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6187发布日期:2020-10-02 08:1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的把手门锁,由于把手锁体因空间小,要么有电机无电池;要么有电池无电机,二者总是不能兼顾。因此出现技术创新的研究,如专利号201810935987.4,名称“一种门锁”公开了包括执手座和与执手座配合连接并能相对执手座转动的执手,执手座与执手之间设置有用以限制或允许执手相对执手座转动的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执手上的安装座和固定安装在执手座上的锁栓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锁栓和用以驱动锁栓插入或离开锁栓座的驱动装置,该专利未能实现智能锁的技术效果。又如201811187103.8,名称“带锁芯的智能指纹把手锁”,公开了带锁芯的智能指纹把手锁,包括把手外壳、设于主控盒内的锂电池和设在把手外壳外部的方轴,所述的把手外壳的腔内设有机械解锁组件和电子解锁组件,所述的把手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把手外壳的腔内设有主控盒,所述的电子解锁组件设在主控盒内,所述的主控盒内设有空转轴套,所述的机械解锁组件设在主控盒的一侧且与所述的空转轴套相接触,所述的空转轴套设在机械解锁组件和电子解锁组件之间,机械解锁组件由锁芯和锁芯凸轮组成,电子解锁组件由电子解锁模块、锂电池和丝杆电机组成,其结构设计并不理想,实用性不大。

基于上述的技术缺陷,研究一种把手内设置锁芯、电机和电池及电路板的智能把手门锁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把手门锁,在把手锁体空间小,能够将电机和电池设置在一起,使二者兼顾的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

实施一种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包括在把手空腔里设置机械锁、电机及电池,并连接方轴后构成把手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把手空腔内顺序设置电控组件、驱动组件和联动组件来达到机械开锁或电子开锁的目的;

所述把手由前盖板扣接把手面板并套上锁壳,然后扣上后盖板用螺丝锁定构成空腔,在与套筒和把手座连接;

所述电控组件将电池设于把手空腔内,其电池电性连接电路板后用线路固定板锁定,然后扣上电池盖构成电控单元;

所述驱动组件在于将锁芯连接驱动电机和传动件设于把手空腔内,其传动件扣接联动组件构成把手门锁的驱动单元;

所述联动组件将羊角和方轴设于把手端的套筒与把手座里。

所述联动组件的羊角,设置限位凸台、台阶、紧固销孔、方轴孔、定位孔和离合执行槽,其羊角一端设置的方轴孔对应扣接方轴至紧固槽后,用紧固销对应紧固孔将方轴锁定,羊角另一端的定位孔对应前盖板定位柱。

所述驱动组件的锁芯扣接启动件,其压簧套接推动轴后扣固于启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轴、扭簧、固定柱和离合执行销,其传动件内设置传动轴套接扭簧后用固定柱锁定;其离合执行销的一端卡固于传动件,另一端对应羊角的离合执行槽。

所述锁芯设置钥匙孔、旋钮和卡槽,其中卡槽设置蜂鸣器;所述锁芯扣接启动件并连接推动轴及压簧。

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电机,由电机、齿轮和固定柱构成,其齿轮由齿轮固定板锁定;所述电机设置主轴齿轮、双层齿轮和变速齿轮;其中双层齿轮设置第一层齿轮和第二层齿轮,而第一层齿轮齿合主轴齿轮,第二层齿轮齿合变速齿轮,主轴齿轮连接传动件的传动轴。

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把手门锁在空间小,能够将电机和电池设置在一起,使二者兼顾的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锁壳与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羊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零部件名称及编号:

1、把手,11、前盖板,111、定位柱;12、锁壳,121、充电插口,122、空腔,123、锁芯孔;13、把手面板;14、后盖板;15、套筒;16、把手座。

2、电控组件,21、电池,22、电路板,23、线路固定板,24、电池盖。

3、驱动组件,31、锁芯,311、钥匙孔,312、旋钮,313、卡槽,314、蜂鸣器,315、启动件,316、推动轴,317、压簧;32、驱动电机,321、电机,322、齿轮固定板,323、主轴齿轮,324、双层齿轮,324a、第一层齿轮,324b、第二层齿轮;325、变速齿轮,326、双层齿轮固定柱;33、传动件,331、传动轴,332、扭簧,333、固定柱,334、离合执行销。

4、联动组件,41、羊角,411、限位凸台,412、台阶,413、紧固销孔,414、方轴孔,415、定位孔,416、离合执行槽;42、紧固销;43、方轴;431、紧固槽。

5、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6,实施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包括在把手1空腔122里设置机械锁、电机及电池,并连接方轴后构成把手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把手1空腔122内顺序设置电控组件2、驱动组件3和联动组件4来达到机械开锁或电子开锁的目的;把手1由前盖板11扣接把手面板13并套上锁壳12,然后扣上后盖板14用螺丝5锁定构成空腔122,在与套筒15和把手座16连接;电控组件2将电池21设于把手空腔122内,其电池21电性连接电路板22后用线路固定板23锁定,然后扣上电池盖24构成电控单元;驱动组件3在于将锁芯31连接驱动电机32和传动件33设于把手空腔122内,其传动件33扣接联动组件4构成把手门锁的驱动单元;联动组件4将羊角41和方轴43设于把手端的套筒15与把手座16里。联动组件4的羊角41,设置限位凸台411、台阶412、紧固销孔413、方轴孔414、定位孔415和离合执行槽416,其羊角41一端设置的方轴孔414对应扣接方轴43至紧固槽431后,用紧固销42对应紧固销孔413将方轴43锁定,羊角41另一端的定位孔415对应前盖板11定位柱111。驱动组件3的锁芯31扣接启动件315,其压簧317套接推动轴316后扣固于启动件315;传动件33包括传动轴331、扭簧332、固定柱333和离合执行销334,其传动件33内设置传动轴331套接扭簧332后用固定柱333锁定;其离合执行销334的一端卡固于传动件33,另一端对应羊角41的离合执行槽416。锁芯31设置钥匙孔311、旋钮312和卡槽313,其中卡槽313设置蜂鸣器314;锁芯31扣接启动件315并连接推动轴316及压簧317。驱动组件3的驱动电机32,由电机321、齿轮和固定柱构成,其齿轮由齿轮固定板322锁定;电机321设置主轴齿轮323、双层齿轮324和变速齿轮325;其中双层齿轮324设置第一层齿轮324a和第二层齿轮324b,而第一层齿轮324a齿合主轴齿轮323,第二层齿轮324b齿合变速齿轮325,主轴齿轮323连接传动件33的传动轴331。

如图2至4所示,驱动组件3的锁芯31扣接启动件315,其压簧317套接推动轴316后扣固于启动件315;传动件33包括传动轴331、扭簧332、固定柱333和离合执行销334,其传动件33内设置传动轴331套接扭簧332后用固定柱333锁定;其离合执行销334的一端卡固于传动件33,另一端对应羊角41的离合执行槽416。锁芯31设置钥匙孔311、旋钮312和卡槽313,其中卡槽313设置蜂鸣器314;锁芯31扣接启动件315并连接推动轴316及压簧317。驱动组件3的驱动电机32,由电机321、齿轮和固定柱构成,其齿轮由齿轮固定板322锁定;电机321设置主轴齿轮323、双层齿轮324和变速齿轮325;其中双层齿轮324设置第一层齿轮324a和第二层齿轮324b,而第一层齿轮324a齿合主轴齿轮323,第二层齿轮324b齿合变速齿轮325,主轴齿轮323连接传动件33的传动轴331。

如图6中a图和b图所示,羊角41设置限位凸台411、台阶412、紧固销孔413、方轴孔414、定位孔415和离合执行槽416,其羊角41一端设置的方轴孔414对应扣接方轴43至紧固槽431后,用紧固销42对应紧固销孔413将方轴43锁定,羊角41另一端的定位孔415对应前盖板11定位柱111。羊角41各一端分别设置的定位孔415和方轴孔414形成隔离的间距。

整套智能把手门锁,电子与机械离合驱动装置全部装在手把里,使安装更加方便。智能驱动单元部分,在开启电机转运行,通过电机主轴齿轮带动双层齿轮,然后在带动单层齿变速来带动传动轴转动,通过传动轴固定销的传动扭簧来推动传动件向前推进;此时,离合执行销固定在传动件槽里,在(门锁未开启时离合执行销离把手羊角执行销槽有2毫米间隔)向前推进6毫米后电机停止运行,扭动把手门锁开启,开启后电机反转,使电机离合驱动单元复位。创新设置的离合执行销与羊角执行销槽有2毫米间隔,另固定在传动件里,传动扭簧压力大,不会因受到外力震动时离合执行销弹进羊角执行销槽内,达到防盗作用。机械锁芯装置,用钥匙右转动90度开启锁芯旋钮带动启动件和推动轴向前推进传动件6毫米,使离合执行销进入把手羊角执行槽内,抽动把手门锁开启,开启后钥匙复位拿出推动传动轴压簧反弹复位。把手羊角固定方轴孔,方轴放进羊角方孔内后用紧固销固定,因把手羊角座与把手羊角设置可左右旋转45度限位,复位块设置相同限位,方轴固定后安装门锁时方轴不用标安装记号,方轴长度为120毫米,门厚在30~55毫米,都无需更换方轴可直接安装,使安装门锁更商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主要解决把手门锁在空间小,能够将电机和电池设置在一起,使二者兼顾的带锁芯的智能把手门锁,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工业化生产。

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