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7463发布日期:2020-08-14 18:4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



背景技术:

门在打开时为了防止门受外力影响随意转动,通常的门的背面下部与墙面之间设置门碰,目前的门碰主要通过磁铁吸力将两个部件吸合在一起从而将门固定住。

申请公布号为cn1087983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隐藏式门吸,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磁铁座,安装于门板上,其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底座,安装于地面上,其上端设有凹槽;能被磁铁吸合的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其后端与所述磁铁座轴接、前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具有上吸合面、下吸合面,所述上吸合面与所述第一磁铁吸合,所述下吸合面与所述第二磁铁吸合。

上述结构具有较好的吸和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磁铁的位置和角度固定,在安装到位后不能保证磁铁一定能和金属片完全贴合,影响贴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吸座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包括用于与门体装配的座体和用于吸附金属弹片的磁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板体可相对所述座体上下摆动,所述座体或磁板体上设有能够通过与磁板体或座体配合来定位该磁板体摆动位置的调节杆。

装在门体上的吸座是与安装在地面或墙面的金属弹片相配合实现门碰吸和效果的,座体是承载磁板体的支架用于直接安装至门体上,磁板体内包括有磁铁或其他能够吸附金属弹片的磁性块,这样当门体转动时磁板体运动至金属弹片附近时可将金属弹片吸起贴合而使门体位置稳定。通过设置磁板体可相对座体上下摆动,这样磁板体可自由摆动至合适的角度来与金属弹片面面配合,通过在座体或磁板体上设置调节杆,调节杆能通过与磁板体或座体产生配合关系使磁板体调节到位后保持与座体位置相对稳定,实现稳定的调节效果,从而保证金属弹片能与磁板体实现面面贴合,提高贴合稳定性。

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座体或磁板体螺接且能够通过自转而控制磁板体靠近门体的一端向上摆动或控制磁板体远离门体的一端向下摆动。通过在座体或磁板体上螺接能控制磁板体摆动的调节杆,这样吸座安装完成后可通过控制调节杆自转使调节杆相对座体或磁板体运动而控制磁板体相对座体摆动的位置,从而保证金属弹片与磁板体的贴合稳定性。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磁板体与所述座体相铰接。铰接连接技术成熟,便于保证磁板体能相对座体稳定摆动。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座体上具有沿横向延伸的转槽,所述磁板体的一侧边位于所述转槽内且可相对所述转槽的内侧壁转动。通过在座体上设置横向延伸的转槽,将磁板体的一侧边限定在转槽内,磁板体在上下摆动时相对转槽的内侧壁转动,使磁板体与座体的装配更加便捷,而调节杆与磁板体的作用关系可保证磁板体不会从转槽内脱出。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磁板体的另一侧边呈弧面状且具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座体上具有当磁板体摆动时能与若干所述定位槽依次正对的插孔,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插孔并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通过在磁板体的另一侧弧面上设置若干定位槽,在座体上设置能与定位槽正对的插孔,弧面可保证正对时定位槽与插孔之间的距离均一致,多个定位槽便于磁板体实现多级角度调节,以满足调节需求,调节杆可贯穿插孔并插设于定位槽内,可保证磁板体的位置稳定。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磁板体的另一侧边具有定位槽,所述座体上具有若干插孔,当磁板体摆动时所述定位槽能与若干所述插孔依次正对,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插孔并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通过在磁板体的另一侧上设置定位槽,在座体上设置若干能与定位孔正对的插孔,多个插孔便于磁板体实现多级角度调节,以满足调节需求,调节杆可贯穿插孔并插设于定位槽内,可保证磁板体的位置稳定。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磁板体的另一侧边表面覆盖有软质材料层,所述调节杆下端外周面顶靠设置于所述座体和所述软质材料层之间,该调节杆的外周面具有螺纹且与软质材料层咬合。通过在磁板体的另一侧边表面覆盖软质材料层,软质材料层可为一体注塑连接的橡胶材料件,使调节杆下端外周面的螺纹可嵌设顶靠在软质材料层内,这样当磁板体摆动调节到位后可拧动调节杆顶撑在软质材料层和座体之间,使调节后的位置稳定。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磁板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限定金属弹片位置的挡板,所述挡板相对磁板体向下延伸。通过在磁板体的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挡板,当金属弹片与磁板体吸和后继续向后运动时会与挡板接触抵靠限制金属弹片的行程,使最终位置稳定。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座体且与座体相螺接,该调节杆另一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磁板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围且能与限位板或调节杆的另一端端面限位抵靠。通过设置调节杆的一端与座体螺接,并使磁板体套设在调节杆另一端的连接杆的外围且通过限位板形成轴向限位,这样当转动调节杆的一端使调节杆相对座体运动时,磁板体因受到调节杆的限位作用会跟随运动而产生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可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磁板体与连接杆杆之间的间隙可保证磁板体正常摆动而不会干涉。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磁板体且与磁板体相螺接,该调节杆另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座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围且能与限位板或调节杆的另一端端面限位抵靠。通过设置调节杆的一端与磁板体螺接,并使座体套设在调节杆另一端的连接杆的外围且通过限位板限位连接,这样当转动调节杆的一端使调节杆相对磁板体运动时,调节杆因受到座体的限位作用会使磁板体跟随运动而产生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可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座体与调节杆之间的间隙可保证磁板体正常摆动而不会干涉。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座体并与座体相螺接,该调节杆的另一端朝所述磁板体延伸并与磁板体相抵靠,所述座体与磁板体之间设有使磁板体始终具有朝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摆动趋势的弹簧件。通过设置调节杆的一端贯穿座体并与座体相螺接,使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磁板体抵靠,并在座体与磁板体之间设置控制磁板体与调节杆持续顶靠的弹簧件,这样当控制调节杆转动时在弹簧件的作用下磁板体的位置会逐渐随着调节杆的位置变化,从而实现磁板体摆动角度的温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磁板体并与磁板体相螺接,该调节杆的另一端朝所述座体延伸并与座体相抵靠,所述座体与磁板体之间设有使调节杆的另一端始终具有朝所述座体运动趋势的弹簧件。通过设置调节杆的一端贯穿磁板体并与磁板体相螺接,使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座体抵靠,并在座体与磁板体之间设置控制调节杆另一端与座体持续顶靠的弹簧件,这样当控制调节杆转动时在弹簧件的作用下磁板体相对座体的位置会逐渐变化,从而实现磁板体摆动角度的温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连有限位部,所述座体上具有定位孔,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磁板体相螺接,所述座体与磁板体之间设有使限位部始终具有与所述座体抵靠趋势的弹簧件。通过在调节杆的一端设置限位部,在座体上设置定位孔,使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并与磁板体螺接,这样在弹簧件的作用下限位部会持续抵靠在座体外表面,由于座体与门体固连,当调节杆转动时磁板体会相对座体逐渐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连有限位部,所述磁板体上具有定位孔,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座体相螺接,所述座体与磁板体之间设有使限位部始终具有与所述磁板体抵靠趋势的弹簧件。通过在调节杆的一端设置限位部,在磁板体上设置定位孔,使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并与座体螺接,这样在弹簧件的作用下限位部会持续抵靠在磁板体的外表面,由于座体与门体固连,当调节杆转动时磁板体会相对座体逐渐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座体包括与磁板体的摆动轴心线平行布置的转轴,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沿所述转轴的径向螺接插设于该转轴内。通过设置座体包括与磁板体的摆动轴心线平行布置的转轴,并使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转轴螺接配合,这样当旋转调节杆调节磁板体角度时,调节杆相对座体的角度也能够适用性改变,扩大角度调节范围。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通过设置定位孔的孔径大于调节杆的直径,这样调节杆在定位孔内有一定的窜动空间,避免磁板体在摆动过程中调节杆与座体产生干涉而影响调节效果。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弹簧件为扭簧,该弹簧件设于所述磁板体与座体的铰接处。通过设置弹簧件为扭簧布置于磁板体与座体的铰接处,空间紧凑性更高。弹簧件也可为能实现功能的压簧或拉簧等。

在上述的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中,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磁板体/座体的抵靠端呈球头状。通过设置所述调节杆与磁板体/座体的抵靠端呈球头状,这样可减小调节过程中调节杆与磁板体/座体的摩损并使调节过程更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通过设置磁板体与座体铰接,这样磁板体可相对座体上下摆动至合适的角度,通过在座体或磁板体上螺接能控制磁板体摆动的调节杆,这样吸座安装完成后可通过控制调节杆自转使调节杆相对座体或磁板体运动而控制磁板体相对座体摆动的位置,从而保证金属弹片能与磁板体实现面面贴合,提高贴合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吸座与金属弹片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八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九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体;11、转轴;12、转槽;13、插孔;

2、磁板体;21、挡板;22、软质材料层;23、定位槽;

3、调节杆;31、连接杆;32、限位部;

4、限位板;5、弹簧件;6、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角度可调的门碰吸座包括用于与门体装配的座体1和用于吸附金属弹片的磁板体2,磁板体2与座体1相铰接,座体1或磁板体2上螺接有能够通过自转而控制磁板体2靠近门体的一端向上摆动或控制磁板体2远离门体的一端向下摆动的调节杆3。装在门体上的吸座是与安装在地面或墙面的金属弹片相配合实现门碰吸和效果的,座体1是承载磁板体2的支架用于直接安装至门体上,磁板体2内包括有磁铁或其他能够吸附金属弹片的磁性块,这样当门体转动时磁板体2运动至金属弹片附近时可将金属弹片吸起贴合而使门体位置稳定。磁板体2的底部连接有用于限定金属弹片位置的挡板21,挡板21相对磁板体2向下延伸。通过在磁板体2的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挡板21,当金属弹片与磁板体2吸和后继续向后运动时会与挡板21接触抵靠限制金属弹片的行程,使最终位置稳定。通过设置磁板体2与座体1铰接,这样磁板体2可相对座体1上下摆动至合适的角度,通过在座体1或磁板体2上螺接能控制磁板体2摆动的调节杆3,这样吸座安装完成后可通过控制调节杆3自转使调节杆3相对座体1或磁板体2运动而控制磁板体2相对座体1摆动的位置,从而保证金属弹片能与磁板体2实现面面贴合,提高贴合稳定性。具体来讲,调节杆3的一端贯穿座体1且与座体1相螺接,调节杆3的一端端部具有内六角孔,调节杆3另一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末端连接有限位板4,磁板体2套设于连接杆31的外围且能与限位板4或调节杆3的另一端端面限位抵靠,磁板体2的底部具有用于容置限位板4的环槽。通过设置调节杆3的一端与座体1螺接,并使磁板体2套设在调节杆3另一端的连接杆31的外围且通过限位板4形成轴向限位,这样当转动调节杆3的一端使调节杆3相对座体1运动时,磁板体2因受到调节杆3的限位作用会跟随运动而产生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可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磁板体2与连接杆31杆之间的间隙可保证磁板体2正常摆动而不会干涉。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杆3的一端贯穿磁板体2且与磁板体2相螺接,调节杆3另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末端连接有限位板4,座体1套设于连接杆31的外围且能与限位板4或调节杆3的另一端端面限位抵靠。通过设置调节杆3的一端与磁板体2螺接,并使座体1套设在调节杆3另一端的连接杆31的外围且通过限位板4限位连接,这样当转动调节杆3的一端使调节杆3相对磁板体2运动时,调节杆3因受到座体1的限位作用会使磁板体2跟随运动而产生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可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座体1与调节杆3之间的间隙可保证磁板体2正常摆动而不会干涉。

实施例三: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杆3的一端贯穿座体1并与座体1相螺接,调节杆3的另一端朝磁板体2延伸并与磁板体2相抵靠,座体1与磁板体2之间设有使磁板体2始终具有朝调节杆3的另一端摆动趋势的弹簧件5。通过设置调节杆3的一端贯穿座体1并与座体1相螺接,使调节杆3的另一端与磁板体2抵靠,并在座体1与磁板体2之间设置控制磁板体2与调节杆3持续顶靠的弹簧件5,这样当控制调节杆3转动时在弹簧件5的作用下磁板体2的位置会逐渐随着调节杆3的位置变化,从而实现磁板体2摆动角度的温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进一步来讲,弹簧件5为扭簧,弹簧件5设于磁板体2与座体1的铰接处。通过设置弹簧件5为扭簧布置于磁板体2与座体1的铰接处,空间紧凑性更高。弹簧件5也可为能实现功能的压簧或拉簧等。调节杆3与磁板体2抵靠端呈球头状。通过设置调节杆3与磁板体2的抵靠端呈球头状,这样可减小调节过程中调节杆3与磁板体2的摩损并使调节过程更顺畅。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杆3的一端贯穿磁板体2并与磁板体2相螺接,调节杆3的另一端朝座体1延伸并与座体1相抵靠,座体1与磁板体2之间设有使调节杆3的另一端始终具有朝座体1运动趋势的弹簧件5。通过设置调节杆3的一端贯穿磁板体2并与磁板体2相螺接,使调节杆3的另一端与座体1抵靠,并在座体1与磁板体2之间设置控制调节杆3另一端与座体1持续顶靠的弹簧件5,这样当控制调节杆3转动时在弹簧件5的作用下磁板体2相对座体1的位置会逐渐变化,从而实现磁板体2摆动角度的温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杆3的一端固连有限位部32,座体1上具有定位孔6,调节杆3的另一端贯穿定位孔6并与磁板体2相螺接,座体1与磁板体2之间设有使限位部32始终具有与座体1抵靠趋势的弹簧件5,弹簧件5为压簧。通过在调节杆3的一端设置限位部32,在座体1上设置定位孔6,使调节杆3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6并与磁板体2螺接,这样在弹簧件5的作用下限位部32会持续抵靠在座体1外表面,由于座体1与门体固连,当调节杆3转动时磁板体2会相对座体1逐渐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进一步来讲,定位孔6的孔径大于调节杆3的直径。通过设置定位孔6的孔径大于调节杆3的直径,这样调节杆3在定位孔6内有一定的窜动空间,避免磁板体2在摆动过程中调节杆3与座体1产生干涉而影响调节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杆3的一端固连有限位部32,磁板体2上具有定位孔6,调节杆3的另一端贯穿定位孔6并与座体1相螺接,座体1与磁板体2之间设有使限位部32始终具有与磁板体2抵靠趋势的弹簧件5。通过在调节杆3的一端设置限位部32,在磁板体2上设置定位孔6,使调节杆3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6并与座体1螺接,这样在弹簧件5的作用下限位部32会持续抵靠在磁板体2的外表面,由于座体1与门体固连,当调节杆3转动时磁板体2会相对座体1逐渐摆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提高与金属弹片的贴合效果。座体1包括与磁板体2的摆动轴心线平行布置的转轴11,调节杆的另一端沿转轴11的径向螺接插设于转轴11内。通过设置座体1包括与磁板体2的摆动轴心线平行布置的转轴11,并使调节杆3的另一端与转轴11螺接配合,这样当旋转调节杆3调节磁板体2角度时,调节杆3相对座体1的角度也能够适用性改变,扩大角度调节范围。

实施例七: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座体1上具有沿横向延伸的转槽12,磁板体2的一侧边位于转槽12内且可相对转槽12的内侧壁转动。通过在座体1上设置横向延伸的转槽12,将磁板体2的一侧边限定在转槽12内,磁板体2在上下摆动时相对转槽12的内侧壁转动,使磁板体2与座体1的装配更加便捷,而调节杆3与磁板体2的作用关系可保证磁板体2不会从转槽12内脱出。磁板体2的另一侧边表面覆盖有软质材料层22,调节杆3下端外周面顶靠设置于座体1和软质材料层22之间,调节杆3的外周面具有螺纹且与软质材料层22咬合。作为优选座体1上也可设置与调节杆3外周面的螺纹配合的螺纹段,保证定位更稳定,通过在磁板体2的另一侧边表面覆盖软质材料层22,软质材料层22可为一体注塑连接的橡胶材料件,调节杆3下端外周面的螺纹可嵌设顶靠在软质材料层22内,这样当磁板体2摆动调节到位后可驱动调节杆3旋转顶撑在软质材料层22与座体1之间实现位置固定。

实施例八: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磁板体2的另一侧边呈弧面状且具有若干定位槽23,座体1上具有当磁板体2摆动时能与若干定位槽23依次正对的插孔13,调节杆3贯穿插孔13并插设于定位槽23内。通过在磁板体2的另一侧弧面上设置若干定位槽23,在座体1上设置能与定位槽23正对的插孔13,弧面可保证正对时定位槽23与插孔13之间的距离均一致,多个定位槽23便于磁板体2实现多级角度调节,以满足调节需求,调节杆3可贯穿插孔13并插设于定位槽23内,可保证磁板体2的位置稳定。

实施例九: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磁板体2的另一侧边具有定位槽23,座体1上具有若干插孔13,当磁板体2摆动时定位槽23能与若干插孔13依次正对,调节杆3贯穿插孔13并插设于定位槽23内。通过在磁板体2的另一侧上设置定位槽23,在座体1上设置若干能与定位孔正对的插孔13,多个插孔13便于磁板体2实现多级角度调节,以满足调节需求,调节杆3可贯穿插孔13并插设于定位槽23内,可保证磁板体2的位置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