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器及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5234发布日期:2020-10-23 12:3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传动器及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器及门窗结构。



背景技术:

传动器作为一种具有传递功能的配件,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将传动器运用于门窗中,通过执手与传动器的配合使门窗锁的开关更便捷。目前,门窗传动器一般固定于门窗腔体内,通过转动执手带动传动器内的驱动杆移动实现开关门锁。但是转动执手会使传动器受到侧向拉力,传动器容易被拉倾斜,使传动器与门窗的连接不牢固,执手也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动器容易被拉倾斜的问题,提供一种传动器及门窗结构。

一种传动器,包括:

外壳,用于与型材固定安装;

传动杆,与所述外壳滑动设置,所述传动杆用于与执手传动连接;及

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支撑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本体和卡紧部,所述本体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卡紧部一侧开有下凹的卡口,所述型材设置有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所述卡紧部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第一肋条相卡紧,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肋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螺钉,所述固定件内开设有可与所述支撑件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穿设所述本体与卡紧部并与所述卡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部为螺钉的尖端,所述第一端部为螺钉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端部穿设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材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外壳穿设所述型材的一侧壁且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组件及所述外壳与固定组件相连的部分位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肋条、第二肋条与侧壁围设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肋条与第二肋条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且形状均大致为l形;所述第一肋条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肋条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卡紧部相卡紧,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本体相抵接,所述第二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口设有底面和两个侧面;所述卡紧部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卡口内,且与所述底面和一个所述侧面相抵接,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朝向所述第一肋条,并与所述底面及侧面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部分位于所述卡口内,且与所述限位面及远离所述限位面的一个所述侧面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面设有凸块,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传动杆的一面设有下凹的滑槽,所述凸块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凸块内开设有通孔,安装所述支撑件时所述通孔与螺纹孔连通,所述支撑件经过所述卡口与所述通孔进入所述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器还包括驱动组件及内壳,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内壳内,所述内壳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和齿条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卡齿,所述卡齿相配合;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齿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中间形成收容槽,所述齿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凸起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器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穿设所述外壳与内壳,调节所述调节件使所述内壳相对所述外壳移动,进而使所述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外壳移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大致为椭圆形且沿所述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外壳移动的方向延伸,所述开口两边设有标尺。

一种门窗结构,包括扇部、执手和上述传动器,所述扇部作为所述外壳固定安装的型材,所述执手穿设所述扇部及所述传动器,并所述与传动器可转动地连接。

上述传动器及门窗结构,通过设置卡紧部与第一肋条相卡紧,第二端部与第二肋条相抵接,当传动器受到执手的侧向拉力时固定组件、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之间的固定作用能加固外壳与型材之间的固定,防止传动器被拉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器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传动器的零部件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传动器中固定件和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门窗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门窗结构中执手安装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其中,

传动器100

外壳110

第一外壳111

第二外壳112

调节件113

第一开口114

标尺115

第一连接件116

固定组件120

固定件121

本体122

卡紧部123

支撑件124

卡口125

第一端部126

第二端部127

螺纹孔128

底面129

侧面130

限位块131

限位面132

传动杆133

凸块134

滑槽135

通孔136

驱动组件140

齿轮141

齿条142

卡齿143

凸起144

收容槽145

内壳146

第一内壳147

第二内壳148

第二连接件149

门窗结构200

第一肋条210

第二肋条211

安装槽212

第一连接部213

第一固定部214

第二连接部215

第二固定部216

容纳腔220

侧壁221

扇部230

执手240

手柄部241

转动部242

第三连接件243

第三连接柱244

第二开口245

安装部24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传动器100,包括外壳110和固定组件120。所述外壳110用于与型材固定安装。如图4中所示,在门窗结构200中所述型材为扇部230。所述固定组件120,包括固定件121和支撑件124。所述固定件121包括本体122和卡紧部123,所述本体122与外壳110固定连接。所述卡紧部123一侧开有下凹的卡口125,所述型材设置有第一肋条210和第二肋条211,所述卡紧部123通过所述卡口125与所述第一肋条210相卡紧,所述支撑件124包括第一端部126和第二端部127,所述第一端部126与固定件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部127抵接所述第二肋条21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外壳110包括第一外壳111和第二外壳112,所述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外壳111靠近所述第二外壳1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6。所述第二外壳1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6相对的连接孔,外部螺钉通过所述第二外壳112的连接孔穿透所述第一连接件116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6螺接,使所述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16设置为两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11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16设置数量不限,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6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外壳111靠近所述第二外壳112的一面。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6能加强所述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的固定效果。当然,所述第一连接件116也可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112靠近所述第一外壳111的一面。所述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的连接方式不限,还可采用一体成型、卡扣、焊接等其他适用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22与第二外壳112固定连接,所述卡紧部123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21远离所述第一外壳111的一侧。可选地,所述本体122与第二外壳112的连接方式不限,可采用一体成型、卡扣、焊接、螺接等其他适用连接方式。所述本体122也可与第一外壳111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外壳111及第二外壳112均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卡紧部123也可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21靠近所述第一外壳111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24为螺钉,所述固定件121内开设有可与所述支撑件124配合的螺纹孔128。所述螺纹孔128穿设所述本体122与卡紧部123,并与所述卡口125相连通。所述第二端部127为螺钉的尖端,所述第一端部126为螺钉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端部126穿设所述螺纹孔128与所述固定件12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124可为内六角螺钉。

请参见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材内开设有容纳腔220。所述外壳110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220内,外壳110的另一部分则穿设所述型材的一侧壁221而位于容纳腔220外。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120及所述外壳110与固定组件120相连的部分位于所述侧壁221远离所述容纳腔220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肋条210、第二肋条211形成在所述侧壁221远离所述容纳腔220的一侧,所述第一肋条210、第二肋条211与侧壁221围设形成安装槽212。所述安装槽212沿所述外壳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121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212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壳110也有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212内。所述固定组件120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固定组件120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110长度方向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120可只设置一组,位于所述外壳110长度方向的一侧。当然,所述固定组件120还可设置为两组以上,多组所述固定组件120间隔排列于所述外壳110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多组所述固定组件120能使所述外壳110与所述型材的固定效果更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肋条210与第二肋条211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221上,且形状均大致为l形。所述第一肋条210包括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一固定部214,所述第二肋条211包括第二连接部215和第二固定部21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与第一固定部214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215与第二固定部216相垂直,使所述第一肋条210与第二肋条211大致为l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5分别与所述侧壁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14与卡紧部123相卡紧,所述第二固定部216与本体122相抵接,所述第二端部127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5。当然,所述第二端部127也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5及第二固定部216抵接,加强固定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5与所述侧壁221的连接方式不限,可采用一体成型、卡扣、焊接、螺接等其他适用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肋条210与第二肋条211的形状、尺寸可设置为一样也可不一样。当所述第一肋条210与第二肋条211的形状、尺寸不一致时,所述第一肋条210与第二肋条211可互换。只要能实现所述第一肋条210与卡紧部123相卡紧,所述第二肋条211与本体122相抵接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口125设有底面129和两个侧面130。所述卡紧部123还包括限位块131,所述限位块131固定于所述卡口125内,且与所述底面129和一个所述侧面130相抵接。所述限位块131设有限位面132,所述限位面132朝向所述第一肋条210,并与所述底面129及侧面130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214部分位于所述卡口125内,且与所述限位面132及远离所述限位面132的所述侧面130相抵接,使所述第一固定部214与卡紧部123相卡紧。所述限位块131的设置,使所述卡口125能适配更多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第一固定部214。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固定部214的宽度比所述卡口125宽度小时,所述第一固定部214能沿倾斜的所述限位面132向所述底面129的方向推进,直至所述第一固定部214与卡紧部123相卡紧。当所述第一固定部214的端部为圆弧状或斜角状时,也能沿倾斜的所述限位面132向所述底面129的方向推进,直至所述第一固定部214与卡紧部123相卡紧。

请再参见图1、图2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器100还包括传动杆133,所述传动杆133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110内并与所述外壳110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33靠近所述固定件121的一面设有凸块134,所述固定件121靠近所述传动杆133的一面设有下凹的滑槽135,所述凸块134部分位于所述滑槽135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传动杆133也与所述固定件121滑动连接。所述凸块134内开设有通孔136,所述通孔136与螺纹孔128连通。安装时所述支撑件124经过所述卡口125与所述通孔136进入所述螺纹孔128。这样设计,能使所述传动杆133与固定件121的叠加厚度较小,节省安装空间,并能适配更多不同深度的安装槽212。

具体地,在安装所述支撑件124时,所述传动杆133相对所述固定件121滑动至所述通孔136与所述螺纹孔128连通的位置。所述支撑件124经过所述卡口125与所述通孔136进入所述螺纹孔128,所述支撑件124最终离开所述卡口125与通孔136,固定于所述螺纹孔128位于所述本体122内的部分,不会影响所述传动杆133与固定件121的相对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所述传动器100还包括驱动组件140及内壳146。所述驱动组件140安装于所述内壳146内,所述内壳146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110。所述驱动组件140包括齿轮141和齿条142。所述齿轮141和齿条142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卡齿143,所述卡齿143相配合,使所述齿轮141能带动所述齿条142移动。所述传动杆133靠近所述齿条14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凸起144,两个所述凸起144间隔设置,中间形成收容槽145。所述齿条14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槽145内,并与所述凸起144相抵接。使所述齿条142能带动所述传动杆133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146包括第一内壳147和第二内壳148,所述第一内壳147与第二内壳148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内壳147靠近所述第二内壳148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9,所述第二内壳148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49相对的连接孔。外部螺钉通过所述第二内壳148的连接孔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149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49螺接,所述第一内壳147与第二内壳148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件149设置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149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壳147靠近所述第二内壳148的一面,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149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壳148靠近所述第一内壳147的一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149设置数量不限,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149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壳147或第二内壳148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149能加强所述第一内壳147与第二内壳148的固定效果。所述第一内壳147与第二内壳148的连接方式不限,还可采用一体成型、卡扣、焊接等其他适用连接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器100还包括调节件113,所述调节件113穿设所述外壳110与内壳146。调节所述调节件113使所述内壳146相对所述外壳110移动,进而使所述驱动组件140相对所述外壳110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113可为螺钉,所述调节件113与所述内壳146和外壳110均螺接。在安装时所述执手240穿设所述齿轮141,并与所述齿轮14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调节件113不仅能将所述内壳146固定于所述外壳110内,通过调节所述调节件113还可调节所述齿轮141与所述外壳110的相对位置,使所述传动器100能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型材和执手240。当然,所述调节件113也可为内六角螺钉。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1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4,所述第一开口114大致为椭圆形且沿所述驱动组件140相对所述外壳110移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口114两边设有标尺115。通过设置所述标尺115能定量地读出所述内壳146与所述外壳110的相对位置,更准确地调节所述调节件113。

请参见图4、图5和图6,一种门窗结构200,包括上述的扇部230、执手240和传动器100。所述扇部230作为所述外壳110固定安装的型材。所述执手240穿设所述扇部230及所述传动器100,并所述与传动器100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门窗结构20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243,所述内壳146设置有第三连接柱244。所述第三连接件243与第三连接柱244使所述执手240与所述扇部230及传动器100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执手240包括手柄部241、转动部242和安装部246,所述手柄部241与转动部242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部241与安装部246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243穿设所述安装部246、扇部230及第三连接柱244,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柱244螺接。所述转动部242与所述传动器100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齿轮141固定连接。当转动所述手柄部241时,所述转动部242相对所述传动器100转动,并带动所述齿轮14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条142与传动杆133移动,实现力的传递。

更进一步地,如图1中所示,所述外壳110设置有第二开口245。所述第二开口245沿所述内壳146相对所述外壳110移动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柱244穿设所述第二开口245。当所述内壳146相对所述外壳110移动时,所述第三连接柱244沿所述第二开口245移动。具体地,所述内壳146相对外壳110移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传动杆133。

上述传动器100及门窗结构200,在安装时先将所述外壳110连同所述固定件121安装在所述侧壁221上使所述外壳110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220内。再将所述支撑件124通过所述通孔136旋入所述螺纹孔128直至所述支撑件124与第二连接件149抵接。然后使所述执手240的转动部进入所述容纳腔220内并与所述齿轮141相固定,接着将所述第三连接件243依次旋入所述安装部246、扇部230及第三连接柱244,使所述执手240与扇部230及传动器100均固定连接,即可完成安装。

上述传动器100及门窗结构200,通过设置卡紧部123与第一肋条210相卡紧,第二端部127与第二肋条211相抵接,使所述固定组件120紧紧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12内。当传动器100受到执手240的侧向拉力时,所述固定组件120、第一肋条210和第二肋条211之间的固定作用能加固外壳110与型材之间的固定,防止传动器100被拉倾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