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装零件的工作台。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是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一般采用冲压铸造的方式进行制造轮廓主体,之后在底盘主体上安装、增加具有各种功能的钣金零件。其中,为了加强钣金零件的连接强度,经常会将钣金零件与“l”形结构的连接零件进行连接固定,形成预制件。
但是,目前在零件的组装加工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工作台,一般都是直接在台面开设螺钉孔,然后将钣金零件与连接零件重叠后放置,使预留的孔槽对准螺钉孔,最后通过电动螺丝枪拧紧螺钉。因此,拧紧时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扶持零件,另一个工作人员手持电动螺丝枪进行拧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零件的工作台,具有方便零件组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组装零件的工作台,包括台体,所述台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零件的第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开设有方便螺钉穿设的螺钉孔,所述台体顶部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钣金零件的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相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设置有用于高度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钣金零件位置的限制机构,所述台体设置有用于使第二支撑柱朝第一支撑柱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以及第二支撑柱,分别用于连接零件以及钣金零件的安装放置,第一支撑柱顶部开设有螺钉孔,方便零件组装时螺钉的穿设以及拧紧。第二支撑柱通过限制机构进行钣金零件位置的限制,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进行高度的调节,通过滑动机构调节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使第二支撑柱对不同的钣金零件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柱调整完成进行零件组装时可直接放置零件,由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进行支撑,无需工作人员用手扶持,方便零件组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机构包括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插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定位柱插接于插接孔,有利于对钣金零件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底部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柱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第二支撑柱预留孔槽螺接于定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旋转第一螺栓使第一螺栓螺接于定位柱,有利于对定位柱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柱包括内柱以及柱套,所述柱套设置于台体顶部,所述内柱滑动于柱套顶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用于顶死内柱的螺杆,所述螺杆螺接于柱套外周侧靠近顶部部分,所述螺杆远离柱套一侧固定有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旋转旋钮,带动螺杆顶死内柱,有利于固定第二支撑柱调整后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倒“t”字形的滑条与倒“t”字形的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台体顶部,所述滑条固定于柱套底部,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滑条滑动于滑槽,有利于使第二支撑柱进行滑动,滑动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柱底部设置有滑动后用于固定第二支撑柱位置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柱滑动后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有利于使第二支撑柱滑动后的位置被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用于顶死台体的第二螺栓,所述连接板固定于第二支撑柱一侧靠近底部部分,所述第二螺栓螺接于连接板中间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旋转第二螺栓,使第二螺栓顶死台体顶部实现位置固定,固定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栓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栓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层,有利于增加螺栓与台体之间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使用时将连接零件放置于第一支撑柱顶部,将钣金零件放置于第二支撑柱顶部,进行零件组装时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扶持,便于零件安装。第二支撑柱通过滑条滑动于滑槽调整与第一支撑柱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钣金零件底部用于螺钉穿设的孔槽与螺钉孔相对准。第二支撑柱高度调整完毕后通过旋钮进行固定,有利于使钣金零件底部抵接于连接零件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第一支撑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第二支撑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第二支撑柱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台体;2、第一支撑柱;3、螺钉孔;4、第二支撑柱;401、内柱;402、柱套;5、调节机构;501、螺杆;6、限制机构;601、定位柱;7、滑动机构;701、滑条;702、滑槽;8、插接孔;9、第一螺栓;10、旋钮;11、固定组件;111、连接板;112、第二螺栓;12、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一种组装零件的工作台,包括台体1。台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用于支撑连接零件。第一支撑柱2顶部开设有螺钉孔3,将连接零件预留的用于螺钉穿设的孔槽于螺钉孔3相对准,接着将钣金零件预留的用于螺钉穿设的孔槽与螺钉孔3相对准,并且钣金零件底部抵接于连接零件顶部。台体1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柱4,用于支撑钣金零件,两个第二支撑柱4位于第一支撑柱2相同一侧,最后再拧紧螺钉完成零件组装即可。由于连接零件以及钣金零件的具体的连接固定原理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参见图1与图3,第二支撑柱4设置有限制机构6,用于限制钣金零件的位置,加强第二支撑柱4对钣金零件的支撑稳固性。限制机构6包括定位柱601,第二支撑柱4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插接孔8,定位柱601插接于插接孔8,第二支撑柱4设置的位置是根据钣金零件预留的可用于与定位柱601相配合的孔槽决定的。
参见图1与图3,定位柱601底部部分为方形结构且底部外周侧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支撑柱4外周侧螺接有第一螺栓9,第一螺栓9穿过第二支撑柱4且螺接于螺纹孔。有利于根据不同钣金零件留有孔槽大小的不同更换定位柱601,并通过第一螺栓9固定定位柱601。
参见图1与图4,第二支撑柱4设置有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柱4的高度,使得钣金零件底部能够正好抵接于连接零件顶部。调节机构5包括螺杆501,第二支撑柱4包括内柱401以及柱套402,柱套402设置于台体1顶部,内柱401滑动于柱套402顶部。螺杆501螺接于内柱401外周侧靠近顶部部分且远离柱套402一侧固定连接有旋钮10,使用时旋转旋钮10带动螺杆501顶死内柱401,用于固定第二支撑柱4调节后的高度。
参见图1与图3,台体1设置有滑动机构7,用于使第二支撑柱4朝第一支撑柱2方向进行滑动,有利于钣金零件预留的用于螺钉穿设的孔槽与螺钉孔3(螺钉孔3在图2中标出)相对准。滑动机构7包括倒“t”字形的滑条701与倒“t”字形的滑槽702,滑槽702开设于台体1顶部,滑条701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柱4底部。使用时滑条701滑动连接于滑槽702,用于将第二支撑柱4朝第一支撑柱2方向滑动,有利于调整第二支撑柱4与第一支撑柱2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1与图3,第二支撑柱4设置有固定组件11,用于第二支撑柱4停止滑动时固定第二支撑柱4的位置。固定组件11包括连接板111与第二螺栓112,连接板111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柱4外周侧靠近底部部分,第二螺栓112螺接于连接板111中间位置。使用时旋转第二螺栓112,第二螺栓112底部顶死台体1顶部,实现第二固定柱的固定。优选的,第二螺栓112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层12,有利于加强第二螺栓112与台体1顶部之间的摩擦力。
使用原理:
参见图1与图2,使用时将连接零件放置于第一支撑柱2顶部,使得连接零件用于螺钉穿设的孔槽与螺钉孔3相对准。接着将钣金零件放置于第二支撑柱4,使得定位柱601插接于钣金零件留有的的孔槽,接着旋转第二螺栓112以及旋钮10,使得第二支撑柱4进入可滑动以及高度可调节状态。然后滑动第二支撑柱4以及调整第二支撑柱4的高度,使得钣金零件预留的用于螺钉穿设的孔槽与螺钉孔3相对准,并且钣金零件底部抵接于连接零件顶部。接着先旋转旋钮10固定第二支撑柱4的高度,再旋转第二螺栓112固定第二支撑柱4的位置,最后即可穿设螺钉并用电动螺丝枪拧紧。进行下一次零件组装时,由于上一轮组装时第二支撑柱4的高度以及位置已经调整固定完毕,因此之后每次组装时都可直接放置零件,方便零件的组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