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闸机的中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7275发布日期:2020-08-14 18:4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闸机的中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门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闸机的中门锁。



背景技术: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

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9989634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防拨动锁舌开门的锁舌与锁扣结构,包括锁主体、锁芯、装饰环、旋钮、定位孔、锁舌、斜面、斜齿、斜面槽、锁扣、内腔、通孔、凸头、定位块、圆孔;锁主体的一面设置有锁芯,锁芯上套有装饰环,锁主0的另一面设置有旋钮;定位孔穿过锁主体;锁主体的侧面设置有锁舌滑动孔;所述锁舌的斜面上设置有斜齿,斜面的中间开设有斜面槽;锁主体内的弹簧将锁舌的前端推出,使锁舌上设置的斜面、斜齿、和斜面槽暴露在外;所述锁扣设置有内腔、通孔、凸头和定位块,定位块中间设置有圆孔;暗锁采用本发明对锁舌和锁扣进行改装后,安全系数会大大增加。

上述专利中虽然增加了锁舌端部的凹槽,防止弹性薄片从任何角度对锁舌施加向后回退的力量,使得它的防盗安全性提高,但是有的时候钥匙会容易忘记拔出锁芯,而闸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经过,闸机内部设置有很多电路板,如果钥匙忘记拔出,闸机上盖容易被经过的人员打开,有可能会对电路造成损坏,因此闸机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闸机上盖锁装置的钥匙容易忘记拔出而被经过人员打开,有可能会对电路造成损坏,造成闸机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环锁,其具有不需要钥匙开锁也具有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闸机的中门锁,安装于闸机上盖内侧,包括锁壳,所述锁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两边向外延伸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锁壳中嵌入有锁舌,所述锁壳与所述安装基座垂直的两对称侧边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锁舌上固定连接有滑移连接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所述锁壳上远离所述安装基座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锁舌上固定连接有滑移在所述凹槽内的推杆,所述锁壳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舌,其另一端连接所述锁壳的内壁,所述弹性件内蓄积有弹性势能使所述锁舌具有离开所述锁壳的运动趋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朝向凹槽内部方向推动推杆,带动锁舌向锁壳内部滑移,且缩进锁壳内部,使得弹性件压缩,锁舌远离闸机机体上的卡座,从而上盖打开;松开推杆,由于弹性件的存在,将弹性势能转为动能,推动锁舌移动,锁壳上设有的滑槽配合锁舌上的滑块,对锁舌的移动范围进行了限定,一方面保证了锁舌在锁壳内平稳的移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锁舌由于受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进一步滑移出锁壳。

进一步的,所述锁舌伸出所述锁壳的一端的端面设置为抵接斜面,所述抵接斜面的朝向远离所述安装基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关闭上盖时,闸机上的卡座,对锁舌的抵接斜面进行按压,锁舌由于抵接斜面受到压力,锁舌的抵接斜面在卡座上相对滑动,从而缩进锁壳内,当卡座相对于锁舌移动至锁舌抵接斜面的边缘时,锁舌由于受到弹性件作用,锁舌再恢复原来的位置,从而将锁舌卡进卡座里。

进一步的,所述锁舌嵌入所述锁壳一端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件外径尺寸相适配的柱形槽,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嵌入锁舌端面的柱形槽内,在锁舌挤压弹性件的时候,锥形槽有助于稳定弹性件的相对位置,防止其在压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柱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件,所述弹性件扣接固定在所述卡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件将弹性件卡接在柱形槽内,进一步增加了弹性件与锁舌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锁壳与所述弹性件连接处同样固定连接有所述卡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件用于将弹性件卡住,将其卡在锁壳。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置为弧形倒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倒角扩大了推杆推入凹槽的可操作空间,更有利于将推杆推入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包括两段,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的一段,其外径尺寸与所述凹槽的宽度尺寸相适配,且其长度尺寸与所述锁壳的厚度相匹配;延伸在所述凹槽外部的一,其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远离锁壳的一段,对于推杆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在推动的过程中,朝向安装基座方向按压,从而产生锁舌与锁壳之间的滑动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沿所述锁舌弹出方向,置于所述滑槽的端部时,所述推杆处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处,所述凹槽的深度尺寸与所述滑槽的长度尺寸相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随锁舌移动至滑槽端部时,推杆置于凹槽的开口处,且当滑块压缩弹性件并移动至滑槽的端部时,推杆也置于凹槽的底部,二者相互制约有利于防止推杆和滑块与槽壁的碰撞,造成机械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上盖处,所述安装基座上开设有半封闭安装槽和全封闭安装槽,且均以所述锁壳为轴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全封闭安装槽靠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开口方向与所述凹槽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半封闭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全封闭安装槽的开口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基座上的安装孔均设置为腰圆状的安装槽,即安装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且全封闭安装槽的优点是可以将安装基座在安装的时候,方便固定件的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该推杆的设计,当朝向凹槽内部方向推动推杆,带动锁舌向锁壳内部滑移,且缩进锁壳内部,使得弹性件压缩,锁舌远离闸机机体上的卡座,从而上盖打开;松开推杆,由于弹性件的存在,将弹性势能转为动能,推动锁舌移动,锁壳上设有的滑槽配合锁舌上的滑块,对锁舌的移动范围进行了限定,一方面起到了锁舌在锁壳内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锁舌由于受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进一步滑移出锁壳;

(2)通过设置推杆为粗细不一的两段,推杆远离锁壳的一段,对于推杆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在推动的过程中,朝向安装基座方向按压,从而减少锁舌与锁壳之间的滑动摩擦;

(3)通过滑块与推杆,二者相互同步制约锁舌有利于防止推杆和滑块与槽壁的碰撞,减少机械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锁壳;2、安装基座;4、弹性件;5、锁舌;6、滑槽;7、滑块;8、凹槽;9、推杆;10、柱形槽;11、卡件;12、半封闭安装槽;13、全封闭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用于闸机的中门锁,安装于闸机上盖内侧,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锁壳1与锁舌5,锁壳1设置为空心长方体,且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为敞口端。锁壳1向外延伸固定连接有安装基座2。锁壳1内放置有弹性件4,弹性件4为弹簧,弹性件4在工作状态时处于压缩状态。锁壳1内嵌入锁舌5,弹性件4位于锁舌5与锁壳1之间。锁舌5为长方体块,且远离锁舌5嵌入的一端的端面设为抵接斜面。抵接斜面朝向远离安装基座2的方向。锁壳1沿长度方向且与安装基座2所在平面垂直的侧边上开设有腰型孔状的滑槽6。滑槽6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一致,锁舌5上对应滑槽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7。锁壳1远离安装基座2的一面开设有凹槽8,锁舌5上对应凹槽8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推杆9。

凹槽8的开口处设为弧形倒角,推杆9包括两段,置于在凹槽8内部的一段,其外径尺寸与凹槽8的宽度尺寸相适配,且其长度尺寸与锁壳1的厚度相匹配。远离在凹槽8外的一段,其外径尺寸大于凹槽8的宽度尺寸。滑块7沿锁舌5弹出方向,置于滑槽6的端部时,推杆9处于凹槽8的开口处,凹槽8的深度尺寸与滑槽6的长度尺寸相适配。

安装基座2通过固定件例如螺栓固定在上盖处,安装基座2上开设有半封闭安装槽12和全封闭安装槽13,且均以锁壳1为轴对称分布在安装基座2上,半封闭安装槽12靠近凹槽8的一端,开口方向与凹槽8开口方向一致,全封闭安装槽13的长度方向与全封闭安装槽13的开口方向一致。

如图2和图3所示,锁舌5嵌入锁壳1一端的端面开设有与弹性件4外径尺寸相适配的柱形槽10,且柱形槽10的内部胶粘或者焊接有卡件11。锁壳1与弹性件4连接处也通过胶粘或者焊接固定连接有卡件11,弹性件4的两端被卡件11扣接。

当朝向凹槽8内部方向推动推杆9,带动锁舌5向锁壳1内部滑移,且缩进锁壳1内部,使得弹性件4压缩,锁舌5远离闸机机体上的卡座,从而上盖打开。松开推杆9,由于弹性件4的存在,将弹性势能转为动能,推动锁舌5移动。锁壳1上设有的滑槽6配合锁舌5上的滑块7,对锁舌5的移动范围进行了限定。一方面对锁舌5在锁壳1内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锁舌5由于受到弹性件4的弹性作用进一步滑移出锁壳1。推杆9远离锁壳1的一端,对于推杆9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在推动的过程中,朝向安装基座2方向按压,从而减少了锁舌5与锁壳1之间的滑动摩擦。

滑块7随锁舌5移动至滑槽6内靠近推杆9的一端时,推杆9置于凹槽8的开口处。且当滑块7压缩弹性件4并移动至滑槽6远离推杆9的端部时,推杆9也置于凹槽8的底部,二者相互制约有利于防止推杆9和滑块7与槽壁的碰撞,造成机械磨损。在关闭上盖时,闸机上的卡座,对锁舌5的抵接斜面进行按压,锁舌5由于抵接斜面受到压力,锁舌5的抵接斜面在卡座上相对滑动,从而缩进锁壳1内。当卡座相对于锁舌5移动至锁舌5抵接斜面的边缘时,锁舌5由于受到弹性件4作用,锁舌5再恢复原来的位置,从而将锁舌5卡进卡座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