100插入到锁芯时,紧急解锁钥匙100推动紧急解锁叶片70运动,挤压斜面711挤压止挡凸起521,使得止挡凸起521相对于伸出臂71由第二端运动至第一端,凸轮52转动,容纳凹部522与闭锁件30对齐,也就使得驱动组件50切换至避让闭锁件30的位置。当然,上述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紧急解锁叶片70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向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改变。

除了紧急解锁叶片70与驱动组件50的止挡凸起521有配合关系外,驱动控制叶片60与止挡凸起521之间也具有配合关系。驱动控制叶片60具有止挡部61,止挡部61能够运动至止挡凸起521的运动路径上或者避让止挡凸起521的运动路径,当驱动控制叶片60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部61位于止挡凸起521的运动路径上,以阻碍凸轮52的转动,如图3和图11所示;当解锁钥匙驱动驱动控制叶片60运动至避让位置时,止挡部61不再阻碍止挡凸起521的运动,凸轮52能够自由转动,如图4和图12所示。驱动控制叶片60、紧急解锁叶片70和闭锁叶片40之间平行排列且均滑动设置在锁胆20内,由于驱动控制叶片60的和紧急闭锁叶片40均与止挡凸起521之间具有接触关系,因而在设置这两个部件时,需要注意部件之间的干涉情况以及这两个部件与其他部件的干涉情况,本实施例将止挡部61和伸出臂71分别设置在止挡凸起521相对的两侧,既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干涉,又充分利用了锁胆20内的空间,降低了增加叶片对锁芯体积的影响,有利于锁芯的小型化。并且由于本实施例的伸出臂71有一部分与凸轮52上的容纳凹部522重合,导致伸出臂71与闭锁件30可能会发生干涉,因而在伸出臂71上还设置有凹陷结构,如图6所示,凹陷结构在凸轮52端面上的投影与容纳凹部522重合,以保证伸出臂71不会影响到闭锁件30的运动。

与伸出臂71上的挤压斜面711相似,止挡部61也具有斜面结构611,如图7和图8所示,当解锁钥匙从锁芯内拔出时,驱动控制叶片60在叶片弹簧的作用下由避让位置运动至止挡位置,斜面结构611挤压止挡凸起521,以使凸轮52反向转动,容纳凹部522与闭锁件30重新错位,驱动组件50重新运动至止挡闭锁件30的位置,从而使得解锁钥匙拔出锁芯时,锁芯能够实现自动锁定复位。此外,在斜面结构611靠近凸轮52轴线的位置处设置有平面,该平面与斜面结构611连接,且平面与驱动控制叶片60的滑动方向平行,当驱动控制叶片60位于止挡位置时,平面与止挡凸起521抵接,平面阻碍止挡凸起521的运动,使得凸轮52无法转动。优选地,当止挡凸起521抵接在平面上时,平面与止挡凸起521的运动轨迹线垂直,以保证止挡部61的止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均具有供解锁钥匙插入的叶片解锁孔以及位于叶片解锁孔内的驱动端62,正常解锁钥匙90插入锁芯时能够挤压驱动控制叶片60上的驱动端62,以驱动控制叶片60运动,紧急解锁钥匙100插入锁芯时,能够挤压驱动控制叶片60上的驱动端62和紧急解锁叶片70上的驱动端62,以驱动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的运动。

可选地,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上的驱动端62位于叶片解锁孔内壁周向的同侧或者分别位于叶片解锁孔内壁周向相对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叶片解锁孔呈方形,并且优选地,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上的驱动端62分别位于叶片解锁孔内壁周向相对的两侧,即分别位于叶片解锁孔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这样,紧急解锁钥匙100需要在两面上均设置有相应结构,从而增加了紧急解锁钥匙100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1所示,闭锁叶片40具有供闭锁件30伸入的凹槽41,当凹槽41与闭锁件30错位时,闭锁件30无法伸入凹槽41,闭锁叶片40止挡闭锁件30的运动,闭锁件30保持在锁定位置,当解锁钥匙驱动闭锁叶片40运动至凹槽41与闭锁件30对齐时,闭锁件30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凹槽41内,闭锁件30由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复位件80,复位件80的两端分别与闭锁件30和锁胆20抵接,并为闭锁件30提供切换至锁定位置的复位力。复位件80优选为线性弹簧,线性弹簧能够使得闭锁件30始终具有伸入锁壳10的运动趋势,在将锁芯全面解锁后,通过解锁钥匙转动锁芯,此时锁壳10就会挤压闭锁件30,使得闭锁件30退出锁壳10。复位件8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以保证闭锁件30受力均匀。

优选地,在闭锁件30伸入锁壳10的一端具有倾斜面,相应地,锁壳10容纳闭锁件30的凹部也具有与倾斜面配合的斜面,这样,在将锁芯全面解锁后,转动锁芯时,锁壳10就能够流畅挤压闭锁件30,使得闭锁件30退出锁壳10。

可选地,闭锁件30伸入容纳凹部522的部分设置成半圆形,如图6和图7所示,相应地,容纳凹部522设置成半圆形,这样,当驱动控制叶片60挤压止挡凸起521使得凸轮52反转时,容纳凹部522就能够流畅挤压闭锁件30使得闭锁件30退出容纳凹部522。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锥形等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具有解锁孔,闭锁叶片40、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均与解锁孔连通,驱动组件50与解锁孔分隔设置。这样,锁芯的解锁孔内仅有叶片的相关部件,不涉及到驱动组件50的部件,当锁芯被撬动时,异物从解锁孔进入后不会触碰到驱动组件50,也就无法拨动驱动组件50运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解锁钥匙,包括上述的正常解锁钥匙90和紧急解锁钥匙100,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于紧急解锁钥匙100,由于其不但要与闭锁叶片40和驱动控制叶片60配合,还要与紧急解锁叶片70配合,因而紧急解锁钥匙100相应结构的设置位置要与闭锁叶片40、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相匹配,例如当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上的驱动端62位于叶片解锁孔的同侧时,紧急解锁钥匙100上的机械齿形91和紧急解锁齿形101也应设置在同一个解锁面上,当驱动控制叶片60和紧急解锁叶片70上的驱动端62分别位于叶片解锁孔相对的两侧时,紧急解锁钥匙100上的机械齿形91和紧急解锁齿形101也应设置在两个解锁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锁芯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2、闭锁叶片和驱动组件均能够将闭锁件锁定,实现双重锁定,并且驱动组件的动作被驱动控制叶片控制,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

3、紧急解锁叶片能够在特殊情况下实现驱动组件的运动,避免解锁钥匙没电或出错、以及电机失效时,锁芯无法正常解锁的情况;

4、解锁钥匙拔出锁芯的过程中,锁芯整体能够实现机械师式的自动复位,省电,低功耗;

5、锁芯的解锁孔内仅有叶片的相关部件,不涉及到驱动组件的部件,避免锁芯被撬动,保证安全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