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129发布日期:2020-06-23 22:3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工具箱。



背景技术:

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设备维修时,工作人员需要随身携带工具箱,在工具箱内放置各种操作工具以及安装使用的设备元件,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和维修。

现有的工具箱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42700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工具箱,包括箱盖和箱体,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和凸起,箱体内侧相邻的两个顶点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对应的箱体外侧有支撑柱凹槽,箱体的四个顶点各设置有一个挂钩和耳板,箱盖四个顶点上设置有向上的箱盖顶点凸起,箱盖顶点凸起内部形成箱盖顶点凹槽。

在使用现有的工具箱对各种工具和设备元件进行携带时,在携带过程中,工具箱中的不同物体之间会发生碰撞震动,并且容易受工具箱外界震动冲击的影响而造成放置在箱体内部物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工具箱,能够有效减小放置在工具箱中的物体在携带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震动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震工具箱,包括减震箱体,所述减震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绕水平轴线与下箱体铰接,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内分别放置有上内衬和下内衬;所述下内衬远离下箱体的表面设置有下置物凹槽,所述上内衬远离上箱体的表面设置有上置物凹槽;所述上置物凹槽和下置物凹槽的槽壁和槽底均固定有弹性缓冲层;所述上置物凹槽和下置物凹槽一一对应,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扣合时,所述上置物凹槽和下置物凹槽形成封闭的置物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易于受到冲击破坏的物体放入到下置物凹槽中,进而在上箱体和下箱体扣合时,置物腔将不同的物体之间进行隔离,并且通过设置在下置物凹槽和上置物凹槽中的弹性缓冲层,使物体容易放置到下置物凹槽中,并且能够对物体的形状进行良好的贴合匹配;同时通过弹性缓冲层不仅能够对外部的冲击进行缓冲减震,而且通过弹性缓冲层对放置在置物腔中的物体施加挤压力,使物体在置物槽中不易发生晃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放置在工具箱中的物体在携带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震动冲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内衬远离下箱体的表面设置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的槽底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轴向与绕线槽的槽底垂直的绕线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衬远离下箱体的表面设置有绕线槽,并且在绕线槽内设置绕线柱,进而在对使用工具进行收纳时,将线缆内工具绕两绕线柱进行缠绕,从而将线缆整洁的放置在绕线槽内,对线缆收纳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槽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沿绕线槽宽度的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下内衬固定连接,所述弹力绳另一端靠近下内衬的表面与下内衬表面之间设置相互粘接的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线缆放置到绕线槽内后,通过魔术贴对弹力绳的自由端进行固定,进而通过弹力绳在件绕线槽内进行压紧固定,减小在对减震工具箱在移动运输时,线缆在绕线槽内晃动,减小线缆从绕线柱脱落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内衬下方的下箱体中设置有置物托盘,所述置物托盘设置有若干个置物格,所述置物托盘的靠近下内衬的一侧表面与下内衬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箱体中设置有置物托盘,进而通过将下内衬从下箱体中取出,进而使置物托盘对物品进行存放,增加了减震箱体的空间利用率;通过置物格的设置,方便对放置在置物托盘中的物品进行分类,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内衬和下内衬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减震箱体中部凹陷的手扣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内衬和下内衬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减震箱体中部凹陷的手扣槽,从而方便将下内衬从下箱体中取出,从方便将物品从置物格中取出,或者将物品放置到置物格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减震箱体宽度方向设置的防撞凸起,所述防撞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由靠近减震箱体一侧向远离减震箱体一侧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外表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减震箱体宽度方向设置的防撞凸起,进而在减震箱体在与表面凹凸的物品接触碰撞时,减小减震箱体的外壁被刺穿破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扣合表面之间设置有将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固定的搭扣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箱体和下箱体扣合表面之间设置搭扣锁,进而通过搭扣锁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扣合状态的上箱体的下箱体进行连接固定,使用上箱体和下箱体在扣合状态下不易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箱体和上箱体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固定有行走脚轮,所述下箱体和上箱体远离行走脚轮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固有拉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箱体和上箱体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固定有行走脚轮,在下箱体和上箱体远离行走脚轮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固有拉手,进而在光滑的路面使用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拉手与行走脚轮对减震箱体进行拉动,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易于受到冲击破坏的物体放入到下置物凹槽中,进而在上箱体和下箱体扣合时,置物腔将不同的物体之间进行隔离,并且通过设置在下置物凹槽和上置物凹槽中的弹性缓冲层,使物体容易放置到下置物凹槽中,并且能够对物体的形状进行良好的贴合匹配;同时通过弹性缓冲层不仅能够对外部的冲击进行缓冲减震,而且通过弹性缓冲层对放置在置物腔中的物体施加挤压力,使物体在置物槽中不易发生晃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放置在工具箱中的物体在携带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震动冲击;

2.通过在下内衬远离下箱体的表面设置有绕线槽,在绕线槽中设置绕线柱,将需要携带的线缆零件放置在绕线槽中,并且通过绕线主对线缆进行缠绕,从而使用放置的线缆零件更加整洁有序;通过绕线槽开口位置车的弹力绳,对绕线槽的中线缆进行限位固定,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线缆在绕线槽中的晃动脱离;

3.通过在下箱体中设置有置物托盘,进而通过将下内衬从下箱体中取出,进而使置物托盘对物品进行存放,增加了减震箱体的空间利用率;通过置物格的设置,方便对放置在置物托盘中的物品进行分类,使用方便,并且在下内衬的两端设置手扣槽,方便将物体放入到置物托盘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减震工具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上置物凹槽和下置物凹槽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置物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撞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箱体;11、上箱体;12、下箱体;13、防撞凸起;2、搭扣锁;3、拉手;4、行走脚轮;5、减震内衬;51、上内衬;511、上置物凹槽;52、下内衬;521、下置物凹槽;53、置物腔;54、弹性缓冲层;55、绕线槽;56、绕线柱;57、弹力绳;58、魔术贴;59、手扣槽;6、置物托盘;61、置物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减震工具箱,参照图1和图2,包括减震箱体1,减震箱体1包括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此采用pc材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上箱体11绕水平轴线与下箱体12铰接,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扣合表面之间设置有将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连接固定的搭扣锁2。搭扣锁2的锁体固定在上箱体11上,搭扣锁2的挂钩固定在下箱体12上。在减震箱体1扣合状态下,通过将搭扣锁2的锁体与搭扣相扣合,进而将减震箱体1锁死,进而有效防止在对减震箱体1的进行移动和运输过程中,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脱离打开。下箱体12和上箱体11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固定有行走脚轮4,下箱体12和上箱体11远离行走脚轮4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固有拉手3。当在光滑地面使用减震工具箱时,通过拉手3配合行走脚轮4对减震箱体1进行拉动,从而方便对减震箱体1进行移动。

参照图1和图2,减震内衬5包括上内衬51和下内衬52,上内衬51和下内衬52分别放置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中。上内衬51和下内衬52采用薄壁结构,并且采用软塑料的材质,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界的冲击震动进行缓冲减震。上内衬51和下内衬52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不易容从下箱体12和上箱体11中脱出。下内衬52远离下箱体12的表面设置有下置物凹槽521,上内衬51远离上箱体11的表面设置有上置物凹槽511。上置物凹槽511和下置物凹槽521一一对应,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扣合时,上置物凹槽511和下置物凹槽521形成封闭的置物腔53。上置物凹槽511和下置物凹槽521的槽壁和槽底均固定有弹性缓冲层54,弹性缓冲层54采用海绵材质,进而在将物体放入下置物凹槽521时,侧壁的弹性缓冲层54发发生形变,能够良好的与物体周面贴合。通过弹性缓冲层54的设置,使下置物凹槽521和上置物凹槽511能够良好的匹配物体的形状,从而方便将物体放入到上置物凹槽511和下置物凹槽521形成的置物腔53中。同时通过弹性缓冲层54对放置在置物腔53中的物体时间弹性挤压力,减小在物体在置物腔53中的晃动。

参照图1和图3,下内衬52远离下箱体12的表面设置有绕线槽55,绕线槽55的槽底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轴向与绕线槽55的槽底垂直的绕线柱56。绕线槽55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沿绕线槽55宽度的弹力绳57,弹力绳57的一端与下内衬52固定连接,弹力绳57另一端靠近下内衬52的表面与下内衬52表面之间设置相互粘接的魔术贴58。在使用工具箱携带线缆类的材料或者工具时,将线缆放置在绕线槽55中,并且使用绕向槽对线缆进行缠绕放置,从而使用线缆有序的放置在线缆槽中,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取用。通过弹力绳57端部的魔术贴58将弹力绳57与内衬的进行固定,进而通过弹力绳57的抵紧作用,对放置在绕线槽55中的线缆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线缆从而绕线柱56上脱落,以及线缆从绕线槽55中脱出。

参照图3,上内衬51和下内衬5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减震箱体1中部凹陷的手扣槽59。通过手扣槽59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对将下内衬52或上内衬51从下箱体12或上箱体11中取出。下内衬52下方的下箱体12中设置有置物托盘6,置物托盘6设置有若干个置物格61,置物托盘6的靠近下内衬52的一侧表面与下内衬52抵接。在携带体积较小散件包时,通过将下内衬52从下箱体12中取出,进而将各个散件包放置在各个置物格61中,进而将内衬放回下箱体12中。通过置物托盘6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减震箱体1的空间利用率。

参照图4,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减震箱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防撞凸起13。防撞凸起13的横截面形状为由靠近减震箱体1一侧向远离减震箱体1一侧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梯形。通过在减震箱体1的表面设置防撞凸起13,进而在减震箱体1与凹凸不平的物体发生碰撞时,减小外界物体对减震箱体1表面造成破坏的可能。通过在将防撞凸起13设置成梯形截面,从而使用防撞凸起13处的减震箱体1外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不易在外界的作用下造成破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使用减震工具箱对工具进行携带时,将下内衬52从下箱体12中取出。将需要携带的体积较小散件包放置到置物格61中,进而将下内衬52放回到下箱体12中。将体积较大工具物体放入到下置物槽中,将线缆缠绕到绕线槽55中,并通过弹力绳57进行固定。将让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扣合,使用使物体容置于置物腔53中,通过搭扣锁2将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进行连接固定。在光滑路面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拉手3配合移动脚轮对减震箱体1进行推动。在减震箱体1收到外界的冲击时,防撞凸起13能够减小减震箱体1遭受破坏的可能,通过减震内衬5和弹性缓冲层54,能够良好的对放置在置物腔5内的物体进行减震保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