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4075发布日期:2020-07-21 12:4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仿生和助力机械领域,具体是便于老人穿戴在身上,帮助老人正常行走、爬楼梯、坐下休息、购物的助力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老年人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占据重要的比例,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出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减弱,关节柔韧性降低,平衡能力下降,导致其站立及行走晃动不稳。研究表明,老人摔倒中有53%是由于行走或站立不稳所造成的,而摔倒又是造成损伤引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故需要一种装置帮助老人更平稳的行走,减轻日常活动的压力。而市面上的助老机械大多数都是电动设备,具有易损坏,难操作,不稳定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一种满足老人出行活动且可供穿戴的老人助力机械,该装置具体操作简单,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该多功能助老机械帮助老人更加轻松安全地外出活动。其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老人行走或爬楼梯时利用其手臂的力量来带动双腿行走以弥补其腿部力量的不足。其优点在于多功能变换,可以变形成供老人休息的椅子,可以变形成放置物品的手推车。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稳定,结实耐用。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包括腰箱单元和腿部单元,所述的腰箱单元包括凹形腰箱1、滑杆13、反向曲轴2、轮子7、布袋12、支撑机构3;所述的凹形腰箱1左右内侧面设有滑槽,前方内侧面设有矩形槽口;所述的滑杆13左右端放置在滑槽上;所述的腰带固定在凹形腰箱1内侧;所述的反向曲轴2贯穿凹形腰箱1并沿轴向固定在左右面上;所述的轮子7通过螺纹连接在凹形腰箱1前侧;所述的支撑机构3包括铰支座301、第一伸缩杆303、第二伸缩杆304、柔性卡座302,其中铰支座301和柔性卡座302分别左右对称地固定在凹形腰箱1底面,第一伸缩杆303铰接在铰支座301上,第二伸缩杆304滑动连接在第一伸缩杆303内部并通过定位销控制伸缩长度;所述的腿部单元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大腿机构4、小腿机构9、中间横板8、底部横板6、固定板11、脚板10;所述的大腿机构4包括前大腿板401、后大腿板402,前大腿板401上端与反向曲轴2同心装配;所述的后大腿板402上端通过销钉连接在凹形腰箱1左右侧面上,下端与中间横板8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的小腿机构9包括前小腿板901、后小腿板902、手摇杆5、脚板10;所述的前小腿板901和后小腿板902上端通过销钉连接在中间横板8上,下端过销钉连接在底部横板6上;所述的手摇杆5底端和后小腿板902上端固定,上方和反向曲轴2的曲柄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的脚板10过销钉连接在底部横板6上;所述的固定板11在推车和座椅姿态时连接大腿板和小腿板。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其布袋12在未使用时叠放在凹形腰箱1内部,在使用时随着滑杆13沿滑槽运动时打开,在达到滑槽末端时完全打开。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其反向曲轴2为一根左右端放有相差180°的曲柄的长杆,在行走形态下,向前推动右侧手摇杆5,通过反向曲轴2作用则左侧腿部向前迈出,再推动左侧手摇杆5,则右侧腿部向前迈出,如此往复完成行走运动。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其腰箱单元的轮子7在非推车形态下通过螺纹孔固定在凹形腰箱1前面,在推车状态下通过螺纹孔固定在左右脚板10上;所述的固定板11在推车形态下连接固定大腿机构4与小腿机构9,确保腿部固定。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其支撑机构3包含的第一伸缩杆303可沿铰支座301转动,在非座椅形态下收缩并通过柔性卡座302卡在凹形腰箱1下表面,在座椅形态时伸长并斜靠在铰支座301上起支撑、平衡装置的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1.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操作简单,结实耐用,安全稳定;

2.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功能多样,可通过改变不同形态实现相应功能,可满足老人出行的多种要求;

3.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左前方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后方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行走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推车结构示意图;

以下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助力机构,包括腰箱单元和腿部单元,所述的腰箱单元包括凹形腰箱1、滑杆13、反向曲轴2、轮子7、布袋12、支撑机构3;所述的凹形腰箱1左右内侧面设有滑槽,前方内侧面设有矩形槽口;所述的滑杆13左右端放置在滑槽上,可以沿滑槽滑动;所述的布袋12一端通过扣钩连接在矩形槽口上方,一端缝合在滑杆13上,不使用时叠放在凹形腰箱1内部,当滑杆13沿滑槽滑动时布袋12从凹形腰箱1内带出并展开;所述的腰带固定在凹形腰箱1内侧,负责将凹形腰箱1稳定固定在腰部;所述的反向曲轴2贯穿凹形腰箱1并沿轴向通过轴承过渡配合固定在左右面上,使其只能转动,无法左右移动,其上两端曲柄的端头处通过带卡槽销钉与手摇杆5连接;所述的轮子7通过螺纹连接在凹形腰箱1前侧,可以手动拿下;所述的支撑机构3包括铰支座301、第一伸缩杆303、第二伸缩杆304、柔性卡座302,其中铰支座301和柔性卡座302分别左右对称地固定在凹形腰箱1底面,第一伸缩杆303铰接在铰支座301上,第二伸缩杆304滑动连接在第一伸缩杆303内部并通过定位销控制伸缩长度;所述的腿部单元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大腿机构4、小腿机构9、中间横板8、底部横板6、固定板11、脚板10;所述的大腿机构4包括前大腿板401、后大腿板402,前大腿板401上端通孔处与曲轴同心装配;所述的后大腿板402上端通过销钉连接在腰箱1左右侧面上,下端与中间横板8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的小腿机构9包括后小腿板902、手摇杆5、脚板10;所述的后小腿板902和后小腿板上端通过销钉连接在中间横板8上,下端过销钉连接在底部横板6上;所述的手摇杆5底端和后小腿板上端固定,上方和反向曲轴2的曲柄过销钉连接;所述的脚板10过销钉连接在底部横板6上;所述的固定板11在推车和座椅姿态时连接大腿板和小腿板。

如图3所示,该形态下为行走形态,使用者穿戴好装置后,行走时使用者左右手握住两边手摇杆5,然后像正常行走过程时双手摆动手摇杆5,手摇杆因为和第二小腿板直接固连所以会带动腿部机构做行走运动,并且当右手边手摇杆沿前半周向前运动时,在反向曲轴的作用下使力传递到左手边手摇杆上,且此时左手后拉也给与左手摇杆一个力,两力共同使其带动左腿向前迈步,同时人的重心向前移动,当左步迈出后左边曲柄恰好转到前半周带动右腿前进,如此往复,形成走路动作,此为装置行走功能。

如图4所示,该形态下为座椅形态,可以让使用者进行简单的休息;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装置的座椅形态时,先将装置脱下,然后使用销钉将第一大腿板和第二大腿板上的孔插到腰箱1侧面对应的槽上,完成对大腿的固定;再将大腿板上的固定板11一端拆下,使用销钉固定在第二小腿板上即可完成小腿的固定;最后再将腰箱1下方的第二伸缩杆304从第一伸缩杆303内伸出并将第一伸缩杆303沿轴转动一定角度直到抵住铰支座301后板,即完成座椅形态的变形;使用者可以将装置放在平地上并坐在腰箱1上表面进行简单休息;为了照顾不同使用人的使用舒适度,机构设计了许多可调节的部分,如大腿板和小腿板上的多个销钉孔,还有伸缩杆的多级长度调节孔,让使用者方便调节座椅高度。

如图5所示,该形态下为推车形态,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装置的推车形态时,先将装置脱下,然后将大腿板和小腿板按座椅形态步骤变化,将高度适当调低,以便双手自然握持两个手摇杆5,然后将滑杆13沿滑槽滑动到末端,带出并展开布袋12,并将轮子7从腰箱1前端上卸下,组装到脚板10上,即可完成推车形态的变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