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6715发布日期:2020-07-29 03:0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拆装六角螺栓的套筒,其中央为六角形孔,在使用传统的套筒对外六角螺栓进行紧固及拆卸时,螺栓六角头的顶角边缘会与套筒六角形孔平面部分接触,当扭力过大时,会出现螺栓六角头边缘磨损、变形,使拆卸难度增大甚至无法拆卸。套筒磨损甚至打坏螺栓头部的根本原因是套筒孔与螺栓头部存在间隙,套筒空转克服间隙后,出现螺栓六角头的顶角与套筒六角形孔平面部分接触,进而受力出现磨损破坏。同时,一种规格的套筒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螺栓,具有“一对一”的特点,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套筒对螺栓进行紧固及拆卸时,时常会遇到螺栓头部磨损、打坏,导致螺栓拆装困难,且通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拆装工具。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拆装工具,包括:空心套筒,与所述空心套筒转动连接且设于所述空心套筒的空心部位的螺旋盘,以及与所述螺旋盘配合的至少两个锁紧爪;所述空心套筒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用于穿设所述锁紧爪的通孔;所述螺旋盘上设有扳手配合部以及螺旋状滑槽,所述锁紧爪与所述螺旋状滑槽滑动配合。至少两个所述锁紧爪沿所述空心套筒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拆装工具通过对常规的套筒进行设计优化,提升套筒与螺栓配合的稳定性,消除螺栓的顶角边缘处的受力,减小螺栓磨损、变形的风险;并且增强对不同规格螺栓的通用性。具体地,以六角螺栓的紧固为例,当使用本技术方案的拆装工具时,将扳手与扳手配合部连接,旋动扳手,使螺旋盘相对所述空心套筒转动,带动与所述螺旋状滑槽配合的锁紧爪运动,使至少两个锁紧爪均产生沿所述空心套筒径向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锁紧爪贴合并锁紧螺栓六角头的平面,当锁紧爪的数量为两个时,则锁紧爪相对设置,分别贴合并锁紧螺栓的两个相对平面,当锁紧爪的数量为三个时,则三个锁紧爪呈120°均匀分布,三个锁紧爪分别贴合并锁紧螺栓的三个相应面。继续转动扳手,锁紧爪给螺栓施加力,使螺栓紧固或松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状滑槽为阿基米德螺旋线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爪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锁紧爪沿所述空心套筒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扳手配合部为设于所述螺旋盘中心的连接孔;所述螺旋状滑槽围绕所述连接孔的外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为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盘为圆盘结构,且所述空心套筒内壁设有与所述螺旋盘配合的环形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爪包括用于锁紧的爪部,以及与所述爪部连接且用于与螺旋状滑槽配合的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锁紧爪距离所述空心套筒中心的径向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内壁设有静音缓冲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爪的外壁设有防滑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拆装工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1中空心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螺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锁紧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心套筒;11、通孔;12、环形凹槽;20、螺旋盘;21、扳手配合部;22、螺旋状滑槽;30、锁紧爪;31、爪部;32、凸部;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一种拆装工具,包括:空心套筒10,与所述空心套筒10转动连接且设于所述空心套筒10的空心部位的螺旋盘20,以及与所述螺旋盘20配合的至少两个锁紧爪30;所述空心套筒10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用于穿设所述锁紧爪30的通孔11,本实施方式所述通孔11与所述锁紧爪30一一对应;所述通孔11对锁紧爪30有一定的限位导向作用;所述螺旋盘20上设有扳手配合部21以及螺旋状滑槽22,所述锁紧爪30与所述螺旋状滑槽22滑动配合。至少两个所述锁紧爪30沿所述空心套筒1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拆装工具通过对常规的套筒进行设计优化,提升套筒与螺栓40配合的稳定性,消除螺栓40的顶角边缘处的受力,减小螺栓40磨损、变形的风险;并且增强对不同规格螺栓40的通用性。具体地,以六角螺栓的紧固为例,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拆装工具时,将扳手与扳手配合部21连接,旋动扳手,使螺旋盘20相对所述空心套筒10转动,带动与所述螺旋状滑槽22配合的锁紧爪30运动,使至少两个锁紧爪30均产生沿所述空心套筒10径向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锁紧爪30贴合并锁紧螺栓40六角头的平面,当锁紧爪30的数量为两个时,则锁紧爪30相对设置,分别贴合并锁紧螺栓40的两个相对平面,当锁紧爪30的数量为三个时,则三个锁紧爪30呈120°均匀分布,三个锁紧爪30分别贴合并锁紧螺栓40的三个相应面。继续转动扳手,锁紧爪30给螺栓40施加力,使螺栓40紧固或松脱。

当螺旋盘20旋转时,为使锁紧爪30产生沿空心套筒径向方向的等速运动,使各锁紧爪30同步贴合螺栓的各个平面,本实施方式所述螺旋状滑槽22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槽。阿基米德螺旋线槽作为中间传动结构,可使锁紧爪30产生径向直线运动。阿基米德螺旋曲线,亦称等速螺线,阿基米德螺旋曲线是一个点匀速离开一个固定点的同时又以固定的角速度绕该固定点转动而产生的轨迹。

本实施方式以六角螺栓为例,故本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爪3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锁紧爪30沿所述空心套筒1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即三个锁紧爪30呈120°均匀分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螺栓40的型号选取不同数量的锁紧爪30,可将锁紧爪30的个数设置为螺栓角数的二分之一。例如,当为八角螺栓时,则可采用四个锁紧爪30对螺栓40锁紧。

另,由于紧固和拆卸的旋转方向不同,故用于紧固螺栓40的螺旋盘20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槽,与用于拆卸螺栓40的螺旋盘20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槽的曲线旋转方向相反。即,当本实施方式的拆装工具用于紧固时配备的螺旋盘20与用于拆卸时配备的螺旋盘20不同。故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盘20与空心套筒10的配合为可拆卸配合,方便更换螺旋盘20。

本实施方式所述扳手配合部21为设于所述螺旋盘20中心的连接孔,所述螺旋状滑槽22围绕所述连接孔的外周设置。连接孔设于中心处,使螺旋盘20与扳手配合的时候受力均匀,且在不增加螺旋盘20尺寸的情况下,不影响螺旋状滑槽22的设置。将扳手头部插入连接孔中并转动扳手,便可驱动锁紧爪30产生沿空心套筒10的径向方向的等速运动。

考虑到扳手头部通常为方榫,故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孔为方孔,与普通扳手即可配合,避免重新制作扳手与本实施方式的拆装工具配合,增加产品的通用性。

本实施方式所述空心套筒10为空心圆柱状,空心部位的截面呈圆形,所述螺旋盘20为与所述空心部位的截面配合的圆盘结构,且所述空心套筒10内壁设有与所述螺旋盘20配合的环形凹槽12。所述螺旋盘20的厚度与所述环形凹槽12的槽宽匹配,故所述螺旋盘20可与所述环形凹槽12间隙配合,当扳手转动时,螺旋盘20可在环形凹槽12内自转。

本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爪30包括用于锁紧螺栓40的爪部31,以及与所述爪部31连接且用于与螺旋状滑槽22配合的凸部32。所述凸部32与所述螺旋状滑槽22嵌合,使锁紧爪30在螺旋状滑槽22内传动,并将螺旋盘2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锁紧爪30的直线运动。本实施方式所述爪部31呈矩形块状,所述凸部32呈圆柱状。

至少两个所述锁紧爪30距离所述空心套筒10中心的径向距离相等;以本实施方式三个锁紧爪30为例,即三个所述锁紧爪30的设置满足其靠近所述空心套筒10中心一侧用于夹紧螺栓40的壁面,到空心套筒1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从而当螺旋盘20转动时,锁紧爪30产生沿空心套筒10的径向方向的等速运动,三个锁紧爪30可同时与螺栓40贴合,锁紧螺栓40。

本实施方式所述通孔11内壁设有静音缓冲层(图中未示出),从而当锁紧爪30沿着空心套筒10的径向方向运动时,可减少锁紧爪30的外壁与通孔11内壁之间相对摩擦发出的噪音,并避免锁紧爪30以及空心套筒10的磨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锁紧爪30的外壁也设置静音缓冲层。所述静音缓冲层可为橡胶层、硅胶层或其他弹性材料层。

本实施方式在所述锁紧爪30的外壁设有防滑层(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在所述锁紧爪30用于贴合螺栓40的壁面上设有防滑层,从而当其贴合螺栓40时增大与螺栓40之间的摩擦力,改善锁紧效果。所述防滑层可为橡胶层、硅胶层或其他弹性材料层,也可为设置在锁紧爪30壁面的防滑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