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划线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钢管立放在钢平台上,管口方向与地面垂直,操作人员利用直尺分段在管节外壁上划出安装标记线,然后按加劲环下料分节顺序,依次进行拼装;二是:将钢管立放在钢平台上,管口方向与地面垂直,对外壁进行等分后利用墨线进行标识,在管节上划出安装线后分块安装,然后按加劲环下料分节顺序,依次进行拼装,点焊在管壁上。
以上两种方式均采用人工划线,耗时耗力,另外人工划线误差大,经常会出现因疏忽大意造成单道加劲环安装后整体平面度超标,经常返工会极大影响压力钢管出厂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人工划线,耗时耗力,人工划线误差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滚动架,所述滚动架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二转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与钢管本体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所述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卡接有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背面与钢管本体的正面滚动连接,所述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右侧搭接有开关磁力座。
所述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右侧面通过顶板与加劲环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加劲环的右侧面与钢管本体的左侧面搭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开关磁力座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内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卡接在第一调节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与石笔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石笔设置在第二调节杆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卡接在轴承座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个所述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背面与钢管本体的正面滚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开关磁力座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正方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紧机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卡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卡接在第一调节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螺母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劲环的正面通过销轴与连接杆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电动葫芦的底端搭接,所述电动葫芦的顶端与支撑架内壁的下表面滚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与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滚轮、轴承、转轴、竖板、开关磁力座和石笔,当需要对钢管本体进行划线时,首先工作人员调节开关磁力座,使得开关磁力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工作人员转动钢管本体,使得钢管本体带动滚轮和转轴转动,使得石笔在钢管本体的外表面划动,使得钢管本体上划出较为精准的加劲环安装线,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划线速度,降低了钢管本体的返工率,加快了钢管的生产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杆、第一螺母、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孔、石笔和第二调节杆,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钢管本体进行划线时,首先工作人员把钢管本体放置在滚轮上,工作人员反转两个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从螺纹孔内旋出,工作人员拉动第二调节杆,使得第二调节杆在第一调节杆内向右运动,使得第二调节杆伸长,使得第二伸长杆带动石笔与钢管本体搭接,使得石笔一直与钢管本体的外表面接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较为轻松的根据钢管本体的大小进行调节。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开关磁力座,因开关磁力座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关磁力座的磁性来调节每个开关磁力座的位置,使得钢管本体在运动时,石笔可以在钢管本体的外表面同时滑出三条安装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的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的钢管本体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的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的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钢板;2、滚动架;3、滚轮;4、钢管本体;5、第一转动机构;51、轴承;52、转轴;6、轴承座;7、竖板;8、开关磁力座;9、第一调节杆;10、第二调节杆;11、螺纹孔;12、卡紧机构;121、第一螺母;122、第一螺纹杆;13第二螺母;14、第二螺纹杆;15、石笔;16、加劲环;17、千斤顶;18、固定板;19、顶板;20、连接杆;21、电动葫芦;22、支撑架;23、第二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力钢管加劲环安装自动划线装置,包括钢板1,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滚动架2,滚动架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二转动机构23,两个第二转动机构2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滚轮3,通过设置滚轮3,因滚轮3的外表面与钢管本体4的外表面滚动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较为轻松的转动钢管本体4,滚轮3的外表面与钢管本体4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6,轴承座6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卡接有第一转动机构5,第一转动机构5的背面与钢管本体4的正面滚动连接,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板7,竖板7的右侧搭接有开关磁力座8。
竖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千斤顶17,通过设置千斤顶17,使得千斤顶17通过顶板19可对加劲环16进行限位,使得加劲环16与钢管本体4紧密接触,千斤顶17的右侧面通过顶板19与加劲环16的左侧面搭接,通过设置顶板19,因顶板19的右侧面设置有橡胶垫,使得顶板19不与加劲环16直接接触,降低了顶板19对加劲环16造成的损坏程度,加劲环16的右侧面与钢管本体4的左侧面搭接。
具体的,如图4所示,开关磁力座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9,第一调节杆9内设置有第二调节杆10,第二调节杆10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11,通过设置螺纹孔11,因螺纹孔11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使得第一螺纹杆122可对伸长的第二调节杆10进行固定,螺纹孔11内螺纹连接有卡紧机构12,卡紧机构12卡接在第一调节杆9的上表面,第二调节杆10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螺母13,第二螺母13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4,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14,使得第二螺纹杆14可对石笔15进行固定,第二螺纹杆14的底端与石笔15的上表面搭接,石笔15设置在第二调节杆10内。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机构5包括两个轴承51,两个轴承5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卡接在轴承座6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个轴承51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52,转轴52的背面与钢管本体4的正面滚动连接,通过设置轴承座6、轴承51和转轴52,使得轴承座6、轴承51和转轴52相互配合可对钢管本体4的两端进行限位,使得钢管本体4在转动时不会发生移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开关磁力座8的数量设置为三个,第一调节杆9和第二调节杆10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正方形,通过设置开关磁力座8,因开关磁力座8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关磁力座8的磁性来调节每个开关磁力座8的位置,使得钢管本体4在运动时,石笔15可以在钢管本体4的外表面同时滑出三条安装线。
具体的,如图4所示,卡紧机构1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卡紧机构12包括第一螺母121,第一螺母121卡接在第一调节杆9的上表面,第一螺母121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22,第一螺纹杆122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1内,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螺纹杆122,使得第二调节杆10可以较为稳固的设置在第一调节杆9内。
具体的,如图5所示,加劲环16的正面通过销轴与连接杆20底端活动连接,连接杆20的顶端与电动葫芦21的底端搭接,电动葫芦21的顶端与支撑架22内壁的下表面滚动连接,支撑架22的下表面与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动葫芦21,使得电动葫芦21可通过连接杆20对加劲环16进行限位,通过设置支撑架22,使得支撑架22可对电动葫芦21进行支撑。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把钢管本体4放置在滚轮3上,工作人员移动轴承座6,使得两个转轴52分别与钢管本体4的正面和背面接触,工作人员把轴承座6与钢板1焊接在一起,工作人员移动开关磁力座8,使得开关磁力座8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工作人员反转两个第一螺纹杆122,使得第一螺纹杆122从螺纹孔11内旋出,工作人员拉动第二调节杆10,使得第二调节杆10在第一调节杆9内向右运动,使得第二调节杆10伸长,使得第二伸长杆带动石笔15与钢管本体4搭接,工作人员正转两个第一螺纹杆122,使得两个第一螺纹杆122旋紧在两个螺纹孔11内,工作人员转动钢管本体4,使得钢管本体4带动滚轮3和转轴52转动,使得石笔15在钢管本体4的外表面划动,使得石笔15在钢管本体4的外表面划出安装线,工作人员控制电动葫芦21工作,使得电动葫芦21通过连接杆20带动加劲环16移动,使得加劲环16与钢管本体4接触,当加劲环16与对应的安装线对齐时,工作人员控制千斤顶17工作,使得千斤顶17通过顶板19带动加劲环16运动,使得加劲环16与钢管本体4紧密接触,工作人员通过点焊工具把加劲环16点焊在钢管本体4的外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