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1504发布日期:2020-07-17 15:5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使用了可编程存储器和数据读取装置,其钥匙是难以复制的,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智能门锁对重要场所进行出入管理,以便于财产和人员安全的效果。

然而现有的智能锁通常多采用单一的工作状态,使得智能锁只能够在一种状态下进行门锁的开启和闭合操作,无法对于门锁外界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处理,并且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危机情况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了智能锁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包括:壳体和把手;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摄像头、显示屏、密码按键和应急指纹采集头;

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控制芯片、离合器、直线电机和蓄电池,其中,直线电机与锁体传动连接,离合器与把手连接;

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指纹采集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由底座、安装架和封盖组成,其中,底座和封盖为镜像对称结构,安装架分别设置在底座和封盖的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橡胶条;

所述橡胶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橡胶条平行等距设置在把手的较长边外壁;

多个所述橡胶条均为半圆柱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且位于离合器的上方;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芯片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输出模块组成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四个拐角处外壁均为倒圆角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人工智能视频云锁采用双系统的电路设计,实现了人工智能视频云锁联网和不联网的双重状态,既能够实现对锁体本身具有的指纹解锁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能够对锁体外界的环境起到智能监测的作用,并对不安全的异常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后进行第一时间的报警处理,极大的提高了锁门的安全智能性。

(2):该人工智能视频云锁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可以将锁体进行快速便捷的拆装操作,同时配合安装架的夹持固定结构,也能够确保控制芯片位置的稳定性,避免控制芯片在受到外力冲击力时发生晃动或者位移的现象,提高了人工智能视频云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与封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芯片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数据处理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摄像头;2、显示屏;3、密码按键;4、应急指纹采集头;5、指纹采集头;6、壳体;601、底座;602、安装架;603、封盖;61、控制芯片;62、离合器;63、直线电机;64、蓄电池;65、压力传感器;66、锁体;7、橡胶条;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包括:壳体6和把手8;

壳体6的外表面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摄像头1、显示屏2、密码按键3和应急指纹采集头4;

壳体6的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控制芯片61、离合器62、直线电机63和蓄电池64,其中,直线电机63与锁体66传动连接,离合器62与把手8连接,把手8的表面设置有指纹采集头5;

壳体6由底座601、安装架602和封盖603组成,其中,底座601和封盖603为镜像对称结构,安装架602分别设置在底座601和封盖603的内壁。

共组原理:将控制芯片61嵌入到安装架602内,并将底座601和封盖603卡接固定,形成完整结构的壳体6,并将壳体6嵌入到门板的安装位置处,当使用人员的手指接触到指纹采集头5时,数据采集模块会采集指纹数据,并导入数据处理模块内进行指纹的正确判断,然后通过数据输出模块输出控制指令,使得直线电机63启动带动锁体66工作,配合离合器62的作用,从而开启该云锁,最后通过旋转把手8即可打开门体,另一方面通过密码按键3也能够开启门锁,摄像头1能够采集门锁外界的环境情况,起到人体监测的作用,通过显示屏2可以显示蓄电池64的电量余量,应急指纹采集头4可以在发生危机情况时,快速安全的开启门锁,达到危机报警的作用。

如图1所示,还包括橡胶条7,橡胶条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橡胶条7平行等距设置在把手8的较长边外壁,多个橡胶条7均为半圆柱状结构,可以增大开锁人员的手掌与把手8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发生开锁人员脱手的现象。

如图2所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65设置在壳体6的内壁且位于离合器62的上方,压力传感器65与控制芯片61电性连接,当有外力撬动门锁时,压力传感器65会感应到异常压力数据,并且第一时间传导在控制芯片61内,从而检测到异常信息,并及时的进行联网报警处理。

如图4和图5所示,控制芯片61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输出模块组成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由开锁单元、本地单元、联网单元、安全单元和危机单元组成;

数据采集模块用来采集门锁外界的一切相关数据信息,并及时的导入到数据处理模块内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最后通过数据输出模块向外输出,达到门锁的完整运行状态;

开锁单元用于指纹开锁、视频开锁、密码开锁、一卡通开锁、钥匙开锁和指纹授权开锁,实现了多样化的开锁数据信息采集和控制效果;

本地单元为不联网状态,通过连接房主的收集app,可以对门锁起到限时开锁和自定义开锁的操作效果;

联网单元为联网状态,具有24小时监测报警作用,并可以达到开锁信息推送、电池电量状态适时查询、联网状态监测和热电状态监测的效果,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作用;

安全单元可以对开门和上锁的状态实时掌控,并对直线电机63和离合器62的状态随时查询,当锁体66被非法撬开时发出警报音,也可以防止小黑盒干扰,消除了安全隐患,加强了控制芯片61的稳定性,保护了门锁的安全工作;

危机单元通过预设的报警指纹,能够在人员被胁迫时,通过应急指纹采集头4采集指纹信息进行指纹开门,并立即向其他关联用户发出报警求助信息,同时也可以关门上锁,防止发生尾随的情况,提高了门锁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6的四个拐角处外壁均为倒圆角结构,既方便了壳体6的安装操作,同时也不会对安装人员造成意外划伤的现象,提高了门锁的操作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