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执手锁止功能的被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6383发布日期:2020-09-01 20: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执手锁止功能的被动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执手锁止功能的被动锁。



背景技术:

双开门,诸如住宅入户门,其具有主动门(用于常规进出的门)和被动门(通常被固定住,但如果需要时可被打开)。被动门上的被动锁通常包括伸入到门框的顶部或底部中以形成稳固连接的上部插销和下部插销(即天地锁的锁舌),常见的锁元件,诸如固定栓、门闩(或称为锁舌),其设置于主动门的主动锁上,并且在锁定时伸入到被动锁中以固定双开门。

然而,传统被动锁执手被扭转后,天地锁的锁舌会缩回,而主动锁的固定栓仍然插入在被动锁中,此时如果推门会造成主动锁的固定栓错位或断裂,危及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执手锁止功能的被动锁,主动锁的主锁舌固定在被动锁内时被动锁的执手被锁定,保护主动锁的主锁舌,延长门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执手锁止功能的被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锁舌孔,以供主动锁上的主锁舌插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连接头和联动机构,所述转动连接头与被动锁的执手相连接,所述转动连接头上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阻挡杆,所述主锁舌插入所述锁舌孔后驱动所述联动机构,以使得所述阻挡杆运动至与所述凸起部相抵触,以使得所述转动连接头无法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阻挡杆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伸入设置在所述锁舌孔内,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对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滑动槽相对滑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阻挡杆运动至与所述凸起部相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槽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倾斜面滑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呈直线运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运动方向互成夹角,所述第二传动件上成对设置有传动块,所述阻挡杆设置在成对的所述传动块之间,所述阻挡杆随所述传动块的运动而同步运动至与所述凸起部相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上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所述主锁舌退出所述锁舌孔时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联动机构复位。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包括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靠近所述滑动槽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远离所述滑动槽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压缩或伸长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压缩或伸长方向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天锁、地锁和齿轮组,所述转动连接头上设置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随所述转动连接头同步转动,所述天锁、地锁与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与所述主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天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直齿条,所述地锁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直齿条,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主齿轮、第二直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齿条和第二直齿条之间,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齿条、第二直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直齿条、第二直齿条随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同步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齿条、第二直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连接头设置有执手通孔,所述执手的连接端插入设置在所述执手通孔内,所述执手上抬时所述天锁向上运动、所述地锁向下运动,所述执手下压时所述天锁向下运动,所述地锁向上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连接头还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使上抬或下压的所述执手回到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转动连接头的旁侧设置有阻挡块,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阻挡块的一侧相抵触,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挡块的另一侧相抵触,其中,当所述转动连接头朝一侧转动时,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与所述阻挡块相抵触而形变,形变方向与所述转动连接头的转动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被动锁的壳体内部设置有转动连接头,所述转动连接头与被动锁的执手相连接,所述转动连接头上设置有凸起部,主动锁的主锁舌从被动锁壳体上的锁舌孔插入并驱动所述联动机构,使得所述联动机构的阻挡杆运动至与所述凸起部相抵触,以使得所述转动连接头无法转动,此时被动锁的执手也无法转动,避免了主动锁的主锁舌固定在被动锁内时开门对主锁舌造成损坏,保护主动锁的主锁舌,延长门锁的使用寿命;所述联动机构上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以使得所述主锁舌退出所述锁舌孔后所述联动机构能够复位。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执手锁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天地锁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被动锁,11-第一传动件,111-第一复位弹簧,12-第二传动件,121-滑动槽,122-传动块,123-第二复位弹簧,13-阻挡杆,14-转动连接头,141-凸起部,142-阻挡块,143-第三复位弹簧,15-主齿轮,16天锁,161-第一直齿条,17-地锁,171-第二直齿条,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

2-主动锁,21-主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执手锁止功能的被动锁,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锁舌孔(图中没有示出),以供主动锁2上的主锁舌21插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连接头14和联动机构,转动连接头14与被动锁1的执手(图中没有示出)相连接,转动连接头14上设置有凸起部141,联动机构包括阻挡杆13,主锁舌21插入锁舌孔后驱动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内部发生传动,以使得阻挡杆13运动至与凸起部141相抵触,以使得转动连接头14无法向下转动。此时被动锁1的执手也无法向下转动,而执手下压是解锁动作,即锁定了被动锁的解锁功能,避免了主动锁2的主锁舌21固定在被动锁1内时开门对主锁舌21造成损坏,保护主动锁1的主锁舌21,延长门锁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阻挡杆13与第二传动件上12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1的一端伸入设置在锁舌孔内,第一传动件11随主锁舌21的插入而朝插入方向运动,第二传动件12上对应第一传动件11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槽121,滑动槽121设置有倾斜面,第一传动件11沿倾斜面滑动时第二传动件12呈直线运动,第二传动件12的运动方向与第一传动件11的运动方向互成夹角,第二传动件12上成对设置有传动块122,阻挡杆13设置在成对的传动块122之间,阻挡杆13随传动块122的运动而同步运动至与凸起部141相抵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1的位置与主锁舌21插入方向正对应,第二传动件12的位置与第一传动件11的位置相互垂直,滑动槽121设置在第二传动件12上与第一传动件11另一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供第一传动件11滑动接入,第一传动件11被主锁舌21顶住而朝主锁舌21插入的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与第二传动件12的滑动槽121的倾斜面相接触,将第一传动件11与倾斜面的滑动转换为第二传动件12的平动,平动方向与主锁舌21插入的方向垂直,并且远离滑动槽121。第二传动件12运动时,第二传动件12上固定设置的一对传动块122跟随运动,带动设置在传动块122之间的阻挡杆13运动。阻挡杆13具体为一种“l”形杆,阻挡杆13稍短的一端设置在两个传动块122之间,传动块122运动时,阻挡杆13的长端绕其重心旋转到凸起部141的位置处并与凸起部141相抵触,阻挡凸起部141向下移动,进而实现转动连接头14开锁方向的锁定。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1和第二复位弹簧123,第一复位弹簧111设置在第一传动件11靠近滑动槽121的一端上,第二复位弹簧123设置在第二传动件12远离滑动槽121的一端上,第一复位弹簧111的压缩或伸长方向与第一传动件11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主锁舌21退出锁舌孔时第一复位弹簧111、第二复位弹簧123分别使第一传动件11、第二传动件12复位,凸起部141随转动连接头14一起转动而不与阻挡杆13相抵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弹簧111设置在第一传动件12滑动接入滑动槽121的一端,而第二复位弹簧123设置在第二传动件12远离滑动槽121的一端,壳体在该端处设置有容纳槽。当主锁舌21退出锁舌孔时,第一传动件11不再受到主锁舌21的推力,仅受到第一复位弹簧111的弹簧力,且弹簧力朝向主锁舌21退出方向,使得第一传动件11复位,第一传动件复位11的过程中,第二传动件12的滑动槽121与第一传动件11相对滑动,第二传动件12相对平动,平动方向朝向滑动槽121方向,第二复位弹簧123的弹簧力同样也朝向滑动槽121方向,使得第二传动件12复位。第二传动件12复位的过程中,传动块122带动阻挡杆13绕其重心转动,阻挡杆13也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凸起部141随转动连接头14一起转动而不与阻挡杆13相抵触,即执手的锁止状态消失,可以转动执手实现对被动锁1的操作。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天锁16、地锁17、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19,转动连接头14上设置有主齿轮15,主齿轮15随转动连接头14同步转动。天锁1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直齿条161,地锁17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直齿条171,第一齿轮18分别与主齿轮15、第二直齿条171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9设置在第一直齿条161和第二直齿条171之间,并且第二齿轮19分别与第一直齿条161、第二直齿条171啮合连接,第一直齿条161、第二直齿条171随第二齿轮19的转动同步直线运动,第一直齿条161、第二直齿条171的运动方向相反。转动连接头14设置有执手通孔,执手的连接端插入设置在执手通孔内,执手上抬时天锁16向上运动、地锁17向下运动,执手下压时天锁16向下运动,地锁17向上运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执手上抬带动转动连接头14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连接头14带动主齿轮15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8与主齿轮15为外啮合齿轮配合,即第一齿轮18随主齿轮15的逆时针转动而同步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条171向下移动,接着第二直齿条171下移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9逆时针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直齿条161向上移动,至此,实现了天锁16的向上移动和地锁17的向下移动,使天地锁固定到门框中。执手下压时,带动转动连接头14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连接头14带动主齿轮15同步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8随主齿轮15的顺时针转动而同步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条171向上移动,接着第二直齿条171上移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9顺时针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直齿条161向下移动,实现了天锁16的向下移动和地锁17的向上移动,收回天地锁。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头14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143,壳体的内部在转动连接头14的旁侧设置有阻挡块142,第三复位弹簧143的一端与阻挡块142的一侧相抵触,第三复位弹簧143的另一端与阻挡块142的另一侧相抵触,其中,当转动连接头14朝一侧转动时,第三复位弹簧143与阻挡块142相抵触而形变,形变方向与转动连接头14的转动方向相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执手上抬时,转动连接头14逆时针转动,第三复位弹簧143跟随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三复位弹簧143位于下侧的一端与阻挡块142产生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弹性形变,松开执手后,该弹性形变使第三复位弹簧14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连接头14同步顺时针转动,执手跟随转动下移回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一般为水平位置;同理,如执手下压,转动连接头14顺时针转动,第三复位弹簧143跟随同步顺时针转动,第三复位弹簧143位于上侧的一端与阻挡块142产生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弹性形变,松开执手后,该弹性形变使第三复位弹簧143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连接头14同步逆时针转动,执手跟随转动上移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