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2881发布日期:2020-07-10 16:0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钳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手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钳。



背景技术:

夹钳是一种较为轻便小巧的手动工具,广泛用于简单的物件夹持或安装。

传统的钳子具有两个相交的钳臂,两个钳臂可绕相交点的枢轴转动,达到夹持物体的目的,相交点的上方形成用于加持物体的钳口,相交点的下方为握持的钳柄。然而这种钳的钳口可张开的大小是固定的,能夹住的物品的大小范围有限。

所以出现了一种如中国专利cn45077167u所揭露的一种钳口大小可调节的管子钳,该管子钳包括上手柄、下手柄,下手柄的前端设置有上咬齿,上手柄前端设置有下咬齿,下手柄穿过上手柄,两者交叉设置使得上咬齿与下咬齿形成咬口下手柄上开有齿槽,齿槽内壁上设有齿带,上手柄上铰接有齿块,齿块一侧有齿与齿带连接并沿齿带单向运动,齿块另一侧抵住弹簧,弹簧抵住下手柄,上手柄上设置有与齿块铰接的拨片。本申请管子钳在工作的时候,推动上手柄沿着齿槽向咬齿收紧的方向滑动,这时候可以顺利的滑上去,上下咬齿也能够咬紧,而由于是单向运动,齿块是无法自己沿着齿带再滑下来的,当需要松开上下咬齿的时候,拨动拨片,拨快带动齿块与齿带分开,这样就可以将上手柄顺着齿槽滑下来,从而将咬齿分开。

但是,由于手柄通常用一只手握住,且握在拇指根部的手掌垫和手指之间,因此,夹口滑动或意外地脱离工件的情况下,手柄会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快速闭合,容易导致手被夹伤。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夹钳,能在夹口滑动或意外地脱离工件的情况下,防止手被夹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夹口滑动或意外地脱离工件的情况下,手容易被夹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枢轴机构相交固定,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在所述枢轴机构的一端形成钳口,在所述枢轴机构的另一端分别为各自的手柄,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绕所述枢轴机构相互旋转以实现所述钳口的夹持;其中,所述第一钳体和/或所述第二钳体上设置有止挡机构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的手柄和所述第二钳体的手柄在闭合时能够被所述止挡机构挡住,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的手柄和所述第二钳体的手柄之间存在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的止挡机构为第一凸起止挡机构,所述第二钳体的止挡机构为第二凸起止挡机构;

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钳体上从所述钳口至所述第一钳体的手柄最末端之间的朝向所述第二钳体的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钳体上从所述钳口至所述第二钳体的手柄最末端之间的朝向所述第一钳体的位置;

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在对端的所述第二钳体上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在对端的所述第一钳体上,以阻止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两个手柄的继续闭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一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胫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手柄、第二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胫部;

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形成所述钳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胫部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和/或,

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胫部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钳爪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胫部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胫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胫部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胫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胫部与所述第一钳爪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胫部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和/或,

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钳爪上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胫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胫部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胫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二钳爪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胫部与所述第二钳爪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胫部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一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胫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手柄、第二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胫部;

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形成所述钳口;

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和/或,

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手柄上靠近所述第一胫部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手柄的末端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和/或,

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手柄上靠近所述第二胫部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手柄的末端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为凸起圆柱、凸起方块柱或不规则形状的凸起柱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一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胫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手柄、第二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胫部;

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形成所述钳口;

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为位于所述第一手柄上靠近所述第一胫部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或位于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胫部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的凸起止挡边缘;和/或,

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为位于所述第二手柄上靠近所述第二胫部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或位于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胫部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的凸起止挡边缘。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钳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的位置设置第一防夹挡边,以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住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和/或,

在所述第二钳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的位置设置第二防夹挡边,以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住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夹挡边和/或所述第二防夹挡边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一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胫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手柄、第二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胫部;

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形成所述钳口;

在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胫部且沿所述第一胫部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一长槽,所述第一长槽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内侧表面具有倾角下止挡边;

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钳爪穿过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长槽后与所述第一钳体交叉设置,所述枢轴机构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交叉相对固定;

当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倾角下止挡边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手柄上或所述第二胫部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交界处或所述第二胫部上,阻止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继续闭合。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胫部且沿所述第二胫部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二长槽;

在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胫部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处或者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一胫部的交界处具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钳爪穿过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长槽后与所述第一钳体交叉设置,所述枢轴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再穿过所述第二胫部的所述第二长槽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交叉相对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钳爪的内侧表面具有倾角上止挡边;

当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倾角上止挡边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胫部上,阻止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继续闭合。

可选地,所述倾角下止挡边的斜角为30°-80°。

可选地,所述倾角上止挡边的斜角为30°-80°。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胫部或所述第二手柄上且对应于所述倾角下止挡边的位置设置有防夹挡边,当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倾角下止挡边接触并卡住在所述防夹挡边,使得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不能继续闭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一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一钳爪的第一胫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手柄、第二钳爪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第二钳爪的第二胫部;

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形成所述钳口;

在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胫部且沿所述第一胫部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一长槽;

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钳爪穿过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长槽后与所述第一钳体交叉设置,所述枢轴机构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交叉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一长槽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处设有横向穿过所述第一长槽的销轴;

当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销轴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手柄上或所述第二胫部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交界处或所述第二胫部上,阻止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继续闭合。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胫部且沿所述第二胫部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二长槽;

在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胫部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处或者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一胫部的交界处具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钳爪穿过所述第一钳体的所述第一长槽后与所述第一钳体交叉设置,所述枢轴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再穿过所述第二胫部的所述第二长槽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交叉相对固定。

可选地,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胫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胫部具有所述第一长槽1523的两个侧面分别开设一个固定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长槽后固定在该两个固定孔中。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胫部或所述第二手柄上且对应于所述销轴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防夹挡边,当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销轴接触并卡住在所述防夹挡边,使得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不能继续闭合。

可选地,所述防夹挡边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防夹挡边位于所述第二钳体的所述第二胫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的位置,或,位于在所述第二手柄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的位置;或位于所述第二胫部与所述第二手柄交界处。

本申请实施例在钳体上增加止档机构,当钳体夹口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导致的手柄快速闭合时,通过该止档机构阻挡钳体的手柄完全闭合,使得钳体的手柄之间始终留有间隙,以防止或避免手被手柄夹伤。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的钳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夹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夹钳的钳口被拉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夹钳的钳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的钳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夹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夹钳的钳口被拉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的钳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夹钳的钳口被拉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夹钳的钳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的钳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夹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夹钳的钳口被拉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的钳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夹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夹钳的钳口被拉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申请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申请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夹钳,所述夹钳可为水泵钳,管子钳或其它钳。其中两个钳体均可为设为钩状,并且内侧边设置有齿,方便夹持和咬合。钳体可以与手柄为一体成型,也可通过连接手段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夹钳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夹钳包括:第一钳体10和第二钳体20,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相交设置,例如,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通过枢轴机构30相对固定,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在所述枢轴机构30的一端形成钳口,在所述枢轴机构30的另一端分别为各自的手柄,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绕所述枢轴机构30相互旋转实现钳口的夹持。

所述枢轴机构30可以为枢轴,例如,所述枢轴可以为枢轴栓或枢轴螺栓,其中,所述枢轴为圆柱体。

所述第一钳体10包括第一手柄101、第一钳爪105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一钳爪105的第一胫部103;所述第二钳体20包括第二手柄202、第二钳爪206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02和所述第二钳爪206的第二胫部204。

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二钳爪206形成钳口,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一胫部103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所述第二钳爪206和所述第二胫部204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二钳爪206分别具有相对定向的第一暴露面107和第二暴露面208,所述第一暴露面107和所述第二暴露面208具有锯齿,有助于工件的牢固夹紧。

在所述第二钳体20的所述第二胫部204且沿所述第二胫部204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长槽203,此长槽203可以是长条形槽,也可以为近似长条形槽等形状,例如,扁长的椭圆形状,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具有齿带。

在所述第一钳体10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05处或者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一胫部103的交界处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枢轴机构3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然后继续穿过所述第二胫部204的所述长槽203,将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钳体10与所述枢轴机构30固定,所述第二钳体20围绕所述枢轴机构30旋转,这样,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不仅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30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二钳爪20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钳体10和所述第二钳体20还可以相互之间沿着所述长槽203相应的长条方向相互运动,使得所述钳口能被拉大或拉小,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工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30的旋转表面光滑,例如,所述枢轴机构30上且与所述长槽203接触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30上且与所述长槽203接触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相咬合的齿带,这样,所述枢轴机构30的齿带与所述长槽203的齿带相互咬合时,所述枢轴机构30与所述第二钳体20固定,而所述第一钳体10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30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二钳爪20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

当需要钳口扩大时,所述第一钳体10带动所述枢轴机构30从所述第二钳体20的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脱离,然后,所述第一钳体10从所述长槽203的最上方向下拉,这样,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二钳爪206形成的钳口就会拉大。这样,在钳口拉开的状态下,将物品放入钳口内,然后很方便地将钳口缩小到刚好夹持到物品的状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和所述枢轴机构30旋转表面上的齿为相互咬合的单向棘齿,即所述长槽203的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均斜向地朝向一个方向,而所述枢轴机构30旋转表面上的齿均斜向的朝向方向与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的朝向方向相反。这样在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反方向受力时,即所述枢轴机构30表面上的齿和所述长槽203内侧部的齿之间有倒钩,需要外力作用时二者分开才能使所述枢轴机构30在所述长槽203内滑动。而在所述长槽203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方向上,所述枢轴机构30可以自动从所述长槽203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上脱离出来,不需要外力的干预,从而实现单向的快速滑动。

本夹钳可以在所述第一钳体10上从所述枢轴机构30至所述第一钳体10的手柄最末端之间的任意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的位置设置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图未示)和/或在所述第二钳体20上从枢轴机构30至所述第二钳体20的手柄最末端之间的任意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的位置设置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图未示),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在对端的所述第二钳体20上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在对端的所述第一钳体10上,阻止所述第一钳体10的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二钳体20的所述第二手柄202的继续闭合,即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二手柄202之间的距离在闭合被阻挡时是还能大于一定阈值,从而在所述钳口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二手柄202上的手被夹伤。

例如,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钳体10的所述第一胫部103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钳体20的所述第二胫部204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

例如,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胫部10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手柄101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胫部103与所述第一手柄101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胫部10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05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胫部103与所述第一钳爪105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胫部103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

例如,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胫部204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202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胫部204与所述第二手柄202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胫部204上且靠近所述第二钳爪206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胫部204与所述第二钳爪206的交界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胫部204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钳体10的所述第一手柄101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钳体20的所述第二手柄202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

例如,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手柄101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胫部103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手柄101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手柄101的末端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0。

例如,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手柄202上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204的侧面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手柄202的中间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手柄202的末端位置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10。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可以为凸起圆柱、凸起方块柱或不规则形状的凸起柱体。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二手柄202之间的距离更大,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钳体10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夹挡边(图未示),以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住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和/或,可以在所述第二钳体20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防夹挡边(图未示),以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住所述第以凸起止挡机。所述第一防夹挡边和/或所述第二防夹挡边可以是凸起的挡板。当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二手柄20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接触并卡住在所述二防夹挡边上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接触并卡住在所述一防夹挡边上,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05和所述第二钳爪206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01和所述第二手柄20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凸起止挡机构被卡住时具有缓冲,不引起所述夹钳的抖动,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所述第一防夹挡边和所述第二防夹挡边的至少之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或塑料。

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所述第一凸起止挡机构和所述第一防夹挡边位于所述第一钳体10上的结构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起止挡机构和所述第二防夹挡边位于所述第二钳体20上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类似,是对等的结构,为描述的方便,以下有些实施例均可能以两个钳体中其中一个钳体具有凸起止挡机构而另一个钳体可选地具有防夹挡边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2-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所述夹钳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相交设置,例如,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通过枢轴机构3相对固定,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在所述枢轴机构3的一端形成钳口,在所述枢轴机构3的另一端分别为各自的手柄,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绕所述枢轴机构3相互旋转实现钳口的夹持。

所述枢轴机构3可以为枢轴,例如,所述枢轴可以为枢轴栓或枢轴螺栓,其中,所述枢轴为圆柱体。

所述第一钳体1包括第一手柄11、第一钳爪15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一钳爪15的第一胫部13;所述第二钳体2包括第二手柄12、第二钳爪16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12和所述第二钳爪16的第二胫部14。

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形成钳口,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一胫部13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所述第二钳爪16和所述第二胫部14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分别具有相对定向的第一暴露面17和第二暴露面18,所述第一暴露面17和所述第二暴露面18具有锯齿,有助于工件的牢固夹紧。

在所述第二钳体2的所述第二胫部14且沿所述第二胫部14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长槽23,此长槽23可以是长条形槽,也可以为近似长条形槽等形状,例如,扁长的椭圆形状,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具有齿带。

在所述第一钳体1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5处或者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一胫部13的交界处具有第一通孔31,所述枢轴机构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然后继续穿过所述第二胫部14的所述长槽23,将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钳体1与所述枢轴机构3固定,所述第二钳体2围绕所述枢轴机构3旋转,这样,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不仅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3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还可以相互之间沿着所述长槽23相应的长条方向相互运动,使得所述钳口的距离被拉大或被缩小,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工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3的旋转表面光滑,例如,所述枢轴机构3上且与所述长槽23接触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3上且与所述长槽23接触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相咬合的齿带,这样,所述枢轴机构3的齿带与所述长槽23的齿带相互咬合时,所述枢轴机构3与所述第二钳体2固定,而所述第一钳体1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3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

当需要钳口扩大时,所述第一钳体1带动所述枢轴机构3从所述第二钳体2的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脱离,然后,所述第一钳体1从所述长槽23的最上方向下拉,这样,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形成的钳口就会拉大。这样,在钳口拉开的状态下,将物品放入钳口内,然后很方便地将钳口缩小到刚好夹持到物品的状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和所述枢轴机构3旋转表面上的齿为相互咬合的单向棘齿,即所述长槽23的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均斜向地朝向一个方向,而所述枢轴机构3旋转表面上的齿均斜向的朝向方向与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的朝向方向相反。这样在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反方向受力时,即所述枢轴机构3表面上的齿和所述长槽23内侧部的齿之间有倒钩,需要外力作用时二者分开才能使所述枢轴机构3在所述长槽23内滑动。而在所述长槽23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方向上,所述枢轴机构3可以自动从所述长槽23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上脱离出来,不需要外力的干预,从而实现单向的快速滑动。

在所述第一钳体1的所述第一胫部13的中间位置或所述第一胫部1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手柄11位置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的凸起止挡块26,所述凸起止挡块26可以为凸起圆柱、凸起方块柱或不规则形状的凸起柱体,所述凸起止挡块26与所述第一胫部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或黏贴在所述第一胫部13上。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凸起止挡块26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钳体2上,例如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胫部14上或所述第二手柄12上或所述第二胫部14与所述第二手柄12的交界处,阻止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继续闭合,即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之间的距离在闭合被阻挡时依然大于一定阈值,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形成的钳口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之间的距离更大,还可以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2的所述第二胫部14或所述第二手柄12上且对应于所述凸起止挡块26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防夹挡边27,例如,在所述第二钳体2的所述第二胫部14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12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27,或,在所述第二手柄12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14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27,所述防夹挡边27可以是凸起的挡板或凸起的边缘或凸起。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凸起止挡块26接触并卡住在所述防夹挡边27,使得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不能继续闭合,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5和所述第二钳爪16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凸起止挡块26被卡住时具有缓冲,不引起所述夹钳的抖动,所述凸起止挡块26和所述防夹挡边27任意之一或两者均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或塑料等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对等地同时在所述第二钳体2的所述第二胫部14设置与所述凸起止挡块26相同结构的另一所述凸起止挡块,则还可以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钳体1的所述第一胫部13上或所述第一胫部13与所述第一钳爪15交界处且对应于所述另一所述凸起止挡块的位置设置另一防夹挡边,结构与所述防夹挡边27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再例如,如图6-8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本实施例的夹钳的结构与图2-5所描述的夹钳的结构基本上相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起止挡机构为凸起止挡块28,所述凸起止挡块28位于所述第一钳体1的所述第一胫部1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5位置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止挡块28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胫部13与所述第一钳爪15交界处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2。所述凸起止挡块28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凸起止挡块26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凸起止挡块28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胫部14上或所述第二胫部14与所述第二钳爪16的交界处,阻止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继续闭合,即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之间的距离在被阻挡时依然大于一定阈值,从而在所述钳口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上的手被夹伤。

类似于所述图2-4的结构,可以在所述第二胫部14设置对应于所述凸起止挡块28的防夹挡边,所述凸起止挡块28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住在所述防夹挡边,阻止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继续闭合,从而在所述钳口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对等地同时在所述第二钳体2的所述第二胫部14靠近所述第二钳爪16的位置或者所述第二胫部14与所述第二钳爪16的交界处设置与所述凸起止挡块28相同结构的另一所述凸起止挡块,则还可以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钳体1的所述第一胫部13上或所述第一胫部13与所述第一钳爪15交界处且对应于所述另一所述凸起止挡块的位置设置另一防夹挡边,结构与所述第二钳体2的防夹挡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再例如,如图9-11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该夹钳包括:第一钳体4和第二钳体5,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相交设置,例如,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通过枢轴机构6相对固定,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在所述枢轴机构6的一端形成钳口,在所述枢轴机构6的另一端分别为各自的手柄,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绕所述枢轴机构6相互旋转实现夹持。

所述枢轴机构6可以为枢轴,例如,所述枢轴可以为枢轴栓或枢轴螺栓,其中,所述枢轴为圆柱体。

其中,所述第一钳体4包括第一手柄41、第一钳爪42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一钳爪42的第一胫部43;所述第二钳体5包括第二手柄51、第二钳爪52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51和所述第二钳爪52的第二胫部53。

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二钳爪52形成钳口,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一胫部43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所述第二钳爪52和所述第二胫部53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二钳爪52分别具有相对定向的第一暴露面和第二暴露面,所述第一暴露面和所述第二暴露面可以是锯齿状,有助于工件的牢固夹紧。

在所述第一胫部43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42处或者所述第一胫部43与所述第一钳爪42的交界处开有与所述第一胫部43长条方向横向的中空贯穿的第一长槽61,该第一长槽61可以是长方形槽或者由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通的圆孔构成的槽,所述枢轴机构6可以位于不同的圆孔中,并在不同的圆孔中移动,使得钳口能被拉大或拉小,所述第一长槽61的内侧表面具有齿带。

在所述第二胫部53且靠近所述第二钳爪52处或者所述第二胫部53与所述第二钳爪52的交界处开有与所述第二胫部53长条方向横向的中空贯穿的第二长槽62,该第二长槽62可以是长方形槽或者由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通的圆孔构成的槽,所述枢轴机构6可以位于不同的圆孔中,并在不同的圆孔中移动,使得钳口能被拉大或拉小,所述第二长槽62的内侧表面具有齿带。

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相对应重叠设置,能形成贯通槽,所述枢轴机构6穿过所述第一长槽61,然后继续穿过所述第二长槽62,将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二钳体5与所述枢轴机构6固定,所述第一钳体4围绕所述枢轴机构6旋转,这样,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不仅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6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二钳爪52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还可以相互之间沿着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重叠的空间相对运动,使得所述钳口能被拉大或拉小,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工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6的旋转表面为光滑的表面,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的内侧表面也可以为光滑的表面。

当需要钳口扩大时,所述第一钳体4和所述第二钳体5相互之间远离地朝相反方向运动,直到所述枢轴机构6被所述第一长槽61的其中一个端的内侧表面挡住达到最大钳口拉大距离,即被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相反的端侧挡住,这样,所述钳口就会拉大。这样,在钳口拉开的状态下,将物品放入钳口内,然后很方便地将钳口缩小到刚好夹持到物品的状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的内侧表面均具有齿带,所述枢轴机构6的表面也具有齿带,且与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的齿带相咬合,所述枢轴机构6从所述第一长槽61和所述第二长槽62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上脱离后,才能滑动。

位于所述第一钳体4的所述第一胫部4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手柄41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钳体5的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手柄41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胫部43的位置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5。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手柄41与所述第一胫部43的交界处且朝向所述第二钳体5。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可以是围绕所述第一钳体4的环形凸起边缘或环形凸起带,或者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仅仅是朝向所述第二钳体5的凸起边缘。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可以为所述第一手柄41在与所述第一胫部43的交界处的延伸凸起边缘。

位于所述第二钳体5的所述第二胫部53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51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钳体4的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手柄51上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53的位置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4。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手柄51与所述第二胫部53的交界处且朝向所述第一钳体4。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可以是围绕所述第二钳体5的环形凸起边缘或环形凸起带,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仅仅是朝向所述第一钳体4的凸起边缘。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可以为所述第二手柄51在与所述第二胫部53的交界处的延伸凸起边缘。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和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可以相对同位设置或相对错位设置。

当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和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相对同位设置时,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钳体5上,同时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一钳体4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上,因此,可以阻止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继续闭合,即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之间的距离在它们被阻挡时依然大于一定阈值,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二钳爪52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和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相对错位设置时,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和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两者中距离各自胫部更近一个先被对端的胫部接触并卡住,远离所属胫部的另一个凸起止挡边缘在前一个凸起止挡边缘越过卡住位(例如,可以在受力过大)且钳口继续咬合时被卡住,另一个凸起止挡边缘被对端的胫部接触卡住,起着第二重保险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限制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之间的距离更大,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钳体4上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的第一防夹挡边45,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一防夹挡边45上,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二钳爪52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限制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之间的距离更大,还可以在所述第二钳体5上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的第二防夹挡边55,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防夹挡边55上,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42和所述第二钳爪52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41和所述第二手柄51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夹挡边45和所述第二防夹挡边55,可以是凸起的挡板。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被卡住时具有缓冲,不引起所述夹钳的抖动,所述第一凸起止挡边缘44、所述第二凸起止挡边缘54、所述第一防夹挡边45和所述第二防夹挡边55至少之一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或塑料等等。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所述夹钳包括:第一钳体121和第二钳体122,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相交设置,例如,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通过枢轴机构123相对固定,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在所述枢轴机构123的一端形成钳口,在所述枢轴机构123的另一端分别为各自的手柄,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绕所述枢轴机构123相互旋转实现钳口的夹持。

所述枢轴机构123可以为枢轴,例如,所述枢轴可以为枢轴栓或枢轴螺栓,其中,所述枢轴为圆柱体。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钳体121包括第一手柄1211、第一钳爪1215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一钳爪1215的第一胫部1213;所述第二钳体122包括第二手柄1212、第二钳爪1216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1212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的第二胫部1214。

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形成钳口,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一胫部1213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所述第二钳爪1216和所述第二胫部1214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分别具有相对定向的暴露面,两个暴露面均具有锯齿,有助于工件的牢固夹紧。

在所述第一钳体121的所述第一胫部1213且沿所述第一胫部1213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一长槽1223,此第一长槽1223可以是长条形槽,也可以为近似长条形槽等形状,例如,扁长的椭圆形状,所述第一长槽1223的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215的内侧表面具有倾角上止挡边1229,所述第一长槽1223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1211的内侧表面具有倾角下止挡边1230。

在所述第二钳体122的所述第二胫部1214且沿所述第二胫部1214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二长槽1224,所述第二长槽1224可以是长条形槽,也可以为近似长条形槽等形状,例如,扁长的椭圆形状,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具有齿带。

在所述第一钳体121的所述第一胫部1213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215处或者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一胫部1213的交界处具有第一通孔1231。

所述第二钳体122的所述第二钳爪1216穿过所述第一钳体121的所述第一胫部1213开设的所述第一长槽1223后与所述第一钳体121交叉设置,然后所述枢轴机构12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31,然后继续穿过所述第二胫部1214的所述第二长槽1224,将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交叉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钳体121与所述枢轴机构123固定,所述第二钳体122围绕所述枢轴机构123旋转,这样,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不仅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123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钳体121和所述第二钳体122还可以相互之间沿着所述第二长槽1224相应的长条方向相互运动,使得所述钳口的距离被拉大或被缩小,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工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123的旋转表面光滑,例如,所述枢轴机构123上且与所述第二长槽1224接触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123上且与所述第二长槽1224接触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相咬合的齿带,这样,所述枢轴机构123的齿带与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齿带相互咬合时,所述枢轴机构123与所述第二钳体122固定,而所述第一钳体121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123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

如图14所示,当需要钳口扩大时,所述第一钳体121带动所述枢轴机构123从所述第二钳体122的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脱离,然后,所述第一钳体121从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最上方向下拉,这样,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形成的钳口就会拉大。这样,在钳口拉开的状态下,将物品放入钳口内,然后很方便地将钳口缩小到刚好夹持到物品的状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和所述枢轴机构123旋转表面上的齿为相互咬合的单向棘齿,即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均斜向地朝向一个方向,而所述枢轴机构123旋转表面上的齿均斜向的朝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的朝向方向相反。这样在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反方向受力时,即所述枢轴机构123表面上的齿和所述第二长槽1224内侧部的齿之间有倒钩,需要外力作用时二者分开才能使所述枢轴机构123在所述长槽23内滑动。而在所述第二长槽1224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方向上,所述枢轴机构123可以自动从所述第二长槽1224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上脱离出来,不需要外力的干预,从而实现单向的快速滑动。

所述第一长槽1223的所述倾角上止挡边1229和所述倾角下止挡边1230是所述第一长槽1223相对的两端内侧表面具有一定的斜角的边,例如,斜角可以为30°-80°。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倾角上止挡边1229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胫部1214上,所述倾角下止挡边1230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手柄1212上或所述第二胫部1214与所述第二手柄1212的交界处或所述第二胫部1214上,阻止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继续闭合,即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之间的距离在闭合被阻挡时依然大于一定阈值,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形成的钳口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之间的距离更大,还可以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122的所述第二胫部1214或所述第二手柄1212上且对应于所述倾角下止挡边1230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防夹挡边1227,例如,在所述第二钳体122的所述第二胫部1214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1212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1227,或,在所述第二手柄1212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1214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1227,或,在所述第二手柄1212与所述第二胫部1214交界处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1227,所述防夹挡边1227可以是凸起的挡板或凸起的边缘或凸起。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倾角下止挡边1230接触并卡住在所述防夹挡边1227,使得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不能继续闭合,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215和所述第二钳爪1216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211和所述第二手柄12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倾角上止挡边1229和所述倾角下止挡边1230被卡住时具有缓冲,不引起所述夹钳的抖动,所述倾角上止挡边1229、所述倾角下止挡边1230和所述防夹挡边1227任意之一或三者均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或塑料等等。

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夹钳,所述夹钳包括:第一钳体151和第二钳体152,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相交设置,例如,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通过枢轴机构153相对固定,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在所述枢轴机构153的一端形成钳口,在所述枢轴机构153的另一端分别为各自的手柄,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绕所述枢轴机构153相互旋转实现钳口的夹持。

所述枢轴机构153可以为枢轴,例如,所述枢轴可以为枢轴栓或枢轴螺栓,其中,所述枢轴为圆柱体。

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钳体151包括第一手柄1511、第一钳爪1515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一钳爪1515的第一胫部1513;所述第二钳体152包括第二手柄1512、第二钳爪1516和连接所述第二手柄1512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的第二胫部1514。

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形成钳口,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一胫部1513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所述第二钳爪1516和所述第二胫部1514的交界处弯折形成钩状。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分别具有相对定向的暴露面,两个暴露面均具有锯齿,有助于工件的牢固夹紧。

在所述第一钳体151的所述第一胫部1513且沿所述第一胫部1513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一长槽1523,所述第一长槽1523可以是长条形槽,也可以为近似长条形槽等形状,例如,扁长的椭圆形状。

在所述第一长槽1523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1511的处设有横向穿过所述第一长槽1523的销轴1531,例如,所述销轴1531可以是圆钉销。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销轴1531可以与所述第一胫部1513一体成型,也可以在所述第一胫部1513具有所述第一长槽1523的两个侧面分别开设一个固定孔,所述销轴1531穿过所述第一长槽1523后固定在该两个固定孔中,例如,所述销轴1531与所述两个固定孔通过螺纹固定或焊接固定或紧固。

在所述第二钳体152的所述第二胫部1514且沿所述第二胫部1514的长条方向开有中空贯穿的第二长槽1524,所述第二长槽1524可以是长条形槽,也可以为近似长条形槽等形状,例如,扁长的椭圆形状,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具有齿带。

在所述第一钳体151的所述第一胫部1513且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515处或者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一胫部1513的交界处具有第一通孔1530。

所述第二钳体152的所述第二钳爪1516和所述第二胫部1514穿过所述第一长槽1523的所述销轴1531至靠近所述第一钳爪1515的这一段中空部分后交叉设置,然后所述枢轴机构15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530,然后继续穿过所述第二胫部1514的所述第二长槽1524,将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交叉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钳体151与所述枢轴机构153固定,所述第二钳体152围绕所述枢轴机构153旋转,这样,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不仅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153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钳体151和所述第二钳体152还可以相互之间沿着所述第二长槽1524相应的长条方向相互运动,使得所述钳口的距离被拉大或被缩小,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工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153的旋转表面光滑,例如,所述枢轴机构153上且与所述第二长槽1524接触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机构153上且与所述第二长槽1524接触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相咬合的齿带,这样,所述枢轴机构153的齿带与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齿带相互咬合时,所述枢轴机构153与所述第二钳体152固定,而所述第一钳体151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机构153相互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形成的钳口打开或关闭。

如图17所示,当需要钳口扩大时,所述第一钳体151带动所述枢轴机构153从所述第二钳体152的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脱离,然后,所述第一钳体151从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最上方向下拉,这样,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形成的钳口就会拉大。这样,在钳口拉开的状态下,将物品放入钳口内,然后很方便地将钳口缩小到刚好夹持到物品的状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和所述枢轴机构153旋转表面上的齿为相互咬合的单向棘齿,即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均斜向地朝向一个方向,而所述枢轴机构153旋转表面上的齿均斜向的朝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的齿带上的齿的朝向方向相反。这样在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反方向受力时,即所述枢轴机构153表面上的齿和所述第二长槽1524内侧部的齿之间有倒钩,需要外力作用时二者分开才能使所述枢轴机构153在所述长槽23内滑动。而在所述第二长槽1524的内侧表面的齿倾斜的方向上,所述枢轴机构153可以自动从所述第二长槽1524内侧部的齿带上的齿上脱离出来,不需要外力的干预,从而实现单向的快速滑动。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销轴1531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胫部1514上,或所述销轴1531接触并卡住在所述第二手柄1512上或所述第二胫部1514与所述第二手柄1512的交界处,阻止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继续闭合,即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之间的距离在闭合被阻挡时依然大于一定阈值,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形成的钳口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限制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之间的距离更大,还可以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钳体152的所述第二胫部1514或所述第二手柄1512上且对应于所述销轴1531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防夹挡边1527,例如,在所述第二钳体152的所述第二胫部1514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手柄1512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1527,或,在所述第二手柄1512且靠近所述第二胫部1514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1527,或,在所述第二手柄1512与所述第二胫部1514的交界处位置设置所述防夹挡边1527,所述防夹挡边1527可以是凸起的挡板或凸起的边缘或凸起。

当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即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相向运动靠近闭合时,所述销轴1531接触并卡住在所述防夹挡边1527,使得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不能继续闭合,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1515和所述第二钳爪1516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1511和所述第二手柄1512上的手被夹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销轴1531被卡住时具有缓冲,不引起所述夹钳的抖动,所述防夹挡边1527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或塑料等等。

综上所述,上述描述的夹钳,在所述第一钳体和/或所述第二钳体上设置凸起止挡机构,该凸起止挡机构可以在所述钳口咬合或闭合过程中,接触并卡在对端的钳体上,阻止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继续闭合,从而在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二钳爪意外地突然从工件上滑落或突然松动或夹持物意外损坏或脱离时,防止或避免使用者握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上的手被夹伤。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申请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